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讀客·牛津通識課(全四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737774
- 條形碼:9787547737774 ; 978-7-5477-3777-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讀客·牛津通識課(全四冊) 本書特色
★ 32開平裝,海南出版社出版
★ 牛津大學出版社自1995年開始出版的一套系列叢書,堪稱鎮社之寶
★ 牛津通識課系列是一個可讀性強且包羅萬千的工具書圖書館
★ 集中于軍事學領域,一套書講透《戰爭論》、一戰、拿破侖戰爭、西班牙殖民者的方方面面
★ 翻開這套書,在近代以來聞名遐邇的戰爭中,領略軍事理論的變化與發展,讀懂戰爭背后的局勢與手段
讀客·牛津通識課(全四冊) 內容簡介
《牛津通識課:戰爭論》 《戰爭論》是一部全面研究軍事學術的理論著作,為近代西方軍事思想體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論基礎,其作者克勞塞維茨因此被視為西方近代軍事理論的鼻祖。《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稱其為軍事學的“圣經”。 在《戰爭論》中,克勞塞維茨揭示了戰爭從屬于政治的根本性質,認為戰爭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闡述了戰爭的性質有向民眾戰爭轉變的歷史趨勢;提出了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等理論。 19世紀末,在德國軍事統帥毛奇及其繼任者施利芬的大力推崇下,《戰爭論》成為德國軍人必讀的軍事教材;法國元帥福煦曾在起著作中大篇幅引用《戰爭論》;希特勒一度把《戰爭論》放在床頭;時至今日,美國諸多軍校仍尊《戰爭論》為軍事學的“圣經”。 在這本小書中,邁克爾·霍華德教授將帶你重回19世紀,結合作者克勞塞維茨的人生軌跡與《戰爭論》的時代背景,從其核心思想入手,講透《戰爭論》,幫助你由淺入深、三小時讀懂這部軍事學的“圣經”。 《牛津通識課:**次世界大戰》 一戰是人類歷史上頭一次真正波及全球的戰爭,其爆發的原因、戰爭的發展、輿論的變化,都對后世造成深遠的影響,至今仍可讓我們從中獲得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一戰的爆發與其說是各國充分考慮后的結果,不如說是匆忙決策的意外。各國都希望維護自己的利益,都以為只要自己強硬一些對手就會妥協,都以為即便打仗了也不過是一場局部戰爭而已……*終引發了一場沒有贏家的世界大戰。 一戰正值全球軍事快速發展的時代。一方面,武器威力的提升、征兵制的成熟,讓一場本被認為是速戰速決的戰爭持續了四年多;另一方面,閃電戰、消耗戰、無限制潛艇戰等新戰爭形態的出現,坦克、飛機等新武器的使用,進一步加快了軍事思想和技術的發展。 在這本小書中,邁克爾·霍華德教授提綱挈領地從政治、軍事、社會三個角度,全面分析了一戰爆發的原因、經過和結果,幫助你三小時讀懂一戰的來龍去脈及其背后的政治、軍事和社會情況。 《牛津通識課:拿破侖戰爭》 拿破侖戰爭被譽為人類歷史上頭一場現代戰爭,對歐洲的軍事管理、政治思想、國際關系等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極大地推動了歐洲的現代化。 拿破侖戰爭開啟了歐洲軍事專業化的先河。拿破侖戰爭后,歐洲各國紛紛效仿拿破侖,廢除雇傭兵制,形成了專業化的武裝集團;對行軍速度、后勤補給等進行科學的計算,極大地增強了歐洲各國的軍事實力。 拿破侖戰爭將法國大革命的政治思想成果帶到整個歐洲。《拿破侖法典》通過拿破侖的鐵蹄在歐洲各國進行強制實施,法典與革命的思想沖擊了這些國家的封建制度,加速了現代民主國家的誕生。 拿破侖戰爭還促進了現代國際關系基本框架的建立。為維持戰后新秩序,維也納會議提出通過和談與條約重建和平,勢力均衡原則的影響延續至今。 在這本小書中,邁克·拉波特教授將從軍事、政治、國際關系等角度,深入淺出地解讀拿破侖戰爭及其對后世的影響,幫助你三小時讀懂人類歷史上頭一場現代戰爭。 《牛津通識課:西班牙殖民者》 15世紀末到19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大陸和加勒比地區不斷殖民,建立起了橫跨南北半球的大帝國。然而,*初的西班牙遠征軍只有區區幾百人,卻在一年不到的時間里就征服了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阿茲特克帝國。 遠征軍在軍事上并不占優勢:人數與當地部族軍差異懸殊;盔甲、馬匹等裝備也不適合在美洲作戰。然而,遠征軍卻憑借宗教滲透、文化侵略和勢力瓦解的策略迅速橫掃并征服了美洲。 西班牙殖民者強迫美洲原住民皈依天主教,推行監護征賦體制——在灌輸天主教思想的同時,強迫原住民向西班牙殖民者進貢,以換取保護;摧毀當地寺廟,興建教堂、修道院和學校。 西班牙遠征軍還用文字神圣化自己的侵略,并成功地讓原住民接受了這套說辭,相信殖民者編織的征服神話,視這種征服為天意所向。 在這本小書中,雷斯托爾教授和阿爾梅斯特教授將帶你重回15世紀,梳理西班牙殖民者征服美洲的來龍去脈,幫助你三小時讀懂近代歷史上超大規模的文化侵略。
讀客·牛津通識課(全四冊) 目錄
《牛津通識課:戰爭論》
導言
01 克勞塞維茨及其時代
02 戰爭的理論與實踐
03 戰爭的目的與手段
04 有限戰爭與絕對戰爭
05 克勞塞維茨的遺產
延伸閱讀書目
尾注
《牛津通識課:**次世界大戰》
01 1914年的歐洲
02 戰爭的來臨
03 1914年:*初的戰役
04 1915年:戰爭繼續
05 1916年:消耗戰
06 美國參戰
07 1917年:危機之年
08 1918年:決定之年
09 和平協議
附錄一 威爾遜總統的“十四點”計劃摘要
附錄二 戰爭總傷亡人數
《牛津通識課:拿破侖戰爭》
前言
01 起源
02 法國革命戰爭,1792—1802
03 拿破侖戰爭,1803—1815
04 全面戰爭·革命戰爭
05 軍與民
06 海戰
07 人民戰爭
08 遺產
《牛津通識課:西班牙殖民者》
導言
01 艱難困苦
02 所向披靡
03 碧血丹心
04 天賜神跡
05 壯志未酬
結語
讀客·牛津通識課(全四冊) 節選
讀客·牛津通識課(全四冊) 作者簡介
[英]邁克爾·霍華德(Michael Howard) 英國軍事歷史學家、倫敦國王學院戰爭研究系創始人、牛津大學現代史教授、耶魯大學軍事和海軍史學教授。著有《普法戰爭》(達夫·庫珀獎)、《大戰略》(沃爾夫森獎)、《歐洲歷史中的戰爭》(被美國西點軍校選為必讀書目)、《戰爭的原因》等。 [英]邁克·拉波特(Mike Rapport) 格拉斯哥大學歷史系教授,布里斯托爾大學歷史學博士,皇家歷史學會成員。專攻法國大革命史,曾任《法國歷史》評論編輯,法國歷史研究學會秘書,主持過多個與拿破侖戰爭相關的學術項目,著有《1848年:革命之年》《十九世紀歐洲, 1789—1914》 《法國革命中的國籍和公民身份:外國人的待遇》等。 [英]馬修·雷斯托爾(Matthew Restall)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拉丁美洲史和人類學教授。《民族史》前編輯,《西班牙裔美國人歷史評論》高級編輯,美國民族史學會前主席(2017—2018年)。 [英]費利佩·費爾南德斯-阿爾梅斯特(Felipe Fernández-Armesto) 美國圣母大學歷史系教授,著名歷史暢銷書作家,于2017年榮獲“智者阿方索十世大十字勛章”。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