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阿美士德使團出使中國日志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94457
- 條形碼:9787100194457 ; 978-7-100-19445-7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阿美士德使團出使中國日志 本書特色
外國人眼中19世紀初的中國社會公元1816 年,阿美士德被英國政府指派出使訪華,以期與清廷商討中、英貿(mào)易事宜,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門戶。由于在覲見嘉慶皇帝的禮儀問題上,雙方產(chǎn)生分歧,*終嘉慶皇帝取消接見,但準許使團沿大運河南下旅行至廣州,沿途也得到禮待。使團1817 年1月28 日在澳門登船返國。本書為阿美士德使團副使埃利斯出使中國沿途所記的私人日記,日記中記述了使團出使中國的整個過程。本書公開出版,對于研究當時中國的歷史及人文風俗等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阿美士德使團出使中國日志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為1816年來華覲見清朝皇帝英國使團副使亨利·埃利斯所著,以時間順序詳細記載了該使團訪華行程,介紹了使團在華所見所聞,保存了大量當時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方面的原始材料,對于研究晚清中國社會史具有重要意義。 公元1816年,阿美士德勛爵受命出使清王朝,以期與滿清朝廷商討中、英貿(mào)易外交事宜,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國門,史稱阿美士德使團。本書作者亨利?埃利斯作為使團書記官同時也是使團的副使,其地位僅次于阿美士德勛爵和小斯當東爵士。在這本私人日志中,埃利斯記錄了使團出使一路上的見聞。 由于在覲見嘉慶皇帝的禮儀問題上,雙方產(chǎn)生了分歧,很終清政府取消了覲見,但準許使團沿大運河南下旅行至廣州,沿途也得到禮待。使團1817年1月28日在澳門登船返回。
阿美士德使團出使中國日志 目錄
離開英格蘭——出海遠航——馬德拉群島——里約熱內(nèi)盧——巴西的現(xiàn)狀——好望角——桌山——安杰爾錨地——爪哇——塞蘭——巴達維亞——有關爪哇島的評論——離開巴達維亞錨地
第二章 經(jīng)天津從廣州到通州
到達中國時的期望——使團的起源和目標——成功的可能性——抵達南丫群島——與小斯當東爵士的信件——接到皇帝諭旨——在黃海航行——抵達白河口——與清朝官員的交流——使團登岸——會見中國欽差——前往天津——抵達——在天津的事情——有關城市和居民的評論——離開——關于樂隊的諭旨——關于艦船離開的商談——北京來信表達皇帝的不滿——隨后與清朝官員的會談——高官任命的通報——到達通州
第三章 覲見前被遣回
在通州發(fā)生的事——會見和公爺和穆大人——轉(zhuǎn)交大使給皇帝的信——和張五常之間的聯(lián)絡——出現(xiàn)在使團駐地的俄國人——對通州的評論——與公爺?shù)牡诙螘姟B夜前往北京——圓明園中發(fā)生的事——突然被遣回
第四章 直隸境內(nèi)
開始前往廣州——對圓明園事件的思考——抵達天津——離開——前行——在通州接到的禮部文件——對它的評論——《邸報》——會見北直隸按察使——到達桑園
第五章 經(jīng)山東到江南
使團離開桑園——張五常和寅賓離去——地方護送官員的安排——抵達臨清州——臨清寶塔——進入運河——離開山東省——進入江南省——穿過黃河——娘娘廟——駛過揚州府——抵達高曼寺——換船——離開高曼寺——前往瓜洲——耽擱——關于給朝廷寫信的建議的評論
……
第六章 從揚子江到贛江
第七章 廣東
第八章 海上返程
第九章 觀察與評論
附錄:官方文件
外國人名漢譯表
使團行程表
索引
阿美士德使團出使中國日志 節(jié)選
《阿美士德使團出使中國日志(漢譯名著19)》: 奴隸船或奴隸市場上的景象必然會立即終結(jié)任何出于私利爭論的影響。在那些地方,為了提高價格,天生麗質(zhì)的女奴隸和強壯有力的男性奴隸被赤身裸體地暴露在買主面前。盡管受好奇心推動,我們可能會去觀看這樣的場面,但是等不到那些卑鄙動機得到滿足,我們天性中的美好感情就會讓我們充滿厭惡地匆忙離去。這些奴隸來自一些語言和習俗各不相同的非洲國家,除了被奴役的地位以外,并沒有相似或者共同的地方,這在相當程度上減少了由于奴隸人數(shù)相對其他人數(shù)較多而可能會爆發(fā)起義的擔心。巴西原先的首都巴伊亞的奴隸大都來自同一個國家,結(jié)果就經(jīng)常發(fā)生起義。在非洲的奴隸商人們說起過不同國家奴隸的不同性格,來自黃金海岸的奴隸被認為是*為聰明。不過,他們之間的差別似乎不像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印度人之間的差別那樣,被我們所充分地注意到或清楚的了解。 盡管圣塞巴斯蒂昂現(xiàn)在有王室駐蹕,而且離歐洲只有7個星期的航程,但是就其文明生活的舒適程度來說,比英國在印度的殖民地要差好幾個檔次。這里根本買不到任何書,無論是消遣圖書還是科學著作,這就充分說明了它的文學狀況。城里倒是確實有一個公共圖書館,但圖書很少,也沒有多少人光顧。 圣塞巴斯蒂昂有三四十家英國商號,控制著幾乎全部的出口貿(mào)易。它們進口的商品是英國的制造品以及在巴西可能需要的所有歐洲產(chǎn)品。從圣塞巴斯蒂昂出口的商品有蔗糖、咖啡、獸皮以及伯南布哥的棉花。這種棉花質(zhì)量上乘,在鄰近的其他地區(qū)很少有出產(chǎn)。里約的咖啡在歐洲市場占第三位。葡萄牙商人種植未經(jīng)加工過的咖啡,然后再運送到港口,在那兒賣給英國出口商人。據(jù)稱,外國商人近來沒有從巴西貿(mào)易中賺到多少錢,他們投入到這一貿(mào)易中的資本太多,而歐洲產(chǎn)品的售價現(xiàn)在不到它們的原始成本。另一種看法則把現(xiàn)在這種狀況歸咎于由于臨時性原因所造成的普遍性商業(yè)停滯。圣塞巴斯蒂昂港的關稅收入據(jù)說每年達到20萬鎊。由于缺乏公共安全感,投資者們都把其剩余資金投入到房屋上,結(jié)果使得城市及其附近地區(qū)的土地價格很高。 生活用品價格又貴,質(zhì)量又差,總的原因是較富有的居民缺乏改進的意愿。他們自己的食品十分粗劣,主要是牛肉和一種非常濃的蔬菜湯。那些*富有的巴西葡萄牙人要么是因為太過懶惰,要么是因為太過吝嗇,不愿意以較高價格購買高質(zhì)量的食品,來改善自己的膳食。盡管氣候和極其肥沃的土地使得這里既可以生產(chǎn)東方的也可以生產(chǎn)西方的產(chǎn)品,但在市場上還是不能經(jīng)常見到歐洲的水果和蔬菜,甚至連本土的美洲蔬菜土豆,也不總是能夠買得到。近來,葡萄種植在這里取得了成功。 山丘的表層主要由破碎的花崗巖和長石構成,其厚度相當可觀。在多雨的季節(jié),大量的碎石頭會塌下來,一次普通的爆發(fā)就足以淹沒許多人和牲口。四五年前就發(fā)生過一次這樣的災難,據(jù)說是由于一次只持續(xù)了2個小時的大暴雨引起的。這里的降雨盡管是周期性的,但并不像印度的氣候和其他熱帶氣候那樣正常。雨往往下得很大,但一天之中很少持續(xù)3個小時以上。現(xiàn)在這個季節(jié)一直非常干旱,人們十分擔心喂牲口的草料會歉收。準備供應市場的牲口從幾百英里遠的內(nèi)陸運來,一批一批地十分頻繁。不過,由于它們不需要太長時間就能養(yǎng)得很肥,其肉質(zhì)的惡劣程度就可想而知了。里約熱內(nèi)盧的氣候非常有益于健康,以至于多年前在圣塞巴斯蒂昂建立的一家海軍醫(yī)院關閉了,因為它實在并無必要。在3月份,太陽下的溫度達到華氏112度,陰涼房間里的溫度是華氏78度,條件不太好的房間里是華氏84度。圣塞巴斯蒂昂的水味道不太好,但據(jù)說有益于健康。 盡管攝政王延長在巴西駐蹕的時間可能會對其在歐洲的統(tǒng)治產(chǎn)生有害影響,但這也許會制止起義從西班牙各省向其他地方蔓延。由于把巴西本身看作是一個王國,屬于殖民地政策的種種限制都得以解除,因此給這個國家的自然優(yōu)勢提供了所有的發(fā)展便利條件。叛亂各省的常設軍事力量是一支四五千人組成的民兵,缺乏訓練,根本無法和其歐洲對手相對抗。以新近由葡萄牙到達的部隊為主的一支觀察部隊已經(jīng)部署到了邊界一帶,人們天天都期待的其他援軍也將被派到同一地區(qū)。這些預備性措施只不過是一種力量展示,巴西政府迄今為止始終沒有參與到?jīng)_突之中,但是一直沒有中斷與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貿(mào)易。 ……
阿美士德使團出使中國日志 作者簡介
亨利·埃利斯(1788—1855),英國外交官,作為阿美士德的秘書以及使團副使出使中國,并在回國后將私人日志出版,成為向英國介紹中國的早期著作之一。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虎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