-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情歸天目山:一個共和國同齡人的回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411330
- 條形碼:9787515411330 ; 978-7-5154-1133-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情歸天目山:一個共和國同齡人的回憶 本書特色
回憶錄比較多,這本書有回憶錄一般都有的樣子。所不同的,這一本是平民寫的。從平民視角來看這段歷史,感覺會不一樣吧。
情歸天目山:一個共和國同齡人的回憶 內容簡介
本書以作者的家鄉天目山為情感起點,敘說自己幾十年難以忘懷的人生歲月。包括故鄉的情結、校園記憶、軍營歲月、我與湯溪、市場經濟大潮的洗禮、難忘深圳歲月、隨筆雜談共七個部分。時代感強,情感友善真摯濃郁,有較明顯的感恩理念。 與長者一起回憶人生,知曉那個時代的故事,體會那個時代的人情,有歲月沉淀的智慧,也在感嘆里的絲絲溫暖。 這份回憶也可以說是從個人生活的角度對新中國歷史的一個認識,值得讀者細細品味。積土成山,能聚成平民生活史吧。
情歸天目山:一個共和國同齡人的回憶 目錄
**輯??故鄉的情結 / 001
我的童年 / 003
父母親的抗戰 / 007
我的母親 / 013
父愛如山 / 021
難忘兄弟情 / 028
第二輯??校園記憶 / 037
西裝的命運 / 039
班主任徐尚元 / 045
三個發小 / 050
送瘟神 / 085
武隆中學聯想曲 / 092
悠悠師生情 / 102
勤工儉學 / 115
第三輯??軍營歲月 / 125
心理戰 / 127
口令“79” / 133
西瓜與大海龜 / 139
第四輯??我與湯溪 / 147
貴人楊繼海 / 149
計劃經濟時代的印記 / 156
“神仙”與“狗” / 163
追憶兩位老書記 / 175
第五輯??市場經濟大潮的洗禮 / 185
用戶就是“上帝” / 187
“被迫”的調動 / 195
一段“摸著石頭過河”的工作經歷 / 205
關于金華“675經濟詐騙案” / 216
第六輯??難忘深圳歲月 / 229
深圳金華經濟發展促進會 / 231
為香港“赤松黃大仙”尋根 / 237
第二次大禍 / 241
附??錄??隨筆雜談 / 245
七十感懷 / 247
七十春夢 / 252
故鄉的年味 / 263
憶好同學陸鑫根 / 272
三分??三碗??三笑??平凡 / 276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 281
西南行 / 289
情歸天目山:一個共和國同齡人的回憶 節選
父愛如山 古人云:“子欲孝而親不待。”對于這句話,我有著很深刻的體會。我父親一生艱辛坎坷,我們根本沒有來得及孝順他老人家,就早早離開了人世。如今雖然父親已離開我們將近五十周年,但他那嚴肅冷靜、堅定自信、不茍言笑的容顏經常會浮現在我的腦海里。每當想起他老人家,心里就會覺得對他有很多內疚與遺憾! 嚴父慈母,這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崇尚的一種人格形象。我的父親就是這種傳統文化的忠實追隨者。自己對父親真正認識,是隨著年齡不斷增長、思想認識不斷成熟,再通過回想父親生前為自己所做的點點滴滴往事,細品回味之后,才慢慢懂得、漸漸醒悟的。*終才真正明白父親對兒女的愛是如此含蓄、如此深沉無私,它是一種內在的愛,是無與倫比的大愛! 在我童年的記憶里,父親是一個表情比較嚴肅,性格比較直率而且有點急躁的人。在平時的生活中,他幾乎很少對自己的孩子做出親昵的舉動,而一旦發現家中有誰做錯什么事情,他就會“發火”訓人。我們都有點怕他而躲得遠遠的。記得小時候,父親曾經打過我幾次,印象*深的一次,是因為有一天晚上我跟隨一群小伙伴爬墻逃票看電影。當時自己個子比較矮小,加上干這種事情沒有經驗,動作慢了一點,我好不容易剛爬進去,就被電影院一名女工作人員給逮個正著,還老老實實向她交代了自己家長的姓名與工作單位。這名女工作人員的丈夫正好是我們小學的一名體育老師,他不但認識我父親,而且關系也很好。他知道后,第二天就將此事如實告訴了我父親,而我父親是一個很要面子的人,自尊心也很強,聽到這一消息后,他班也不上了,特地趕回家里,拿我問“罪”。他先將我狠狠地打了一頓,然后罰我站在門前示眾,還揚言不準我吃晚餐。當時,我心里確實有點理虧而害怕,但內心仍然感到有些委屈與不服,心想又不是我一個人干這種事情,大伙沒有錢又想看電影,都是這樣爬進去的,認為父親有些小題大做。 在后來很長一段時間里,我不理父親,也不與他說話,*后還是母親出面來與我講和。母親說:“父親打你也是為了你好,讓你以后不再犯這種錯誤。他打你也是不得已為之,否則他無法向電影院黃阿姨和汪老師交代,人家會在背后講你父親教子不嚴,是一種失職行為。”母親接著說:“此事到此為止。你父親已表態,以后只要有好看的電影戲曲,在你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后,可以向他討錢買票去觀看,但決不能逃票。”自從發生那件事以后,我確實再也沒有再犯同樣的錯誤,而父親也沒有食言,每當遇到有好看的電影與戲曲,他都會事先告訴母親,再由母親督促我抓緊時間做好作業,然后一家人一起去觀看演出。每次碰到這樣的好事,我心里總會有說不出的高興與對父母的感激。 父親除了平時對我們嚴格要求以外,還經常注重培養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聽母親講父親私下經常會跟母親說:男孩子不能寵養,而要賤養,要像小狗小貓一樣去養,這樣的小孩不但容易養大,而且養出來的人長大了才能成才。我與我大哥的乳名,大哥叫“大毛頭”,而我的乳名自然就叫“小毛頭”。直到現在自己已經這把年紀了,每次回到老家在街上碰到小學或者初中同學,他們還會用我的乳名來取笑我。可以推斷,我們兄弟倆的乳名肯定是父親取的,后來也從母親那里得到證實。現在看來,雖然父親給我們取的乳名俗氣又難聽,但可以體會當時父親的良苦用心是何等可笑又可愛,這其中就是一種無形的父愛。 我清楚記得,自己現在的名字是在我快要上小學的時候,父親才專門請鎮上一個有點名氣的文化人給取的。為了能給我取個好名字,父親還專門從自己嘴里省下兩條飛馬牌香煙送給那個文化人。事后,父親對我說:你的名字取得好,里面有一個“堅”字,男孩子就要堅強點才好。 記得在我念小學二年級的暑假里,突然有一天,父親請來一位他們單位同事的孩子,姓黃,大約十五六歲。父親作了見面介紹以后,對我說:過幾天你跟著這位大哥去山上砍柴,鍛煉鍛煉自己。對于父親的決定,我是從來不敢反對的,當時我就點頭表示同意。 第二天,父親還親自陪我去街上鐵匠鋪定制一把小號的砍柴用的鉤刀,還配上刀梢,同時買回幾雙用碎布編制的草鞋以及挑柴專用的工具。在回家的路上,父親自言自語道:“看看這些不起眼的工具,也差不多花掉了我半個月工資。”語氣中好似有點心痛的樣子。不過,他馬上又補充一句:“這些東西很耐用,就當為你多付一次學費,值得!”但后來讓他感到沮喪的是,我**次上山砍柴,出師不利,在使用鉤刀的時候沒有經驗,用力過猛,一刀下去不但砍斷了柴火,還砍到了自己的小腿上。當時小腿上開了一個大口子,流了不少鮮血(至今仍留有明顯傷疤)。后來在那位大哥的幫助下,我還是堅持著將柴火挑回家中!母親見到此景非常心痛,責怪父親太狠心,說我名叫為八歲,實際才七歲多點,年紀實在太小了等,對父親說了很多怨言。當時父親在一旁,一言不發。他一邊取錢,一邊陪著我去醫院包扎傷口。在回家路上,父親還不斷表揚我:沒有哭,像個真正的男子漢。并安慰我說:一點小傷,醫生說沒有傷到骨頭不要緊,會好的。以后動作慢點、小心點就是。同時他還講了一堆道理鼓勵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男孩子吃點苦,流點汗,甚至流點血,算不了什么;做人就要懂得先苦后甜…… 所以自從出了那次事故以后,在父親的鼓勵下,我沒有放棄上山砍柴。通過別人的指點、自己的刻苦努力,很快就掌握了砍柴的基本訣竅,十幾歲就成了街坊小伙伴中的砍柴能手。而且砍柴也成了自己的必修課,幾乎每個星期天都會主動上山去砍一擔柴火回家。碰到寒暑假期,只要天氣允許,每天都會約上幾個要好的伙伴同去。砍回來的柴火除了滿足自用外,還經常由于家中堆放場地受限,不得不將多余的部分挑到鎮上去賣給招待所、飯店之類的單位。 記得在**次外賣中,當時自己將一擔80斤左右重的柴火通過母親介紹賣給了鎮政府招待所食堂,那時每100斤柴火的收購價是一元錢,那次交易中我得到了八角錢的報酬。拿到錢后我很興奮,因為這是自己有生以來**次賺到的辛苦錢,八角錢放在現在人眼里可以說不算什么錢,但在當時支付一個人三天的伙食費還綽綽有余!回到家中,我馬上將這筆錢交到母親手里,母親拿著我上交的錢,非常開心,夸獎我有出息,會賺錢了。晚餐她還專門為我煎了一個荷包蛋,以示獎勵。如今想起這件事情,尤其是想起母親為我煎制的那只荷包蛋,回味起來依然那樣香甜可口,難以忘懷。晚上父親加班回來,母親就急忙將此事告訴了父親,父親聽后也異常高興,一改平時嚴肅認真的表情,臉上帶著微笑,用和藹可親的眼神久久看著我,還當著隔壁鄰居的面夸獎了一番,當時弄得我不知所措,內心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內心除了有些驚奇以外,更多的是感動和對父愛的一種新的體會與認識。 可以說,世界上*難懂的愛,就是父愛。記得1965年初中畢業的暑假期間,父親**時間收到我被金華技校錄取的通知書,也不知道父親當時是怎么想的,竟然不顧我當時還在五公里外砍柴回程的路上,一個人急匆匆地沿著非常難走的山路,一路尋找過來。后來他說想讓我也早點知道這個消息。那天我擔子比較重,走在了后面,突然前面幾個小伙伴傳話過來,說看見我父親來了。開始自己有點不信,因為在我的印象中,自從八歲那年砍柴以來,從未見過父親到現場來接送過自己,所以等父親走到我面前時我感到有些奇怪,好像是太陽從西邊出的樣子,這也是破天荒的**次!父親見到我時也沒有說什么,一把將我肩上的擔子接過去,走了幾步,他就說:這么重?以后少挑點!然后我們父子倆一前一后就往回趕路。在回家的路上,父親詳細地將收到錄取通知書的情況說了一遍。聽完這一消息后,當時自己腦子里有些懵懵懂懂,反應不是很熱烈。主要事情來得比較突然,沒一點思想準備,加上自己當時還屬于一個從未出過遠門、見過世面的大山里的孩子,用我自己調侃自己的話來說:自己完全是一條山里“毛蟲”。因而缺少對外面世界的了解,尤其對外地一些學校的情況,更是一無所知。所以父親雖然給我講了很多很多,但自己聽了后,仍然是一臉茫然。而在自己的印象中,父親收到我的錄取通知書后的那段日子里,一直興高采烈的,看上去好像是他自己被錄取似的,心情比我還激動。 此時的母親也一樣,既為我能到外地讀書感到高興,也為學校路途太遠照顧不到我而感到擔心。他們為了籌辦我去外地讀書所需的生活和學習用品,忙了好長一段時間。其中特別讓我難忘的是臨行的前一天晚上。那天吃了晚餐后,父親特地把我叫到他的房間里,兩人坐下后,父親先是問了一下我的想法以及準備情況,之后,他認真地對我說:人生一輩子會有很多轉折點和發展的機會,這次你能走出山門,到外地讀書,應該是你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要好好把握才是。他接著說:25年前他自己由于受到日本人的逼迫,從上海來到大山里,是無奈之舉,現在自己老了,要想出去也沒有機會了,所以這次你能走出去,爸爸真為你高興。他還鼓勵我說:人是需要見大世面的,你以前雖然沒有出過遠門,但也不用怕,金華不算遠。爸爸十三歲那年,由于你爺爺病逝,為了減輕家里負擔,不得不輟學離開老家到上海去當學徒。去上海那年自己只有十三歲,比你現在還要小三歲。當時從鄞縣去上海,路途要比你去金華遠得多。記得去的時候已是秋天,身上只穿著二件單衣單褲,到了上海才知道那里天氣要比寧波冷,到了晚上全身凍得瑟瑟發抖,差點凍壞。他笑著對我說:剛去的時候也不習慣,經常想家,后來慢慢地也習慣了。所以你一個人單槍匹馬在外面,開始也會碰到很多困難,但不要緊,只要肯吃苦,肯堅持,慢慢會適應的。男孩子一定要有志在四方的志氣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如果想家了,可以多寫寫信…… 那天晚上父親給我講了很多做人的道理,那次言傳身教式的談話,深深打動了我的心靈,感覺自己一下子長大懂事了很多。尤其是聽了父親講起他少年時代往事,將所有發生在他身上的艱辛和嚴峻的現實困難,都輕松地融化在他溫和的言辭與自信的笑談之中,這無形中增添了我走出山門的信心和決心。可以說父親的一番感人肺腑的談話,就像一盞掛在我心中的明燈,為我今后的人生道路指明了前進方向。 如今回想起父親一句句的諄諄教導,一幕幕深深的關愛,除了讓我享用終身外,更重要的是以前處處沉浸在父愛之中還渾然不知的我,得到了徹底的醒悟——我的一切是父親的*愛!值得欣慰的是我們沒有辜負他老人家的心愿與囑托,*后還是勇敢地走出了山門,尤其是他的孫輩們,不但走出了山門,還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走在了比我們前輩更輝煌的事業中。我想,如果他老人家在天有知,一定會露出滿意的笑容。 養兒防老,這是中華民族*古老的觀念,所以為父母、長輩養老送終是下一代人應承擔的義務。我父親一生*大的不幸是英年早逝。記得父親是在1968年初被醫院檢查出肺癌晚期的。在這之前,他的身體一直很好,平時幾乎連傷風感冒都很少。后來聽母親講,父親知道自己得了重病以后,仍然堅持上班,堅持自己去醫院診斷治療,從不麻煩人家,顯得非常從容樂觀。到后來病情加重,他也一再叫母親與哥哥不要寫信告訴我,以免影響我的學習,就這樣他頑強地堅持了半年。后來由于當時醫療條件所限以及癌細胞擴散,*后父親還是躺倒在了病床上。 待我趕回家中時,父親已經在醫院住了好長時間了。當我走進病房時,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眼前躺著的雙目緊閉、骨瘦如柴的人竟是我半年多以前還偉岸挺拔、相貌堂堂的父親。此時我眼睛發熱,好久沒有說出一句話來,只是靜靜地站在父親的病床邊,不知所措,自己內心充滿著無奈、無助,又無能為力!除了在心里為他祈禱外,當時還是一個一窮二白學生的我,又能為父親做些什么呢?!如果當時不在病房,我真的會對天怒吼,去責問蒼天,為什么對父親如此不公?!他才剛剛六十歲的人呀?!后來父親醒來看到我,他腦子還是清醒的,我給他喂了幾口開水,他緩過氣來跟我說:“你還是回學校去吧,讀書要緊!這里有你母親、哥哥照顧,這病一時也好不了,你還是早點回去吧!”父親說著說著眼睛濕潤了,這時,我也低下了頭,不忍心去看父親濕潤的雙眼,只是輕輕跟他解釋學校已經放假了,同時安慰他安心養病,之后,看到父親好像安心了一點。在后來的一段時間里,雖然經過多方努力,醫院還是回天無術,父親*后還是安靜地閉上眼睛,離開了我們。 父親在生命危在旦夕之際,想到的還是兒子讀書要緊,而且這幾句話竟成了他留給我的遺言。它將永遠回響在我的耳邊,回響在我的心里!使我的生命永遠沉浸在父親的慈愛與關懷之中!在處理父親后事的過程中,讓我們心里稍許得到一點安慰的是,雖然我們沒能為父親養老作過什么貢獻,但為他送終還是盡了我們的孝心。在父親停止呼吸以后,我與我哥為父親清洗了身體,刮了胡子,換上干凈的衣裳褲子。這樣的事情在父親生前,我從來沒有為他做過,在父親住院期間也是母親一人默默為他操持的。回想起自己小時候,父親經常帶著我到浴室里洗澡,在熱氣騰騰的浴池里,他為我洗頭、擦背的情景,至今仍然十分清楚,想不到待我們有機會為父親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他已經去了另一個世界。所以,這輩子不能再孝敬他老人家成了我一生中*大的遺憾。 如果說在這個世界上,母親是我人生的**位老師,那么,父親就是我人生的**位校長。因為母親教我的是善良,而父親教我的是堅強。父愛如山,堅強可靠;母愛如水,恩澤綿綿。如今他們都已投奔天堂,那里沒有貧困、沒有煩惱,更沒有日本侵略者的威嚇。我想,這也是我們*后必定要去的地方,屆時我一定會堅定不移地投奔到父母親身旁,或做一名他們手下的天兵天將,或在他們身旁做一只俯首帖耳的寵兒天狗,為他們效犬馬之勞,也在所不辭。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報答我今生對他們的虧欠。這是我的心愿,也是我的夢想,但愿能夢想成真!
情歸天目山:一個共和國同齡人的回憶 作者簡介
俞堅華,共和國同齡人,1949年出生于浙江臨安。退休公務員,有過工農商學兵經歷。先后在六個單位任職,生活經驗豐富。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經典常談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