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氫還原制備球形超細銅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488369
- 條形碼:9787502488369 ; 978-7-5024-8836-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氫還原制備球形超細銅粉 內容簡介
本書在系統調研有關超細銅粉制備方法的基礎上,提出了氧化亞銅(Cu2O)制備—Al(OH)3包覆—低溫氫還原—高溫致密化制備銅粉的新工藝。該工藝克服了氣相法與液相還原法制備銅粉在制備成本和產品性能上存在的缺點,所得銅粉的形貌粒徑可控、分散性好、致密度高、晶型成熟,適用于制作MLCC電極漿料。該工藝的特點是:將對銅粉形貌和粒徑的控制轉化為對Cu2O顆粒形貌和粒徑的控制;通過葡萄糖還原Cu(Ⅱ)制備了平均粒徑為0.5~3.5μm的Cu2O顆粒,其形貌粒徑接近可控;通過對Cu2O進行Al(OH)3包覆防止了銅顆粒的
氫還原制備球形超細銅粉 目錄
1 緒論
1.1 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MLCC)技術概況
1.1.1 MLCC的結構
1.1.2 MLCC的制作
1.1.3 MLCC電極用金屬粉末的技術要求
1.1.4 粉末材料的測試與表征方法
1.2 超細銅粉的制備方法
1.2.1 氣相沉積法
1.2.2 固相粉碎法
1.2.3 液相法
1.3 超細氧化亞銅粉末制備及其形貌粒徑控制
1.3.1 固相法
1.3.2 電解法
1.3.3 液相還原法
1.4 濕法制粉過程中形貌及粒徑控制的基礎理論
1.4.1 晶體成核與生長理論
1.4.2 粉末粒子形貌和粒徑控制理論
1.4.3 粉末粒子形貌粒徑控制方法
1.4.4 液相法制粉中的團聚與預防
1.5 液相無機包覆技術研究進展
1.5.1 異相凝聚法
1.5.2 非均勻成核法
1.5.3 化學鍍層法
1.5.4 溶膠-凝膠法
1.6 工藝技術設計
2 氧化亞銅顆粒制備工藝的研究與確定
2.1 引言
2.2 工藝研究
2.2.1 試劑與儀器
2.2.2 研究內容與步驟
2.2.3 產物的表征
2.3 技術效果
2.3.1 物相分析
2.3.2 液相反應法與液固反應法的比較與選擇
2.3.3 加料方式對Cu(OH)2前驅體穩定性的影響
2.3.4 前驅體穩定性對Cu2O粉體性能的影響
2.4 氧化亞銅顆粒制備工藝評價與確定
3 氧化亞銅顆粒的形貌與粒徑控制研究
3.1 引言
3.2 工藝研究
3.2.1 試劑與儀器
3.2.2 研究內容與步驟
3.2.3 產物的表征
3.3 技術效果
3.3.1 反應溫度的影響
3.3.2 葡萄糖濃度的影響
3.3.3 氫氧化鈉濃度的影響
3.3.4 物相分析與熱分析
3.4 控制過程分析
3.4.1 氧化亞銅的形貌控制
3.4.2 氧化亞銅的粒徑控制
3.5 氧化亞銅形貌粒徑控制方法評價
4 氧化亞銅顆粒的包覆研究
4.1 引言
4.2 工藝研究
4.2.1 試劑與儀器
4.2.2 研究內容與步驟
4.2.3 袁征與檢測方法
4.3 技術效果
4.3.1 Al(OH)3包覆Cu2O的必要性考察
4.3.2 反應方式對包覆效果的影響
4.3.3 pH值對包覆效果的影響
4.3.4 溫度對包覆效果的影響
4.3.5 NaOH滴速對包覆效果的影響
4.3.6 陳化時間對包覆效果的影響
4.3.7 包覆量對銅粉性能的影響
4.3.8 Al(OH)3/Cu2O包覆粉末的表征
4.4 氧化亞銅顆粒包覆工藝評價
5 氧化亞銅的氫還原與銅粉的致密化研究
5.1 引言
5.2 工藝研究
5.2.1 實驗試劑與儀器
5.2.2 實驗內容與步驟
5.2.3 測試與袁征
5.3 技術效果
5.3.1 氧化亞銅顆粒的等溫氫還原研究
5.3.2 包覆層對還原速率的影響
5.3.3 還原溫度對銅粉性狀的影響
5.3.4 銅粉的高溫致密化研究
5.4 氧化亞銅氫還原工藝評價
6 總體工藝效果評價
6.1 超細氧化亞銅粉末制備工藝
6.2 氧化亞銅顆粒的形貌粒徑控制方法
6.3 氧化亞銅顆粒的包覆工藝
6.4 氧化亞銅氫還原工藝
6.5 問題與展望
參考文獻
1.1 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MLCC)技術概況
1.1.1 MLCC的結構
1.1.2 MLCC的制作
1.1.3 MLCC電極用金屬粉末的技術要求
1.1.4 粉末材料的測試與表征方法
1.2 超細銅粉的制備方法
1.2.1 氣相沉積法
1.2.2 固相粉碎法
1.2.3 液相法
1.3 超細氧化亞銅粉末制備及其形貌粒徑控制
1.3.1 固相法
1.3.2 電解法
1.3.3 液相還原法
1.4 濕法制粉過程中形貌及粒徑控制的基礎理論
1.4.1 晶體成核與生長理論
1.4.2 粉末粒子形貌和粒徑控制理論
1.4.3 粉末粒子形貌粒徑控制方法
1.4.4 液相法制粉中的團聚與預防
1.5 液相無機包覆技術研究進展
1.5.1 異相凝聚法
1.5.2 非均勻成核法
1.5.3 化學鍍層法
1.5.4 溶膠-凝膠法
1.6 工藝技術設計
2 氧化亞銅顆粒制備工藝的研究與確定
2.1 引言
2.2 工藝研究
2.2.1 試劑與儀器
2.2.2 研究內容與步驟
2.2.3 產物的表征
2.3 技術效果
2.3.1 物相分析
2.3.2 液相反應法與液固反應法的比較與選擇
2.3.3 加料方式對Cu(OH)2前驅體穩定性的影響
2.3.4 前驅體穩定性對Cu2O粉體性能的影響
2.4 氧化亞銅顆粒制備工藝評價與確定
3 氧化亞銅顆粒的形貌與粒徑控制研究
3.1 引言
3.2 工藝研究
3.2.1 試劑與儀器
3.2.2 研究內容與步驟
3.2.3 產物的表征
3.3 技術效果
3.3.1 反應溫度的影響
3.3.2 葡萄糖濃度的影響
3.3.3 氫氧化鈉濃度的影響
3.3.4 物相分析與熱分析
3.4 控制過程分析
3.4.1 氧化亞銅的形貌控制
3.4.2 氧化亞銅的粒徑控制
3.5 氧化亞銅形貌粒徑控制方法評價
4 氧化亞銅顆粒的包覆研究
4.1 引言
4.2 工藝研究
4.2.1 試劑與儀器
4.2.2 研究內容與步驟
4.2.3 袁征與檢測方法
4.3 技術效果
4.3.1 Al(OH)3包覆Cu2O的必要性考察
4.3.2 反應方式對包覆效果的影響
4.3.3 pH值對包覆效果的影響
4.3.4 溫度對包覆效果的影響
4.3.5 NaOH滴速對包覆效果的影響
4.3.6 陳化時間對包覆效果的影響
4.3.7 包覆量對銅粉性能的影響
4.3.8 Al(OH)3/Cu2O包覆粉末的表征
4.4 氧化亞銅顆粒包覆工藝評價
5 氧化亞銅的氫還原與銅粉的致密化研究
5.1 引言
5.2 工藝研究
5.2.1 實驗試劑與儀器
5.2.2 實驗內容與步驟
5.2.3 測試與袁征
5.3 技術效果
5.3.1 氧化亞銅顆粒的等溫氫還原研究
5.3.2 包覆層對還原速率的影響
5.3.3 還原溫度對銅粉性狀的影響
5.3.4 銅粉的高溫致密化研究
5.4 氧化亞銅氫還原工藝評價
6 總體工藝效果評價
6.1 超細氧化亞銅粉末制備工藝
6.2 氧化亞銅顆粒的形貌粒徑控制方法
6.3 氧化亞銅顆粒的包覆工藝
6.4 氧化亞銅氫還原工藝
6.5 問題與展望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自卑與超越
- >
我與地壇
- >
回憶愛瑪儂
- >
隨園食單
- >
二體千字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