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城市政治——社會學角度之闡釋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97335
- 條形碼:9787100197335 ; 978-7-100-19733-5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城市政治——社會學角度之闡釋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城市問題研究者本書梳理了20世紀70年代城市政治學論辯中心的關鍵性理論,并在書中通過實證分析,對這些理論進行驗證,分別指出其優缺點。適合廣大城市社會學愛好者閱讀。
城市政治——社會學角度之闡釋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從社會學的視角,對城市權力、住房和階級利益、城市政治行動等進行了全面分析,并對新城市政治學、城市政策、市民參與,商業利益與地方政治,城市政治學與社會學的關系等做了深入分析。全書分為理論研究與實證運用兩部分,在部分中,作者主要關注當時英國城市社會學的論辯中心,針對其中的一些問題,對其中涉及的理論進行細致的梳理;在第二部分中,作者試圖將這些理論放到克羅伊登案例研究的實證材料的環境中進行分析。
城市政治——社會學角度之闡釋 目錄
**部分 理論視角
引言
**章 權力、利益和因果關系
政治無為的兩種模式
相對主義的問題
因果關系及其制約
能力法則使用和偏見的產生
第二章 住房、階級利益和政治活動
新韋伯理論途徑及住房階級概念
馬克思主義途徑:業主自住意識形態
房屋所有權的經濟意義
新韋伯理論途徑和馬克思主義途徑的某種潛在含義
第三章 新城市政治學
集體消費、矛盾問題和城市社會運動的興起
對卡斯特爾命題的批判性評價
新政治,老困境
第四章 地方政府問題
國家政策:功能和理由
國家定位的理論視角
地方政府和自治問題
……
第二部分 實證應用
參考文獻
主題索引
人名索引
城市政治——社會學角度之闡釋 節選
《城市政治:社會學角度之闡釋/國外城市政治學經典譯叢》: 這里的言外之意非常明顯,法蘭克福學派內部和外部的許多學者都接受這種含義(實際上,馬克思主義傳統的圈內和圈外也接受)。看來,利益*終必須在意識形態中立狀態和政治平等的環境運作下由個體自身所決定。這個觀點的杰出倡導者就是哈貝馬斯(1976)。他發展了話語意志形成理論,認為話語意志建構就是人民通過平等者之間自由的、不偏激的、不受限制的爭論,依靠理智達成一致的過程。當然,他也承認規范或意識形態限制的運行通常都會阻止這種不失真話語的發生。當然,真實存在的世界并不是去尋找確認人民的利益是什么的地方,或者理智達成一致的世界看起來可能是什么樣的地方,而是,哈貝馬斯認為利益只能由假設構建才能確認的地方,“依靠反事實想象涉事派別之間矛盾的極限情況,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被迫有意識地察覺自己的利益,進行戰略性評估……社會科學家只能假設預計利益的歸屬;實際上,對這個假設的直接確認只有在特定的個人或涉及群體的實際話語的形式中才有可能”(p.114)。接著哈貝馬斯認為,利益是真實的,但一般是觀察不到的,為了理解利益是什么,通常有必要引入某種假設實驗,類似于韋伯使用過的“心理實驗”(Weber 1949)。在正常情況下。這種實驗不能被實證證實或證偽,當然就不符合實證主義的適用標準。 哈貝馬斯試圖協調利益的極端主觀看法與承認存在意識形態限制的看法之間的關系,這一點在許多其他學者的研究中也有反映。例如,康諾利(Connolly 1972)認為,利益的評估可以按照選擇進行,如果某人剛開始能夠體驗每一項選擇的結果,他就能在各種各樣的備選項中做好選擇。同樣,盧克斯(1974)認為,利益反映了選擇,如果人們在相對自主的環境中做出行動,他們就會做出選擇(這一點意味著這么一種情況,即影響他們的規范性強權和高壓強權相對較弱)。后一種觀點原則上可以用于實證,因為它不要求馬爾庫塞和哈貝馬斯提出的絕對獨立于占優勢的意識形態之外的狀況,而只是相對的自主狀態。但是這種實證應用只有在犧牲理論的嚴謹性的情況下才可達到,正如布萊德肖(Bradshaw 1976)指出的,相對自主概念是靠不住的。例如,我們怎能知道甲方對乙方選擇的影響已經減少到相對不重要的比例,或者乙方是否還受到某個第三方的影響?我們如何確實地判斷乙方的核心點,即其自主性足夠使其確認在行使自己實際利益的選擇權(特別是要記住馬爾庫塞的論點,我們的需求被操控“直到其本能”的程度)?考慮到盧克斯認為絕對自主在實證上是不可能的,看來像哈貝馬斯和康諾利一樣,他的論點依賴的是假設條件。 此類研究試圖保留個人作為自己利益的*后仲裁者,罔顧它們會導致實證上幾乎不能確認的假想分析的事實,這個問題還會導致得出某些非常奇特的結論。例如,沃爾(1975)認為,康諾利的觀點會使他做出以下推論,如果某吸毒者堅持說,他知道現在他在做什么,但他還是要重新開始吸毒,那么海洛因成癮就符合吸毒者的利益。這種推論絲毫站不住腳,因為雖然我們承認吸毒者想要吸毒的原因,但是我們不能接受在任何可以想象的情況下吸毒會符合他的利益。沃爾這樣說道,“我們不僅知道吸食海洛因的結果是什么,而且我們知道這些結果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即我們知道結局很壞”(p.503)。同樣,盧克斯在評論相對自主性時推論道,他會被迫接受這種事實,如果克倫森(Crenson 1971)研究的鋼鐵城的居民實際上選擇了空氣污染,而且他們是在相對自主的情況下做出的選擇,也了解所有的相關信息,那么呼吸污染的空氣就會符合他們的利益:“如果在此公認條件下,他們還會難以置信地真正地希望污染可以持續下去,我才會放棄空氣污染不符合他們的實際利益的主張。”(1976,p.129) ……
城市政治——社會學角度之闡釋 作者簡介
彼得·桑德斯(Peter Saunders),薩塞克斯大學社會學榮譽教授,自由職業顧問,獨立作家。他原在悉尼獨立研究中心任社會研究所主任,墨爾本的澳大利亞家庭研究所任調研經理。除了《城市政治》這部專著之外,他還出版了多本著作,例如,《社會理論與城市問題》(2013)、《重建業主之國:英國的房產權出了什么問題?如何根治》(2016)、《平等行業的崛起》(2011)、《社會流動的神話》(2010)、《社會階級及其劃分》(2006)。
- >
山海經
- >
史學評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朝聞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