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頓悟與啟迪:卡羅爾·希爾茲談寫作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020168064
- 條形碼:9787020168064 ; 978-7-02-016806-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頓悟與啟迪:卡羅爾·希爾茲談寫作 本書特色
編輯推薦:
★ 與愛麗絲·門羅、瑪格麗特·阿特伍德齊名的加拿大女作家卡羅爾·希爾茲的私家寫作課
★ 一字一句,教你如何寫出自己的故事
頓悟與啟迪:卡羅爾·希爾茲談寫作 內(nèi)容簡介
二〇一三年母親節(jié),同是作家的女兒安妮?賈爾迪尼向兒子尼古拉斯?賈爾迪尼提議,一起編輯一本書。為此,尼古拉斯成了加拿大國家圖書檔案館的常客。他仔細翻閱外祖母卡羅爾?希爾茲留下的所有檔案——她與女兒、朋友、學生的通信,散文,閱讀筆記,評論文章和演講稿等等,梳理出卡羅爾?希爾茲對于寫作的種種思考,以《頓悟與啟迪》為題結(jié)集出版。
本書難能可貴地傳達出卡羅爾?希爾茲真實的聲音,猶如與好友閑聊,不經(jīng)意間反思著有關(guān)寫作那些很根本的問題:我們到底為什么要寫作?寫作可以教授嗎?促使讀者從頁讀到很后一頁的動力是什么?卡羅爾?希爾茲說:“我一直想信小說關(guān)乎救贖,關(guān)乎試圖理解人們何以成為他們現(xiàn)在的模樣。”
頓悟與啟迪:卡羅爾·希爾茲談寫作 目錄
目錄
序 6
簡??厄克特 6
慷慨分享、時間觀和*后的建議 8
安妮??賈爾迪尼 8
在閱讀中認識我的外祖母 16
尼古拉斯??賈爾迪尼 16
**章 19
作家首先是讀者 19
第二章 26
那些讓寫作者望而卻步的荒唐說法 26
第三章 31
車廂、衣架和其他方法 31
第四章 35
寫作就是掠奪 35
第五章 38
瘋狂一點;讓我震驚 38
第六章 44
寫什么和不能寫什么 44
第七章 52
行文節(jié)奏、激情和張力 52
第八章 58
好奇心把我們帶到哪里 58
第九章 62
愛情故事 62
第十章 64
短篇小說(和女作家) 64
第十一章 70
寫出我們迄今為止所有的發(fā)現(xiàn) 70
第十二章 72
發(fā)現(xiàn)每一個問題和每一個可能性 72
第十三章 80
在邊緣寫作 80
第十四章
自始至終大膽表達
書信摘錄 90
致謝 104
資料來源 105
頓悟與啟迪:卡羅爾·希爾茲談寫作 節(jié)選
那些讓寫作者望而卻步的荒唐說法
一到談?wù)搶懶≌f這個話題,作家們常常會顯得不知所措,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愛麗絲·門羅有一次說過,告訴別人怎么寫作就像玩雜耍的人向別人解釋自己是怎么讓成摞的盤子在空中不掉下來的。有些作家認為寫作是“不可描述的”,這個詞其實是那些認為自己是描述者的人永遠不該使用的一個詞。有很多作家都無法準確地告訴你短篇小說是什么,但他們卻標榜自己寫了短篇小說。你也許會說,這也太膽大妄為了吧。
如果你問一個作家為什么寫作,他或她會很不情愿回答這個問題,會顧左右而言他,在這個沒有英雄的時代,幾乎沒有人會說:“我寫作是因為我必須寫。”
寫作是一個神秘的過程,而這種含糊其辭的表達更增添了它的神秘感。寫作紛繁多樣,它源自無數(shù)神奇而無法看見的東西,寫作意圖千差萬別,評判標準也變化多端,上一個十年備受追捧的作品到了下一個十年就被斥為質(zhì)量低劣。
和所有神秘事物一樣,寫作有它自己的一套說法,有戒律,也有自由,或?qū)蝈e,或有益或有害,其中有很多說法會給剛起步的寫作者一連串的打擊。讓我來說一說其中的一些荒唐說法。
寫作是表演。這句話有警句格言的效果,而警句格言是我們需要格外慎用的東西。這種東西聽上去很好聽,所以感覺就一定是對的。大多數(shù)作家會說寫作是一個摸索著尋找某種真相的過程,是一種探索行為。瓊·迪迪翁明確地說,她寫作是為了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我特別崇拜的一位作家普里切特說過,他寫作是為了看清楚自己以及自己生活的地方。請注意這些話里蘊含的謙遜態(tài)度,請注意他們溫和但充滿智慧的聲音,也請注意這些看法如何有助于卸掉某些作家的包袱,他們原本認為自己寫的每一個字眼都要發(fā)光,每一個觀點都要令人眼花繚亂。如果你放眼看一看整個小說界,你會發(fā)現(xiàn)炫耀技巧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要讓人物走進生活,然后傾聽他們在說什么。
另一條戒律,實際上包括了兩點。**點,所有的小說都是自傳,第二點,你要寫你知道的東西。這對于剛起步的寫作者來說可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為他很有可能會低估自己知道的東西,他也很有可能不愿意暴露自己。作家自然是要寫自己的經(jīng)歷,但事實是,很少有人會直接寫。正如愛麗絲·門羅在《加拿大論壇》雜志上發(fā)表的名為“什么是真的”一文中所寫的,她的小說會用一部分真實的經(jīng)歷作為發(fā)面引子——我想你們是熟悉烘焙術(shù)語的,還可以把想象出來的東西作為酵母巧妙地加在引子里。
*令人沮喪的忠告是這個:除非你有話要說,否則就不要開始寫作。你是不是經(jīng)常聽到這句話?每個人當然都會有話可說,不管他是否寫下來。你不可能到了六歲還從未感受過恐懼或強烈的快樂,你不可能到了十二歲還沒有體驗過痛苦,你不可能到了十八歲還不知道愛一個人是什么滋味,或者沒有愛過人有多么痛苦。每個人都有話可說,也許這些話沒有像哲學或政治觀點或道德信念那樣以清清楚楚的線性模式表現(xiàn)或安排出來,但原材料就在那里,那是可以寫的“東西”。
這里還有一條。如果你想要發(fā)表,你就得順應(yīng)市場。我的建議是,剛開始寫作時不要太多關(guān)注市場,除非你就想趕時髦:這一年是爭奪孩子監(jiān)護權(quán)的故事,上一年則是火山爆發(fā)的災(zāi)難。想想你自己喜歡讀什么故事,或者更好的是,你自己想讀卻找不到的故事。這個時候,你也許應(yīng)該問問自己,你是不是真的喜歡讀短篇小說。你是不是更喜歡其他形式?在我的一次短篇小說課上,學生告訴我,他們更喜歡長篇小說,但擔心自己駕馭不了。對于他們來說,寫短篇小說就像在當學徒工,只是在為他們要寫的長篇小說做準備,我嚴重質(zhì)疑這種想法。
我們也許都知道,有些作家會為了掙些小錢坐下來匆匆寫就一篇言情小說或其他類似作品。他們覺得,這沒啥價值,事實上,他們幾乎從未成功,因為一個人在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的草率態(tài)度也會表現(xiàn)在文學中。舉個相反的例子,英國作家芭芭拉·卡特蘭[1]寫了不計其數(shù)的言情小說——那種你也許完全有理由看不上眼的書。幾年前,在進醫(yī)院做手術(shù)前,她環(huán)顧自己的房子(更確切地說是她的城堡),想找一些養(yǎng)病時看的書,*后她決定,真正讓她有興趣的還是她自己寫的書。我覺得這里面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那就是,如果你想要寫好某種類型的小說,你就必須完全投入其中。
我們經(jīng)常聽人說,嚴肅小說需要有一個神話結(jié)構(gòu),但刻意圍繞神話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往往要表現(xiàn)神話的基本要素。刻意追求嚴肅性的作品幾乎不可避免地顯得虛偽,而簡單地堅守事實則不會。你也許會問,我們明明是在談虛構(gòu)的小說,你為什么要談事實呢?小說可以被視為*單純的講述事實的形式之一,這里會有不能寫進傳記的事實,這里會有某個人**次坦露的從未表達過的思想。即使是寫幻想小說,也需要有符合事實的地形地貌,否則會顯得滑稽可笑。我認為,處理神話、象征和夢都必須慎之又慎。你也許聽說過這個故事:一個出版人問一個作家他的書是否已經(jīng)完成了,作家回答道:“我已經(jīng)寫完了,我還得回過頭去把象征加進去。” [1] 芭芭拉·卡特蘭(Barbara Cartland,1901-2000),英國著名言情小說家,一生創(chuàng)作了723部小說,并以世界上*多產(chǎn)的作家入選吉尼斯紀錄。——譯者注
頓悟與啟迪:卡羅爾·希爾茲談寫作 作者簡介
卡羅爾·希爾茲(Carol Shields),一九三五年生于美國伊利諾伊州橡樹園,母親是一個瑞典移民家庭中很小的孩子。一九五六年從漢諾威學院畢業(yè)后,和丈夫遷居加拿大,她是五個孩子的母親。 四十一歲時,她出版了部小說《小型典禮》。在此后近三十年的寫作生涯中,出版了二十多部作品,體裁多樣,包括戲劇、詩歌、散文、小說以及蘇珊娜·穆迪的評論性著作和簡·奧斯丁的傳記。其中,《斯通家史》獲得加拿大總督文學獎和美國普利策文學獎,《拉里的家宴》獲得英國橘子文學獎。 除寫作之外,卡羅爾·希爾茲在渥太華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曼尼托巴大學任教,為一屆又一屆的學生開啟寫作之門。 二〇〇三年,卡羅爾·希爾茲因癌癥并發(fā)癥去世。二〇一三年,她的女兒安妮·賈爾迪尼和外孫尼古拉斯·賈爾迪尼一起,編輯了《頓悟與啟迪:卡羅爾·希爾茲談寫作》。
- >
山海經(jīng)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巴金-再思錄
- >
二體千字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