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人生最好的狀態,是自在自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517408
- 條形碼:9787514517408 ; 978-7-5145-1740-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生最好的狀態,是自在自為 本書特色
給我Z大啟發的作家是季羨林,寫文章不一定要很多的成語或者很艱難的字,只要把感情,自己Z真的真性情寫出來。——林青霞 恩師Z大的魅力,就是仿佛無法用堂皇的語言來言說他的魅力。用在恩師身上的形容詞,Z合適的大概還是純粹和平淡。——錢文忠 他相信實實在在的耕耘和收獲,一如他播下的一把蓮子,已開出一池壯碩的荷花。——楊瀾 文學的Z高境界是樸素,季先生的作品就達到了這個境界。他樸素,是因為他真誠。——鐘敬文
人生最好的狀態,是自在自為 內容簡介
在這個浮華的年代,我們總是不自覺地被困于名韁,被縛于利鎖,疲于奔命,忘記了生命本身的輕盈和豐富。季羨林說:“所謂的‘浮生’,不只是說生命的短促,更是指這生命不系于任何龐然重物。生命處于自在自為的狀態。”自在,是內心的豐富和充盈;自為,是在看清自己的精神需求之后的努力和向前,這樣的自為讓內心更加淡定、從容。所以,人生的Z好狀態,是自在自為。 這是季羨林留給后來者的生命禮物。60余篇經典散文囊括了作者的親身經歷、自我審視和生活體察,純樸而不乏味,情濃而不矯飾,字句間無一不透露著他自在的人生態度和自為的生活智慧。與坦蕩的靈魂對話,愿你在獲得短暫休憩后,繼續啟程,做自己人生真正的掌舵人。
人生最好的狀態,是自在自為 目錄
DIYI章 生命中Z難的階段是不懂自己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我”,二者親密無間,
因為實際上是一個東西。
按理說,人對自己的“我”應該是十分了解的;
然而,事實上卻不盡然。
依我看,大部分人是不了解自己的,
都是自視過高的。
我寫我 / 002
反躬自省 / 005
論壓力 / 014
寂寞 / 017
忘 / 022
難得糊涂 / 027
我害怕“天才” / 030
目中無人 / 033
做真實的自己 / 036
老年談老 / 038
第二章 Z盛大的富有,在于內心的豐盈
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中,我們必須及時得到信息。
只有這樣,人才能瀟灑地生活下去,
否則將適得其反。
信息怎樣得到呢?
看能得到信息,聽也能得到信息,
而讀書仍然是重要的信息源,
所以非讀書不可。
我們面對的現實 / 044
謙虛與虛偽 / 048
知足知不足 / 051
有為有不為 / 054
漫談消費 / 057
開卷有益 / 062
哥廷根 / 065
清華頌 / 068
月是故鄉明 / 070
槐花 / 073
第三章 糊涂一點,瀟灑一點
古人說:“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
有張無弛不行,有弛無張也不行。
張弛結合,斯乃正道。
提倡糊涂一點,瀟灑一點,
正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的。
世態炎涼 / 078
那提心吊膽的一年 / 080
送禮 / 086
容忍 / 091
談禮貌 / 094
傻瓜 / 097
毀譽 / 100
漫談撒謊 / 103
做人與處世 / 107
三思而行 / 110
糊涂一點 瀟灑一點 / 113
第四章 悲喜俱有,才是完整的人生
中國古話說:“盡人事而聽天命。 ”
首先必須“盡人事” ,
否則餡兒餅決不會自己從天上落到你嘴里來。
但又必須“聽天命” 。
人世間,波詭云譎,因果錯綜。
只有能做到“盡人事而聽天命” ,
一個人才能永遠保持心情的平衡。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 118
不完滿才是人生 / 121
走運與倒霉 / 124
緣分與命運 / 127
年 / 130
八十述懷 / 137
老貓 / 142
二月蘭 / 154
夾竹桃 / 160
春城憶廣田 / 164
第五章 知命亦不懼,自為常自新
我覺得,每一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場拼搏。
人的降生,都是被動的,并非出于個人愿望。
既然來到人間,就必須活下去。
然而,活下去卻并不容易,
包括舊時代的皇帝在內,
餡兒餅并不從天上自動掉到你的嘴里來,
你必須去拼搏。
這是一個人生存的首要任務。
成功 / 174
牽就與適應 / 177
藏書與讀書 / 180
學外語 / 183
我是怎樣研究起梵文來的 / 189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學 / 198
時間 / 204
九三述懷 / 209
百年回眸 / 215
贊“代溝” / 219
換了人間 / 223
第六章 人間秀麗,自在歡喜
我真覺得,
大自然特別可愛,
生命特別可愛,人類特別可愛,
一切有生無生之物特別可愛,
祖國特別可愛,宇宙萬物無有不可愛者。
歡喜充滿了三千大千世界。
清塘荷韻 / 228
聽雨 / 233
晨趣 / 237
石林頌 / 240
山中逸趣 / 245
上海菜市場 / 249
我愛北京的小胡同 / 252
我的書齋 / 255
回家 / 258
塔什干的一個男孩子 / 264
兩行寫在泥土地上的字 / 273
人生最好的狀態,是自在自為 節選
贊“代溝” 現在常常聽到有人使用“代溝”這個詞兒。這個詞兒看起來像一個外來語。然而它表達的內容卻不限于外國,而是有普遍意義的,中國當然也不能夠例外。 青年人怎樣議論“代溝”,我不清楚。老年人一談起來,往往流露出十分不滿意的神氣,有時候甚至有類似“人心不古,世道澆漓”之類的慨嘆。這種神氣和慨嘆我也有過。我現在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老年人了。老年人的心理狀態,我同樣也是有的。我們大概都感覺到,在青年人身上有一些東西,我們看著不順眼;青年人嘴里講一些話,我們聽上去不大順耳,特別是那一些新造的名詞更是特別刺耳。他們的衣著、他們的態度、他們的言談舉動以及接物待人的禮節、他們欣賞的對象和趣味,總之,一切的一切,我們無不覺得不那么順溜。脾氣好一點的老頭搖一搖頭,嘆一口氣,脾氣不太好的就難免發發牢騷,成為九斤老太的同黨了。 如果說有一條溝的話,那么,我們就站在溝的這一邊,那一邊站的是年輕人。但是若干年以前,我們也曾在溝的那一邊站過,站在這一邊的是我們的父母、老師、長輩。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好像是在一夜之間,我們忽然站到這邊來了。原來站在這邊的人,由于自然規律不可抗御,一個個地讓出了位置,走向涅槃,空出來的位置由我們來遞補。有如秋后的樹木,落葉漸多,枝頭漸空,全身都在秋風里,只有日漸凋零了。這一個過程是非常非常微妙的,好像一點痕跡都沒有留下,然而它確實是存在的。 站在溝這一邊的老人,往往有一些杞憂。過去老人喜歡說一些世風日下之類的話,其尤甚者甚至緬懷什么羲皇盛世。現在這種人比較少了,但是類似這樣的感慨還是有的。我在這一方面似乎更特別敏感。*近幾年,我曾數次訪問日本。年紀大一點的日本朋友對于中國文化能夠理解,能夠欣賞,他們感謝中國文化帶給日本的好處,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中國古代的詩詞和書畫,他們熟悉。他們身上有一股“老”味,讓我們覺得很親切。然而據日本朋友說,現在的年輕人可完全不是這個樣子了。中國古代的那一套,他們全不懂,全不買賬,他們喝咖啡,吃西餐,一切唯西方馬首是瞻。同他們交往,他們身上有一股“新”味,這種“新”味使我覺得頗不舒服。我自己反復琢磨,中日交往垂二千年。到了近代,日本雖然進行了改革,成為世界上頭號經濟強國,但是在過去還多少有點共同語言。好像在一夜之間,忽然從地里涌出了一代“新人類”,同過去幾乎完全割斷了紐帶聯系。同這一群新人打交道,我簡直手足無所措。這樣下去,我們兩國不是越來越疏遠嗎?為什么幾千年沒有變,而今天忽然變了呢?我冥思苦想,不得其解。 在中國,我也有這種杞憂。過去,當我站在溝的那一邊的時候,我雖然也感到同溝這一邊的老年人有點隔閡,但并不認為十分嚴重;然而到了今天,世界變化空前加速,真正是一天等于二十年,我來到了溝的這一邊,頓時覺得溝那一邊的年輕人也頗有“新人類”的味道。他們所作所為,很多我都覺得有點難以理解。男女自由戀愛,在封建時期是不允許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允許了,但也多半不敢明目張膽。如果男女戀人之間接一個吻,恐怕也要秘密舉行。然而今天呢,青年們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庭廣眾之間,公然擁抱接吻,坦然,泰然,甚至還有比這更露骨的舉動,我看了確實感到吃驚,又覺得難以理解。我原來自認為腦筋還沒有僵化,同九斤老太劃清了界限。曾幾何時,我也竟成了她的“同路人”,豈不大可異哉!又豈不大可哀哉! 不管從世界范圍來看,還是從中國范圍來看,代溝自古以來就存在的;任何國家,任何時代,都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根據我個人的感覺,好像是“自古已然,于今為烈”,好像任何時候也沒有今天這樣明顯。青年老年之間存在的好像已經不是溝,而是長江大河,其中波濤洶涌,難以逾越,我們兩代人有點難以互相理解的勢頭了。為代溝而杞憂者自古就有,今天也決不乏人。我也是其中之一,而且還可能是“積極分子”。 說了上面這一些話以后,倘若有人要問:“你對代溝抱什么態度呢?”答曰:“堅決擁護,竭誠贊美!” 試想一想:如果沒有代溝,青年人和老年人完全一模一樣,人類的進步表現在什么地方呢?再往上回溯一下,如果在猴子中間沒有代溝,所有的猴子都只能用四條腿在地上爬行,哪一只也決不允許站立起來,哪一只也決不允許使用工具勞動,某一類猴子如何能轉變成人呢?從語言方面來講,如果不允許青年們創造一些新詞,我們的語言如何能進步呢?孔老頭子說的話如果原封不動地保留到今天,這種情況你能想象嗎?如果我們今天的報紙雜志孔老夫子這位圣人都完全能懂,這是可能的嗎?人類社會在不停地變化,世界新知識日新月異,如果不允許創造新詞兒,那么,語言就不能表達新概念、新事物,語言就失去存在的意義了,這種情況是可取的嗎?總之,代溝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它標志著變化,它標志著進步,它標志著社會演化,它標志著人類前進。不管你是否愿意,它總是要存在的,過去存在,現在存在,將來也還要存在。 因此,我贊美代溝,用滿腔熱忱來贊美代溝。 上海菜市場 上海盡有看不夠數不清的高樓大廈,跑不完走不盡的大街小巷,滿目琳瑯的玻璃櫥窗,車水馬龍的繁華鬧市;但是,我們的許多外國朋友卻偏要去看一看早晨的菜市場。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們剛到上海的時候不是也想到菜市上去看一看嗎? 那還是幾年前的一個早晨,在太陽剛剛升起來的時候,踏著熹微的晨光,到一個離開旅館不遠的菜市場去。 到了鄰近菜市場的地方,市場的氣氛就逐漸濃了起來。熙熙攘攘的人群,摩肩擦背,來來往往。許多老大娘的菜籃子里裝滿了蔬菜海味雞鴨魚肉。有的籃子里活魚在搖擺著尾巴,肥雞在咯咯地叫著。老大娘帶著一臉笑意,滿懷愉快,走回家去。 一走進菜市場,仿佛走進了另一個世界。這里面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繚亂。但是,仔細一看,所有的東西卻又都擺得整整齊齊,有條不紊。菜攤子、肉攤子、魚蝦攤子、水果攤子,還有其他的許許多多的攤子,分門別類,秩序井然,又各有特點,互相輝映。你就看那蔬菜攤子吧。這里有各種不同的顏色:紫色的茄子、白色的蘿卜、紅色的西紅柿、綠色的小白菜,紛然雜陳,交光互影。這里又有各種不同的線條:大冬瓜又圓又粗,豆莢又細又長,白菜的葉子又扁又寬。就這樣,不同的顏色、不同的線條,緊密地擺在一起,于紛雜中見統一。我的眼一花,我覺得,眼前不是什么菜攤子,而是一幅出自名家手筆的彩色絢麗、線條鮮明的油畫或水彩畫。 不只菜攤子是這樣,其他的攤子也莫不如此,賣魚的攤子上,活魚在水里游泳,十幾斤重的大鯉魚躺在案板上。賣雞鴨的攤子上,雞鴨在籠子里互相召喚。賣肉的攤子上,整片的豬肉、牛肉和羊肉掛在那里。還為穆斯林設了賣牛、羊肉的專柜。在其他的攤子上,雞蛋和鴨蛋堆得像小山,一個個閃著耀眼的白光。咸肉和板鴨成排掛在架子上,肥得仿佛就要滴下油來。水果攤子更是琳瑯滿目。肥大的水蜜桃、大個兒的西瓜、又黃又圓的香瓜、白嫩的鮮藕,擺在一起,競妍斗艷。我眼前仿佛看到葳蕤的果子園、十里荷香的池塘、翠葉離離的瓜地。難道這不是一幅美妙無比的圖畫嗎? 說是圖畫,這只是一時的幻象。說真的,任何圖畫也比不上這一些攤子。圖畫里面的東西是死的、不能動的。這里的東西卻隨時在流動。原來擺在架子上的東西,一轉眼已經到了老大娘的菜籃子里。她們站在攤子前面,瞇細了眼睛,左挑右撿,直到選中了自己想買的東西為止。至于價錢,她們是不發愁的,因為東西都不貴。結果是皆大歡喜,在一片鬧鬧嚷嚷的聲中,大家都買到了中意的東西。她們原來的空籃子不久就滿了起來。當她們轉回家去的時候,她們手中的籃子也像是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了。 我們的外國朋友是住在旅館里的,什么東西都不缺少。但是他們看到這些美麗誘人的東西,一方面嘖嘖稱贊,一方面又躍躍欲試,也都想買點什么。有人買了幾個大香瓜,有人買了幾斤西紅柿,還有人買了一些豆腐干。這樣就會使本來已經很豐富的餐桌更加豐富多彩。我們的外國朋友也皆大歡喜了。
人生最好的狀態,是自在自為 作者簡介
季羨林 中國箸名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北京大學終身教授。早年留學國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閱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羅文,是世界上僅有的精于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學貫中西,前后八十余年筆耕不輟,積累了千萬余字著述,留下《我的童年》《賦得永久的悔》《夾竹桃》《成功》等名篇,在讀者中享有盛名,多篇作品被選入語文教材和中高考試卷。無論記人、狀物或摹事,他的筆下流淌的都是炙熱的人文情懷。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朝聞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姑媽的寶刀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