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生與死 本書特色
1、土門拳作為一代宗師,其以記錄和寫實為本的攝影理念,影響了20世紀后半期的許多日本攝影名家。 2、攝影師隨筆,講述攝影集之外的故事。這是土門拳多年來發表的各種文章的合集,是他對自己十余年攝影師生涯的一次回顧,也是一次心路歷程的總結; 3、配有作者的攝影作品圖片。本書雖為隨筆集,但仍配有若干寫真,可以很好地搭配文字閱讀; 4、土門拳《生與死》中文版首次引進。繼國內引進土門拳《古寺巡禮》攝影集之后,這是他的首次文字性作品的集結; 5、繼森山大道、荒木經惟、石內都之后,為“日本攝影文化叢書”再添一位大師級攝影師,豐富了該系列的攝影風格類別,也使其內容更加多樣化和充實。
生與死 內容簡介
本書為日本有名攝影師土門拳的隨筆集。本書收錄了三十余篇隨筆,是土門拳數十年來作品的一次集結,并附有名家星野博美的解說。隨筆的內容包括了土門拳在攝影時的經歷、他所推崇的寫實主義的理念、具體的攝影技巧、對后來者的期望等多個方面,并深入思考了“生與死”這個人類很永恒的命題。作者將本書視為自身思想的一次總結和升華,希望“舊的文章”能為讀者們帶來“新的感受”,“猶如溫暖的血液在體內流淌”。本書同時附有16幅作者的攝影作品。
生與死 目錄
前言
我的名字
簡歷
不愉快的攝影故事
拍攝游行隊伍和古寺朝圣
現狀
睡容
棺木上的寫真
何謂事實
自拍像
自述
生與死
明成園
不憚情緒低迷
務必多拍寫真
致立志于攝影的年輕人
人像攝影雜談
激怒梅原龍三郎的故事
女性寫真
額頭上的褶皺
路易斯??茹弗的眼球
久保田萬郎的鼻子
政子女士的顴骨
近藤勇的寫真
何謂寫實主義
關于人像攝影
系列寫真與成套寫真
如何為作品起標題
寫實主義不是自然主義
人眼與鏡頭眼
業余攝影師為何拍不出好作品
風景攝影
可用手抓取的風景
紅痰盂的故事——我的創作精神
后記
生與死 節選
前言 我將自己數十年來撰寫的部分文章結集成冊敬呈給各位讀者。我不清楚這些舊文有多大價值,也不知道各位讀者對這些舊文抱有多大興趣。不過,當讀者的眼睛停留在這本書上時,就像期待大家“千萬不要忘記家鄉”那樣,我還是從心底期待你們能對它產生濃厚的興趣。我希望陳舊的文章也能為各位讀者帶來新鮮的感受,猶如溫暖的血液在體內流淌。 回首往事,雖然歷盡滄桑,但也是從年輕歲月走過來的。由于年輕,表現欲十分強烈。現在回想起來,自己何等愚鈍。我狂妄無知,無論是表達自己的意見還是對待工作都是那么張揚。不過,我依然只有坦率地接受那樣的自己。 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表現欲也日漸減弱,現在的我早已不再受自我表現欲的控制。正如從對我的稱呼由過去的“魔鬼土門”變成了“佛系土門”一事中所能看到的那樣,自我表現欲已經被我打入深宮。那并非因為垂垂老矣,青春不再,而是因為對事物的認知力量變得強大之故。這便是所謂具備了思考能力。 然而,年輕時不經大腦、將自己的想法毫無顧忌地坦陳于人前的魯莽行為,有著到了當下這一年齡無法想象的可貴之處。年輕人考慮問題的方式,有著年輕人才有的獨到之處,我年輕時同樣如此。即便聲稱自己盡量不去思考當下的年輕人,他們實際上也擁有年輕人可貴的想法。無論你有何種自我表現欲,各位,且聽我為你敘述我年輕時代的想法。年輕人有著年輕人這一群體才有的長處。那么,請聽年輕的土門拳為你講述吧。各位,不管你們精彩紛呈的青春多么令人感動,也請聽一聽我的傾訴吧。 土門拳 1973年11月 于東京麴町
生與死 作者簡介
土門拳(1909-1990),日本攝影大師、作家。他一生拍攝了大量立足于現實主義的新聞照片、日本知名人士及平民的肖像照和快照,并為寺院和佛像等傳統文化遺產留下了大量珍貴的寫真。他擅長用鏡頭剪切下時代的瞬間,揭露社會***的一幕。 1955年獲《每日新聞》出版文化獎,1958年獲《每日新聞》攝影獎,1960年獲國際新聞攝影展金獎,1971年獲菊池寬獎。1974年獲紫綬褒章。主要代表作有攝影集《古寺巡禮》《筑豐的孩子們》《風物》《傳統的形式》等;隨筆集《生與死》《寫真批評》《寫真隨筆》等。
- >
回憶愛瑪儂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隨園食單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