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土壤健康:反思與重構 ReThink Soil: a roadmap to U.S. soil health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144928
- 條形碼:9787511144928 ; 978-7-5111-449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土壤健康:反思與重構 ReThink Soil: a roadmap to U.S. soil health 本書特色
★我們看到改善土壤健康為農民和社區經濟帶來的巨大潛力。不僅有望解決氣候變化問題,更有益于我們地球的生物多樣性和水質。我們很榮幸與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合作投資并制定了《土壤健康:反思與重構》,我們相信,改善土壤健康狀況(以及更廣泛的再生農業)的革新力量能為中國龐大的農業系統帶來同樣乃至更大的收益。 ——Kevin O'Donnell,通用磨坊有限公司采購與可持續運營總監 ★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在美國的《土壤健康:反思與重構》證明,生態保護學科學家、農民、政府代表、企業和其他合作伙伴都可以采取必要行動,共建更健康的土壤。我們為成為這項運動的一分子而自豪。這將帶來更多的固碳、更清潔的水資源、改善生物多樣性以及更多平衡環境生態的效益。 ——Diane Herndon,雀巢普瑞納可持續發展高級經理 ★據我們了解,所有農民都關心他們農田的土壤健康。許多農民已經在嘗試改進他們的耕作方式。然而他們需要合作伙伴幫助他們更高效地改變耕作模式,從而讓農業成為對抗氣候變化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Alexandra Brand,先正達首席可持續發展官
土壤健康:反思與重構 ReThink Soil: a roadmap to U.S. soil health 內容簡介
在土壤問題上,人類經歷了多次的“陣痛”,許多古文明的消失與土壤的破壞密不可分,20世紀30年代美國中西部發生的沙塵暴被列為有史以來人類的十大人為災難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化學工業品在土壤中被大量使用,雖然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人類的溫飽問題,但是土壤生態系統卻遭受了嚴重的破壞,現代農業走進了惡性循環,近年來,作為維持植物、動物和人類生命的重要生態系統,土壤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土壤健康深刻影響著人類可持續的未來。 “美國土壤健康路線圖”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了土壤健康的新愿景:轉變美國耕地管理模式,使土壤健康成為農場運營決策的優先指標,到2025年,美國50%以上的農田采用“土壤健康措施”。實現這一愿景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一項艱巨任務。將三種土壤健康提升措施(免耕/少耕、覆蓋作物和作物輪作)推廣到美國50%種植玉米、大豆和小麥的耕地上,可節約社會成本74億-196億美元,若這三種措施被美國全部的玉米、大豆和小麥種植區采用,可節約社會成本87億-498億美元。 在此,我們將《土壤健康:反思與重構》一書的思考和建議介紹給關心愛護土壤的人們參考和借鑒,以促進保護土壤環境和關注人類健康的工作更廣泛地開展下去。由于翻譯水平有限,敬請指正。
土壤健康:反思與重構 ReThink Soil: a roadmap to U.S. soil health 目錄
**章 執行摘要
1 土壤健康與更廣泛的保護目標密不可分
2 改善土壤健康能夠產生顯著效益
3 實現土壤健康的障礙是多方面的
4 轉變農業管理模式的路線圖
5 結論與展望
第二章 情況分析——為什么我們需要-張“土壤健康路線圖”
1 土壤有機碳的流失
2 土壤保育管理系統的潛在效益
3 土壤健康學
4 促進土壤健康的動力
5 恢復土壤健康面臨的挑戰
第三章 “獎池”規模——衡量土壤健康的益處
第四章 行動路線圖——10條建議
第五章 結論
附錄
……
第二部分
致謝
土壤健康:反思與重構 ReThink Soil: a roadmap to U.S. soil health 作者簡介
大自然保護協會(The Nature Conservancy,TNC),成立于1951年,總部位于美國阿靈頓。作為全球非常大的非營利性自然環境保護組織之一,TNC致力于聯合各界力量共同保護萬物賴以生存的陸地和水域;目前在全球72個國家及地區開展工作,管護著全球超過50萬平方公里的1600多個自然保護區,8000公里長的河流以及100多個海洋生態區。TNC以全球視角來解決氣候變化問題,保護土地、河流及海洋,幫助推進城市可持續發展。1998年,TNC受中國政府邀請進入中國,在陸地、淡水、氣候變化、海洋、城市等多個領域建立保護項目,并取得好的成效。 TNC中國農業項目關注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保護土地和水源的同時滿足日益增長的農業需求。通過推動保護性再生農業措施等良好農田管理實踐,加強糧食和食品安全、保護水質、建設應對氣候的彈性農業體系,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解決方案,為農戶持續增收和農業生產力可持續發展服務。 陳能場,1966年生,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理學碩士,日本鹿兒島大學農學博士。研究方向主要為污染土壤控制與修復,土壤污染-食品安全-人體健康關系。1995年-2002年先后在香港科技大學研究中心、日本名城大學先端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城市大學生物及化學系工作。2002年5月至2004年4月于日本鹿兒島大學任日本學術振興會外國人特別研究員,2005年作為高級人才被引進到廣東省科學院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廣東省農業環境綜合治理重點實驗室工作。身兼微信公眾號《土壤觀察》《土壤家》《環境與健康觀察》主編、九三學社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委員、中科科協環境生態領域首席科學傳播專家、中國土壤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主任等多職。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