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聆聽浙大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213790
- 條形碼:9787308213790 ; 978-7-308-21379-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聆聽浙大 本書特色
本書記錄的是浙江大學部分優秀教師、杰出學者的口述故事以及他們對大學精神、立德樹人、理想追求、為師之道、教師成長、科研創新、治學人生等的思考與心聲,記錄的是浙江大學教代會、工會在傳承求是文化、服務學生成長、促進教師發展方面所作的探索,見證的是浙大人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奮力前行的信念和腳步,表達的是我們發自內心的欣賞、共鳴與致敬。
聆聽浙大 內容簡介
本書記錄的是浙江大學部分優秀教師、杰出學者的口述故事以及他們對大學精神、立德樹人、理想追求、為師之道、教師成長、科研創新、治學人生等的思考與心聲, 記錄的是浙江大學教代會、工會在傳承求是文化、服務學生成長、促進教師發展方面所作的探索。
聆聽浙大 目錄
——“求是緣”講述浙大人的故事
今天,我們如何當老師?
——教師發展委員會首秀“師說”論壇
教師*大的成就是學生
——“師說”論壇女教授專場
收獲尊嚴與快樂
——陳叔平教授做客“師說”論壇
青年教師:成長的煩惱與快樂
——楊德仁教授談職業與發展
立德樹人:教師的神圣職責
——聚焦“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的育人工作
用“心”授課樂在其中
——朱柏銘教授分享“教學秘笈”
追逐夢想改變世界
——“師說”論壇青春版專場
學習、教學、科研與生活的平衡
——徐志康教授與青年教師“面對面”
堅守與選擇
——做新時代的“好教師”“好學者”
如何以學術為業?
——羅衛東教授談治學人生
科學中的女性:創新的本源
——“有問”三八節 女科學家訪談
聆聽浙大:一位女教授的“跨界事業”
后記
聆聽浙大 節選
傳承是*好的致敬 ——“求是緣"講述浙大人的故事 從求是書院到浙江大學,12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無數個燦若星辰的浙大人。他們有著濃濃的浙大情結,有著深深的求是印記,更有著公忠堅毅、擔當大任的家國情懷……在改革開放40周年、四校合并20周年之際,在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學審核評估的重要時刻,浙江大學女教授聯誼會隆重推出“‘求是緣’——講述浙大人的故事”訪談活動,邀請三代浙大人分享他們的青春故事,暢談成長、夢想與未來。正如浙江大學副校長、第三屆女教授聯誼會會長何蓮珍教授在活動現場致辭中所言,“求是緣”訪談旨在推動學校文化建設,激發愛校榮校之情,探索新時代立德樹人的新途徑。 訪談嘉賓: 陳云敏,男,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教授,浙江大學工學部主任,軟弱土與環境土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十三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項目首席科學家。 邱利民,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教授,浙江大學求是學院院長,第三屆青年教授聯誼會會長。 岑海燕,女,浙江大學生工食品學院研究員,“百人計劃”入選者,曾獲2017年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獎等。 訪談主持: 梁君英,女,浙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教授,浙江省高校第八屆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競賽特等獎獲得者。 時間: 2018年11月20日 地點: 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蒙民偉樓139報告廳 訪談實錄 梁君英: 首先非常感謝如約來到今天“求是緣”訪談現場的所有老師和同學,“求是緣”的主題是講述浙大人自己的故事。講述是為了更好地傳承,而傳承是*好的致敬。我想我們今天在這里,不僅僅是向我們的老學長致敬,更是向全球千千萬萬的浙大人致敬。所以,在訪談開始之前,我想和老師、同學們一起來看幾張照片。 這是1897年求是書院成立到1998年四校合并的發展歷程示意圖。在這個歷史進程中,我給大家分享的**張照片是1931年蘇步青先生加盟浙江大學數學系時的合影;這是1937年浙江大學數學系和物理系群星閃耀的樣子;這是1937年11月,浙大開啟了文軍長征的歷程,是當時竺可楨校長拍攝的照片。 這是1998年9月15號四校合并新浙江大學成立大會的照片,我當時坐在這個角落,非常榮幸能夠見證1998年四校合并的儀式。這是同年浙江大學迎來了**批新浙江大學新生時的開學典禮。這是2018年,四校合并20周年之后,我們迎來了2018級新生,我相信在座很多同學都在現場體驗過心潮澎湃的感覺。這是2018年9月12號,浙江大學舉行并校發展20周年的座談會。 時光流轉,浙大高歌前行。可是有一個概念我們從來未曾改變,那就是我們都是浙大人,我們有一份深厚的求是緣。今天的主題詞非常明確,**是浙大情結,第二是求是印記,第三就是浙大高歌前行。我們的基因到底是什么?剛才何蓮珍會長在致辭中說是“公忠堅毅,擔當大任”。 今天我們在這里就座的三位嘉賓,其實非常好地代表了“60后”浙大人、“70后”浙大人和“80后”浙大人。在今天這么難得的機會,我特別想請問一下三位老師,回望一下你們的成長歷程,你們這么出色、這么卓越,是怎么成長起來的?我們先來看一下三位老師*近在做些什么。 陳云敏老師1979年入讀浙江大學。這是2018年10月29日上午,第八屆國際環境土工大會,主題是“環境巖土的可持續發展”,四年一次,有環境巖土工程行業的“奧林匹克”之稱。謝謝陳老師! 邱利民老師1988年入讀浙江大學,剛剛上周邱老師主持了低溫專業60周年的紀念活動。邱老師在不久前有一個非常高的榮譽,當選為國際低溫工程委員會副主席。謝謝邱老師! P1-3
聆聽浙大 作者簡介
王勤,浙江大學社科學部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青年研究、婦女研究等,出版有多部專著、教材。曾任浙江大學工會副主席。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二體千字文
- >
經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巴金-再思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