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精)從遠古走來的漁獵文明:黑龍江魚皮 獸皮 樺樹皮歷史文化特展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18789
- 條形碼:9787218118789 ; 978-7-218-11878-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精)從遠古走來的漁獵文明:黑龍江魚皮 獸皮 樺樹皮歷史文化特展 本書特色
★16開精裝,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三皮文化”是我國北方少數民族在長期的生活生產實踐活動中借助魚皮、獸皮、樺樹皮創造的獨特生活和生產方式
★本書所展示的生活用品和藝術品,皆來自寧波博物館和黑龍江博物館的部分館藏
★全書從文化分布、文化歷史、制作工藝、文化載體、文化傳承等方面做了詳細介紹,輔以高清插圖,立體化、多方位展示“三皮文化”的獨特性
★魚皮衣的原料大多來自于大馬哈魚,在漁民下水捕魚時能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
我國北方少數民族在長期的生活生產實踐活動中借助魚皮、獸皮、樺樹皮創造除了獨特的三皮文化,*早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它以赫哲族的魚皮文化,赫哲、鄂倫春、鄂溫克等民族的獸皮文化及這些民族的樺樹皮文化為典型的代表,是以漁獵經濟為基礎的地域性、民族性特色鮮明的文化,同時也是北方漁獵文化的核心內容。
本書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收錄寧波博物館及黑龍江博物館聯合主辦的“三皮文化展覽”上的作品近100件,分為“三江船歌·漁鄉天錦”“林海尋蹤·蘊美興安”“悠悠白樺·千載神韻”和“民族瑰寶·薪火相傳”四個單元,以代表性文物和自然場景再現相結合的方式,向讀者立體化、多方位展現世居黑龍江地區的漁獵民族魚皮文化、獸皮文化、樺樹皮文化的滄桑歷史延續至今的精湛技藝。
據黑龍江省博物館歷史部主任介紹,三皮文化是黑龍江少數民族特有的,北方的嚴寒氣候促使先民們從大自然中找尋原材料,創造出其獨有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其中魚皮衣的原料大多來自于大馬哈魚,在漁民下水捕魚時能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
(精)從遠古走來的漁獵文明:黑龍江魚皮 獸皮 樺樹皮歷史文化特展 內容簡介
本書為配合2016年12月底在農講所舉行的黑龍江魚皮、獸皮、樺樹皮歷史文化展覽活動,選取了這三種典型代表的精美圖片匯編成冊。
(精)從遠古走來的漁獵文明:黑龍江魚皮 獸皮 樺樹皮歷史文化特展 節選
(精)從遠古走來的漁獵文明:黑龍江魚皮 獸皮 樺樹皮歷史文化特展 作者簡介
黑龍江省博物館位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始建于1906年,主樓是一座歐洲巴洛克式建筑,為原俄羅斯商場舊址,為國家一級保護建筑。新中國成立后,黑龍江省博物館成為全國首批集歷史文物、自然標本、藝術品為一體的省級綜合類公益性博物館,承擔著黑龍江省歷史文物、革命文物、民族文物和自然標本的保護、發掘、征集、采集以及研究、陳列等工作。
黑龍江省博物館先后在廈門、泉州、廣州、佛山、東莞等地舉辦了《中國黑龍江省博物館館藏恐龍暨第四紀動物化石》巡回展覽,在廣東地區舉辦《館藏蝴蝶標本》展覽,在杭州、河北舉辦《館藏潘天壽先生書畫作品》展覽,在廣州、深圳、青島舉辦《鄧散木書畫藝術》展覽,在加拿大阿爾伯特省博物館舉辦了《中國黑龍江省博物館館藏清代皇家珍品》展覽等。
- 主題:
以為是小本的書,結果挺大的,外殼是硬的那種,里面紙質厚,圖片清晰,原以為文字會多,實際上挺多留空給圖片的。額爾古納河右岸了解到的一些游獵民族的生活用品,在這里找到圖片了,理解起來沒那么難
- >
史學評論
- >
山海經
- >
莉莉和章魚
- >
經典常談
- >
回憶愛瑪儂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