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中國歷代玩具辭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3483593
- 條形碼:9787533483593 ; 978-7-5334-8359-3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歷代玩具辭典 本書特色
★16開精裝,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國當代工藝美術史學家和圖案學家吳山、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陸原主編
★正文309頁,另有54頁特種紙印刷的彩圖插頁
★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全面展現了中國歷代玩具的文化歷史與歷代玩具的類別式樣,是對中國古代休閑娛樂文化史料的一次重要整理
★從書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國玩具的源流歷史、歷代玩具的各種類別及玩具文化流傳衍變的某些軌跡和規律等,是對中國歷代玩具的全面展示
這是一部關于中國歷代玩具文化歷史知識的百科全書。全書條目按類逐級呈現,主類分一般玩具、節令玩具、表演玩具、健身玩具四大類;另有玩具工藝與名家一類,包括玩具制作工藝、歷代名師名家。玩具各大主類之下,又分煙花、炮竹、燈彩、風箏、皮影、木偶、面具、臉譜等數個分類,各依其類歸列;每個分類之下,再詳列具體條目。書后有附錄,包括中國歷史年代簡表、全國玩具一覽、玩具相關文獻。
全書一級條目5個,二級條目32個,三級條目2000多個,配有54頁彩圖插頁及1200多幅正文插圖。精制裝幀,近80萬字。
本書全面展現了中國歷代玩具的文化歷史與歷代玩具的類別式樣,是對中國古代休閑娛樂文化史料的一次重要整理。從該書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國玩具的源流歷史、歷代玩具的各種類別及玩具文化流傳衍變的某些軌跡和規律等,是對中國歷代玩具的全面展示,對于研究中國古代玩具及休閑娛樂文化等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本書被列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中國歷代玩具辭典 內容簡介
《中國歷代玩具辭典》是一部文化綜合類辭書,共收分類條目2033條,插圖1200余幅;前有彩圖插頁54頁,后有附錄、索引。 《中國歷代玩具辭典》是一部關于中國歷代玩具文化歷史知識的百科全書。全書條目按類逐級呈現,主類分一般玩具、節令玩具、表演玩具、健身玩具四大類;另有玩具工藝與名家一類,包括玩具制作工藝、歷代名師名家。
中國歷代玩具辭典中國歷代玩具辭典 前言
玩具,是用來玩樂和游戲的產品。
魯迅曾說:“玩具是兒童的天使。”玩具,是幼兒的教科書,是促進兒童德育、智育、美育、體育、勞動教育全面發展的工具,又是兒童生活中游戲的主要伴侶。這是指一般狹義的玩具概念。廣義的玩具,應包括人類社會中用于玩樂、游戲,乃至兼具游樂性、鑒賞性的各種物品。它適合兒童,也適合其他各類人群。
我國的玩具,歷史久遠,內涵深邃,技藝獨特,品類繁多,時代性和地域性鮮明,為世所罕見。
我國新石器時代的陶玩具,已很多樣。商周的玉玩具、青銅玩具,制作十分精美。漢代的陶玩具已批量生產,如河南出土的陶猴、陶鸮。唐代洛陽地區開始燒造三彩釉玩具,河南三門峽唐大中六年 (852)女孩韓干兒墓出土的陶瓷玩具,有乘坐牛車的娃娃、騎馬的小武士,以及小狗、小兔、小羊、獅子等,都體態玲瓏生動,釉色晶 瑩稚氣可愛。宋代的泥塑玩具,技藝精湛,如江蘇鎮江駱駝嶺出土的宋代五個泥塑孩兒,均捏塑成型,眉目清秀,形神兼備。泥孩兒身上有“吳郡包承祖”“平江孫榮”戳記,吳郡、平江,即 今江蘇蘇州。至明清兩代,玩具種類更多,材質、技藝、造型和色彩更加豐富多彩。北京泥塑、天津“泥人張”、無錫惠山彩塑、蘇州虎丘捏像、福建泉州和漳州木偶、南京秦淮燈彩、山東濰坊風箏,以及河北唐山、山西孝義、陜西等地的皮影, 具有不同的藝術特色和風格,都是在明清這一時期逐步形成的。
我國的傳統玩具,大致可分為幾類:一般玩具、節令玩具、表演玩具、健身玩具等。
這些玩具,具有深刻的寓意,大多是母性愛心的傾注,借助龍、鳳、獅、虎、雞、魚等形象,巧妙地表達吉祥如意、喜慶榮華等美好心愿,如“虎頭魚尾枕”就是寄寓生命崇拜和種族繁衍意義的較典型代表。聞一多在《神話與詩·說魚》中說,魚在中國具有生殖繁盛的祝福含義。虎為“百獸之王”,《風俗通義·祀典》“虎者,百獸之長。”虎、魚的和諧組合,生動地表達出對華夏民族延續久遠、繁榮昌盛的一種祝愿。
民間玩具,主要為供孩子玩耍,美化自身,裝飾生活環境。它的制作,凝聚著濃濃的鄉土情愫,它的創作普遍帶有自發性,想象豐富,又具有商品屬性,主要按自己對生活的理解,盡情地表達自己的意愿和感情。
民間玩具的一大特色,是就地取材,因材施藝。農村鄉土玩具,都是自己動手制作,一折一剪,一針一線,一縫一繡,一捏一塑,一雕一琢,一編一織,可體會到多種創作形式的樂趣。
民間玩具,造型雖粗放,但質樸簡潔,渾厚豪放,生動優美。色彩一般大紅大綠,感覺俗氣,但紅火鮮明,喜慶熱烈,充滿青春活力。
吳山
甲午年仲夏
中國歷代玩具辭典 目錄
凡例
類別目錄
分類目錄
正文
附錄
分類目錄音序索引
后記
中國歷代玩具辭典 節選
中國歷代玩具辭典 相關資料
一、本書是一部文化綜合類辭書,共收分類條目2033條,插圖1200余幅;前有彩圖插頁54頁,后有附錄、索引。
二、本書按分類編排,主要為方便查閱。
三、所收詞條,凡與玩具直接相關者,悉數編入;與玩具有間接關系者,如玩具制作工藝與 歷代名師名家等,視其歷史和實用價值,酌情選收。
四、詞條大致依時代前后排列,再按分類編 排,力求清晰合理。
五、歷史紀年,古代部分用舊紀年,括注公元紀年,近現代部分用公元紀年。正文中使用公元紀年時,一般省略“公元”兩字。具體年代不明者,只寫朝代。鴉片戰爭 (1840 年)以前稱“古代”,鴉片戰爭至1919年稱“近代”,1919年以后稱“現代”或 “當代”。
六、歷史人物生卒年,有案可稽者,一律標明;不詳者,注明“不詳”或省略。
七、古代地名,一般括注現代名稱。
八、釋文中的長度,一般以“厘米”“米”作計算單位;重量,一般以“克”“千克”作計算單位。如所引述資料,原系使用舊單位,如尺、寸、斤、石等,不便換算,亦予以保留。
九、名師名家,大致按木藝木偶、泥塑面塑、 燈彩、風箏、皮影及雜項類順序排列;各類之內, 再大致按人物朝代、出生年先后排列。
十、出土文物,一般寫明年代、物品、出土地點和時間。
十一、凡用 “參見”者,表明可供參考的條目。附條一般不釋文,只標明 “參見”主條。
十二、有些資料,具有實用、研究、參考價值,不宜作為詞條,則列入附錄中。
十三、凡不同學術觀點,或有爭議以及真偽待辨者,采用諸說并存,或介紹基本事實。
中國歷代玩具辭典 作者簡介
吳山(1929-2015),中國當代工藝美術史學家、圖案學家、 教育家。生前為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教授、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張家港市人。對我國傳統工藝美術的歷史演變、制作技藝、裝飾紋樣、器皿造型、工藝用色等深有研究,造詣很高。
1951年畢業于南京大學藝術系。1960年入南京藝術學院,從事工藝美術教學和研究。1992年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推薦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院士) 候選人,2005年獲中國工藝美術學會”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2008年獲中國美術家協會”卓有成就的美術史論家”稱號。離世前擔綱國家出版工程《中國工藝美術全集·工藝美術辭典》主編和主要撰稿人。
一生筆耕不輟,著述20多種。其中《中國新石器時代陶器裝飾藝術》獲1985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中國工藝美術大辭典》簡體字版和繁體字版, 分別1990年”中國圖書獎”二等獎和1992年臺灣大陸著作 “金鼎獎”;《中國歷代器皿造型》入選2015年中國好書榜。國畫《燕子磯》1956年獲江蘇省屆青年美術展三等獎,1957年入選*屆全國青年美術展。
陸原,1985年生于江蘇南京。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2010年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主攻藝術設計和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研究。設計作品曾獲2012年江蘇省工藝美術藝術設計大賽一等獎等。合作出版著作主要有《中國歷代圖典》《中國歷代服裝、染織、刺繡辭典》 《中國歷代美容、美發、美飾辭典》《南京傳統手工藝》 等,在《美術與設計》(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觀察》、《創意設計源》等刊物發表10多篇論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朝聞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