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李商隱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963744
- 條形碼:9787532963744 ; 978-7-5329-6374-4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李商隱集 本書特色
★長文傳記導讀,帶你快速進入詩人的一生 開篇是李商隱小傳作為導讀。讓你在故事中理解詩作,和詩作背后的溫涼。 ★選取150首精華,按照時間排序 精選李商隱一生作品中思想性、藝術性高的150首名篇。這些作品不僅屬于那個時代,它們超越了時間、空間,仍與現在,乃至未來達成共鳴,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每一首詩有注釋,并附精煉點評 注釋破解詩之難點,領略詩之原義。 寥寥數句精煉點評,理解詩作背后的故事、情感和蘊意。 隨文注音,誦讀無障礙。 ★來自堂堂爆滿的北大詩詞課老師張一南全套編校 堂堂爆滿的北大古典文學課老師,北大文學博士張一南全套編校。 專業、有趣、通俗、易讀。 凝結張老師多年詩詞研究造詣,曾受到清華、復旦等多位高校名師推薦。 ★手感輕盈,簡約雅致,可以隨身攜帶的詩意 打開方式不是書桌,不需要正襟危坐去面對它。可能是上下班的路上,作為隨身攜帶的避難所,也可以放在枕邊,睡前歪在床上隨時看幾首,讀一讀那些不著邊際的文字,暫時從柴米油鹽中扯脫出來。
李商隱集 內容簡介
本書是快速了解“唐詩殿軍”李商隱的入門讀本,由備受北大學子追捧的古典文學課老師、北大文學博士張一南全面導讀、注釋、賞析。開篇有李商隱小傳作為導讀,讓你在詩人的故事中理解詩作,和詩作背后的溫涼。精選詩人一百五十首傳世佳作,以生平年譜為線索進行排序。每首詩輔以簡析及注釋,生僻字有注音。小傳導讀和詩作簡析相結合的形式,便于讀者更好地理解詩和詩人的一生。
李商隱集 目錄
李商隱小傳——黨爭夾縫中的唯美詩人
模擬之詩(二十八歲以前)
蘭臺之詩(二十九至三十五歲)
流寓之詩(三十六至三十九歲)
傷悼之詩(四十至四十四歲)
感發之詩(四十五至四十七歲)
李商隱集 節選
李商隱小傳——黨爭夾縫中的唯美詩人 唐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洛陽城中,年近花甲的文壇泰斗白居易對一個十六歲年輕人的作品贊賞有加,感嘆地說:“老夫下輩子要是能托生成這個人的兒子,就心滿意足了。”不知白居易這句話是有幾分真心,抑或只是對一個年輕后輩的客氣稱許,不過,這個年輕人后來的確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顆耀眼的明星,名氣并不在白居易之下。他就是在晚唐開一代風氣,被譽為唐詩殿軍的李商隱。 棄古文,習駢文 李商隱是李唐皇室的后裔,但到他這一代,他家早已是遠得可以忽略不計的支系了。李商隱家祖輩都是在州縣里當小官的,他的父親就是個縣令,后來罷官,輾轉于浙江一帶,給人做幕僚。李商隱小的時候,一直跟著父親到處漂泊。十歲的時候,父親去世,李商隱便回到老家滎陽,給父親守喪。 身為長子的他,肩負起了照顧母親、姐姐和弟妹的重任,更成為一家人過上好日子的希望所在。讀書之余,李商隱還不得不到處打工,幫人抄書,甚至干幫人賣米的力氣活,來補貼家用。 好在李商隱是個很“爭氣”的孩子,自幼表現出很高的天分,五六歲就開始學習儒家經典,到了十五六歲的時候,已憑借“古文”的創作得到老先生們的稱贊。看起來,李商隱靠讀書出人頭地的夢想并不是虛無縹緲的。 不過,李商隱并不是一個只知死讀書的乖小孩。雖然讀經、寫“古文”可以得到大人的夸獎,但他自己并不太喜歡這一套,自稱“常悒悒不快”。他常常想,周公、孔子是人,我也是人,難道只有他們懂得“道”,我就只能跟著他們的標準轉嗎? 當時的讀書人流行“干謁”,年輕人要到大城市去拜見有名望的大人物,如果能得到文壇的普遍認可,特別是受到某個顯赫人物的賞識、培養和提攜,會對獲得功名大有好處。所以年輕的讀書人都要拿著自己的文章、詩,甚至小說,去給大人物看,希望對方了解自己的才華。李商隱也不例外,十六歲的時候,他跑到洛陽去“干謁”。本文開頭提到的白居易對他的稱許,就發生在這個時候。白居易的稱許令李商隱終生難忘,后來他有了兒子,就真的給兒子取小名叫“白老”。只可惜這個“白老”天資很差,李商隱的另一個兒子倒是很聰明。大家開玩笑說,這個不是白老,聰明的那個才是白老。 在洛陽,李商隱遇到了他的恩師令狐楚。令狐楚當時是洛陽的高官,也是當時“雅正派”的文學領袖。令狐楚很欣賞李商隱的才華,把他收留在自己家里,和自己的兒子們一起培養。后來令狐楚到外地去做官,李商隱也一直跟在他身邊。 當時的文章有兩種。一種叫“駢文”,寫作規則比較多,十分講究文采,也很考驗學識,風格華麗而感情相對內斂;一種叫“古文”,不太講究規則,往往長于出奇制勝,感情比較奔放,不怕說過頭話。駢文比較傳統,在當時少說也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當時官方的正式文體就是駢文,因為它比較華美典雅。當時的科舉考試也考駢文,因為駢文有規則,見學問,考試的時候比較好衡量。至于古文,雖然帶個“古”字,但是寫成這個風格的古文,卻是近幾十年才流行起來的。說是“復古”,但這里面究竟有多少東西是“古”的,有多少是新一代文人的創造,就很難說了。實際上,古文是當時中下層文人中流行的一種新文體。古文適合用來發議論,不可否認,一流的古文家用古文發表了不少真知灼見。但也有不少沒什么高見的小文人,為了在干謁時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故意寫古文、說大話,發表一些不切實際的議論,去博得大人物的欣賞,以期換取功名。這對有真才實學的文人其實 是不公平的。而且,這些“古文家”時常發表一些過激的言論,也引起了朝廷的警覺和不滿。李商隱十五六歲時寫的就是這種古文。 作為老師,令狐楚教李商隱寫的是駢文而不是古文。令狐楚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官,一位謙謙君子,他自己就是寫駢文的,而且是朝廷內雅正派的領袖,他能教給弟子的自然是駢文。而且從功利的角度講,李商隱是要參加科舉考試的,科舉考試考的就是駢文;將來李商隱還要做官,在唐朝做官也必須會寫駢文。這樣,李商隱就拋棄了古文,跟著令狐楚寫駢文。很快,李商隱的駢文就寫得很好了。令狐楚對這個弟子十分得意,經常讓他代為起草重要的公文。令狐楚還帶著李商隱出席重要的場合,當時滿座賓客都是朝中要員,只有李商隱是沒有功名的年輕人。很多年后,李商隱還滿懷感激地寫到當時的情景。 得到名師指點的李商隱,寫得一手漂亮的駢文,他面前的仕途似乎應該是一帆風順了。然而,現實卻要殘酷得多。
李商隱集 作者簡介
張一南,北京大學文學博士,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研究員,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及教學。她在北大開設的大學國文課,幾乎堂堂爆滿,成為頗受學生歡迎的中國古代文學通識課。2020年出版作品《年輕人的國文課》,因風格契合當下年輕人的思想觀念,受到廣大讀者關注和好評。
- >
山海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