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鄉村振興人才創新思維與基礎創新方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935524
- 條形碼:9787513935524 ; 978-7-5139-3552-4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鄉村振興人才創新思維與基礎創新方法 本書特色
從文件的總體要求看,縣域和農村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工作的重點。試點工作意味著沒有可借鑒的經驗,需要在實踐中打通融通、探索創新。但是,試點工作又是為了踐行新時代文明,為全面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提供可供參考的模板。基于此,北京京師同創教育咨詢有限公司于2018年年底開始在首批試點單位北京市延慶區開展調研,以旁觀者的身份,學習試點經驗總結工作規律。本書可以作為參與鄉村振興及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的青年朋友的學習讀本,也可以作為農林院校大學生提高素質服務三農的課外讀物。
鄉村振興人才創新思維與基礎創新方法 內容簡介
圍繞實施鄉村振興和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這兩項事關縣域和農村發展的工作,基層單位開展人才培訓十分必要。基于此,編者策劃了“鄉村振興暨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者系列讀本”,本書為其中一冊。 做好縣域和農村發展工作,需要提高干部和一線工作人員的思維能力,使其更靈活地應對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掌握創新思維與基礎創新方法是開展鄉村振興和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素養。本書介紹了創新思維、系統觀思維、創新方法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方法,為基層干部和參與鄉村振興、新時代文明實踐兩項工作的一線工作者拓寬了工作思路。在黨的路線方針指引下,結合本地、本崗位的工作不斷創新,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提供可借鑒的方法。
鄉村振興人才創新思維與基礎創新方法 目錄
引言//001
**章現代人才創新能力概述//003
第二章 創造性思維方式與典型方法//011
**節 直覺思維//012
第二節 形象思維//023
第三節 邏輯思維//045
第四節 多向思維//095
第三章 系統觀思維//132
**節 系統概述//132
第二節 系統觀思維// 153
第四章 解決問題過程與基礎創新方法//170
**節 解決問題的過程//171
第二節 思維激勵法//182
第三節 信息資料收集方法//192
第四節 觀察、想象與構繪能力訓練//197
參考文獻//211
鄉村振興人才創新思維與基礎創新方法 節選
三、開發創造力需要關注的兩方面問題 開發人的創造力需要關注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方面,要處理好守正與出奇的關系。 中國傳統的著名作品《孫子兵法》中曾說:“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終而復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時是也。”“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 開發人的創造力首先需要處理好“守正”與“出奇”的辯證關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宗旨,作為一名志愿者不管是否是中共黨員都必須身正、守法,這是成為一個合格志愿者的**要務,把初心使命付諸行動十分重要,這就是“守正”第—層含義;在基層工作中,一些問題是有規律可循的,對于這些有規律可以掌握的事物,必須尊重規律,這就是“守正”第二層含義。 同樣,“出奇”也有兩層含義:解決具體問題需要的一些創造性思維方法、問題意識則很難通過抽象化、符號化的形式呈現,同時每一個人自身條件不同,解決同一問題的策略也可能存在差異,這就要做到“因人施策”,絕不可以“人云亦云”,這就是“出奇”**層含義;一個人要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就需要把掌握的創新方法實現,創造性解決問題,“因事施策”,這就是“出奇”第二層含義。 因此,要實現創造性解決問題,“守正”是底線,“出奇”是手段。需要指出的是,人才需要堅守的底線更多,“守正”也更加重要。 另一方面,要理性面對傳統觀點中關于創造的一些模糊認識。 在傳統的觀點中有一種觀點認為:創造是一種天賦,無法教授。 這種觀點的*大作用就是可以使人認為創造力開發是沒有意義的。然而,中外的種種成功的例子證明了這種觀點的局限性。 但是,這種觀點的支持者仍然會從一些在人類歷史上做出卓越貢獻的創造型天才,尤其是能在自己擅長領域中作用突出的成功者的例子中找到佐證。莫扎特、愛因斯坦或米開朗基羅都成為他們的好例子,進而說明對人類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天才們是沒法制造的。 數學能力、藝術表達能力以至運動天賦都有各種有用的級別,即使在缺少天才的時候也是如此。就像—組人參加百米比賽。發令槍響后,比賽開始。必然有的人跑得*快,有的人跑得*慢。他們在比賽中的表現依賴于天生的奔跑能力。現在,假設有人發明了自行車,并讓所有賽跑者進行自行車比賽,每個人都比以前運動得更快,但仍然是有的人跑得*快,有的人跑得*慢。 如果我們不為提高人類的創造力做任何努力,顯然個體的創造能力只能依靠天賦。但如果為被訓練者提供有效和系統的訓練方法,就可以提高創新能力的總體水平。有的人仍然比其他人好,但每個人都可以學會創造技能,提高自己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天賦”和“訓練”之間根本不存在矛盾。每位教練員或教師都會強調這一點。 事實上,學習創造學理論與方法和學習其他知識之間沒有什么區別。一方面,教學可以將人們培訓成有創造能力的人,另—方面,受教育者已有的天賦可以通過訓練來提高。因此可以認為“創造無法學會”的觀點現在已經站不住腳了。創造力具有“可教性”和“不可教性”。天賦是無法訓練的,但訓練可以激發潛能。 也許創造教育工作者不可能訓練出天才,但有很多有用的創造并不是天才的功勞,要提高全民的能力,創造教育工作必不可少。 在傳統的觀點中另一種觀點認為:創造來自與傳統觀點格格不入的思想。有許多創造是在打破舊有觀點、觀念基礎上實現的,有的人就會產生上述觀點。而且,這一觀點也很容易在生活中找到佐證。因為,在學校里許多成績優秀的學生似乎屬于循規蹈矩派。而在實際工作中有所創造的人往往在學校讀書時成績不佳。有創造性貢獻的人必然擁有與傳統觀點有差異的觀點,但是沒有前人的積累,有創造價值的觀點又從哪里來呢?難道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 沒有舊有的事物做基礎,任何新事物都無法產生,創造本身就是一個辯證否定的過程。批判地繼承絕不等于全面打倒。與傳統觀點有差異更不等同于與傳統觀點格格不入。 還有一種傳統觀點認為:有創造力的人往往在左右腦的使用習慣和開發上有一種明顯的傾向性,于是就產生了左腦或右腦主動性的觀點。這種觀點進而認為:慣用右手者的左腦是大腦中“受過教育的”部分,識別和處理語言信號,按我們已知的事物應該存在的方式來看待事物;右腦是未受教育的“無知”的部分,因此,在與繪畫、音樂之類有關的事中,右腦單純無知地看待事物。你可以畫出事物本來真實的面目。而不是按你的臆想來畫。右腦可以允許你有更完整的視圖,而不是一點一點地構造事物。于是,在提到創造性思維時,這種觀點認為,創造只發生在右腦;為了具有創造性,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停止左腦思考,開始使用右腦。 事實上,所有這些事都有其價值,但當我們涉及關干改變概念和認知的創造時,我們別無選擇,只能也使用左腦,因為這是概念和認知形成和存放的地方。通過PET(Positive Emission Tomography,正電子發射斷層成像)掃描,有可能看出在任何給定的時刻,大腦的哪一部分在工作。在膠片上捕獲到的放射線的閃光表明了大腦的活動。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當一個人在進行創造性思考時,左右腦會同時處于興奮狀態。這正是人們所期望的。 有關創造力開發的誤解很多,比較典型的、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種觀點。對于如何認識創造本質的問題,筆者根據一些學者的理論觀點,產生了一個不成熟的想法,權且稱之為“問題反動論”或者刺激論、問題引導論。 其實,就廣義的創造理念而言,創造的本身就是創造性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是根據要解決的問題所確定的目的和任務,運用一切已知條件,產生新穎、有價值的成果(精神成果、社會成果和物質成果)的認知和行為活動。如果我們不苛求創造性定性來對待問題,則問題將隨時隨地出現在每個人的生活與工作之中,問題以其“反動”作用(即反作用)阻礙了人的生活與工作的前進腳步。因而除去那些循規蹈矩、隨遇而安的人對問題無動于衷之外,每個人都必須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時就蘊含著不同程度的創造機理和創造成果。既然生活與工作之中出現問題是必然的,那么每個人都必須承擔解決問題的任務。針對個人環境和條件,每個人都在從事創造性工作,因而每個人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創造能力。創造與創造力對生活與工作中的人既然具有普遍性,也就必然存在“可教性”。 在中國發明協會高校創造教育分會組織編寫,魯克成、羅慶生編著的《創造學教程》中有這樣的論述:“我國創造學界流行著這樣一個公式,創造成果=創造欲望+創造思維+創造技法。” 筆者基本認同上述公式,但認為“創造欲望+創造思維+創造技法”是一個純靜態的參數,要獲得創造成果,就需要將靜態資源整合,而這一工作正是創造性解決問題的工作。 接下來。我們將從創造性解決問題這一目標出發,探討創造性思維、創造技法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相關問題。而關于創造者品格培養的問題將在創造性解決問題部分進行闡述、分析。
鄉村振興人才創新思維與基礎創新方法 作者簡介
張子睿,北京創造學會副理事長,科普與社會服務委員會主任,KAB項目創業培訓師,曾獲第八、九、十屆北京市青年學術演講比賽二等獎,以第一作者身份出版專著、教材五十部。其中,《創造性解決問題》一書獲得中國創造學會創造成果學術成果二等獎,《農業精準扶貧引論》一書獲得中國扶貧發展中心、全國扶貧宣傳教育中心主辦的“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學習研究成果”專著獎。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經典常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