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魏斐德上海三部曲:1927-1937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3815107
- 條形碼:9787553815107 ; 978-7-5538-151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魏斐德上海三部曲:1927-1937 本書特色
◇美國歷史學家魏斐德遺作! ◇從20世紀上半葉上海灘激蕩風云,一窺近代中國政治跌宕和社會變遷! ◇參考了大量民國時期上海市政、警政檔案,以及上海市檔案館、圖書館館藏檔案。 ◇上海是“遠東**大都市”,是許多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和中國近代各種矛盾集聚之地。從上海地方史來反映中國現代史,角度新穎。 ◇本書是《魏斐德上海三部曲》的**部,系統描述了1927—1937年國民黨政府依靠警務力量對上海實現初步統治的經過。 ◇澄清眾多歷史問題:中央體制與地方勢力間的關系,秘密組織和犯罪集團在腐蝕國家機構中的作用,在日寇入侵和占領的壓力下上海政治組織的演變等。 ◇以自由、民主、共和自我標榜,卻以專制、獨裁、暴力對付共產黨等異己力量,注定了國民黨政府國家現代化十年努力的失敗。 ◇將上海市政、警政變遷與當時中國政治大背景有機結合,體現出一個史學大家的宏觀視野。
魏斐德上海三部曲:1927-1937 內容簡介
本書是《魏斐德上海三部曲》的部,系統描述了1927—1937年國民黨政府依靠警務力量對上海實現初步統治的經過,澄清了這十年間的很多歷史問題,如中央體制與地方勢力間的關系,秘密組織和犯罪集團在腐蝕國家機構中的作用,在日寇入侵和占領的壓力下上海政治組織的演變等。將上海市政、警政變遷與當時中國政治大背景有機結合,這體現出一個史學大家的宏觀視野。
魏斐德上海三部曲:1927-1937 目錄
鳴謝
序言
**篇 背景
**章 法律與秩序
**節 罪惡與內亂的解釋
第二節 犯罪與娛樂
第三節 犯罪與治外法權
第二章 從巡捕到警察
**節 早期的改革
第二節 士紳控制問題
第三章 不良分子
**節 有組織犯罪
第二節 黃金榮罪犯頭子和捕頭
第三節 鴉片與犯罪
第四節 鴉片與統治
第二篇 新的警察理念
第四章 警察與維持新的城市秩序
**節 建立新的城市秩序
第二節 重組警察系統
第三節 改革的公共基金
第四節 警察專業化
第五節 創建“現代”合理的框架
第六節 加緊現代化,爭取控制權
第五章 以警權維護主權
**節 公共租界巡捕房的警政
第二節 控制界外馬路
第三節 重申路權與司法權
第四節 改革后的公安局試圖管理每一個人
第三篇 有組織犯罪
第六章 犯罪和社會控制
**節 犯罪的概念
第二節 公安局與犯罪控制
第三節 新市民社會中的難民和流氓
第四節 警察的家長式作風和社會控制
第七章 罪惡
**節 作為娛樂和犯罪的賭博
第二節 中國人控制賭博的努力
第三節 中國的娛樂和賭博機構
第四節 上海的娼妓
第五節 中國妓女
第八章 毒品業
**節 花花公子、幫會和軍閥
第二節 犯罪的重組
第三節 犯罪與政治
第四節 控制鴉片貿易
第九章 赤色分子
**節 用于政治控制的警察
第二節 新的合作——公安局和公共租界警務處
第三節 帝國主義與警察的反共
第四節 作為上海生活一部分的情報收集
第五節 牛蘭事件
第六節 顧順章事件和白色恐怖
第七節 顧順章事件之后
第八節 聯合執法
第四篇 政治選擇之于警政的意義
第十章 作出抉擇
**節 相互矛盾的壓力
第二節 不同的政治威脅
第三節 用新的警務合作來控制異己
第四節 警務分歧的合法性司題
第五節 公安局工作重心的轉移
第六節 日本人的到來
第七節 政府的混亂
第八節 對日立場的選擇
第九節 抗日的情報工作
第十一章 日本入侵對上海警務的影響
**節 日本人控制上海
第二節 將杜月笙趕出法租界
第三節 偽警察的終結
第四節 中國警權的恢復
第十二章 第二次機會:昊鐵城市長當政
**節 對于上海未來的種種幻想
第二節 精英的聯合統治
第三節 反共合作
第四節 壓制反目抗議
第五篇 新市政秩序的局限
第十三章 新生活運動與民族救亡運動
**節 警察改革的復興
第二節 新生活運動
第三節 民族復興與法西斯
第四節 安內攘外
第十四章 警察國家化和犯罪受尊敬
**節 地方統治與國家警察體系
第二節 對上海的影響
第三節 建立秘密警察
第四節 上海區的擴張
第五節 對罪犯的尊敬
第六節 犯罪行為與愛國主義混淆
第十五章 政治罪犯化
**節 蔣介石的毒品政策
第二節 蔣政府中的兩面派
第三節 福建叛亂與吳市長的去留
第四節 利用毒品與新生活運動“六年計劃”
第五節 毒品貿易中的日本人
結束語 決心
**節 市民武裝
第二節 一個時代的結束
表格
附錄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外文部分
后記
魏斐德上海三部曲:1927-1937 節選
1933年,很多作家被邀請來描述他們心目中未來的上海,其中有三人提到了在未來的幾十年中將會在上海優先采取的行動,銘三富有諷刺意味地引用了別人的說法,上海是一座建筑在“地獄”上面的 “天堂”,在未來,他設想:“上海的電影院,將會一律裝冷氣管、 熱水汀??每場除開映‘香艷肉感’ 的電影外,并有國際歌舞團公開表演裸體舞蹈,各大公園一律增辟 kiss傳習所,教授一般未成年男女各種交際術,游藝方面,除電影院外,另有京戲場、馬戲場、回力球場、高爾夫球場、跑馬場、跑狗場、跑貓場、斗牛場、斗雞場等。” 法庭每天都將受理500起離婚案,“無疑地,將來的上海便是天堂上面的天堂”。 另一位作家劉夢飛在描繪上海的未來時,也許不像銘三那樣富有挖苦意味的幽默,他嚴肅地寫道;“上海是一座剝削階級的壓榨機,是一個充滿矛盾的火藥庫。” 在劉看來,表面上,上海的 “高等華人” 與受壓迫的“馬路癟三”形成尖銳的對比,而真正的矛盾在于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那些在工廠機器旁的 “黑蟲” 之間,帝國主義者們的殘暴統治將會變本加厲,軍閥們將會繼續把這個國度置于拍賣臺上,但是這樣的時代很快就會走到盡頭,舊上海將會為一座崛起的新上海所替代,當黎明來臨的時候,這些“黑蟲” 們將會激動地大聲呼喊:“新上海萬歲!” 王修和對新中國的未來的設想并非啟示錄式的,而是更多關注于如何由中國人自己創建一個有序的市政環境,他看到了未來上海的兩種可能性:全盤西化或民族自主,前一條道路,外國租界將會吞沒整個上海,到那時界內的上海人都已變成了沒靈魂的畸形者,而一味乞憐于外國人,第二條道路,中國政府的市政機構將會實現孫中山先生的計劃,外國人自愿將租界交還中國,維持著正常的商業關系。 上海的將來究竟怎樣?換言之,即走上哪一條路? 則全視現在的上海主人翁——市民們如何地努力以為斷。 **節 罪惡與內亂的解釋 面對這第三種前景,中國居民們可謂障礙重重,比如,上海的犯罪率在20世紀20年代初猛增,1922 年,據報道在公共租界內共發生47起武裝搶劫。兩年后,這一數字增加到四倍,達到204起,到 1926年這種重罪共發生了448起——在五年中這一數字增加到了9倍半。在這一時期,被捕的搶劫犯的數目卻只增加到三倍,這與這一時期搶劫案的發生率大相徑庭。到1927 年,官方報告稱,在上海附近的太湖流域 “犯罪肆虐”,在那里“武裝搶 劫犯” 搶劫、拐騙并殺害當地人。由于民族主義情緒高漲,更多地是由于搶劫和報復,租界內的暴力殺人案急劇上升。 在上海的華界——閘北,搶劫犯如此猖獗,使某些警區感到他們的警力已無法對付這一犯罪狂潮。 統計證實的內亂與犯罪 (兩者經常被混淆,尤其是為中國執法機關所混淆) 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西方記者對此有一種強硬的傲慢,認為 “上海已經成了東方的犯罪中心”,并常常將此歸咎于在中國盛行的軍閥制度。 軍隊是訓練罪犯的*好的學校,在中國,好男不當兵,當兵的是無業游民,或沒有正當職業的人,在軍隊中,他學會了使用武器,并將這些知識為自己所用,他不愿殺敵報國,而是開了小差,用他在軍隊中所受的訓練打家劫舍,憑著槍桿子從他的同胞手中掠奪財富。 另一方面,在上海重要的外國“大班” 卻將這些犯罪過于簡單地和1925年五卅運動前后爆發的激進罷工風潮相聯系。當時中國民眾試圖收回列強在華特權,未能成功。這些歐美的新僑民相信,正是“布爾什維克的宣傳” 鼓動起了“無產階級的貪欲”破壞了一切對“財產和其他權利” 的尊重。公共租界警務處(俗稱工部局巡捕房)對此亦抱同感。這樣革命、 政治運動都被視為城市犯罪的一種形式。
魏斐德上海三部曲:1927-1937 作者簡介
魏斐德(1937—2006),美國歷史學家、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曾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亞研究所所長、美國歷史學會會長、美國社會科學研究理事會主席。代表作有《洪業:清朝開國史》《間諜王:戴笠與中國特工》《中華帝國的衰落》《大門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間華南的社會動亂》等。
- >
莉莉和章魚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唐代進士錄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