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臨沂礦業集團公司志:1991-2020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6658710
- 條形碼:9787516658710 ; 978-7-5166-5871-0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臨沂礦業集團公司志:1991-2020 本書特色
20世紀90年代以來,面對資源枯竭、虧損嚴重、“斷奶缺糧”的生存危機,臨礦人發揚“特別能戰斗”的礦工精神和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向困難奮起宣戰,開啟了艱難曲折的扭虧解困歷程,為煤炭事業的振興發展付出了巨大犧牲、做出了重大貢獻。進入21世紀,臨礦人以敢為人先的非凡氣魄,緊緊抓住國家深化國企改革,以及西部大開發的機遇,大力實施產權制度改革、衰老煤礦破產重組、主輔分離輔業改制、“三項制度”改革和對外低成本擴張等戰略措施,使臨礦在難得的歷史機遇前搶占先機、贏得主動,一舉取得令人矚目的偉大成就,使臨沂礦區得以翻天覆地。特別是古城煤礦投產、全面深化改革、并購菏澤煤電三個標志性事件,推動臨礦集團跨入了改革發展、突飛猛進的歷史新時代。如今,勤勞智慧的臨礦人正在新山東能源集團的堅強領導下豪邁地向著打造百年臨礦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我們堅信,有著光榮傳統的臨礦人,過去能夠憑借英勇無畏、百折不撓的氣概,創造出令人驚羨的“臨礦奇跡”,今天,也一定能夠在新一輪改革發展大潮中勇立潮頭、大顯身手、再立新功,讓臨礦這顆“沂蒙明珠”更加熠熠生輝、華彩奪目。
臨沂礦業集團公司志:1991-2020 內容簡介
《臨沂礦業集團公司志(1991—2020)》是按照山東能源集團的統一部署,編纂出版的志書。它以翔實可靠的資料,多角度展示了臨礦集團30年探索和曲折發展的艱辛歷程、戰略布局、歷史性成就,體現了臨礦人面對長期的艱難困境,集群力、抓扭虧、求生存、謀發展的特色,是臨礦集團30年銳意進取、多方面發展的一部不可多得的資料書籍,是研究臨礦歷史和文化的一份寶貴財富。
臨沂礦業集團公司志:1991-2020 目錄
上卷
序001
凡例001
概述 00
大事記009
**篇 管理體制
**章 領導體制077
**節 局(礦)長負責制077
第二節 集團公司治理結構077
第二章 管理機構083
**節 黨委機構083
第二節 行政機構085
第三節 所屬單位092
第三章 企業改制097
**節 臨沂礦務局改制097
第二節 山東東山礦業有限責任公司101
第三節 破產與分離102
第二篇 煤炭產業
**章 資源與勘探113
**節 資源113
第二節 地質 115
第三節 勘探145
第二章 煤礦建設156
**節 機構隊伍 156
第二節 礦山設計157
第三節 建設與技改166
第四節 質量監督173
第三章 生產管理181
**節 煤炭產能181
第二節 生產調度 183
第三節 開拓掘進189
第四節 采煤 192
第五節 機電196
第六節 通風200
第四音 洗選運銷211
**節選煤廠211
第二節 運行管理214
第三節 工藝和設備217
第四節 煤質管理223
第五節 煤炭運銷232
第三篇 煤礦安全
**章 安全管理239
**節 機構設置239
第二節 管理制度241
第三節 檢查考核244
第四節 安全教培247
第五節 安全標準化建設250
第六節 安全技術應用254
第七節 雙基建設257
第二章 安全保障260
**節 保障體系260
第二節 技術裝備262
第三節 災害防治 264
第三章 礦山救護277
**節 機構與隊伍277
第二節 訓練279
第三節 裝備282
第四節 搶險救災284
第四章 礦井事故289
**節 事故統計289
第二節 事故案例289
第四篇 玻纖產業
**章 玻纖建設297
**節 項目設計297
第二節 建設項目297
第二章 玻纖生產299
**節 生產建設299
第二節 生產系統301
第三節 產能與產品301
第四節 生產工藝304
第三章 知識產權310
**節 專利申請310
第二節 保密管理 314
第四章 質檢與營銷317
**節 管理機構317
第二節 控制與檢測318
第三節 市場開發320
第五篇 鐵礦產業
**章 資源與勘探325
**節 礦區地理325
第二節 資源326
第三節 地質328
第四節 勘探330
第二章 礦井建設333
**節 建設隊伍333
第二節 礦建工程333
第三節 土建工程335
第四節 安裝工程337
第三章 生產管理341
**節 生產計劃341
第二節 生產調度341
第三節 生產進度346
第四節 生產接續346
第五節 生產流程348
第六節 頂板管理359
第七節 通風系統360
第六篇 重點項目
**章 管理機構367
**節 機構沿革367
第二節 職責范圍367
第二章 扶持與效益368
**節 扶持政策368
第二節 綜合效益370
第三章 生態農業372
**節 項目開發372
第二節 項目建設372
第三節 項目合作374
第四節 資金補助374
第四章 物流與貿易376
**節 物流376
第二節 貿易376
第三節 風險管理378
第五章 產業項目379
**節 煤焦化379
第二節 發電379
第三節 機械制造381
第四節 建材生產383
第五節 建筑安裝385
第六節 房地產開發386
第七篇 經營管理
**章 計劃管理391
**節 機構設置391
第二節 長遠規劃391
第三節 計劃403
第四節 統計406
第二章 財務管理408
**節 機構與職責408
第二節 核算管理409
第三節 資產管理415
第四節 預算管理424
第五節 資金管理427
第六節 成本管理432
第七節 利潤稅金435
第三章 資本運營439
**節 機構與制度439
第二節 投資項目441
第四章 人力資源管理448
**節 機構設置448
第二節 勞動管理448
第三節 薪酬管理455
第四節 社會保障479
第五章 物資管理491
**節 機構設置491
第二節 管理制度491
第三節 物資采購492
第四節 倉儲配送493
第五節 信息系統493
第六章 內部管控495
**節 招標管理495
第二節 審計與考核502
第三節 風險管理510
第四節 法律事務518
第七章 行政事務521
**節 公文處理521
第二節 接待工作522
第三節 保密工作524
第四節 檔案管理526
第五節 企地關系538
下卷
第八篇 科技與環保
**章 機構與隊伍555
**節 機構555
第二節 科技隊伍556
第二章 科技管理561
**節 管理制度561
第二節 科技計劃562
第三節 科技大會562
第四節 新舊動能轉換615
第五節 創新成果622
第三章 大數據建設634
**節 組織機構634
第二節 管理制度634
第三節 平臺建設635
第四節 成果647
第四章 礦區通信649
**節 機構649
第二節 語音通信649
第三節 網絡通信651
第五章 環境保護655
**節 環保管理655
第二節 污染防治658
第三節 節能減排661
第四節 土地復墾663
第五節 綠色礦山建設667
第九篇 黨群組織
**章 黨務工作671
**節 組織機構671
第二節 黨代會672
第三節 黨建工作675
第四節 干部管理708
第五節 紀檢監察719
第六節 宣傳教育735
第七節 離退休職工管理753
第八節 統戰工作757
第九節 信訪穩定759
第二章 工會768
**節 機構隊伍768
第二節 民主管理775
第三節 群安工作780
第四節 勞動競賽783
第五節 女工工作787
第六節 捐助與幫扶791
第七節 職工療養797
第八節 經費與會費798
第三章 共青團802
**節 機構沿革802
第二節 組織建設802
第三節 團的教育805
第四節 少先隊工作 811
第五節 團費811
第十篇 企業文化
**章 企業文化建設815
**節 創建與發展815
第二節 文化理念818
第三節 行為規范821
第四節 識別系統824
第五節 安全文化825
第二章 沂蒙精神826
**節 精神傳承826
第二節 光榮的歷史827
第三章 史志工作831
**節 機構隊伍831
第二節 志書編纂831
第三節 修志督導834
第四節 修志成果836
第十一篇 文教衛生
**章 教育839
**節 機構設置 839
第二節 普通教育839
第三節 職工教育846
第四節 普法教育849
**音 文化體育852
**節組織機構852
第二節 文體設施 852
第三節 文體活動853
第四節 職工860
第三章 醫療衛生871
**節 機構設置871
第二節 醫療管理871
第三節 醫療工作872
第十二篇 后勤保障
**章 后勤管理885
**節 機構設置885
第二節 兩堂一舍885
第三節“三供一業”移交897
第二章 礦區綠化899
**節 綠化899
第二節 公園900
第三章 武裝保衛901
**節 機構沿革901
第二節 武裝工作901
第三節 治安保衛903
第十三篇 人物與榮譽
**章 人物907
**節 人物傳略907
第二節 人物簡介909
第三節 人物名錄914
第二章 榮譽929
**節 集體榮譽929
第二節 個人榮譽935
附錄
一、重要文件965
二、文獻資料1023
三、報刊選輯1026
四、單位簡介1054
編纂始末1086
臨沂礦業集團公司志:1991-2020 節選
概述 臨沂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部位于山東省臨沂市羅莊區商業街69號。其前身是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時期為八路軍和解放軍兵工廠提供燃料的地方煤礦。解放初期設立臨沂煤礦,后在整合周邊煤礦的基礎上于1960年建立臨沂礦務局,1986年上劃煤炭工業部管理,1998年隸屬關系劃歸山東省政府管理。2006年,經省政府批準改制為臨沂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20億元,是省屬國有獨資公司。2011年3月,經省委、省政府批準,臨礦集團隸屬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2020年末,臨礦集團資產總額358億元。擁有全資公司13個、控股公司5個、參股公司10個。董事會、經理層和機關部(處)室15個、獨立核算單位2個、直屬中心7個。擁有古城、新驛、王樓、郭屯、彭莊、株柏、邱集、魯西、里彥、榆樹井、永明等11對煤炭生產礦井,新上海一號1對聯合試運轉礦井,1對鐵礦石生產礦井會寶嶺鐵礦,1對在建鐵礦鳳凰山鐵礦,另有山東玻纖集團、山東物商集團、山東盟魯公司、澳大利亞公司、山東煤炭技師學院5家單位。產業涉及煤電、鐵礦、玻璃纖維、物流貿易、礦業技術服務、現代農業等多個領域,主要生產經營單位分布在魯蒙陜滬4省區10個地市,另外涉足香港地區、澳大利亞等國家商貿和煤炭資源開發。 2020年末,臨礦集團權屬礦井年核定生產能力1662萬噸。其中省內917萬噸:古城煤礦120萬噸、新驛煤礦105萬噸、王樓煤礦100萬噸、郭屯煤礦240萬噸、彭莊煤礦80萬噸、邱集煤礦75萬噸、株柏煤礦30萬噸、魯西煤礦87萬噸、里彥煤礦80萬噸;省外745萬噸:榆樹井煤礦300萬噸、新上海一號煤礦400萬噸(聯合試運轉)、永明煤礦45萬噸。 臨礦集團煤炭儲量8.82億噸,主要產品以氣煤、氣肥煤、1/3焦煤、褐煤為主,另有少量焦煤、貧煤、貧瘦煤等不同變質程度的煤。品種有精煤、混煤、洗混煤等。煤炭產品具有低灰。低硫。發執量高、粘結性好等特點,是全國重要的煤炭生產企業之一。 臨礦集團堅持不斷深化改革,實行多種形式的經營責任制,探索企業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動企業實現從瀕臨破產到涅槃重生、從平凡走向非凡的華麗轉身。 實行多種經營責任制。1992年,礦務局以五寺莊煤礦、水泥廠為試點進行經濟體制、經營機制探索改革。在此基礎上,局屬各單位積極推進改革,引入競爭機制、實施雙向選擇,改革得到進一步深化。對后勤服務、物資供應、煤炭運銷等部門進行分離,實施內部市場化運營。1994年,礦務局推行人事、勞動用工和工資分配“三項制度”改革,推行崗位全員勞動合同化管理和崗位技能工資制。 1996—1998年,按照山東省煤炭工業管理局(簡稱省煤管局)的統一部署,礦務局選擇塘崖煤礦興搪瓷廠和技工學校電梯安裝中心實行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試點;對湯莊煤礦塑料編織廠、龍山瓷廠、基本建設工程公司(簡稱工程公司)石膏礦等單位實行租賃承包;關停岐山煤礦、橋頭礦井2對虧損礦井;對大部分單位實行全員風險抵押承包,對部分單位實行獨立法人經營。實行煤炭生產、多種經營、后勤服務3條線核算與管理。 探索企業整體改革改制。2001年2月—2002年8月,礦務局完成15個下屬單位的產權制度改革,所有生產經營單位全部改制為各種類型的有限責任公司,完成由工廠制向公司制的轉變。2002年10月,成立投資主體多元化的山東東山礦業有限公司,標志著礦務局整體改制邁出重要的**步,首開全省國有重點企業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之先河。 2003年12月,經省經貿委等廳局批復,同意將礦務局工程公司等9個單位納入輔業改制范圍,均改制為非國有法人控股單位。至2006年10月底,除后勤服務中心因政策調整退出外,其他8個單位均完成改制工作。 2004年,省煤炭局先后將其12個經濟實體和3家煤機廠委托或劃歸礦務局管理,由礦務局負責對其進行深化改革。2006年,完成經營機制轉換。 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2006年8月,臨沂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掛牌成立,標志著走過46年奮斗歷程的礦務局實現重大歷史性跨越,成為臨礦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同年,省國資委實施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改革試點,臨礦集團作為重要試點單位之一,在規范公司治理結構、健全監督約束機制和規避各種風險等方面大膽探索和不斷創新。2007年3月16日,臨礦集團**屆莆事會**次會議召開,標志著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試點工作進入實質性啟動。6月,董事會通過《關于修改臨礦集團公司章程的議案》,進一步加強了黨組織在公司中的核心作用;同時,建立總法律顧問制度。 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1999年8月—2007年9月,礦務局按照國家政策對企業辦社會職能進行移交,先后將7所職工子弟學校、1所幼兒園、5所礦辦職工醫院、2個社區管理機構、1個公安處移交地方管理。2003年8月—2006年5月,先后將12個黨組織、1353名黨員,5個團委、2個團總支、21個團支部、208名團員以及工會組織移交地方管理。2020年,完成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 臨礦集團堅持煤與非煤并重,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加大資源獲取力度,產業結構全面優化升級,形成以煤電、鐵礦、玻纖三大產業為支柱,以物流貿易、技術服務、現代農業三大產業為支撐的產業結構。 煤炭產業支柱持續“堅挺”。積極實施“走出去”資源擴張戰略,先后開發并購接管獲取煤炭資源100億噸以上。1996年5月,礦務局在濟寧新區建設的第1對礦井一古城煤礦正式開工建設。2011年11月,臨礦集團成功實現煤炭產量過千萬噸、銷售收入過百億元的“千萬百億”的歷史性跨越。2012年,并購澳大利亞主焦煤稀缺資源儲量7.6億噸。2015年,并購菏澤煤電公司。 鐵礦產業支撐“異軍突起”。2006年7月,臨礦集團與省魯南地質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臨沂會寶嶺鐵礦有限公司,注冊資本7億元。2018年末,擁有1座生產礦井會寶嶺鐵礦。1座籌建礦井鳳圖山鐵礦。資產總額41.45億元,資源總儲量3.64億噸,礦區總面積4.95平方千米。 玻纖產業發展“一鳴驚人”。1992年,礦務局在草埠煤礦成立玻璃纖維風筒布加工廠,涉足玻璃纖維行業。2006年,將玻纖產業作為戰略性產業扶持,并確定為臨礦集團的三大主業之一。2008年1月,整合光力土集團、沂水縣熱電公司、淄博草埠實業公司成立山東玻纖復合材料有限公司(簡稱玻纖公司)。2013年12月,改制更名為山東玻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山東玻纖集團)。2018年12月, 8萬噸無氟無硼玻璃纖維窯爐成功點火,成為全球首家數字玻纖生產線。產品遍布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遠銷歐、美、亞、非及大洋洲2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0年9月,山東玻纖集團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鳴鑼上市”,成為臨沂市第5家境內上市公司,山東能源集團第5家上市公司。 物流貿易產業規模“滾雪球”。2018年1月,山東物商集團注冊成立,注冊資本5億元,資產總額24.57億元,由臨礦集團億金公司、魯北公司、運銷公司整合而成。物商集團堅持做實體物流,構建魯北商城電商平臺和太原煤炭交易中心魯北交收庫、上海期貨交易中心魯南有色金屬交割庫“一平臺兩交割(收)庫”物流貿易格局,強力推進“地上煤礦”“鐵礦石內陸港”、大宗商品交易和城市配送四大戰略。 礦業技術服務產業“墻外香”。2002年12月,成立臨沂興宇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2016年,成立山東盟魯采礦工程有限公司。2016年7月,成立人力資源公司,提供快速掘進、工程建設、勞務服務專業化技術勞務服務輸出。2017年,株柏煤礦急傾斜煤層機械化開采技術走出國門、輸入越南;會寶嶺鐵礦公司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上升為行業標準,成立山東中威安全技術服務公司,對外開展技術服務工作。
- >
推拿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虎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