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廣東扶貧之路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46089
- 條形碼:9787218146089 ; 978-7-218-1460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廣東扶貧之路 本書特色
本書闡述了作為經濟強省的廣東在脫貧攻堅實之路上的奮斗歷程。作者堅持以關于扶貧論述作為主線貫穿全書,展現了廣東治理貧困工作的時代性與創新性。書中對廣東扶貧實踐歷程進行仔細梳理,總結了廣東扶貧工作經驗,將有助于讀者感受國家扶貧力度和廣東扶貧成果,進而提高全社會的扶貧意識,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
廣東扶貧之路 內容簡介
本書在廣泛搜集資料的基礎上對廣東扶貧歷史進行了詳細回顧,對廣東扶貧經驗作出全面總結,重點論述了廣東的戰略性扶貧、雙到扶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對口支援與東西部協作扶貧、扶貧模式、扶貧的助推力量、扶貧中的創新做法和脫貧攻堅的精神內核。政策理論與扶貧案例相結合,語言客觀平實,數據來源可靠。為全國貧困地區的扶貧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是宣傳扶貧精神的較好素材。
廣東扶貧之路 目錄
引 論 廣東扶貧之路的根本指針
**章 廣東戰略性扶貧之路(1978—2008)
**節 體制改革推動扶貧(1978—1985)
第二節 大規模開發式扶貧(1986—2008)
第三節 廣東戰略性扶貧的特色
第二章 廣東“雙到”扶貧之路(2009—2015)
**節 **輪“雙到”扶貧(2009—2012)
第二節 第二輪“雙到”扶貧(2013—2015)
第三節 廣東“雙到”扶貧的特色
第三章 廣東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之路(2016—2020)
**節 五個“結合”
第二節 四個“精準”
第三節 廣東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特色
第四章 廣東對口支援與東西部協作扶貧之路
**節 對口支援
第二節 東西部扶貧協作
第三節 廣東對口支援與東西部扶貧協作的特色
第五章 廣東扶貧模式
**節 市場化導向的扶貧模式
第二節 基礎建設導向的扶貧模式
第六章 廣東扶貧之路的助推力量
**節 工會、共青團、婦聯參與脫貧攻堅
第二節 工商聯、科協、殘聯參與脫貧攻堅
第三節 社會組織和企業參與脫貧攻堅
第七章 廣東扶貧走出一條引領全國的新路子
**節 “雙到”扶貧開發模式:精準扶貧的先行探索
第二節 雙轉移戰略:增強“造血”功能的創舉
第三節 “瞄準機制、靶向療法”的扶貧機制:科學配置資源的創新
第四節 一手抓扶貧、一手抓黨建:夯實農村基層組織的創造
第五節 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內生動力的突破
第六節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幸福美好家園的新舉措
第八章 廣東脫貧攻堅之路的精神內核
**節 求真:用習近平扶貧論述武裝頭腦
第二節 務實:用解決脫貧攻堅中的真問題引導實踐
第三節 創新:用群眾創造出來的新鮮做法推動扶貧工作
后 記
廣東扶貧之路 節選
序 言 我國的全面深化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重要的關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東方。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正再接再厲、一鼓作氣,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個百年奮斗目標,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堅實基礎。 十幾天前,華南農業大學社會工作系黨支部書記、副主任李錦順博士發來微信,告訴我說他已經完成了《廣東扶貧之路》的寫作任務,并把書稿發給我,希望能為這本書寫一個序言。我當時并沒有爽快答應,而是回復看看書稿再說。這幾天粗讀書稿,我感覺到作為一個長期關注“三農”問題、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的學者,對這本《廣東扶貧之路》新著,確實需要說幾句話談談感受,就權作該書的序言吧。 12年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應中共廣東省委之邀,與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合作,對廣東省的經濟社會發展進行調查研究,旨在通過廣東的發展看整個中國的巨大變化,總結中國道路和中國經驗。當時我作為黨建組的組長,帶領一個學術團隊在廣東調研,走遍了粵東、粵西、粵北,對企業、機關、學校、社區、農村都進行了考察,前后長達一年的時間。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同志接見了課題組。他在談話中曾表示:“全國*富裕的地方在廣東,*窮的地方也在廣東。”當時,這句話使我很震驚,原以為是謙虛之詞,但是在調研中,感到此言不虛。廣東的扶貧之路,任重而道遠。那么,廣東是怎樣做的呢? 毋庸置疑,廣東的扶貧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廣東舉全省之力,聚社會之財,集全民之智,構建起領導重視程度*高、扶持政策*實、資金投入*多、社會參與*廣的大扶貧格局,彰顯了“先富幫后富,實現共同富裕”的發展理念,走出了一條引領全國的新路,為全國樹立了榜樣。這對于總結中國扶貧道路及其經驗具有重要意義。 《廣東扶貧之路》闡述了廣東在全國率先開展精準扶貧探索的歷程。其中值得重視的是廣東構建了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書中的數據顯示:2009—2015年實施兩輪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實行精準施策、靶向療法,累計減貧247.6萬人,率先完成國家標準下絕對貧困減貧任務。同時,廣東創造了解決相對貧困的廣東經驗。2016年以來,累計近160萬相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94%以上的相對貧困村達到出列標準。 廣東堅持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把開發式扶貧作為解決貧困的根本方針。通過建好、用好“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發展平臺,因地制宜發展地方特色優勢扶貧產業,廣東初步形成了特色鮮明、脫貧面廣的扶貧主導產業。據統計,廣東全省實施特色產業扶貧項目4.8萬個,帶動貧困戶62.8萬人,年人均產業增收2400多元。 長效脫貧還有一個關鍵之舉是就業扶貧。貧困具有動態性、成因復雜等特征,短期脫貧易,穩定增收難、成果鞏固難、持續保障難。穩定就業意味著擺脫了“等靠要”思想,提升了脫貧致富內生動力,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自身脫貧的能力。目前廣東省累計創建“扶貧車間”“扶貧工作坊”240多個,貧困勞動力就業率98%以上。 總的看來,該書運用客觀平實的語言,對廣東省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扶貧之路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全書體系安排邏輯性強,結論明確。無論是包含體制改革推動扶貧、大規模開發式扶貧的廣東戰略性扶貧之路,歷經兩輪的廣東“雙到”扶貧之路,還是廣東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之路,廣東對口支援與東西部協作扶貧之路等,廣東扶貧都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和自身的扶貧模式。 該書還從精準扶貧的先行探索、增強“造血”功能的創舉、科學配置資源的創新、夯實農村基層組織的創造、激發內生動力的突破、幸福美好家園的新舉措等層面,對廣東走出的引領全國的新路進行了分析。難能可貴的是,作者還對廣東脫貧攻堅之路的精神內核進行了探討。從求真、務實和創新三個維度,深入分析了廣東的脫貧攻堅展現的精神內核,展現了作者敏銳的學術眼光和負責的文化自覺。扶貧精神是目前扶貧研究的前沿課題,我認為本書可以作為進一步研究、宣傳新時代扶貧精神較好的素材和參考書。 據我所知,李錦順博士從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畢業之后回到廣東,投身于社會治理、社區建設實務中,成了一位接地氣的專家。他熱心服務社會組織,為政府寫文件、立指標,開展調查研究;擔任廣東省扶貧檔案展撰稿人,為社會組織寫教材;還在從化鰲頭鎮帝田村和江埔街鳳二村開了兩個農村社會工作站和幸福食堂;擔任廣東省禁毒委員會顧問,廣東省民政廳智庫專家和廣東省民政廳“雙百計劃”監測與評估組組長、副組長,廣州市青年地帶總督導,是廣州市社會組織公益創投優秀專家和廣州市優秀義務工作導師。此外,還登記注冊了廣東省惠誠社會工作評估中心,在社會公益服務領域做得有聲有色。對此,我感到很欣慰,也為他取得的成績而祝賀。 研究無止境。祝愿李錦順博士在廣東這片熱土上,繼續努力學習,潛心研究,再創佳績,把論文和專著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成為真正的無愧于新時代的專家、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馬克思主義學者。 是為序。 趙智奎 于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2020年12月2日,北京
廣東扶貧之路 作者簡介
李錦順 著 李錦順,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華南農業大學社會工作系黨支部書記,副教授。廣東省惠誠社會工作評估中心理事長。廣東省慈善總會理事,廣東省民政廳智庫專家,廣東省禁毒委顧問,廣東省扶貧檔案文獻展撰稿人。廣州市人民政府專家,廣州市人大和番禺區人大專家,廣州市社會組織公益創投優秀專家,廣州市優秀義工導師,廣州市團委青年地帶項目總督導。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唐代進士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