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元好問詩選(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典藏)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67579
- 條形碼:9787020167579 ; 978-7-02-016757-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元好問詩選(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典藏) 本書特色
★ 品讀元好問詩歌的優質讀本 ★ 名家選注,編校精良,詳細注釋
元好問詩選(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典藏) 內容簡介
元好問,字遺山,金末元初有名文學家,七歲能詩,年十四,從郝晉卿學詩,二十歲成學,名聞京師。興定五年(1221)進士。金亡不仕,晚年致力于收集金君臣遺言往事,元修《金史》時多有參考。元好問為文質郁,尤工于詩,五言、樂府俱臻上乘。其詩作名氣雖不能與盛唐諸家相提并論,但處亂世之中,詩歌成就很高,可推為一代翹楚,《論詩》絕句三十首更是在中國古代文學批評中有重要地位。本書精選元好問有代表性的詩歌,兼顧各種主題與體裁,比較完整地展示了元好問詩歌所取得的成就。
元好問詩選(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典藏) 目錄
目錄
陽興砦
石嶺關書所見
梁園春五首
雜詩六首道中作(六首選二)
過晉陽故城書事
三鄉雜詩(三首選二)
八月并州雁
老樹
永寧南原秋望
春日
論詩三十首
并州少年行
秋懷
郁郁
九月晦日王村道中
雪后招鄰舍王贊子襄飲
納涼張氏莊二首
風雨停舟圖
后灣別業
山中寒食
寄趙宜之
西園
家山歸夢圖三首
蟾池
??亭同麻知幾賦
??亭
麥嘆
虎害
野菊座主閑閑公命作
雜著(九首選二)
京都元夕
西園
杏花雜詩(選六首)
出京
乙酉六月十一日雨
飲酒(五首選四)
山居雜詩(六首選四)
溪上
南溪
秋蠶
食榆莢
早起
楊柳
潁亭留別
少室南原
潁亭
梁縣道中
橫波亭
驅豬行
出山
內鄉雜詩
宿菊潭
內鄉縣齋書事
得緯文兄書
長壽山居元夕
戊子正月晦日內鄉西城游眺
張主簿草堂賦大雨
贈鶯
范寬秦川圖
被檄夜赴鄧州幕府
岐陽三首
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后即事(五首選三)
眼中
俳體雪香亭雜詠(十五首選八)
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
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
淮右
秋夜
續小娘歌十首
即事
夢歸
送仲希兼簡大方
甲午除夜
學東坡移居(八首選四)
三仙祠
濟南雜詩(十首選四)
泛舟大明湖
冠氏趙莊賦杏花(選二首)
自趙莊歸冠氏(二首選一)
游黃華山
衛州感事二首
天井關
羊腸坂
雨夜
出東平
榆社峽口村早發
初挈家還讀書山雜詩四首
外家南寺
太原
東山四首
九日讀書山用陶詩露凄暄風息氣清天曠明為韻賦十詩
代州門外南樓(二首選一)
發南樓度雁門關二首
過應州
雁門道中書所見
晨起
讀書山月夕二首
癸卯歲杏花
游龍山
岳山道中
出都二首
宿張靖田家
高門關
乙巳九月二十八日作
涌金亭示同游諸君
人日有懷愚齋張兄緯文
客意
種松
贈答郝經伯常伯常之大父予少日從之學科舉
鎮州與文舉百一飲
十一月五日暫往西張
辛亥寒食
壬子寒食
鄉郡雜詩(五首選三)
陽泉棲云道院
臺山雜吟(十六首選七)
夜宿山中
甲寅九日同臨漳提領王明之鹿泉令張奉先賈千戶令春李進之冀衡甫游龍泉寺僧顥求詩二首
出都
乙卯十一月往鎮州
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
后記
附錄
元好問詩選(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典藏) 節選
陽興砦〔1〕 亂石通樵徑〔2〕,重崗擁戍城〔3〕。山川帶淳樸〔4〕,雞犬見升平〔5〕。雨爛沙仍軟,秋偏氣自清。年年避營馬,幾向此中行。由州入府〔6〕,避騎兵奪馬者,多由此路。 〔1〕陽興砦(zhài寨),即今山西陽曲縣陽興鎮,在系舟山南麓。金宣宗貞祐元年(公元一二一三年)秋,蒙古軍三路南下,山東、河北、河東(今山西)都遭受蹂躪;次年三月,蒙古軍屠忻州(今山西忻州市)城。這首詩和《石嶺關書所見》,都反映出當時戰亂的景象和作者的悲憤心情。 〔2〕徑:小路。 〔3〕戍:守。駐扎軍隊的地方,叫做戍城。 〔4〕淳樸:淳厚質樸。 〔5〕升平:社會安定。何休疏《公羊傳》,有太平世、升平世、據亂世之說。 〔6〕州:指忻州。府:指太原府。 石嶺關書所見〔1〕 軋軋旃車轉石槽〔2〕,故關猶復戍弓刀〔3〕。連營突騎紅塵暗〔4〕,微服行人細路高〔5〕。已化蟲沙休自嘆〔6〕,厭逢豺虎欲安逃〔7〕?青云玉立三千丈〔8〕,元只東山意氣豪〔9〕。 〔1〕石嶺關在太原北一百里,當忻州到太原的要沖。 〔2〕軋軋:車行的聲音。旃:與氈同。用毛氈做車棚、車圍的,叫做旃車。 〔3〕猶復:還是,仍是。 〔4〕騎(jì):馬兵。突騎,急行的馬兵。 〔5〕微服:便裝。 〔6〕蟲沙:周穆王南征,三軍之眾,一朝盡化。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見《抱樸子》)。 〔7〕豺虎:指蒙古南征軍。 〔8〕玉立:形容純潔和突出。 〔9〕元只:從來只有。東山:指系舟山。末二句贊美祖國河山的雄豪。 梁園春五首車駕遷汴京后作〔1〕 軍從南去三回勝,雪自東來二尺強。今歲長春多樂事,內家應舉萬年觴〔2〕。長春,德陵誕節名〔3〕。 暖入金溝細浪添,津橋楊柳綠纖纖。賣花聲動天街遠,幾處春風揭繡簾。 上苑春濃晝景閑〔4〕,綠云紅雪擁三山。宮墻不隔東風斷,偷送天香到世間。 樓觀沉沉細雨中〔5〕,出墻花木亂青紅。朱門不解藏春色,燕宿鶯喧處處通。 雙鳳簫聲隔彩霞,宮鶯催賞玉溪花。誰憐麗澤門邊柳,瘦倚東風望翠華〔6〕。龍德宮有玉溪館。麗澤,燕都西門名。 〔1〕金宣宗為要逃避蒙古軍的襲擊,決意遷都。貞祐二年五月,從中都(今北京)出發,七月間到達南京(今開封)。作者感到宣宗南渡,汴梁大為生色,但此后的中都,必然日趨蕭條;而“雪自東來二尺強”,更喻意著蒙古南征軍力量的強大與金朝的岌岌可危。 〔2〕內家:宮人。觴(shānɡ商):酒杯。 〔3〕德陵:金宣宗葬于德陵。此注或系后來所加。 〔4〕上苑(yuàn院):皇帝的花園。 〔5〕觀(ɡuàn慣):古代宮門前的建筑,登其上,可以遠觀,故名為觀(《古今注》)。沉(chén陳)沉:雨大的樣子。 〔6〕翠華:天子的旗,以翠羽為飾。 雜詩六首道中作〔1〕(六首選二) 隆州兵騎往來沖〔2〕,客路灰郊更向東〔3〕。大似天教浣塵土〔4〕,數程都在水聲中。 懸崖飛瀑駭初經〔5〕,白玉雙龍擊迅霆〔6〕。卻恨暑天行過速,不曾赤腳踏清泠〔7〕。 〔1〕從這二首“客路灰郊更向東”、“不曾赤腳踏清泠”來看,很像是作者青年時期,由忻到豫,路過祁縣所作。其它四首,有的又似晚年的作品。大約這六首詩不是成于同一時期。 〔2〕隆州:今山西祁縣。其東南盤陀峪為通河南的大道,夏天雨后,常有瀑布。 〔3〕灰郊:盤陀峪為灰砂巖,所以稱為灰郊。 〔4〕浣(huàn換):洗。 〔5〕駭(hài害):驚。 〔6〕白玉:水色的比喻。雙龍:水勢的比喻。迅霆:急雷,形容瀑布聲。 〔7〕泠(línɡ零):清涼。
元好問詩選(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典藏) 作者簡介
郝樹侯(1907—1994),學名建梁,字樹侯,以字為名。曾任山西大學、山西省政協委員、山西歷史學會理事長、山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委員等職。著有《本國史綱》、《外國史綱》、《中國歷史要籍介紹及選讀》、《傅山的生平》、《元好問詩選》、《楊業傳》等。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經典常談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