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我們選擇的未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31279
- 條形碼:9787521731279 ; 978-7-5217-3127-9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們選擇的未來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閱讀未來10年是氣候問題*后的窗口期。我們必須創造的世界,需要在2030年之前,把溫升控制在 1.5攝氏度以內。但如果我們不控制排放,這個窗口會迅速關閉。我們和子孫后代的生活會非常悲慘。 全球氣候圈領軍人物寫給每個人的共識之書。應對氣候變化,迫切需要我們建立3個共識:“強樂觀思維”、“充裕型思維”和“再生型思維”。 未來40年影響地球人生存發展的議題。為實現2060年“碳中和”目標,我們現在的選擇,決定未來我們和子孫生活在怎樣的世界。 環保從業者的參考書。作者引用了大量真實的數據和案例,涵蓋氣候問題、未來的技術和文化、社會與經濟、個人活動的發起等方面。 各界大拿薦讀。《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世界經濟論壇CEO克勞斯·施瓦布、英國生物學家珍·古道爾、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執行秘書長王彬彬 薦讀。
我們選擇的未來 內容簡介
每年有700萬人死于空氣污染 環境污染是營養不良、多種慢性病的導火索 中國的特別干旱就可能引發地區乃至優選糧食危機 這10年是氣候問題很后的窗口期 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是人類目前面臨的很好緊迫和重要的問題。在書中,兩位作者邀請每個公民一起參與應對氣候問題:我們應該構建3種思維方式、采取10項具體行動。我們在未來10年如何應對氣候危機,將決定我們將生活在一個什么樣的世界,以及如何把這個世界遺贈給我們的后代。 兩位作者曾為推動《巴黎協定》的達成領導聯合國談判。在書中,作者主張以“強樂觀思維”應對氣候危機。政府、企業和個人可以一起行動抵御災難。改善氣候事關每個人的成長,每個人都應該有機會過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
我們選擇的未來 目錄
目錄
譯者序 從氣候變化中見世界,見草木,見你我
序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前言 決定性的十年
**部分 兩個世界
**章 *后的窗口期
日益嚴重的破壞將是整個地質時代的主旋律。但我們還有機會塑造更清新的世界。
第二章 大崩潰—當下的世界
如果各國未能控制排放,迎面而來的就是空氣問題、全球變暖、極旱和極熱、搶水之戰、經濟崩潰與內亂。
第三章 碳中和——必須創造的世界
各國如果開始控制排放,迎來的將是控溫行動、去化石燃料、汽車共享、智能技術、更健康的食物等。
第二部分 三種思維方式
第四章 我們選擇的未來
為了生存和繁榮,我們必須明白自己與大自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你的選擇決定了地球的未來。
第五章 強樂觀思維
只有樂觀還不夠,完成氣候使命這一艱巨任務需要強樂觀思維。家庭成員、社區領袖、首席執行官、決策者都需要強大的樂觀主義來應對氣候變化。
第六章 充裕型思維
太陽、風力、水力、海浪和地熱的能源是無限充裕的,人類所擁有的創造性、團結性、創新性也是無限充裕的。我們需要完成從零和觀念到充裕型思維的轉變。
第七章 再生型思維
我們要將再生選定為我們生活的原則。我們能夠恢復土地和社區的韌性,同時治愈我們的心靈。
第三部分 十大行動
第八章 氣候危機下的個人行動方案
思維形成后,你應該專注于行動。
行動 1 放手舊世界,與他人面對面擁抱希望
行動 2 憧憬新世界,給孩子創造可再生的未來
行動 3 篩選優質信息,謠言比病毒更可怕
行動 4 把自己看作公民,而不是消費者
行動 5 去化石燃料,擁抱 100% 可再生能源
行動 6 綠化地球,選擇植物性飲食和環保產品
行動 7 關注清潔經濟,這將成為下一個投資風向標
行動 8 科技向善,技術突破是氣候之路的*佳盟友
行動 9 釋放女性領導力,讓更多女性參與決策
行動 10參與政治,將重塑世界的決策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結語 一個嶄新的故事
即刻開始行動
附錄
致謝
注釋
我們選擇的未來 節選
憧憬新世界,給孩子創造可再生的未來 我們記憶中的春夏秋冬和干濕季節的變化與我們的孩子及孩子的孩子所感受到的將會截然不同。現在50歲以上的人普遍感受到他們記憶中童年時代的天氣形態正在發生迅速而劇烈的變化。冰川和湖泊在迅速退化,海洋在塑料垃圾的覆蓋下走向窒息。年代久遠的尸骨和疾病浮現在永凍層上。我們親身經歷著氣象和景觀的變化,作為千年指示標的大自然節律消失了,我們對世界運行方式的理解解體了, 萬物在過去是什么樣的對現在而言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我們無法逃避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和子孫后代因貧困而產生的痛苦。我們必須切身感受這一全新現實的強大威力。有一種力量促使我們有意識地目睹著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一切, 無處躲藏。與直覺相反的是,當你從內心深處接受了某種現實時,你的實際感覺反而會更好。我們還要放眼未來,著眼于我們仍有能力實現的一切。即將發生的變化比我們經歷的歷史更令人迷茫,這就如同走路一樣,我們如果無法看清目標所在,那么就很容易失足。我們要對這一現實負起應有的責任,鼓起全部勇氣直面不確定的未來。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要理解為什么現在必須堅定不移地致力于此。 當今世界問題重重:被日益狂暴的氣象模式摧毀的社群;不可彌合的貧富鴻溝;只顧短期利益而忽視長期價值的唯利是圖的跨國公司; 熱衷于利用國家間(和國內)分歧獲利的政界領導人。在我們深陷于這些問題的時候,懷有愿景可能讓人看起來天真幼稚和一廂情愿。繪制美好世界的愿景與同心協力將其實現截然不同,二者之間的差距有時可能看起來是不可跨越的。 首先要問為什么。堅持對愿景的追求,并不一定要求你相信愿景很可能會實現,或認為實現愿景的道路暢通無阻。 我們每天都要用堅定的樂觀態度激勵自己,要始終記住為什么你覺得未來是值得奮斗的。這個必不可少的“為什么”應當成為一種力量,推動我們做出為遏制氣候變化的一切努力。 想象必不可少。我們建構這個世界的思想意識和方式看起來非常根深蒂固,但它們比你想象的更容易受到重大破壞。埃米琳·潘克赫斯特及其領導的婦女參政運動僅用了略多于十年的時間就迫使英國政府給予了婦女投票權。蘇聯看上去是那么堅不可摧,真有點兒萬世永存的樣子,但裂縫一旦出現,僅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這個大國就解體了。 1939 年,通用汽車公司向前來參加紐約世界博覽會的來賓展示了其頗具想象力的對未來的愿景。這一愿景被稱為 “未來奇觀”,它是一個巨大的模型,包含無數的高層建筑、廣闊的郊區及將其連接起來的高速公路,當然,這些都離不開汽車。 我們要將目前無序蔓延的市區打造成適合未來的形式, 那么想象力必不可少。一些未來學家預計,在未來十年里, 無人駕駛的共享型隨叫隨到電動汽車的興起意味著我們出行所需的汽車數量將比現在減少 80%。而這將使目前用作停車場的城市空間大面積解放。 舉例來說,就倫敦而言,這意味著目前用來停放汽車70% 的空間—相當于5 000個體育場—可用來種植農作物、恢復自然風光或建造可持續住宅。 在我們所想象的能長期存在的事物中,有許多事物的存在時間比我們意識到的更為短暫。想象力有時可能顯得天真幼稚,但不要小看這種暢想的力量。歷史一再證明,每當需要某種新事物問世時,社會總能將看起來荒誕不經的東西變成現實。 專注于新生事物。有時我們會覺得自己很失敗。無論我們的進步有多大,我們總會看到環境和社會出現一些惡化。令人沮喪的是,會有人死于氣候變化,我們賴以生活的土地會變得不適合居住,有些物種將先后滅絕,這都會使我們感到痛苦,而這些痛苦也是我們必須經歷的。請為這無法避免的悲傷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并向你所在的社群尋求支持—這二者都極其重要。我們不能也不應該逃避痛苦。我們應當將令人心碎的痛苦化為采取更大行動的力量,而不是陷入指責、絕望或失望的泥潭,不能自拔。 正如瑪雅·安吉羅的雄辯:“你可能會遭遇許多失敗,但你絕不能被擊敗。事實上,遭遇失敗也許是必要的,因為這會使你真正認識到你是誰,你賴以崛起的東西是什么,你該怎樣從失敗中走出來! 富有吸引力的愿景就像懸在未來世界的鉤子,將你與正在顯現的諸多可能性連接在一起,并幫助你將其拉到現實中。請守住愿景。對于你認為可能實現的世界的樣子,你要堅定不移地去守護。對那種認為我們無法自己解決問題的想法,這就像是給了它一記耳光。 馬丁·路德·金于 1963 年 8 月站在林肯紀念堂的臺階上時,美國種族關系的前景黯淡無光。就在那之前幾個月, 亞拉巴馬州州長喬治·華萊士站在亞拉巴馬州議會大廈外宣稱:“今天有種族隔離,明天有種族隔離,永遠都有種族隔離!”為了執行種族隔離政策,警察放出警犬并使用高壓水槍對付抗議者,甚至不放過年僅 6 歲的兒童。即使是那些支持民權的人也認為變革遙遙無期,希望渺茫。在這一背景下,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猶如黑暗中的一道亮光。他不知道事態會怎樣發展,但他依然堅守著那個使人們不分種族都能受到公平對待的理想社會的夢想。第二年,他的堅持促成了《民權法案》的通過。即使在他去世后,其夢想也仍延續在人們心中,鼓舞著世界各國人發起爭取平等權利的運動,并將非暴力抗議作為政治抗議運動的基石嵌入其中。 在愿景和想象的積極作用下,世界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是生機勃勃、激動人心、充滿歡樂的。在這個錯綜復雜的時代,我們常常感嘆我們缺少一些能夠為我們指明道路并指導我們前進的世界領袖。這些人的存在頗為重要。但我們都必須相信這個世界是值得拯救的,一個再生的未來也是完全有可能存在的。歸根結底,我們希望我們的民主制度可以造就開明的領袖,但問題并非僅靠他們就能解決。他們也許可以解決部分問題,但人類的生存不能依賴于壁壘分明的選民和他們黨同伐異的狂熱。恰恰相反,只有人人懷有對美好未來的強烈愿景,我們才有可能創造再生未來。
我們選擇的未來 作者簡介
克里斯蒂安娜·菲格雷斯 全球氣候圈領軍人物,《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前執行秘書長,《自然》雜志2015年十大科學人物之一,“2020年使命運動”(旨在確保2020年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有效進行,以減少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極端影響)領導人。在全球推廣氣候變化問題和女性領導力。 湯姆·里維特-卡納克 致力于環保和社會變革事業。 兩位作者是“全球樂觀”(Global Optimism)組織的聯合創始人,該組織致力于環境保護和社會變革。此外,他們還共同開設了全球廣播節目《樂觀與憤怒》(Optimism and outrage),繼續在不同的平臺上積極為氣候事業發聲。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