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這本書好吃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018905
- 條形碼:9787576018905 ; 978-7-5760-1890-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這本書好吃嗎 本書特色
公眾號/豆瓣/微博/知乎 400萬關注 高人氣作者 張佳瑋 盤點30位作家心水美食 吃遍古今中外經典名著 友情提示:請不要在家吃這本書。
這本書好吃嗎 內容簡介
《金瓶梅》有糟鰣魚、衣梅、豬頭肉、干蒸劈曬雞和木樨青豆泡茶。《西游記》有爛煨芋頭拌糖、白煮蘿卜醋澆烹、玉屑米飯、蒸餅糖糕、蘑菇香蕈、筍芽木耳。《水滸傳》有白松子胡桃肉茶和蒸卷燒鵝。《三國演義》有松江鱸魚和紫芽姜。《紅樓夢》有鵝掌鴨信、酸筍雞皮湯和棗泥山藥糕。《儒林外史》有豬油餃餌、鴨子肉燒賣、鵝油酥、軟香糕。《駱駝祥子》有老豆腐澆辣椒油韭菜末、油炸鬼配甜漿粥和燒餅夾肉。《武林舊事》有羊舌簽和蜜煎荔枝。《吶喊》有梅干菜飯和夜半蠶豆,《彷徨》有辣豆腐和熏魚頭。《棋王》有蛇骨茄子湯。《挪威的森林》有醋漬竹莢魚、厚蛋燒、西京漬、煮茄子、菜湯、灑了芝麻和蘿卜干的玉蕈飯。《基督山伯爵》有阿爾勒臘腸和馬賽魚湯。《陶庵夢憶》有吃蟹那一套:肥臘鴨、牛乳酪、醉蚶、鴨汁煮白菜、謝橘、風栗、風菱。玉壺冰酒,兵坑筍,新余杭白米飯、蘭雪茶。都說書中自有千鐘粟黃金屋顏如玉,其實多讀點有生活的作者,什么吃的都有了。民以食為天。從吃處著眼,用很靠近生活的方式打開文學經典,開啟關于味覺的文學想象之旅。水滸好漢的酒與肉、汪曾祺的麻油拌薺菜、硬漢海明威的生鮮海味、村上的醋漬關西風,江南書生吃食上那點精致勁兒,還有老百姓吃餛飩喝黃酒時的滾熱燙喉……往往就是這些關于食物的細節,不經意間流露出人的真情實意來。讀書,讀小說人物如何吃,便能知他們如何活;從一個寫作者的口味,見出文字風格和生命氣質。
這本書好吃嗎 目錄
吃西游......10
吃儒林......20
吃水滸......39
吃金瓶梅......57
《紅樓夢》里,誰吃飯*有味兒......66
蘇軾真吃到那么多美味了么?......71
《浮生六記》中蘇州的吃......87
大俠們吃什么?......95
魯迅先生的吃......107
老舍的吃......119
阿城的吃......131
沈從文與汪曾祺......138
莫言與他筆下的肉......150
《許三觀賣血記》:
流淚微笑著,從頭吃到尾......157
吃海明威......166
巴爾扎克和大仲馬......175
村上春樹是個吃貨......190
商業社會里的報菜名......200
莎士比亞、狄更斯與奧斯丁......209
《荷馬史詩》中的吃......219
《我的叔叔于勒》的牡蠣......225
吃《冰與火之歌》......232
后記......241
這本書好吃嗎 節選
民以食為天。 在人類歷史絕大部分時光里,食物是人類生活的核心。人類歷史,也就為著食物旋轉搖擺不定。 自然了,一切人類活生生的故事,都離不開吃。 我從小讀書時,就專愛在書里找吃的——思量孫悟空給唐僧化來的齋飯是什么味兒,是不是還泛著鍋巴香;看到林沖在山神廟喝冷酒吃牛肉,就想象那牛肉是什么做法。上學時看到孔乙己的茴香豆便浮想聯翩,讀到《我的叔叔于勒》中的牡蠣便想象其滋味,劉紹棠先生一篇《榆錢飯》雖是苦中作樂,卻也讀得口齒生津。 所以后來讀《許三觀賣血記》中,許三觀繪聲繪色,給孩子們描述如何做紅燒肉、如何給自己做炒豬肝,用空想解饞時,我大有知己之感: “原來這世上,不止我一個人愛望梅止渴,讀書找吃的啊!” 因了這個習慣,我少時有點偏見:故事中寫吃的段落好不好,經常意味著這故事是否靠譜。 文筆好的作者,自然能將滋味與食態描摹精妙;筆法虛浮的書里,寫吃的場景也難免假大空。 還不只體現筆法。 對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而言,祥子身為一個求溫飽的車夫,寫飲食就是寫盡了他的人生;對飲食起居皆見身份的《紅樓夢》而言,飲食就是豪門日常生活的細節;對熱衷虛構戲劇性場面的大仲馬而言,筆下的飲食也是他五光十色異國風情的體現。金庸筆下郭靖請黃蓉吃的一頓值十九兩銀子的飯,可以是一段美好愛情的開始。馬丁在《冰與火之歌》里描繪的各地飲食,讓他創造的虛構世界更富有可信度。蘇軾筆下的飲食是他四處貶謫隨遇而安的心情,施耐庵安排魯智深吃的狗肉和武松喝的酒,都是為了又一段跌宕起伏情節做鋪墊。而村上春樹更說過,他筆下各種細節描述(當然也包括食物),也可當做某個特定時代風俗史的一部分。 要將吃寫好,不太簡單。 畢竟對我們而言,虛構文本中太多脫離生活經驗之外的段落,我們只好任作者編排,也不知他寫得是好是壞;可是吃東西,寫得對不對好不好,具體又好在哪里,卻是一望而知,甚至能舉一反三。從飲食細節上,讀通一段文本,乃至一個作者的靈魂。 畢竟,我們不一定能洞悉每個作者的魔術技法,但吃東西,我們每個人都是吃過的。
這本書好吃嗎 作者簡介
張佳瑋,生于無錫,現居巴黎,自由撰稿人。著有《代表作和被代表作》《愛情故事》《邁克爾·喬丹與他的時代》《NBA75年:籃球群星閃耀時》等。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隨園食單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