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孩子的大腦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659236
- 條形碼:9787516659236 ; 978-7-5166-5923-6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孩子的大腦 本書特色
想讓孩子變聰明沒有什么靈丹妙藥,關鍵在于對孩子的大腦進行充分開發。孩童時期正是大腦發育的高峰期,一生僅有一次,一旦錯過了很難彌補!只有抓住孩子大腦發育的時期,把“基礎”打好打牢,讓大腦發揮出潛能,孩子才能在學習、思維、情感、運動等方面表現得卓越出眾。 這本書旨在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大腦,用通俗易懂和生動有趣的事例講解,告訴家長如何影響孩子的智商和情商發展,并在為人父母這個巨大的挑戰上對家長進行指導。
孩子的大腦 內容簡介
孩子的大腦是無窮寶藏,能開發多少全看“家長本事” 關于兒童的大腦,我們都了解的太少。例如,我們很難想象,初生兒童大腦中的神經元數量遠超成人,而神經元的數量和智力水平是密切相關的;又如兒童的肢體運動會影響大腦神經突觸的連接,所以四肢發達的孩子,往往智力水平也更高……這些關于兒童大腦的事實,或許是我們不曾了解的,又或許是和我們以往認知相悖的。所以,作為新家長,必須要重新了解孩子身體上這一重要的器官——大腦,避免自己成為扼殺孩子智力天賦的“元兇”,讓自己成為兒童智慧的“守護者”。
孩子的大腦 目錄
孩子的大腦 節選
01/ 所謂天才,就是遏制住了大腦“退化”的普通孩子 我相信,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天生擁有聰慧的大腦,因為聰明意味著智商高,不論是在學習還是其他方面都會占據優勢,也更容易脫穎而出。只是當你缺乏對大腦的認知,不清楚它有哪些具體功能,不清楚它是如何記憶時,你根本沒有什么辦法去控制它。 關于大腦,很多家長應該還存在這樣一個錯誤認知,那就是聰明的孩子是先天的或者遺傳的,以至于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為什么天生聰明。 別再讓這種錯誤認知繼續誤導你了,不同于身體的任何器官,大腦在我們一出生的時候,雖然尚未發育完全,但是都會擁有數以千億計的腦細胞,而且每一個大腦細胞都在不停地運轉。在這種條件下,絕大多數正常嬰兒的智力都相差不多,而這些細微的差別也并不足以影響后天的發展。?? 那么,孩子為什么會有聰明和愚笨之分呢?同在教室里上一堂課的孩子,為什么學習效果完全不一樣?這就必須提到“用進廢退”理論。這一觀點由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提出,意思是生物在新環境的直接影響下,某些經常使用的器官會不斷發達增大,而不經常使用的器官則會逐漸退化。 這一理論具有一定道理,我列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經常運動的人和完全不運動的人直觀的區別就是,前者的腹肌、胸肌等更為發達,并且更加強壯,因為鍛煉可以刺激肌肉的生長。和其他組織器官一樣,大腦也是用進廢退的。 大腦主要由大量相互連接的神經元構成,這些神經元雖然大小不同,形狀各異,但它們都會向四周不斷延伸,延伸的分支稱為“軸突”和“樹突”,分支之間的連接點是“突觸”。大腦僅占人體總重的2%,但內部卻擠塞著由18萬公里長的纖維連接著的萬億個突觸。通過一個個“突觸”的連接,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可以通過信號物質進行信息傳遞,生成復雜的思維模式和行動。 當我們學習一項新技能時,大腦中的諸多神經會打通,在加工信息的過程中,活躍的神經聯結會不斷增強,越是勤運用的神經元,越能保持充沛的活力。而不活躍的神經聯結則會不斷減弱。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活躍的神經聯結會越來越弱,當這一系列的神經元都不活動時,就會走向消亡。 這就好比,很多人上大學的時候能背熟2萬個單詞,畢業后工作中再也不碰英語,幾年,或者十幾年過后,那些單詞基本上都忘光了。也就是說,此時頭腦中與英語相關的神經連接的細胞已經消亡了。 而且,大腦細胞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相關數據顯示,一個孩子從出生到10歲左右,大概會有10%左右的神經細胞自然萎縮,那些用得很少的神經元會逐漸喪失突觸,這個專業術語叫“突觸削減”。這不難理解,細胞是進行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它們如同大自然的一切生物一樣,遵循新生、成長、繁殖、衰老和死亡的過程,這是維持組織機能和形態的一種自然現象。 據估計,正常人的腦細胞每天死亡約10萬個,這個數字非常驚人。而隨著神經元的減少,大腦中負責學習記憶有關的物質腦啡肽、調節細胞新陳代謝的核糖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質也會隨之減少分泌,又反過來影響神經元的活性,加速其死亡。由于腦細胞一旦發育完成便不會增殖,這種變化是不可逆的。 國外一位著名教授經過研究發現,一個人的記憶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加強,而后又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退,這是大腦細胞減少的緣故。這也就揭示了為什么小時候,背誦一篇文章或古詩只需花費很短的時間,而且記憶深刻。但到了中老年時,即便花費更多時間,效果也不一定會好。 愛因斯坦被稱為世界上聰明的人,在他逝世之后,科學家們對他的大腦進行了解剖研究。經過分析發現,愛因斯坦之所以成為科學天才,與他的大腦結構特異性密切相關,較之常人,他大腦中的神經元有著非常多的“樹突”和“突觸”,密度大于常人,這說明他的大腦使用率非常高。 為什么腦“樹突”和“突觸”越多,人就會越聰明呢?我們知道,信息是通過“樹突”和“突觸”,實現彼此之間的信息傳遞的。“樹突”和“突觸”越多,腦細胞之間傳遞信息的速度就會越快,信息更容易存儲在不同的腦細胞中。即便一個腦細胞死了,其他腦細胞仍然還記憶著這些信息。 大腦的發育和生長,其實就是“樹突”和“突觸”數量和密度增加的結果。大腦的使用程度越高,神經細胞上長出的“樹突”就越多,“突觸”就越大,如此接受和處理信息的速度就會越快。這就如同城市道路一樣,交通越發達,出行越便利。這,也正是人們常說“腦子越用越靈”的原因。 了解了決定人體聰明與否的因素之后,問題就有希望得以解決了。所謂天才,并非天生擁有聰明的大腦,而是遏制住了大腦“退化”的普通孩子。 接下來,我們的教育也就有了一個明確方向,要想讓孩子變得聰明伶俐,不是著急上火就能實現的,也不是吃大量保健品可以解決的。重要的是遵循大腦“用進廢退”的規律,引導孩子始終不懈地追求知識,勤于思考,不斷進取,保持積極活躍的大腦,進而讓大腦真正地發達起來。
孩子的大腦 作者簡介
徐井才,男. 1977年出生于河北廊坊永清縣,全國工商聯書業商會副理事長,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常務理事、北京市紅十字基金會理事、“大國之聲公益基金”發起人,永清縣人大代表,京聯集團董事長。曾策劃編輯:《中外名人傳記》、《名校名師導讀》、《我愛科學書系》《學習小博士百問百答叢書》《從小學國學書系》、《盤點名勝典故》《學生感興趣的科普書》《國學經典讀本》《森林報》等。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巴金-再思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