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云南科舉名人小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2201392
- 條形碼:9787222201392 ; 978-7-222-2013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云南科舉名人小傳 本書特色
本書從收集史料到撰寫成書,歷時兩年時間。筆者到云南省圖書館、云南省文史館、云南省新華書店等處,查閱了全省16個州(市)129個縣(區、市)的州(市)志、縣(區、市)志以及大量的文史資料,并到隆陽、騰沖、建水、蒙自、石屏、鶴慶、晉寧、永勝、洱源、大理古城、麗江古城等處,實地考察和搜集、整理地方史料,多方考察科舉名人遺留下來的書籍、故居、碑文、牌匾、楹聯等。本書填補了云南科舉史料的部分空白,其史料廣泛翔實,豐富多彩,為研究云南科舉史、人才史提供了可靠的歷史依據。明、清兩朝科舉名人的歷史故事、人生經歷等,不但能夠鞭策人,還能夠啟迪人。
云南科舉名人小傳 內容簡介
本書從明清兩朝939個進士中,遴選出122個進士;從8451個舉人中,遴選出87個舉人;另外選取拔貢3人,秀才4人,為他們立傳。他們的生平事跡,對當時社會所做出的貢獻,以及在仕途中及致仕后,所遺留下來的詩詞、著作、楹聯等,均做了簡明扼要的介紹。同時,在有的傳記后面,還附錄了他們遺留下來的一首或兩首詩,以供欣賞。
云南科舉名人小傳 目錄
唐宋時期
元朝時期
明清時期
科舉之路
名人小傳
明代
陳時雨
呂榆
譚昇
楊一清
唐以敬
張西銘
張志淳
楊南金
毛玉
張含
楊慎
金壘
何邦憲
王廷表
董云漢
楊士云
胡廷祿
葉泰
張鳳種
葉瑞
孫繼魯
陳表
繆宗周
李元陽
唐锜
唐泰
趙汝謙
張合
趙汝廉
高葑
繆文龍
何思明
楊廷相
嚴清
董學孔
侯必登
許濨
何邦漸
涂時相
劉文徵
楊提
葛中選
何蔚文
王元翰
段伯蚧
陳鑒
傅宗龍
李聞詩
張法孔
楊棟朝
何鳴鳳
阮嘉祥
楊方盛
雷躍龍
何可及
王錫滾
李希揆
朱朝藩
楊繩武
王宏祚
胡璇
曾高捷
趙炳龍
清代
王行恭
趙士麟
李崇階
闞禎兆
張端亮
楊暉吉
劉彬
許賀來
李發甲
何其供
何其偉
段昕
趙河
王思訓
張漢
趙城
李根云
蘇渭生
羅鳳彩
陳沆
朱煐
李治民
劉名廷
楊如柏
劉慥
蔣祖培
徐碩士
師問忠
周于智
李因培
黃桂
馬錦文
周于禮
黃恩錫
趙瑗
李云程
尹均
袁文典
李翊
楊霆
黃紹魁
朱昕
尹壯圖
楊嶸
錢灃
劉大紳
師范
谷際岐
袁文揆
段琦
沙琛
丁應鑾
尹英圖
劉紹甲
李應元
那文鳳
張鵬異
劉玉湛
王崧
李翎
程含章
吳毓寶
李朝佐
倪瑗
劉大容
楊名颺
劉榮黼
倪玢
萬華
丁運泰
王壽昌
孔繼尹
李浩
韓樹宗
江艫
朱嶂
楊國翰
朱金點
楊紹霆
黃初
李士林
池生春
曹士桂
藍宣
張其仁
趙輝壁
楊昌
朱淳
朱艘
朱家學
竇垿
戴綱孫
張鳳鳴
陸應谷
楊喆士
董正官
李樾
吳嗣仲
繆志魯
高本仁
劉峴
舒藻
王汝舟
李玉湛
趙時俊
張釗弘
趙藩
張舜琴
楊文鼎
張炳
華日來
陳價
孫光庭
黃堃
趙端仁
湯曜
許印芳
陳榮昌
王人文
李相
楊嘉棟
衛家琇
李棻
劉盛堂
楊增新
楊瓊
趙式銘
寸馥清
朱家寶
胡壽榮
和庚吉
宋廷模
王開國
戴永清
寸開泰
陳啟周
楊玉林
單鏡
唐繼堯
李根源
張蓬樓
呂志伊
張鑫
許蘭皋
張問德
袁嘉谷
周鐘岳
李坤
段宇清
陳鈞
顧視高
丁兆冠
鄭輝典
附 云南明清進士錄
附表1 云南明朝進士錄
附表2 云南清朝進士錄
明清時期常見官名及品位
參考文獻
后記
舉士歌
云南科舉名人小傳 節選
和庚吉 和庚吉(1864—1950),字星白,號松樵,云南麗江人。光緒十五年(1889)己丑科舉人,光緒十八年(1892)壬辰科第三甲第148名進士。和庚吉從小出生在一個裁縫家庭,幼時家貧而勤奮好學。歷任四川樂至、石柱、秀山、溫江、順寧等知縣,后授任兵部主事、中憲大夫。光緒三十年(1904),辭官回到故里,與家鄉人和積賢協助知府彭繼志創辦麗江府中學堂,光緒三十四(1908)繼任麗江府中學堂監督。民國二年(1913),當選為縣參議長。和庚吉一生艱苦樸素,潔身自好。在樂至任知縣時,遇干旱大饑,有當地居民吸食鴉片煙,用賑災款買鴉片煙,不顧妻兒死活,他下令將煙民抓捕關押,并張貼禁止吸食鴉片煙的布告。對屢禁不止者,公開殺之。其長子和乃薪,因其父宦游在外,無暇管教,染上大煙,和庚吉將其鎖禁,強行戒煙,因煙癮太重,死于囚房。人們說:“和進士為了禁煙,治死了自己的兒子。”著有《鴉片煙論》,陳述鴉片煙之害,疾呼朝野嚴禁。后編著《退園韻語》。 題白馬龍潭聯 此間盡足怡情,看攘往熙來,苦不了,尋衣覓食; 何處更求妙境,且臨流酌酒,可少坐,聚首談心。 宋廷模 宋廷模,字子山,號補山,云南晉寧人。清光緒十九年(1893)癸巳科舉人。改官內閣中書。京城鄉館失修,宋廷模邀集同鄉京官協議修茸。光緒二十六年(1900),京城發生“庚子之亂”,八國聯軍攻進北京,四民驚慌,宋廷模擔任北京西城的巡防任務,日夜查哨,風雪不懈,盜賊絕跡。事后,旋升內閣中書。任期滿后,改調福建,被委任為興糧通判。時值海潮大汛,堤壩潰流十三處,田禾幾浸,宋廷模親率鄉紳勘筑堤壩,并捐俸銀竣其事,士民為其立碑志德。后調福建平潭同知,平潭地居海島,民多寇盜。他到任后,提倡工業,振興文教,冀挽頹風。其時科舉被廢,他稟設各種學校,集資辦學;崇尚名教,建忠孝、節義等祠;并辟泄三十六湖之水,得田地萬畝,均皆捐俸為倡。后來又升調水口厘務,到差未久,因積勞成疾而逝,平潭士民設立祭祀清官祠堂祀之。著有《退山詩草》,可惜未付桑梓。 王開國 王開國(1865—1932),字承謨,號漚生,云南騰沖人。清光緒十九年(1893)癸巳科舉人。光緒二十一年(1895),進京會試不第,遂絕意仕途,立志回鄉教書。初在騰沖城五保街設學館辦學,后遷移到全仁街本宅,署名“小綠天”學館。王開國教書育人,始終以“尊圣言、篤風儀、端職業、淡榮利”為宗旨。訓導學生:“四書五經之訓,如菽粟布帛,通于政事,達于民生。”王開國身舉孝廉,秉性剛直,教育學生,能因勢利導,大膽地革新教育。他不怕社會輿論,不畏封建衛道士們嚼舌,竟然招收女弟子入學讀書。為了讓弟子們開闊視野,認識世界,他還專門聘請懂英語的先生到學館講課。為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關心社會,常以時事為題材命題作文。王開國教書育人49年,把畢生精力和浩然正氣都傾注在了學生們身上。他教過的學生達兩千余人,有祖、孫三代皆就讀于他的門下,弟子遍布軍政、文教、工商各界,有將軍、學者、名人、巨商,可謂人才輩出,這些弟子均是王開國莘莘學子中的佼佼者。王開國教書育人的人生經歷,正印證了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著有《小綠天詩存》《寄影小廬聯存》,流傳后世。 自勉聯 明月自來還自去, 青山埋骨不埋名。 戴永清 戴永清(1854—1915),字光挹,號鏡湖,云南通海人。清光緒十八年(1892)壬辰科舉人,光緒二十年(1894)甲午科第三甲第173名進士。光緒二十四年(1898),戴永清任貴州讞局幫辦,后晉升坐辦,繼而改任厘局總辦。光緒二十九年(1903),任安平縣知縣,兼辦漾頭稅務。在任期間,他倡議整修河道,排除灘石,以利商旅;引導農民栽桑養蠶,廣擴稅源;捐資修建城樓,防御盜賊侵擾;建蓋養病所,施惠流民;備荒、勸學、養老、恤孤等,有利于民之事。光緒三十二年(1906),戴永清調任遵義知縣。光緒三十三年(1907),戴永清任婺川知縣。民國元年(1912),戴永清升任遵義府知府,兼遵義縣(今遵義市播州區)知事。民國二年(1913)4月,戴永清以父母年老,辭官歸養。離任之時,地方紳士列隊相送,后又為他建祠、立碑,以志不忘。1915年在家病逝,時年61歲。 寸開泰 寸開泰(1863—1925),字曉亭,號心丹,云南騰沖人。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乙未科第二甲第54名進士。寸開泰幼時家貧,苦讀詩書,歷次考試均名列前茅。他考中進士后,受到慈禧太后的賞識,御賜裘衣一件,并委任他為刑部主事。后又任山東司行走,續改任貴州補用知州,署理平知縣令。在任期內,因發生考試作弊案,被降為麗江教諭。任期一年后,卸職返鄉。后任騰越鐵路公司協理及議會議長。宣統三年(1911)騰越起義勝利后,任都督裁判局負責人。1917年,任騰沖縣(今騰沖市)勸學學長。他雖身體多病,仍然盡力推進地方教育事業。后又接任騰沖縣第五聯合中學校長,且兼職高級班文史教師,終因操勞過度,過早辭世。寸開泰學識淵博,工駢文,善詩賦
云南科舉名人小傳 作者簡介
藍紅彩,云南永勝人。1960年生。1984年,麗江地區師范學校畢業。1990年,云南師范大學歷史系畢業。麗江市作協會員、中學一級教師。任過永勝片角、滿官小學校長,期納鎮教委主任,太極鄉鄉長,麗江市衛生健康委信息科科長、一級主任科員等職。在省、市、縣報刊上發表過紀實文學、傳記、散文170余篇,80余萬字。2020年3月,從麗江市衛健委退休,現在定居于昆明。主編《清水古鎮詩詞集》,著有《漫話永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回憶愛瑪儂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