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禮儀之爭中的中國聲音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71350
- 條形碼:9787208171350 ; 978-7-208-17135-0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禮儀之爭中的中國聲音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鐘鳴旦教授是當今歐洲研究明清基督教史以及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執牛耳者,對于中西禮儀之爭這一代表中西文化差異的重要典型事件有極為深入和獨到的研究。關于禮儀之爭,多年來中外學者進行了廣泛的研究,而此書*重要的價值即在于發掘了數量頗多的前此不為人所知的中文資料,因此而將禮儀之爭的研究大大地推進了一步。
禮儀之爭中的中國聲音 內容簡介
本書是歐洲有名漢學家鐘鳴旦先生的又一部探討禮儀之爭的力著。作者的研究緣于歐洲所藏一批新披露的撰寫于1701~1704年間的中文和歐語文獻,禮儀之爭過去通常被視為一個純粹的歐洲事務,因而大部分對于中國禮儀之爭的研究都傾向于歐洲一方,然而這批文獻表明當時中國人也在很大程度上參與了這場爭論,因此提供了這場爭論中的一個獨特視角。本書基于這批文獻,從旅行文本、社會網絡以及文化間論證三個主題出發,探討了17世紀至18世紀禮儀之爭中中國人的“聲音”,著重討論了當其時關于中國禮儀的知識是如何產生、傳播和交換的,以及禮儀之爭中的“中國聲音”對古代經典進行了怎樣的新理解與新詮釋。除了學術性研究外,作者還將這批珍稀文獻的原件全部予以影印附于很后,使本書成為一部集學術性和資料性于一體重要漢學著作。
禮儀之爭中的中國聲音 目錄
譯者前言
引言
史料和背景
安多與耶穌會代表員衛方濟和龐嘉賓
**階段(1701年):收集漢語經典和中國天主教徒的著述
第二階段(1702年):收集個人和集體證詞
在羅馬出版文檔
旅行的書籍
歐洲文獻里征引的漢語經典和中國天主教徒的著述
從中國運到歐洲的書籍和手寫本
位于羅馬的漢語典籍圖書館
圖書館的流動
群體關系網絡
集體證詞和個人證詞的匯編過程
18世紀初期的中國天主教群體
學者們和教徒們
關系網絡分析
文化間的論證
三個解釋的層面
核心論點
文化間的論證過程
文化間的詮釋
結語
參考文獻
簡稱縮寫
參考文獻
傳教士名錄中西對照表
文獻表格
表格1:本書所研究的主要文檔及其館藏位置和版本識別
表格2:《更新證言摘要》(Summarium NTS)與耶穌會羅馬檔案館日本中國文獻部館藏文檔(Jap. Sin. 157 和160)的對應關系
原檔影印
索引
人名索引
作品索引
地名索引
禮儀之爭中的中國聲音 作者簡介
鐘鳴旦(Nicolas Standaert),魯汶大學漢學系教授,比利時皇家科學院院士,長期致力于漢學研究。主要著作有《禮儀的交織:明末清初中歐文化交流中的喪葬禮》(2019, 2009)、《傳教中的“他者”:中國經驗教我們的事》(2014)、《楊廷筠:明末天主教儒者》(2002)、《可親的天主:清初基督教徒論“帝”談“天”》(1998)等。 陳妍蓉,漢學博士,主攻東西方文化交流,曾就讀于比利時魯汶大學、蘭州大學歷史學專業、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哲學系。著有The Diffused Story of the Footwashing in John 13: A Textual Study of Bible Reception in Late Imperial China (Eugene: Pickwick Publications, 2021)。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