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瘋人說:精神病院醫生手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520711
- 條形碼:9787515520711 ; 978-7-5155-2071-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瘋人說:精神病院醫生手記 本書特色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其實病人比我更正常。”
根據精神病院醫生穆戈親身經歷改編,帶你穿越人心的黑暗森林,觸摸那些等待修復的人生。一部系的精神病院故事,一部人間真實版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真故”口碑專欄,推理解密綜藝《密室大逃脫》改編演繹
《瘋人說》故事專欄由非虛構文學品牌“真故”出品,讀者口碑炸裂,催更,感動。楊冪、鄧倫、大張偉等常駐,芒果TV熱播的推理解密綜藝《密室大逃脫》依據《瘋人說》部分故事改編演繹,觀眾熱贊。
*收錄全新篇目,全版本集結出版
紙書版對已連載篇目進行了全新的內容修訂,并收錄了《微笑抑郁癥》《神經性厭食癥》及萬眾期待的番外《年輕時的齊志國 》等全新故事,全版本集結出版,重磅上市。
*十七部濃墨重彩的紙上電影,一群“瘋子”的涅槃人生
懸疑、推理、反轉、犯罪、心理學、精神病學,全程高能燒腦;抗爭、不屈、救贖、自尊、愛與自由,溫情。那些驚惶、詭譎、脆弱和命運傾覆,儼然是濃墨重彩的紙上電影,讓人看得心驚肉跳又如癡如醉。
*每個人都是潛在的精神病患者,這里也有你的故事
精神病院不為人知的,本是現實生活的映射。書里講述了校園霸凌、性壓抑、原生家庭陰影、喪失寵物癥候群等每個人都會有的、真實的心理困境;戲劇心理治療、精神督導、催眠、人格整合……書中再現了那些破碎心理修復重生的過程。
每個人,都有過瀕臨崩潰的人生至暗時刻,這本書,帶你在暗夜里尋找光亮。
瘋人說:精神病院醫生手記 內容簡介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其實病人比我更正常。根據作者親身經歷改編。“真故”口碑炸裂專欄;楊冪、鄧倫、大張偉等明星常駐,熱播推理解密綜藝《密室大逃脫》改編演繹。定制收錄全新篇目,全版集結出版。
瘋人說:精神病院醫生手記瘋人說:精神病院醫生手記 前言
當我和穆戈成為密友、見識過她許多作品后,再看到《瘋人說》—— 一個我完全沒料到的,力發千鈞的敘事,我會想:她 這就敢處理這么深刻的命題了嗎?她已經能操作如此復雜的劇情了嗎?
如果你也試圖做講故事的人,就會明白這背后的考量。人人都有講故事的愿望,但大多數人都止于零碎的片段,或模模糊糊地描述出自己腦中的印象。不是因為大家缺乏什么,恐怕這就是“故事”的原生形態。所謂的天賦之能,不是上天將豐沛曲折的情節化作一張精妙的地圖展開在誰的眼前一樣,沒有那種“老天爺賞飯”,講故事的天賦與才能是傾盡努力積攢、搭建素材,完成持久高效作業的功率和動能。
一個能把故事講得復雜精細的人,是無論如何都能窮思竭慮找到出路,卻并不滿足于此,進而再將路繞成迷宮繼續給自己走的人。一個能把故事講得龐雜宏大的人,是一個有起重愛好的人,他操控著的巨型鏟斗就是要一籮筐一籮筐地吃泥沙,挖得深、裝得滿 才能讓他產生安全感。
在此意義上,我知曉她的天才,既不玄乎,又不可多得。我腦中的穆戈只長了張大嘴。我這么說并不是因為沒見過真人 —— 她雖屬于“蛙系”的長相,但嘴并不大。我腦中的她是個無 需眼睛鼻子的卡通人,有一張嘴巴用來大笑,再把塵世間的喜怒哀懼吸進去大口咀嚼,足夠了。
她是個能量極強的人。初識她時,她早年身處一片混沌中的經 歷已讓我足夠吃驚。那種感覺,就好像眼看著一個矮矮的小女孩安 靜又狂熱地暴食。我會想:這也是你能吃下的嗎?這也是你能消化 的嗎?
因為,就在她書中所寫的這段時期,我眼看著她把自己的生活過得千頭萬緒、一團亂麻。她,每天都像開著破冰船在航行。當時,我是那個在她耳邊吹風,提醒她“你明明知道怎么更容易”的人。我甚至還煽情地說:我知道你或許習慣了承受重壓、力挽狂瀾,但過去你是不得已的,現在你已經有給自己規劃出更輕松的生活的選擇權,為什么要麻木于簡單模式,而去走一條更難的路呢?
這種話一出,我的心頭忽然盈滿了憐愛和感動。但如果讓我再說一遍,我必不會操著同情的口吻。我應當說:她,就是很強。就 算讓她平穩地過日子,她也會拿這股跌宕勁兒寫小說。
我在此與大家溝通,是萬萬不想讀者朋友們沉浸在精彩的故事 中便忘記寫作者的才能,一方面,本就該重視她個人的技藝:故事好看是因為她寫得好,她還將寫得更好;另一方面,雖然這些故事 都有嚴肅的真實背景,但它們并不是照搬生活。
描述精神病癥的作品會更令人處在焦灼的境地。看到這樣的作品,我們比往常更想知道,這個故事,是真的還是假的?有多少是真的,又有多少是假的?如果這個詭異而深刻的故事是真的,那么,我是不是又往世界的未知黑暗里前進了一步 —— 我知道前方會發生什么,下次若是迎面撞上是不是就不至于那么慌張?我能不能 拿這些故事來衡量身邊的人和我自己?
也許你能在這本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但值得明確的是,這本書是穆戈以現實案例為基礎,輔以心理學知識和藝術加工的手法寫作的。她塑造了如男護士小栗子、催眠大師韓依依、心理學大拿齊 素這些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大膽觸摸原生家庭、校園暴力等社會問題,重新審視精神疾病和社會的聯系。我想,這些故事震撼人心的地方,不是疾病的過程,而是揭露病因。穆戈是一名心理學碩士,也確實曾是精神衛生中心的從業者,但當得知她的這些故 事會被一些讀者賦予心理學科普意義,我初還有些擔心。但當我仔細看過全文后,我的判斷是,她已盡力負責。書中素材沒有胡編亂造,征引的學說毫不含糊,每一則故事的心理學脈絡都是真實可信的,為了情節完備而補充的部分也盡力遵照科學。另外還有一些 明顯是制造戲劇沖突的手法,我想沒有誰要以此來質疑全書的可信程度。我們自然不希望書里的內容被當作學習或私自診斷的材料, 盡管所有的科普性表述她都負責任地傳達,為幫助理解,還根據故 事和病癥制作了通俗易懂的病歷,但心理學以及精神病學的研究成 果幾乎無一不是片面的、沒有定論的;我們也不希望故事里的戲劇 沖突讓過于在意真實性的您變得不信任這些故事,真的有渴望死在 美里、又擔心自己死狀不美的藝術家,真的有可以為了母親的哀傷 而扮演一只小動物的小女孩,真的有鉆研了一輩子精神病學卻恨不 得取消這個殘酷學科的大教授。援引我曾親耳聽過的一句話 —— 來 自一位鉆研了一輩子精神病學的大教授 ——“現在,全世界都觸到 了精神病學的瓶頸”。
當 DSM(《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診斷標準從版到第五版納入越來越多疾病,有些疾病之間的區分度越來越低;當諸如抑郁癥的一些常見病癥的診斷范圍在默默擴大;當正念療法、積 極心理學等占據了顯要位置,比起傳統的治療來說更能得到大眾信任 …… 凡此種種,都像在對高傲苛刻的精神病學施以反叛和嘲笑:你真的以為自己很懂嗎?你以為我們一定要接受你的挑剔才能解決 自身的問題嗎?
我次深刻地認識到精神病診斷標準只是一定結構內的社會規范,是當我在中產者的世界里浸淫過一番后再回到農村的家鄉,我發現,那里的患病率遠遠高于一線城市,而人們不以為奇,甚至不以為病。你可以悲觀地說,這表明精神疾病的本質是貧窮和掙扎。但說實話,那一下子,我感到世界特別開闊,心里特別輕松。 我也曾痛苦于我來自一個異樣的家庭,好像我們“怪物”在正常人中格格不入,可那天我忽然明白了,我們就是我們那個世界的普通人,而另一個世界更為嚴格的標準,是為了將大家整理得都不那么麻煩,以達到高效生產生活的要求。這種標準雖有它的好處,但畢竟不是自然的公理。
有趣也深沉的即是這后一點。書中的齊素是穆戈本人某方面觀念的戲劇性外化。而這個觀念,不僅毫不偏頗,甚至可以說十分前沿。要說這是什么,可以從底層的認知說起。當你去和一個你以為缺乏知識結構的人聊起心理學,他可能會不屑一顧,覺得所謂的心理治療根本就是糊弄人的、啥也治不了,說一個人有這 病那病也是嚇唬人的,“照你這么說,誰沒病”。
剛進入這個學科不久的學習者可能不會對此反感,因為他們剛嘗到給“變態心理”分門別類的快樂,他們說得出每一條判斷都是有依據的,令人感到充實的知識都是前人智慧的結晶。但是,只要他們一直往前走,恐怕會驗證到,無知者看似粗暴的判斷幾乎是對的。
這就是我所理解的,齊素說,疾病來自社會與關系。以及謝必的悲劇,表面上看很像現下流行的“輿論暴力”,實質上也是個人與環境的對抗。但是,這個人真的沒什么問題,無病更無罪。如果可以的話,希望你向上走、向下走、向外走,在你身邊解決不了的問題,可能在別處就會得到解決,甚至變得不再是問題。只有當你留在原有的不適的社會關系中,又感到痛苦,你才需要治療。治療也不是因為你有問題,只是為了幫助你在不那么痛苦的狀態下,保住你現有的生活和你自己。
穆戈寫這本書,投入了很高濃度的對人類的愛與熱誠,好多次看到書中小實習生莽撞又利落的質問,我仿佛看到了她本人在我面前眼含熱淚地發出“天問”。從這熱切的初衷里,我祝愿你看完此書,收獲的是自由,因為壓迫本沒有意義。而另一面,從她精心結撰的作品里,祝愿你收獲閱讀的快樂,因為故事本身很精彩。
書中某人
瘋人說:精神病院醫生手記 目錄
2.躁狂癥——家庭療法
3.水鬼的眼睛——噩夢
4.請幫幫我媽媽——雙重人格
5.微笑抑郁癥
6.神經性厭食癥
7.遺忘和被遺忘的——阿爾茲海默癥
8.戀愛癥——鐘情妄想
9.無法量刑的罪惡——戲劇治療
10.貓女——依戀遺傳
11.紅色恐怖癥——習得性恐懼
12.壓抑的性欲望——強迫癥
13.縱火癖——軀體轉換障礙癥
14.一個叫虹的木偶——戀物癖
15.人類清除計劃
16.快樂王子和痛苦王子
17.年輕時的齊志國
后記
瘋人說:精神病院醫生手記 節選
從門診部到住院部有一條不長的通道,露天的,四周是修葺完好的花叢,頭頂是鋪開的廊橋,醫生和患者都會走那條路。醫生趕工,患者入住,患者家屬前往探病,有一條行走的道兒,鮮少會有人停在那里。
我就是在那見到他的,高高瘦瘦的一個男孩子。他立在花叢邊,仰頭看住院部的 大樓,看了一會兒又低下頭,看花叢里的一只野貓。
他穿著高中生的校服,身邊沒有人,我懷疑他是不是迷路了,便走過去問他。 他不太想搭理我,神色有些陰沉,自顧自地盯著那只貓,顯得很沒有禮貌。 我順著他的目光看過去,那是一只三花雜毛貓,自己在地上翻著肚皮玩,距離我們有些遠。
“我要是過去,它會逃跑嗎?”男孩忽然問。
我頓了片刻道:“會吧。”
男孩繼續說:“那我要是走掉,它會來追我嗎?”
我說:“不會吧,你們之間又沒有聯系。”
男孩沉默片刻說:“那要是有聯系呢?”
我沒有回答,感覺他心思有些重,便親和地問他:“你叫什么名字?”
“方宇可。” 男孩話音剛落,遠處傳來一個女人驚惶的叫聲:“宇奇!”
男孩轉頭,我也跟著看過去,來的是一個約莫四十歲的女人,應該是男孩的母親,旁邊還跟著小栗子,他一副焦頭爛額的樣子,跑近了就沖我嘮叨:“我找了他半天,原來落在你手里了。”
我沖著小栗子蓬松的頭發一拍,說:“好好說話,什么叫落我手里了,他是誰?”
那男孩迎著他母親上前,動作挺快的,沒讓他媽媽多走。終于相聚時,母親看起來是迫不及待想擁抱的,她的身體卻突然停住,眼神里帶點不確定和小心翼翼,道: “你現在……”
男孩露出溫暖陽光的笑臉,體貼地搶話道:“我是宇奇,媽媽。” 我稍一愣,宇奇?他不是說他叫方宇可嗎?
那母親聽完,松了口氣,摟過他,說起了悄悄話,我聽不太見了。那男孩臉上有著與先前看貓時截然不同的神采,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陰郁多思的男孩變得亮堂起來。
我看著他側臉上笑出的蘋果肌和含蓄露出的笑齒,疑惑那個郁郁沉沉問著“那我要是走掉,它會來追我嗎”的男孩,還能有這樣的表情啊。
小栗子在我耳邊絮叨:“剛剛門診,母親和孩子要分開談話,母親進去沒一會兒,這男孩就不見了,可急死了,他媽都快哭了。主要他這病啊 ……”
我問:“是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嗎?”
小栗子一頓,問:“嚯,你怎么就知道了?”
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俗稱多重人格。猜出來并不難,這個男孩口中不同的名字,先后截然不同的性格,母親對他的反應。多數人因為影視作品對多重人格有誤解,覺得那是從一個人格轉變為另一個人格,需要很長的時間和反應夸張,因為影視作品總需要讓這個時刻拖長來達到戲劇性的效果。其實沒有,人格的轉換,只在一瞬間就完成了。比如,這個男孩方才在轉向他母親的一瞬間。
方宇奇和方宇可像是一對兄弟,存在于同一個人身上的兄弟,方宇奇是弟弟,方宇可是哥哥,兩人今年都十七歲。
母親次發現異常是在他十二歲那年,正在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本就人格不穩定,有變化也正常,直到癥狀太多,她才開始重視。
來看診的原因是,方宇奇差點溺死在游泳池里。他是一個不會游泳的人,卻跑去 游泳,這讓他母親驚怕得再也忍不下去。
方宇奇的母親名叫謝宋美,她利落地回答著主任的問題,像是事先就考慮過許多遍,直到她漸漸發現,主任在懷疑她虐待孩子。
謝宋美大驚道:“我沒有,你怎么會這么認為?我們母子關系一直很好的。” 主任安撫她說:“您不用激動,我只是照例詢問,因為多重人格出現通常是因為童年遭受虐待,而分裂出一個人格保護自己,逃避痛苦,我只是跟您確認一下。”
謝宋美面有不豫之色:“沒有的,不信你自己問孩子,我要是撒半個謊,天打五雷轟。”
主任點頭。
謝宋美顯得很焦慮地說:“這個可以治的吧,什么時候能治好啊?宇奇明年就要高考了,他成績一直很好的,不能被這個影響。”
主任安撫了她一陣,說先要帶他去做個檢查。
謝宋美一愣,問:“是什么檢查呢?檢查腦子嗎?”
主任說:“檢查他是真的多重人格,還是裝的。”
檢查是我帶著去做的,小栗子陪同,一路上方宇奇都很乖巧,幾乎是有問必答,反應極快,小栗子本想緩解他的緊張,逗他樂,反被方宇奇逗得合不攏嘴,走在長廊上笑得跟個爆竹似的,被經過的護士長瞪了好幾眼才消停。
我觀察著這個像小太陽一般的男孩,他很有親和力,哪怕是在去診斷他病癥的路上,也心態敞亮,十分討喜,他像是那種生活里沒有陰暗面的孩子,看著他我會相信他母親說的,他沒有受過虐待。
那么另一個陰沉的人格,是怎么出來的呢?我看著他,卻想著那個看著貓說自己叫方宇可的男孩。
他分裂出了一個陰沉的哥哥。
……
——摘自《請幫幫我媽媽——雙重人格》一文
瘋人說:精神病院醫生手記 作者簡介
穆戈,心理學碩士,真故傳媒簽約作者。偶爾,慣常抽風,自由是奧義,烏托邦主義者,想象的巨人,現實的矮子,對海和海怪有奇怪的迷戀,卻不會水性,懷疑自己是來陸地歷劫的海生物,夢想是全息地死在作品里,以及暴富。
- 主題:
每一個單獨的小故事看完后都有所感悟,就拿第二個故事來說,于美娟的躁狂癥是在逃避自己現實中的無能,而生活中的我們,多少也會有點像于美娟。故事很好,書的紙質是我喜歡的那種,看這種書是一種享受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姑媽的寶刀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推拿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