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大地測量學基礎(第三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7221918
- 條形碼:9787307221918 ; 978-7-307-22191-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地測量學基礎(第三版) 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大地測量學的基本體系和內容,參考了現有的多本科學著作和教材,并吸收近期新的科學技術成果編寫而成,主要內容是研究地球形狀、大小及外部重力場的確定及地面點的準確定位,此外,還闡述了行星大地測量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從而比較全面系統的闡明了大地測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術與方法。 本書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重量規劃教材,可作為高等學校測繪類專業及相關專業在校、函授及成.人教育本科生教材,也可供教學、科研、工程技術、管理人員及廣大測繪工作者參考。
大地測量學基礎(第三版)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大地測量學的定義和作用
1.1.1 大地測量學的定義
1.1.2 大地測量學的地位和作用
1.2 大地測量學的基本體系和內容
1.2.1 大地測量學的基本體系
1.2.2 大地測量學的基本內容
1.2.3 大地測量學同其他學科的關系
1.3 大地測量學的發展簡史及展望
1.3.1 大地測量學的發展簡史
1.3.2 大地測量學的展望
第2章 坐標系統與時間系統
2.1 地球的運轉
2.1.1 地球繞太陽公轉
2.1.2 地球的自轉
2.2 時間系統
2.2.1 恒星時(ST)
2.2.2 世界時(UT)
2.2.3 歷書時(ET)與力學時(DT)
2.2.4 原子時(AT)
2.2.5 協調世界時(UTC)
2.2.6 衛星定位系統時間
2.3 坐標系統
2.3.1 基本概念
2.3.2 慣性坐標系(CIS)與協議天球坐標系
2.3.3 地固坐標系
2.3.4 坐標系換算
第3章 地球重力場及地球形狀的基本理論
3.1 地球基本知識
3.1.1 地球基本形狀介紹
3.1.2 地球大氣簡介
3.1.3 開普勒行星運動三定律
3.1.4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3.1.5 地球基本參數
3.2 地球重力場的基本原理
3.2.1 引力與離心力
3.2.2 引力位和離心力位
3.2.3 重力位
3.2.4 地球的正常重力位和正常重力
3.2.5 正常橢球和水準橢球及總地球橢球和參考橢球
3.3 高程系統
3.3.1 一般說明
3.3.2 正高系統
3.3.3 正常高系統
3.3.4 力高和地區力高高程系統
3.3.5 國家高程基準
3.4 關于測定垂線偏差和大地水準面差距的基本概念
3.4.1 關于測定垂線偏差的基本概念
3.4.2 關于測定大地水準面差距的基本概念
3.5 關于確定地球形狀的基本概念
3.5.1 天文大地測量方法
3.5.2 重力測量方法
3.5.3 空間大地測量方法
第4章 地球橢球及其數學投影變換的基本理論
4.1 地球橢球的基本幾何參數及其相互關系
4.1.1 地球橢球的基本幾何參數
4.1.2 地球橢球參數間的相互關系
4.2 橢球面上的常用坐標系及其相互關系
4.2.1 各種坐標系的建立
4.2.2 各坐標系間的關系
4.2.3 站心地平坐標系
4.3 橢球面上的幾種曲率半徑
4.3.1 子午圈曲率半徑
4.3.2 卯酉圈曲率半徑
4.3.3 主曲率半徑的計算
4.3.4 任意法截弧的曲率半徑
4.3.5 平均曲率半徑
4.3.6 M,N,R的關系
4.4 橢球面上的弧長計算
4.4.1 子午線弧長計算公式
4.4.2 由子午線弧長求大地緯度
4.4.3 平行圈弧長公式
4.4.4 子午線弧長和平行圈弧長變化的比較
4.4.5 橢球面梯形圖幅面積的計算
4.5 大地線
4.5.1 相對法截線
4.5.2 大地線的定義和性質
4.5.3 大地線的微分方程和克萊羅方程
4.6 將地面觀測值歸算至橢球面
4.6.1 將地面觀測的水平方向歸算至橢球面
4.6.2 將地面觀測的長度歸算至橢球面
4.7 大地測量主題解算概述
4.7.1 大地主題解算的一般說明
4.7.2 勒讓德級數式
4.7.3 高斯平均引數正算公式
4.7.4 高斯平均引數反算公式
4.7.5 白塞爾大地主題解算方法
4.8 地圖數學投影變換的基本概念
4.8.1 地圖數學投影變換的意義和投影方程
4.8.2 地圖投影的變形
4.8.3 地圖投影的分類
4.8.4 高斯投影簡要說明
4.9 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系
4.9.1 高斯投影概述
4.9.2 正形投影的一般條件
4.9.3 高斯投影坐標正反算公式
4.9.4 高斯投影坐標計算的實用公式及算例
4.9.5 平面子午線收斂角公式
4.9.6 方向改化公式
4.9.7 距離改化公式
4.9.8 高斯投影的鄰帶坐標換算
4.10 通用橫軸墨卡托投影和高斯投影族的概念
4.10.1 通用橫軸墨卡托投影概念
4.10.2 高斯投影族的概念
4.11 蘭勃脫投影概述
4.11.1 蘭勃脫投影基本概念
4.11.2 蘭勃脫投影坐標正、反算公式
4.11.3 蘭勃脫投影長度比、投影帶劃分及應用
第5章 大地測量基本技術與方法
5.1 國家平面大地控制網建立的基本原理
5.1.1 建立國家平面大地控制網的方法
5.1.2 建立國家平面大地控制網的基本原則
5.1.3 國家平面大地控制網的布設方案
5.1.4 大地控制網優化設計簡介
5.2 國家高程控制網建立的基本原理
5.2.1 國家高程控制網的布設原則
5.2.2 國家水準網的布設方案及精度要求
5.2.3 水準路線的設計、選點和埋石
5.2.4 水準路線上的重力測量
5.2.5 我國國家水準網的布設概況
5.3 工程測量控制網建立的基本原理
5.3.1 工程測量控制網的分類
5.3.2 工程平面控制網的布設原則
5.3.3 工程平面控制網的布設方案
5.3.4 工程高程控制網的布設
5.4
1.1 大地測量學的定義和作用
1.1.1 大地測量學的定義
1.1.2 大地測量學的地位和作用
1.2 大地測量學的基本體系和內容
1.2.1 大地測量學的基本體系
1.2.2 大地測量學的基本內容
1.2.3 大地測量學同其他學科的關系
1.3 大地測量學的發展簡史及展望
1.3.1 大地測量學的發展簡史
1.3.2 大地測量學的展望
第2章 坐標系統與時間系統
2.1 地球的運轉
2.1.1 地球繞太陽公轉
2.1.2 地球的自轉
2.2 時間系統
2.2.1 恒星時(ST)
2.2.2 世界時(UT)
2.2.3 歷書時(ET)與力學時(DT)
2.2.4 原子時(AT)
2.2.5 協調世界時(UTC)
2.2.6 衛星定位系統時間
2.3 坐標系統
2.3.1 基本概念
2.3.2 慣性坐標系(CIS)與協議天球坐標系
2.3.3 地固坐標系
2.3.4 坐標系換算
第3章 地球重力場及地球形狀的基本理論
3.1 地球基本知識
3.1.1 地球基本形狀介紹
3.1.2 地球大氣簡介
3.1.3 開普勒行星運動三定律
3.1.4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3.1.5 地球基本參數
3.2 地球重力場的基本原理
3.2.1 引力與離心力
3.2.2 引力位和離心力位
3.2.3 重力位
3.2.4 地球的正常重力位和正常重力
3.2.5 正常橢球和水準橢球及總地球橢球和參考橢球
3.3 高程系統
3.3.1 一般說明
3.3.2 正高系統
3.3.3 正常高系統
3.3.4 力高和地區力高高程系統
3.3.5 國家高程基準
3.4 關于測定垂線偏差和大地水準面差距的基本概念
3.4.1 關于測定垂線偏差的基本概念
3.4.2 關于測定大地水準面差距的基本概念
3.5 關于確定地球形狀的基本概念
3.5.1 天文大地測量方法
3.5.2 重力測量方法
3.5.3 空間大地測量方法
第4章 地球橢球及其數學投影變換的基本理論
4.1 地球橢球的基本幾何參數及其相互關系
4.1.1 地球橢球的基本幾何參數
4.1.2 地球橢球參數間的相互關系
4.2 橢球面上的常用坐標系及其相互關系
4.2.1 各種坐標系的建立
4.2.2 各坐標系間的關系
4.2.3 站心地平坐標系
4.3 橢球面上的幾種曲率半徑
4.3.1 子午圈曲率半徑
4.3.2 卯酉圈曲率半徑
4.3.3 主曲率半徑的計算
4.3.4 任意法截弧的曲率半徑
4.3.5 平均曲率半徑
4.3.6 M,N,R的關系
4.4 橢球面上的弧長計算
4.4.1 子午線弧長計算公式
4.4.2 由子午線弧長求大地緯度
4.4.3 平行圈弧長公式
4.4.4 子午線弧長和平行圈弧長變化的比較
4.4.5 橢球面梯形圖幅面積的計算
4.5 大地線
4.5.1 相對法截線
4.5.2 大地線的定義和性質
4.5.3 大地線的微分方程和克萊羅方程
4.6 將地面觀測值歸算至橢球面
4.6.1 將地面觀測的水平方向歸算至橢球面
4.6.2 將地面觀測的長度歸算至橢球面
4.7 大地測量主題解算概述
4.7.1 大地主題解算的一般說明
4.7.2 勒讓德級數式
4.7.3 高斯平均引數正算公式
4.7.4 高斯平均引數反算公式
4.7.5 白塞爾大地主題解算方法
4.8 地圖數學投影變換的基本概念
4.8.1 地圖數學投影變換的意義和投影方程
4.8.2 地圖投影的變形
4.8.3 地圖投影的分類
4.8.4 高斯投影簡要說明
4.9 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系
4.9.1 高斯投影概述
4.9.2 正形投影的一般條件
4.9.3 高斯投影坐標正反算公式
4.9.4 高斯投影坐標計算的實用公式及算例
4.9.5 平面子午線收斂角公式
4.9.6 方向改化公式
4.9.7 距離改化公式
4.9.8 高斯投影的鄰帶坐標換算
4.10 通用橫軸墨卡托投影和高斯投影族的概念
4.10.1 通用橫軸墨卡托投影概念
4.10.2 高斯投影族的概念
4.11 蘭勃脫投影概述
4.11.1 蘭勃脫投影基本概念
4.11.2 蘭勃脫投影坐標正、反算公式
4.11.3 蘭勃脫投影長度比、投影帶劃分及應用
第5章 大地測量基本技術與方法
5.1 國家平面大地控制網建立的基本原理
5.1.1 建立國家平面大地控制網的方法
5.1.2 建立國家平面大地控制網的基本原則
5.1.3 國家平面大地控制網的布設方案
5.1.4 大地控制網優化設計簡介
5.2 國家高程控制網建立的基本原理
5.2.1 國家高程控制網的布設原則
5.2.2 國家水準網的布設方案及精度要求
5.2.3 水準路線的設計、選點和埋石
5.2.4 水準路線上的重力測量
5.2.5 我國國家水準網的布設概況
5.3 工程測量控制網建立的基本原理
5.3.1 工程測量控制網的分類
5.3.2 工程平面控制網的布設原則
5.3.3 工程平面控制網的布設方案
5.3.4 工程高程控制網的布設
5.4
展開全部
大地測量學基礎(第三版) 作者簡介
郭際明,男,武漢大學測繪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衛星定位理論與技術、精密工程測量與形變監測、測量控制網數據處理。主講大地測量學基礎(國家精品課程)。
書友推薦
- >
莉莉和章魚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隨園食單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