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沉浸式虛擬地球技術與應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043116
- 條形碼:9787503043116 ; 978-7-5030-4311-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沉浸式虛擬地球技術與應用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三大部分,以沉浸式虛擬地球的發展歷史、關鍵技術、原型系統為主線展開論述。在發展歷史方面,主要論述沉浸式虛擬地球出現背景,并系統介紹虛擬地球基礎理論與方法。在關鍵技術方面,針對沉浸式虛擬地球所涉及的交互、繪制、眩暈三方面關鍵技術問題,分別提出一種解決方法。其中,場景交互方法,解決用戶與多尺度虛擬地球場景的漫游交互問題;雙目并行繪制方法,解決雙目繪制機制下虛擬地球場景高效可視化問題;限時可視化方法,解決虛擬地球場景瀏覽過程中因視覺感知跟不上運動感知所導致的虛擬現實眩暈問題。在原型系統方面,則論述系統總體架構設計、主要功能介紹、系統設計與實現三部分內容。 本書可供測繪工程、地理信息系統、計算機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沉浸式虛擬地球技術與應用 目錄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2 相關研究現狀
1.3 研究內容
第2章 虛擬地球理論與方法
2.1 全球離散格網模型
2.2 全球多尺度空間數據模型
2.3 全球三維場景繪制方法
第3章 面向沉浸式虛擬地球的場景交互方法
3.1 概述
3.2 場景交互方法
3.3 真實空間到虛擬地球空間的映射模型
3.4 虛擬現實視點校正算法
3.5 實驗與分析
第4章 面向沉浸式虛擬地球的雙目并行繪制方法
4.1 概述
4.2 并行繪制方法
4.3 雙目并行繪制模型
4.4 雙目場景分辨率同步算法
4.5 實驗與分析
第5章 面向沉浸式虛擬地球的限時可視化方法
5.1 概述
5.2 限時可視化方法
5.3 繪制時間估算模型
5.4 雙目場景動態優化算法
5.5 實驗與分析
第6章 沉浸式虛擬地球原型系統
6.1 概述
6.2 總體說明
6.3 系統設計與實現
第7章 總結與展望
7.1 總結
7.2 展望
參考文獻
沉浸式虛擬地球技術與應用 作者簡介
黃吳蒙,博士,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應用研究部助理研究員。 陳靜,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GIS部副主任。 李勇,博士、研究員,廣州地理研究所副所長,兼任廣州中科云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 楊驥,博士、正不錯工程師,廣州地理研究所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應用研究部主任,兼任廣東省地理空間智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廣東省物聯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潘屹峰,碩士、不錯工程師,廣州中科云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唐代進士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