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紅燭 本書特色
《紅燭》的主人公覃東榮并非文學藝術塑造的典型,而是現實記錄的真實人物。他1938年4月出生于湘西北大庸縣西教鄉七家坪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土家族,1962年9月參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3年7月27日因公負傷,1996年6月1日因傷病逝,終年五十八歲。他生前十五次榮獲市(州)區(縣)級榮譽稱號和獎勵。他的一生平凡而偉大,他的一生中許多事跡令人感動,催人淚下。本書多面而真實地反映了山區中小學大力推行教育教學改革、全力落實普及中小學義務教育的史實,是全國的教育教學改革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工作的縮影。
紅燭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描寫湖南邊遠山區張家界市鄉村基層中心完小校長——共產黨員覃東榮獻身貧困山區教育的報告文學作品。作品的主人公出身貧寒,十五歲時在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關懷下發蒙讀書。走上講臺后,愛生如子,因在危難中搶救學生而殘疾,行走需要拐杖,因此人們稱他為“拐杖校長”。為不讓學生失學,他拄拐拖著殘腿,手腳并用爬遍青山勸學,資助許多貧困生讀書,還在自家極度貧困之下收養了六個特困學生,送他們上學讀書。他對黨絕對忠誠,廉潔奉公、一身正氣、勤儉治校,教職工稱他“碓碼校長”。他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探索素質教育,創建“立體式德育網絡教育”,把一所貧困山區小學辦成全國先進單位。為報黨恩,在他生命終結之前,默默兌現了他當初“要讓所有窮人子弟都能上學讀書”的諾言,他的事跡感人至深,榜樣催人奮進。
紅燭 目錄
**章 透支過度逝醫院 萬人涌來悼英雄
第二章 出生亂世盼識字 沐浴黨恩入學堂
第三章 徒步千里找工作百里挑糧掙學費
第四章 教字銘記執教鞭心中夢想終實現
第五章 志同道合結姻緣 痛失愛妻撫嬰兒
第六章 有飯同享濟同事危難之中救學生
第七章 培養幼子凝毅力跪悼慈母淚長流
第八章 臨危受命展宏圖立體網絡強校風
第九章 嚴謹治校求質量勤儉治校賬目清
第十章 替父守校遭火災 關愛學生深夜訪
第十一章 爬遍青山勸學生收養兒童骨肉情
第十二章 座談教改取真經潛移默化子承業
第十三章 舉步維艱撫學生 為生居住建寒舍
第十四章 清正廉潔拒禮物 淡泊名利講貢獻
第十五章 嚴管子女做表率 率先普九受褒獎
第十六章 編外媽媽撐藍天愛灑鄉間人世情
第十七章 調查路上身負傷臥病榻心系師生
第十八章 緬懷東榮老校長弘揚精神建名校
第十九章 沿夫道路傳火炬 模范重病牽人心
第二十章 一代忠魂策后生青山依舊駐精神
第二十一章 平生事跡生芳樹 信仰力量放光芒
跋
紅燭 節選
青山埋忠骨,白花祭英雄。 湘西北張家界有一個人,頭頂沒有輝煌的光環,他雖已離開這個世界二十余年了,但每當教師節來臨的時候,當地人民就會想起他,用召開報告會、座談會等形式來緬懷他;每到清明節的時候,他的眾多弟子及當地群眾都會不約而同地來到他簡易的墳塋前為他掃墓、祭奠。清明節。 草哭泣,山飲淚。 汩汩溪流,盤繞著剛被人添上新土的墳塋。成百上千的群眾手持山花、清明條自發組織起來,從四面八方涌至張家界西部邊遠山區永定區教字埡鎮七家坪村望軍巖山腳下的祠堂崗。教字埡鎮中心完小、張家界第二中學的師生胸戴白花、手持清明條,排著整齊的隊伍浩浩蕩蕩地涌至他的墳塋前。人群中有一位耄耋老人拄著拐杖,拖著病體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挪動,人們紛紛給老人讓出一條狹窄的通道,老人來到墳前,手扶墳塋已是老淚縱橫。 崗上校旗、隊旗、團旗、彩旗飄展,崗上崗下人山人海…… 此時山岡莊嚴、肅穆,人們沉浸在一片哀思之中。 一些身在異鄉、留學海外的學子,為他的家人發短信、傳唁電,表達自己對這位曾為其師長的人的感激和懷念:美國特拉華大學博士后石振清、法國巴黎綜合理工大學博士覃嶺,分別從太平洋彼岸、西歐發來了唁電;中國原子能研究院彭朝華發來了短信。 悲聲切切,眼淚汪汪。 在洶涌的洪水中被他舍命搶救上來的楊賢金、吳勝發敬獻花圈后跪伏在墳前悲痛欲絕,久跪不起;被他收養的六名貧困學子手持花籃在墳前哀痛哭泣;困難時期時常受他照顧的同事趙如秋手持清明條在墳前淚流滿面.被他資助過的周志城率孩子們跪在墳前燒紙磕拜;數以千計的歷屆學生、家長、同事、干部群眾佇立于墳前默默祈禱著…… 這座簡易墳塋的主人,就是湖南省張家界市永定區教字埡鎮中心完小首任“領頭羊”,優秀教師、優秀共產黨員——“拐杖校長”覃東榮。掃墓活動由教字埡鎮中心完小副校長覃遵兵主持。 覃遵兵深情地高聲吟道:“余觀七家坪山青俊秀,聚集八方群眾心中情。結伴同追老校長事跡,攜手共創未來美好夢。在這山色清秀、松柏常青的清明時節,我為覃東榮老校長主持掃墓活動,現在我宣布:詩祭覃東榮活動現在開始。” 全體肅立,向老校長覃東榮默哀三分鐘。 首先由教字埡鎮中心完小少先隊輔導員簡介覃東榮老校長的感人事跡。少先隊輔導員說:“老師們、同學們、在場的所有同志們,你們好!凜冬在春風中消退,歲月在奮斗中遠去。今天我們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來到覃東榮老校長的墳前。現在讓我們一起追憶他的音容笑貌,緬懷他的豐功偉績,告慰他的在天之靈。歷史定格,英雄長眠。時至今日,我們無法忘記老校長生前的種種事跡。1973年5月10日,覃東榮校長正任甘溪峪小學負責人,這天晌午,突然下起傾盆暴雨。由于山洪暴發,此時正在轉移的一名六年級學生突然掉進激流中,所有在場的師生都被這一幕驚呆了,千鈞一發之際,覃東榮校長飛快地跑來,不假思索地從離水面三丈多高的獨木橋上和衣跳了下去,在湍急的洪水中救起那位學生,這造成他左腿殘疾,此年他只有三十五歲,可他無怨無悔!從此他以拐杖為伴,教字埡鎮人民親切地稱呼他為‘拐杖校長’。而從1985年起,兩袖清風的他卻收養了六名失學兒童。當時所有人都對此非常不理解,因為當時他的月工資僅一百元。為了讓收養的孩子能吃飽,他每次自己少吃點,把好吃的留給孩子們。為了讓收養的孩子有一個溫暖舒適的家,他拄著拐杖,暑假期間頂著烈日率家人一起擔沙石。1993年7月23日,我們張家界遭受了百年難遇的洪澇災害。 P1-2
紅燭 作者簡介
向晏漪,本名覃盟,男,土家族,湖南張家界人,出生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中共黨員,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從事貧困山區教育28年,真實體驗到貧困山區教育的艱辛與困苦。著有《編外媽媽》《拐杖校長覃東榮同他的六個“兒女”》《拐杖校長》等作品。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