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離形去智 無累乎物:遺言中的隋唐女性世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3200068
- 條形碼:9787573200068 ; 978-7-5732-0006-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離形去智 無累乎物:遺言中的隋唐女性世界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文史哲學者、傳統文化愛好者236例隋唐時期女性遺言,聚焦女性視角下的死亡世界 唐代女性在臨終前*放不下的是誰? 為什么有許多唐代女性要在遺言中特意交待不與丈夫合葬? 唐代女性的遺言會得到執行嗎?會由誰來執行? 一個信佛的唐代女性在臨終前會怎樣安排自己的后事? …… 這些問題都能在《離形去智,無累乎物:遺言中的隋唐女性世界》一書里找到答案。
離形去智 無累乎物:遺言中的隋唐女性世界 內容簡介
隋唐女性的社會地位在中國古代社會中相對較高,從她們的遺言中可以發現不同身份女性臨終前的關注內容及不同類型的生死觀及臨終心態,藉助親人對她們遺言的執行情況,可以對唐代社會及女性地位進行另一視角的考察。
離形去智 無累乎物:遺言中的隋唐女性世界 目錄
緒 論 與 先 聲
一、緒論 5
(一)國內外研究狀況 5
(二)研究目標與基本內容 9
二、先聲:隋代女性的遺言11
(一)是否與丈夫合葬 12
(二)不忍受辱,主動求死 14
(三)財產處置 17
上編 遺 言 敘 錄
唐都長安女性遺言 21
東都洛陽女性遺言 78
唐代兩京以外地區女性遺言 139
附 錄 208
下編 唐代女性遺言研究
唐代女性遺言的執行 215
**節 唐代佛教信仰女性遺言的執行 216
唐代比丘尼遺言的執行 217
二、優婆夷遺言的執行 222
三、普通居家信佛女性遺言的執行 225
第二節 唐代道教信仰女性遺言的執行 242
一、女冠遺言的執行 243
二、在家出家女冠遺言的執行 244
三、普通居家信道女性遺言的執行 245
附:釋道兼信女性遺言的執行 247
唐代俗家女性遺言的執行 249
兒子對母親遺言的執行 249
二、其他親人朋友對女性遺言的執行 255
三、皇帝以親人身份對女性遺言的執行 267
第二章 唐代女性的臨終心態 273
**節 坦然接受 274
一、淡然接受 274
二、無憾而卒 276
三、視死如歸 278
四、達觀知命 279
第二節 遺憾擔憂 281
一、牽掛家人 281
二、未及與親人訣別 284
三、其他遺憾 285
第三節 痛苦而死 286
一、追隨丈夫求死 286
二、寡婦以未亡人自居 287
三、因其他原因痛苦而死 290
第四節 勇于赴死 291
第三章 中古社會背景下的唐代女性遺言特征 294
**節 遺言所見唐代女性的臨終關懷 294
一、遺言中的情感眷念 295
二、遺言中的經濟安排 303
三、遺言中的喪葬安排 307
四、遺言中的宗教關懷 312
五、遺言中的政治關懷 314
第二節 合葬背景下的唐代女性遺言與丈夫分葬現象 317
一、基于主觀認識而遺言與丈夫分葬 319
二、基于客觀原因而遺言與丈夫分葬 325
第三節 從厚葬背景看唐代女性的薄葬遺言 328
一、唐代的厚葬之風 329
二、薄葬清流下的唐代女性薄葬遺言 333
三、從遺言看唐代女性薄葬的原因 343
代結語:唐代女性的生死觀 347
附錄:唐代留有遺言女性基本信息一覽表 358
參考文獻及部分省稱 376
后記 384
離形去智 無累乎物:遺言中的隋唐女性世界 節選
遺言,又名遺命、遺令等,是逝者臨終前對親人朋友等的囑咐、告誡、安排,是對其身后事的一種約定,也是對生者未來期望的寄托,包括書面與口頭兩種形式。有時也包括逝者在生前預先對后事的囑托。正如日本學者西脅常記所指出的,遺言并不一定都在亡者臨終的情況下完成,還有可能是“知命”之人在清醒時為防自己臨終神識混亂而預留的對相關事宜的安排。[(日)西脅常記《古代中國の遺言—その形式面よりの概観─》,載氏著《唐代の思想と文化》,第306-315頁。]這種事先留下的遺言可能在逝者卒前幾天或幾個月發生,甚至可能更早。在閱讀墓志資料的過程中,筆者還發現有的唐人在臨終前幾年或平昔未感到死期將近時便提前對后人留下關于自己喪葬后事處理的安排。這些都屬于較為廣義的遺言范疇。另外,普通人生前所留遺書、皇帝遺詔是以文字形式留下的遺言。 古代諱談死亡,故對死亡有屬纊、啟手足、捐背、薨背、棄背、隱化(佛教)、反真(佛教)、示化(佛教)、歸真(道教)等隱晦性說法。《新唐書?禮樂志十》載諸臣之喪曰:“有疾,齋于正寢,臥東首北墉下。疾困,去衣,加新衣,徹藥,清掃內外。四人坐而持手足,遺言則書之屬纊。氣絕,寢于地。”[《新唐書》卷20《禮樂志十》,第446頁。]屬纊,指“人瀕臨死亡時,用新絲綿絮置于臨死者的口鼻上,以驗呼吸之有無。”[ 《唐代婚喪》,第147頁。]“啟手啟足”意為確認身體完好,是善終的代稱。[(宋)朱熹撰《論語集注·泰伯篇第八》載:“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意為曾子平日以為身體受于父母,不敢毀傷,故于此使弟子開其衾而視之。載[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103頁。]“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遺言是對親朋真實意思的表達與真實情感的流露,縱使有所隱晦,一般不會作假虛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為在世者勘破生死的一把鑰匙。《冊府元龜》卷898《總錄部?治命》載: 古人有言曰:“死者,士之終。”又曰:“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故其治命可得而征矣。至有屬纊忍死,反席正容,精爽不亂,教誡周悉,顧托后事,申論素志,亦有愿上爵土,悉還賜賚,固免贈謚,預為終制,或景慕前哲,因卜其宅兆,或愛樂俗化,止窆于治所,以至折券以狥義,操牘以寫心,啟手歸全,揚名后世。書曰:“惟人萬物之靈,自非有道之士,亦安能溘然死生之際,汨而無擾哉!”[《冊府元龜》卷898《總錄部?治命》,第10628頁。] 所謂治命,即遺言,這段話簡要說明了古人臨終之前遺言的內容種類,指出了遺言的重要意義。遺言體現了逝者的人生總結、社會認識,生命感悟、處世態度、思想智慧,故我們可以透過遺言,對死者死亡觀進行思想史的解讀[ 借用孔毅語,載《臨終遺言:漢晉之際士人死亡觀演變的一個思想史解讀》,《重慶師范大學學報》2007年6期,第18頁。]。隋唐女性的社會地位在中國古代社會中相對較高,從她們的遺言中可以發現不同身份女性臨終前的關注內容及不同類型的生死觀及臨終心態,藉助親人對她們遺言的執行情況,可以對唐代社會及女性地位進行另一視角的考察。筆者共搜集了隋唐時期女性遺言236例,她們對生死的執著或勘破在遺言中有較為充分的表露,這是當時女性生活與精神面貌的一種體現。
離形去智 無累乎物:遺言中的隋唐女性世界 作者簡介
么振華:女,1976年11月生,漢族,河北豐潤人,歷史學博士,主要從事隋唐五代史研究,側重災害史、法制史和女性史方向。2009年至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工作,現為中國古代史研究所副教授,蘭州大學??政學者指導教師。 呂璐瑤:女,蘭州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研究生。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