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文化中心與政治變革(豫東北與明朝的衰亡)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95812
- 條形碼:9787100195812 ; 978-7-100-19581-2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文化中心與政治變革(豫東北與明朝的衰亡) 本書特色
寓國家興衰于地方史書寫中,以小見大,通俗易懂著名漢學家帶你從另一個視角看明朝與明朝的衰亡
文化中心與政治變革(豫東北與明朝的衰亡) 內容簡介
本書以中州地區在明代政治演變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為中心,以河南東北部(即豫東北)為著力點,研究了這塊土地所濃縮反映的明朝衰亡的過程,并分析了其原因。研究包括了在中州地區的皇權政治、藩王世系等政治議題,以及黃河治理、賑濟災荒等經濟議題,還包括楊東明、呂坤等出身于當地并曾在此地為官的有名士大夫的言行等文化與社會議題。
文化中心與政治變革(豫東北與明朝的衰亡) 目錄
**章 國家
藩王
官僚體系
第二章 精英
**個百年:開封和祥符
第二個百年:儀封、寧陵和虞城
第三個百年:商丘、永城、杞縣和新鄉
“四兇”
第三章 性別、階層和種族
貞女
生員
普通地主
工匠和商人
小吏
軍事
郎中
一個宗教的社區:開封的猶太人
第四章 大眾
忍受和希望
積郁漸增
將反叛中央化
明朝復振,百姓遭殃
躁動的多數,沉默的少數
第五章 中央省份的叛亂(1641-1642)
李自成
河南首勝
首圍開封
再圍開封
與袁時中的聯合
第六章 豫東北的僵局(1642)
商丘之戰
夏邑和其他縣
杞縣陷落
三圍開封
第七章 大順的崛起(1643-1644)
奠基:襄陽/襄京
建國:西安/長安
推翻大明:北京
結論 大勢已去,何所謂“中”?
注釋
附錄A 估算所得之晚明時期土地和其他財產及日用品附加稅
附錄B 明代豫東北舉人數量及分布
附錄C 明代豫東北貢士數量及地區分布
附錄D 河南省志中的鄉賢傳記
附錄E 河南省志附傳中所載明代豫東北434位婦女之結局
附錄F 明代豫東北儒學之士與貞潔烈婦人數*多與*少的府縣
參考文獻
譯后記
文化中心與政治變革(豫東北與明朝的衰亡) 節選
在崇禎八年初,當城防工程尚未完工時,流寇再次來襲。他們縱馬突襲,攻破了護城河,攻陷了城門,很快便占領了縣城。來自北直隸的新任縣令沈佳印率眾在北門迎戰,他懸賞白銀500兩,獎勵協助克敵之人,孟紹虞此時也捐資招募敢于應敵的勇士。眾人齊心協力,終于擊退進攻的強敵,但損失也十分慘重。考慮到戰事對百姓生活的蹂躪,沈佳印和孟紹虞決定聯合當地鄉紳一道,加固城防,深挖壕溝,以抵御將來流寇的侵擾。紹虞巧妙地利用了杞縣在漢代的名稱,號召當地縉紳合力護城,并強調民眾齊心便是*有效的御敵力量。他建議在地方政府的領導下,將當地大姓分為上、中、下三等,根據財產收入,分別出資以支付修筑1300余丈的城防費用。[91] 縣里的這些努力在三年后的一次農民起義中,有了成效。在那次事件中,又是孟紹虞臨危做了細致的安排,顯出了對局勢的主導能力。據他說,當崇禎十一年(1638)百姓正在蝗災和旱災中苦苦掙扎之際,一個自稱“十八子”(即將“李”字拆開而成)的瘋漢宣稱凡是追隨他的人,便可得生計。于是,百姓們紛紛聚攏在這個年輕人的周圍,在城里密謀起事。這批人很快遭到了新任縣令蘇京的武裝鎮壓,“十八子”的追隨者們或死或逃。那些逃亡者由于系著白色腰帶、戴白色頭巾,很容易被識別,幾乎被一網打盡。被處死者多達千人。孟紹虞視起事之人編造荒謬之書,認為他們所為的造亂之事是違反天意的。對縣令蘇京則給予極高的評價,稱其堪與歷代衛道的君主相媲美。此外,他更強調這次民眾之所以起義并造成了如此嚴重的惡果,根本原因是貧苦百姓的生活得不到保障,整日掙扎在生死線上。孟紹虞特別強調,事情的結局實在與初衷不合。盡管政策的本意是為了遏止百姓起事,但結果卻恰恰顯示了國家在安撫百姓上的無力和對來自百姓中敵對力量的兇狠。[92] 孟紹虞的家人對政治也十分熱衷。他的一位據稱十分擅長騎射的兄長在崇禎三年(1630)通過了武舉考試。他的兩個兒子入了縣學讀書,其中一個名叫同輔的足智多謀,對軍事尤其擅長,箭術也非常高超。崇禎十二年他通過鄉試,但卻突然放棄了這一多數人的追求,也即放棄參加會試。他的這一決定在當時的同齡人中并不少見。例如在崇禎九年杞縣有兩人通過了鄉試,崇禎十二年通過的有四人,但他們都沒參加崇禎十年和十三年的會試。這在當地百年科舉成功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這固然可以從勢力日益增長的地方精英與國家日漸疏離的角度解釋,但也同時反映了他們對政局的觀望態度。無論孟同輔的個人態度如何,但他毫無疑問地將更多精力放在了追隨乃父的足跡,致力于家鄉事業上。當地的縣志將他篇幅不長的傳記置于“事功”中,附在了孟紹虞之后。[93] 孟囧骕崇禎十二年(1639)中舉,與他一同享此殊榮的是杞縣另一個大家族何氏的何胤光。據何氏族譜稱,何氏先祖可以追溯到戰國時代,但他這一支的始遷祖是元末的一名進士,為了躲避戰亂在洪武七年(1374)來到夏邑,而后定居于杞縣。隨后何氏“耕讀傳家”,逐漸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到了第十五世,即使不是世家大族,也是一個龐大的宗族。[94] ……
文化中心與政治變革(豫東北與明朝的衰亡) 作者簡介
戴福士(Roger V. Des Forges),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榮休教授,曾任該校歷史系主任、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領域為明史、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政治文化史。 解揚,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所研究員、中國歷史研究院“朱鴻林工作室”特聘研究員,研究領域為明史、近世思想文化史。
- >
莉莉和章魚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朝聞道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姑媽的寶刀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