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內燃機構造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123669
- 條形碼:9787301123669 ; 978-7-301-12366-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內燃機構造 內容簡介
1、講解內燃機基本工作原理和構造; 2、根據內燃機技術近期新發展精選內容,信息量適中; 3、增加圖示說明,加強多感官接受,提高教學效果。 4、改革圖示標注方法,提高易讀性
內燃機構造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熱機
1.2 內燃機發展簡史
1.3 內燃機應用領域
小結
習題
第2章 內燃機的工作原理和總體構造
2.1 內燃機的基本結構
2.2 四沖程內燃機的工作原理
2.2.1 四沖程汽油機的工作原理
2.2.2 四沖程柴油機的工作原理
2.3 二沖程內燃機的工作原理
2.3.1 二沖程汽油機的工作原理
2.3.2 二沖程柴油機的工作原理
2.3.3 汽油機與柴油機、四沖程內燃機與二沖程內燃機的比較
2.4 內燃機總體構造
2.5 內燃機的分類
2.6 內燃機型號的編制規則
小結
習題
第3章 機體組與曲柄連桿機構
3.1 機體組
3.1.1 氣缸體
3.1.2 曲軸箱
3.1.3 氣缸蓋
3.1.4 氣缸墊
3.2 活塞連桿組
3.2.1 活塞
3.2.2 活塞環
3.2.3 活塞銷
3.2.4 連桿
3.2.5 V型內燃機連桿
3.3 曲軸飛輪組
3.3.1 曲軸
3.3.2 曲軸軸承
3.3.3 曲軸扭轉減振器
3.3.4 飛輪
3.4 內燃機的平衡機構和支撐
3.4.1 內燃機平衡機構
3.4.2 內燃機的支撐
小結
習題
第4章 配氣機構
4.1 配氣機構的組成
4.1.1 凸輪軸下置式配氣機構
4.1.2 凸輪軸中置式配氣機構
4.1.3 凸輪軸上置式配氣機構
4.1.4 凸輪軸傳動機構
4.2 配氣正時和氣門間隙
4.2.1 配氣正時
4.2.2 氣門間隙
4.3 配氣機構的主要零部件
4.3.1 氣門組
4.3.2 氣門傳動組
4.4 可變配氣機構
4.4.1 可變凸輪軸的相位機構
4.4.2 可變配氣正時和氣門升程機構
4.4.3 電磁控制全可變配氣機構
4.4.4 多模式可變配氣正時機構
小結
習題
第5章 進排氣系統
5.1 進氣系統
5.1.1 空氣濾清器
5.1.2 進氣導流管
5.1.3 進氣歧管
5.2 排氣系統
5.2.1 排氣歧管
5.2.2 消聲器
5.3 內燃機增壓
5.3.1 機械增壓
5.3.2 廢氣渦輪增壓
5.3.3 氣波增壓
5.4 排氣凈化裝置
5.4.1 催化轉換器
5.4.2 柴油機微粒捕集與再生裝置
5.4.3 排氣再循環系統
5.5 強制曲軸箱通風系統
小結
習題
第6章 汽油機燃油供給系統
6.1 汽油及可燃汽油混合氣
6.1.1 汽油
6.1.2 汽油機可燃混合氣的形成
6.2 電子控制燃油噴射汽油機的燃料供給系統
6.2.1 汽油噴射系統的優勢
6.2.2 汽油噴射系統的種類
6.2.3 電子控制式多點汽油噴射系統
6.2.4 電子控制式單點汽油噴射系統
6.2.5 電子控制式缸內汽油噴射系統
6.3 汽油機燃料供給系統的主要部件
6.3.1 進氣流量檢測與控制裝置
6.3.2 燃油供給裝置
6.3.3 電子控制系統
6.4 汽油蒸發控制系統
6.4.1 電控燃油噴射汽油機的燃料蒸發控制系統
6.4.2 燃料蒸發控制系統的活性炭罐
小結
習題
第7章 柴油機燃油供給系統
7.1 柴油機燃料供給系統的組成及柴油混合氣
7.1.1 柴油機燃料供給系統的功用與組成
7.1.2 柴油
7.1.3 可燃混合氣的形成及燃燒
7.1.4 燃燒室
7.2 低壓油路部件
7.3 噴油泵
7.3.1 直列式噴油泵
7.3.2 轉子式分配泵
7.4 調速器
7.4.1 兩級式調速器
7.4.2 全程式調速器
7.5 噴油器
7.5.1 孔式噴油器
7.5.2 軸針式噴油器
7.6 電控柴油噴射系統
小結
習題
第8章 內燃機冷卻系統
8.1 冷卻系統的功用及組成
8.1.1 冷卻系統的功用
8.1.2 內燃機的冷卻方式
8.1.3 冷卻系統的組成
8.2 冷卻系統的主要零部件
8.2.1 冷卻裝置
8.2.Z冷卻強度調節裝置
小結
習題
第9章 內燃機潤滑系統
9.1 潤滑系統的功用及組成
9.1.1 潤滑系統的功用
9.1.2 潤滑系統的潤滑方式
9.1.3 潤滑系統的組成
9.2 潤滑系統的主要零部件
9.2.1 機油泵
9.2.2 機油濾清器
9.2.3 機油散熱器
小結
習題
……
第10章 汽油機點火系統
第11章 內燃機起動系統
參考文獻
1.1 熱機
1.2 內燃機發展簡史
1.3 內燃機應用領域
小結
習題
第2章 內燃機的工作原理和總體構造
2.1 內燃機的基本結構
2.2 四沖程內燃機的工作原理
2.2.1 四沖程汽油機的工作原理
2.2.2 四沖程柴油機的工作原理
2.3 二沖程內燃機的工作原理
2.3.1 二沖程汽油機的工作原理
2.3.2 二沖程柴油機的工作原理
2.3.3 汽油機與柴油機、四沖程內燃機與二沖程內燃機的比較
2.4 內燃機總體構造
2.5 內燃機的分類
2.6 內燃機型號的編制規則
小結
習題
第3章 機體組與曲柄連桿機構
3.1 機體組
3.1.1 氣缸體
3.1.2 曲軸箱
3.1.3 氣缸蓋
3.1.4 氣缸墊
3.2 活塞連桿組
3.2.1 活塞
3.2.2 活塞環
3.2.3 活塞銷
3.2.4 連桿
3.2.5 V型內燃機連桿
3.3 曲軸飛輪組
3.3.1 曲軸
3.3.2 曲軸軸承
3.3.3 曲軸扭轉減振器
3.3.4 飛輪
3.4 內燃機的平衡機構和支撐
3.4.1 內燃機平衡機構
3.4.2 內燃機的支撐
小結
習題
第4章 配氣機構
4.1 配氣機構的組成
4.1.1 凸輪軸下置式配氣機構
4.1.2 凸輪軸中置式配氣機構
4.1.3 凸輪軸上置式配氣機構
4.1.4 凸輪軸傳動機構
4.2 配氣正時和氣門間隙
4.2.1 配氣正時
4.2.2 氣門間隙
4.3 配氣機構的主要零部件
4.3.1 氣門組
4.3.2 氣門傳動組
4.4 可變配氣機構
4.4.1 可變凸輪軸的相位機構
4.4.2 可變配氣正時和氣門升程機構
4.4.3 電磁控制全可變配氣機構
4.4.4 多模式可變配氣正時機構
小結
習題
第5章 進排氣系統
5.1 進氣系統
5.1.1 空氣濾清器
5.1.2 進氣導流管
5.1.3 進氣歧管
5.2 排氣系統
5.2.1 排氣歧管
5.2.2 消聲器
5.3 內燃機增壓
5.3.1 機械增壓
5.3.2 廢氣渦輪增壓
5.3.3 氣波增壓
5.4 排氣凈化裝置
5.4.1 催化轉換器
5.4.2 柴油機微粒捕集與再生裝置
5.4.3 排氣再循環系統
5.5 強制曲軸箱通風系統
小結
習題
第6章 汽油機燃油供給系統
6.1 汽油及可燃汽油混合氣
6.1.1 汽油
6.1.2 汽油機可燃混合氣的形成
6.2 電子控制燃油噴射汽油機的燃料供給系統
6.2.1 汽油噴射系統的優勢
6.2.2 汽油噴射系統的種類
6.2.3 電子控制式多點汽油噴射系統
6.2.4 電子控制式單點汽油噴射系統
6.2.5 電子控制式缸內汽油噴射系統
6.3 汽油機燃料供給系統的主要部件
6.3.1 進氣流量檢測與控制裝置
6.3.2 燃油供給裝置
6.3.3 電子控制系統
6.4 汽油蒸發控制系統
6.4.1 電控燃油噴射汽油機的燃料蒸發控制系統
6.4.2 燃料蒸發控制系統的活性炭罐
小結
習題
第7章 柴油機燃油供給系統
7.1 柴油機燃料供給系統的組成及柴油混合氣
7.1.1 柴油機燃料供給系統的功用與組成
7.1.2 柴油
7.1.3 可燃混合氣的形成及燃燒
7.1.4 燃燒室
7.2 低壓油路部件
7.3 噴油泵
7.3.1 直列式噴油泵
7.3.2 轉子式分配泵
7.4 調速器
7.4.1 兩級式調速器
7.4.2 全程式調速器
7.5 噴油器
7.5.1 孔式噴油器
7.5.2 軸針式噴油器
7.6 電控柴油噴射系統
小結
習題
第8章 內燃機冷卻系統
8.1 冷卻系統的功用及組成
8.1.1 冷卻系統的功用
8.1.2 內燃機的冷卻方式
8.1.3 冷卻系統的組成
8.2 冷卻系統的主要零部件
8.2.1 冷卻裝置
8.2.Z冷卻強度調節裝置
小結
習題
第9章 內燃機潤滑系統
9.1 潤滑系統的功用及組成
9.1.1 潤滑系統的功用
9.1.2 潤滑系統的潤滑方式
9.1.3 潤滑系統的組成
9.2 潤滑系統的主要零部件
9.2.1 機油泵
9.2.2 機油濾清器
9.2.3 機油散熱器
小結
習題
……
第10章 汽油機點火系統
第11章 內燃機起動系統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朝聞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