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唐摭言校證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51978
- 條形碼:9787101151978 ; 978-7-101-15197-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唐摭言校證 本書特色
☆ 反映科舉成熟時代的專門著述《唐摭言》是一部專門拾取唐代科舉相關材料而成的著作,書中不僅記載了科舉制度走向成熟的歷史進程,對舉場風氣和世故人情也有不少獨到的觀察,是一部頗有格局和體系的筆記作品。 ☆ 唐代文人墨客的“高考”故事會在科舉逐漸走向支配的唐代,文士們具體生活情狀如何呢?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李賀、溫庭筠……這些大詩人又有怎樣的創作經歷?《唐摭言》收集了唐代三百年間z具代表性的文人逸聞,并選錄了不少詩文作品。閱讀本書,似乎是在展讀一幅幅文人墨客的生活畫卷。 ☆《唐摭言》的完整校證本《唐摭言校證》以清乾隆刻《雅雨堂叢書》后印本為底本,參校明抄本、清影宋抄本、宋犖藏舊抄本、管庭芬抄本等多個不同時期的版本,并廣泛參閱相關史料和學界成果,對書中人物和史事掌故做了較為詳細的注釋,書后附有作者王定保年譜、本書著錄及題跋題記等相應材料,以減輕讀者翻檢之勞。
唐摭言校證 內容簡介
《唐摭言》,五代王定保撰,是現存唐五代史料中唯一一部詳細、系統地記載唐代科舉制度及相關詩文掌故的專著。本書不僅記載了科舉制度的發展變遷史實,反映科舉制走向成熟的制度歷程,還保存了與科舉相關的大量詩文作品,栩栩如生地記錄了文人士子們的生活情狀和行為舉止,直觀呈現唐代舉場風氣和文人風貌,為研究唐代科舉制度和文人生活、思想以及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一手文獻。《唐摭言校證》以清乾隆間雅雨堂刻后印本為底本,廣泛參校多種明、清時期的抄本、刻本,并考索傳世文獻,積極吸收學界成果,對《唐摭言》做了詳細的校勘和箋證,書后還附有作者王定保年譜、本書著錄及題跋題記等相應材料,是當前《唐摭言》較為規范完整的整理本。
唐摭言校證 目錄
前言
凡例
徵引書簡稱
唐摭言序 (清)盧見曾
唐摭言校證卷一
統序科第
貢舉釐革并行鄉飲酒
會昌五年舉格節文
述進士上篇
述進士下篇
散序進士
兩監
西監
東監
鄉貢
廣文
兩都貢舉
試雜文
朝見
謁先師
進士歸禮部
唐摭言校證卷二
京兆府解送
元和元年登科記京兆等第牓敘
廢等第
置等第
府元落
等第末爲狀元
等第罷舉
爲等第後久方及第
海述解送
爭解元叩貢院門求試後到附
得失以道
恚恨
唐摭言校證卷三
散序
謝恩
期集
點檢文書
過堂
關試
讌名
今年及第明年登科
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紀
唐摭言校證卷四
節操
與恩地舊交
師友
氣義
唐摭言校證卷五
切磋
以其人不稱才試而後驚
唐摭言校證卷六
公薦門生薦坐主師友相薦附
唐摭言校證卷七
起自寒苦不第即貴附
好放孤寒
升沈後進
知己
唐摭言校證卷八
通牓
主司撓悶
陰注陽受
夢
聽響卜
自放狀頭
遭遇
友放
誤放
憂中有喜
爲鄉人輕視而得者
以賢妻激勸而得者
已落重收
放老
及第與長行拜官相次
別頭及第
及第後隱居
入道
唐摭言校證卷九
防慎不至
誤掇惡名
好知己惡及第
好及第惡登科
敕賜及第
表薦及第
惡得及第
芳林十哲今記得者八人
四兇今所記者三
唐摭言校證卷一〇
載應不捷聲價益振
海敘不遇
韋莊奏請追贈不及第人近代者
唐摭言校證卷一一
反初及第
反初不第
無官受黜
薦舉不捷
已得復失
以德報怨
惡分疎
怨怒貢直附
唐摭言校證卷一二
自負
輕佻戲謔嘲詠附
設奇沽譽
酒失
唐摭言校證卷一三
敏捷
矛楯
惜名
無名子謗議
唐摭言校證卷一四
主司稱意
主司失意
唐摭言校證卷一五
雜記
條流進士
閩中進士
賢僕夫
舊話
切忌
沒用處
附録
附録一王定保簡譜
附録二歷代書目著録
附録三歷代題跋題記
附録四參考文獻
唐摭言校證 作者簡介
王定保(870-940),洪州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光化三年(900)進士。唐末亂離,先至湖南,官容管巡官,后至廣州事劉隱,晚仕南漢為中書侍郎平章事。善文辭,撰有《唐摭言》十五卷。 陶紹清,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博士,現任浙江科技學院教授,專研古典文學文獻及古籍整理,曾出版《〈唐摭言〉研究》一書,發表論文數十篇。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