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姜夔詞選/古典文學大字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63397
- 條形碼:9787020163397 ; 978-7-02-016339-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姜夔詞選/古典文學大字本 內容簡介
姜夔是南宋有名詞人,開宋詞“清空”一派風格。其詞以其特有的藝術風格卓立于兩宋詞壇,并以其神契“逸品”的人格與詞風見許于后世,為歷代讀者所喜愛。韓經太教授和王維若評注的《姜夔詞選》,精選姜夔詞六十余首,配以詳細的注釋和精彩的解讀,對于讀者了解姜夔詞的內容和風格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出版以來,廣受讀者歡迎。為了方便讀者閱讀,現收入“古典文學大字本”叢書予以再版。大字本字大行疏,能有效緩解閱讀時的視力壓力。 “古典文學大字本”叢書整體效果圖 “古典文學大字本”叢書整體簡介: ★ 中國古典文學基礎作品精選。 ★ 16開大本,正文版式大字疏朗,悅目護眼,封面簡潔典雅。 ★ 版本完善,編校精良,詳細注釋、精彩解讀輔助閱讀。 中國古典文學包括詩詞文曲等多種題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歷朝歷代也誕生了眾多閃耀于世界文學之林的文學大家。這套“古典文學大字本”叢書,精選基本的中國古典文學典籍和一些古代有名文學家的作品,包括先秦詩歌的代表《詩經》和《楚辭》,歷代詩詞文的經典選本《古文觀止》《千家詩》《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唐詩名家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的詩選和宋詞名家柳永、蘇軾、李清照、辛棄疾、姜夔的詞選。本叢書共16個品種,由古典文學專家精選、詳注、解讀,特以大開本大字簡體橫排,版式疏朗,賞心悅目,對于需要保護視力的讀者來說是很好的選擇。一套叢書在手,即可基本掌握中國古典文學的菁華,同時典雅的裝幀設計,大字護眼的正文版式,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姜夔詞選/古典文學大字本 目錄
目錄
前言
揚州慢(淮左名都)
一萼紅(古城陰)
霓裳中序**(亭皋正望極)
湘月(五湖舊約)
清波引(冷云迷浦)
八歸(芳蓮墜粉)
小重山令(人繞湘皋月墜時)
浣溪沙(著酒行行滿袂風)
探春慢(衰草愁煙)
翠樓吟(月冷龍沙)
踏莎行(燕燕輕盈)
杏花天影(綠絲低拂鴛鴦浦)
惜紅衣(簟枕邀涼)
石湖仙(松江煙浦)
點絳唇(燕雁無心)
夜行船(略彴橫溪人不度)
浣溪沙(春點疏梅雨后枝)
琵琶仙(雙槳來時)
鷓鴣天(京洛風流絕代人)
念奴嬌(鬧紅一舸)
浣溪沙(釵燕籠云晚不忺)
滿江紅(仙姥來時)
淡黃柳(空城曉角)
長亭怨慢(漸吹盡)
摸魚兒(向秋來)
凄涼犯(綠楊巷陌秋風起)
秋宵吟(古簾空)
點絳唇(金谷人歸)
玉梅令(疏疏雪片)
暗香(舊時月色)
疏影(苔枝綴玉)
水龍吟(夜深客子移舟處)
玲瓏四犯(疊鼓夜寒)
鶯聲繞紅樓(十畝梅花作雪飛)
角招(為春瘦)
鷓鴣天(曾共君侯歷聘來)
齊天樂(庾郎先自吟愁賦)
慶宮春(雙槳莼波)
江梅引(人間離別易多時)
鬲溪梅令(好花不與殢香人)
浣溪沙(花里春風未覺時)
浣溪沙(雁怯重云不肯啼)
鷓鴣天(柏綠椒紅事事新)
鷓鴣天(巷陌風光縱賞時)
鷓鴣天(憶昨天街預賞時)
鷓鴣天(肥水東流無盡期)
月下笛(與客攜壺)
喜遷鶯慢(玉珂朱組)
徵招(潮回卻過西陵浦)
驀山溪(與鷗為客)
漢宮春(云曰歸歟)
漢宮春(一顧傾吳)
洞仙歌(花中慣識)
念奴嬌(昔游未遠)
永遇樂(云隔迷樓)
虞美人(闌干表立蒼龍背)
水調歌頭(日落愛山紫)
卜算子(江左詠梅人)
又(月上海云沉)
又(蘚干石斜妨)
又(家在馬城西)
又(摘蕊暝禽飛)
又(綠萼更橫枝)
又(象筆帶香題)
又(御苑接湖波)
虞美人(摩挲紫蓋峰頭石)
憶王孫(冷紅葉葉下塘秋)
少年游(雙螺未合)
姜夔詞選/古典文學大字本 節選
揚州慢中呂宮 淳熙丙申至日1,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2。 淮左名都3,竹西佳處4,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5,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6,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賞7,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8,青樓夢好9,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10,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11,年年知為誰生。 【注釋】 1淳熙丙申至日: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這時姜夔告別客居的漢陽,沿江東下,過揚州。 2千巖老人:蕭德藻,字東夫,南宋詩人,閩清(今屬福建)人,晚年居住湖州(今屬浙江),因喜愛當地弁山千巖風景秀麗,自號千巖老人。著書名《千巖擇稿》。愛白石才華,將侄女許配之。本詞小序末句,是后來增加上的。姜夔詞之詞序類似情況很多,諸如《翠樓吟》、《滿江紅》、《凄涼犯》皆如此。《黍離》之悲:《詩經》有《黍離》篇,寫周朝志士看到故都宮里遭犬戎焚燒掠奪后的凄涼景象,遺址殘破,長滿禾黍,以悼念國家的傾覆,有感而發。首句為“彼黍離離”,成為名篇,廣泛傳誦。南宋詞人以詞寫揚州兵后殘破景象的很多,如趙希邁《八聲甘州·竹西懷古》有“向隋堤躍馬,前時柳色,今度蒿萊。錦纜殘香在否,枉被白鷗猜。千古揚州夢,一覺庭槐”之句。 3淮左:淮揚一帶,宋時揚州屬淮南東路,也稱淮左。 4竹西:竹西亭,揚州名勝,景色清幽,位于揚州城東。[唐]杜牧《題禪智寺》詩:“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5春風十里:借指昔日揚州*繁華的地方。[唐]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馀,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6胡馬窺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兩次南下,揚州都遭慘重破壞。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人初犯揚州,[宋]無名氏有《建炎維揚遺錄》一卷,詳細記錄了揚州遭受劫掠的情狀,四十多年后,姜夔創作了這首《揚州慢》。 7杜郎:唐朝詩人杜牧,以在揚州詩酒清狂著稱,曾于揚州游賞,并創作不少詩歌名篇。俊賞:風流地游賞。 8豆蔻詞:指杜牧《贈別》詩,見注5。 9青樓夢:青樓的風流游冶生活,如同夢境一般。[唐]杜牧《遺懷》:“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10二十四橋:在揚州西郊,傳說有二十四美人在此地吹簫。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云:“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宋]沈括《補筆談》載:“唐時揚州有二十四橋,宋時只有一部分尚保留。” 11橋邊紅藥:[清]李斗《揚州畫舫錄》記載,二十四橋又名紅藥橋,橋邊盛產紅芍藥。[清]陳思《白石道人歌曲疏證》引《一統志》稱:“揚州府開明橋,在甘泉縣東北,舊傳橋左右春月芍藥花市甚盛。” 【解讀】 《揚州慢》一詞,解釋者歷來視為姜夔之代表作,殊不知,姜夔作此詞時乃一青年!因為詞前小序中已然有“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的話語,無形中已為后人閱讀作了提示。依夏承燾先生說,姜夔詞序多有后增文句,而揣摩其所以后來增加相關內容,當出于對這一內容的重視。比如這首詞,將蕭德藻評說附加于序文中間,就證明他自己頗以此評為重。這種于序文中點明作品主旨的現象,使類似作品具備了文學創作與文學批評彼此照應的特點,這也是姜夔詞作的一大景觀。 結合著小序提示來讀,自然以“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為沉痛,真是“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已是以物擬人而寄托傷痛,到白石這里,看似直白,實則深婉,試想:既然說“言兵”,就有一個向誰訴說的問題,而此時此地,能夠充當傾訴對象的,不正是詞人自己嗎?詞人想有一位當年的當事人向自己訴說真實情形,而竟不能得,居然只能問訊于草木池水,足見揚州毀于兵火者非常人所能想象,而即便草木池水有靈,也不堪重提往事,因為回憶和訴說也如同身受啊!不僅如此,一個“厭”字,又或有厭倦之意,如果是這樣,則又有一番意味生出:年去歲來,凡到此地者總不免傷懷感喟,然而一遍遍地訴說,豈不是一次次地經受精神的折磨嗎?總之,姜夔以青年的身心,于感觸真切處,并不作痛切呼號之語,而用看似直白的語言,曲折傳達意旨,確實有“看似尋常*奇崛”的藝術效果。尤其值得品味的是,此詞構思之際,似將樂府古詩每借問答以敘事抒情的模式融化其中,那“猶厭言兵”,不也有“棄置無復陳,言之令心傷”的意味嗎?詩有詩眼,詞有詞眼,此詞若求其眼目,自當在這里。有了這一眼目,其他無論實寫荒涼,還是借杜牧故事反襯,就都是渲染功夫了。當然,*后還需要指出,本詞構思及表現的入與出之處,是需要細心體會的,“廢池喬木,猶厭言兵”處是入,“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是出,也就是由托意于物的寄托法回歸到現實的人生感喟,從而增加了情景的層次,使作品顯得豐滿而厚重。
姜夔詞選/古典文學大字本 作者簡介
韓經太,北京語言大學特聘教授,中華文化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唐宋文學研究,出版有《中國詩學與傳統文化精神》《宋代詩歌史論》《理學文化與文學思潮》《徜徉兩端 華夏審美風尚史(宋代卷)》《清淡美論辨析》《中國文學批評史研究》等多部學術著作,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發表多篇高質量學術論文。 王維若,文學博士,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典籍研究、中國古代文學、文獻學研究。曾參與撰寫《中國詩歌通史(宋代卷)》《古籍善本掌故》《禇墨蕓香》《翰墨縹緗》《翰墨流芳》等著作,在《書志》《文津學志》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山海經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