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人文社現代作家集編選研究:1951-1966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885072
- 條形碼:9787506885072 ; 978-7-5068-8507-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文社現代作家集編選研究:1951-1966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五個部分來展開論述。**部分交代了新中國文學的發(fā)生及與民國文學的差異,同時梳理了影響新中國成立初期文學的五次“規(guī)訓”。第二部分介紹了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創(chuàng)建情況,交代了人文社的創(chuàng)建與定位,客觀論述了人文社在打造文學經典上的努力。第三部分考察了《魯迅全集》及《魯迅譯文集》的編選情況,鉤沉《魯迅全集》中涉及意識形態(tài)而刪改的情況,探尋人文社編輯部批評魯迅部分譯文的原因,同時從《魯迅全集》的5884個注釋中考察其意識形態(tài)導向,考察還原了對魯迅書信刪減的場域張力。第四部分考察了人文社版現代作家文集的編選情況,分別對瞿秋白、郭沫若、茅盾、巴金、葉圣陶、鄭振鐸、靳以等七人文集中的改收、避收、注收、新收等方面做了考察,論述其修改的原因及規(guī)律,同時從序跋的角度探尋了編著者與意識形態(tài)互動的編選策略。第五部分考察了人文版現代作家選集的編選情況,通過對沙汀、夏衍、艾蕪、老舍、曹禺、冰心、廢名、沈從文、戴望舒、田漢、聞一多、朱自清等76部作家選集的考察,大致梳理出作品中主要的修改情況,并結合有關篇目進行了“以點帶面”的重點解讀,同時根據作家的序跋和傳略介紹了編選中的意識形態(tài)考量及對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的倡導與崇奉。
人文社現代作家集編選研究:1951-1966 目錄
**節(jié) **次文代會與文藝的方向
一、從排斥到共生
二、都市消費保證中的另類“他者”
三、新的習性與表征
第二節(jié) “十七年場域”的演化形式
一、從“工農兵”形象討論到對《武訓傳》的批判
二、從第二次文代會到對胡適思想的批判
三、對“胡風集團”的批判
四、從“雙百”方針到“整風”“反右”
五、從“社教”到“社會主義文化革命”
第二章 人文社:新的國家級文學出版機構與新的經典規(guī)范的打造
**節(jié) 人文社的創(chuàng)建與定位
第二節(jié) 新的經典規(guī)范的打造
第三章 《魯迅全集》編選考察
**節(jié) 現代作家全集編纂溯源及復社版《魯迅全集》
第二節(jié) 刪減、編者說明與新中國文藝方向
第三節(jié) 注釋中的國家意識形態(tài)詢喚
第四節(jié) 書信刪減中的場域張力
第四章 現代作家文集編選考察
**節(jié) 改收:系統性再經典工程
一、典型個案:《茅盾文集》(一、三卷)
二、來自“老大哥”的壓力:《赤都心史》
三、覺悟的“拔高”:《沫若文集》
四、思想追新:《巴金文集》
五、語言的垂范:《葉圣陶文集》
六、逝者的告慰:《鄭振鐸文集》《靳以文集》
第二節(jié) 避收的表現及原因
一、為尊者諱:《瞿秋白文集》的避收
二、思想“糾錯”與時代變遷:《沫若文集》的避收
三、革命“意圖不純”與小資情調的擯棄:《茅盾文集》的避收
四、閱讀趣味及政治語境的考量:《葉圣陶文集》的避收
五、市井生活品味的舍棄:《鄭振鐸文集》的避收
第三節(jié) 注收
一、附識中的深意:郭沫若的注收
二、附記中的多類表征:茅盾的注收
三、“檢討”與契合:巴金的注收
第四節(jié) 新收
一、時事移錄:《新華頌》
二、新語境下的舊作新解:《談自己的創(chuàng)作》
三、詩歌中的國家政治:《鄭振鐸文集·集外》
四、身體能指與審美配置:靳以的《結婚》
第五節(jié) 序跋中的政治學
一、馮雪峰的代言評判:《瞿秋白文集》的序言
二、讀者提示與“自我批評”:《沫若文集》的序跋
三、四類言說:《茅盾文集》的序跋
四、介紹與“檢討”:《巴金文集》的序跋
第五章 現代作家選集編選考察
**節(jié) 改收與避收
一、改收的類型及規(guī)律
二、避收的表現及原因
第二節(jié) 序跋中的“檢討自省”和傳略里的“拔高美化”
一、逝者傳略中的敘述策略
二、前進者的“改造”誓言
三、“落伍者”的自我救治
第三節(jié) 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視域的倚重與崇奉
后記
人文社現代作家集編選研究:1951-1966 作者簡介
王應平,男,湖北工程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本碩博分別畢業(yè)于湖北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武漢大學。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史料學、文化研究。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魯迅研究月刊》《文藝理論與批評》《江西社會科學》等期刊上發(fā)表《《民立報》的俳諧文》《1938年復社版《魯迅全集〉編纂論》《戰(zhàn)國策派與民族國家文學的現代建構》《新中國文學的預設與建構》《新世紀詩歌中的底層表達》《〈茶話》中抗戰(zhàn)文學的美學變遷》等文。代表性文藝作品有小說《大學生日記》、散文《夢悸》《學庠三題》。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回憶愛瑪儂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