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利益相關者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30272
- 條形碼:9787521730272 ; 978-7-5217-3027-2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利益相關者 本書特色
1.《第四次工業革命》作者、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又一力作,關切人類和地球命運,構建全球經濟新模式,助推企業、國家以及整個人類社會走上更加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2.作者集30多年觀察、研究成果,系統分析當前全球經濟發展困境和體制缺陷,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種更加平等、更具包容性、更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利益相關者模式。 3.聚焦當下全球經濟發展的不平等、不平衡、不可持續問題,在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創的當下更具現實意義,契合2021年世界經濟論壇議程。 4.探訪和梳理了中國、丹麥、埃塞俄比亞、德國、印度尼西亞、新西蘭、新加坡等地的企業發展和政策實踐,為利益相關者模式在企業、國家、公民社會、國際社會層面的落地提供了實用性指導。 5.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總裁朱民、聯合國和平使者珍·古道爾、微軟現任CEO薩提亞·納德拉等傾情推薦。
利益相關者 內容簡介
自二戰以來的75年里,優選經濟取得了巨大發展,人類生活水平取得巨大提升。但近年來,隨著優選經濟增速放緩,各地局勢動蕩加劇,尤其是西方社會分裂傾向日漸明顯,之前經濟發展模式的弊端和不可持續性日漸凸顯,這突出表現為:多個經濟體陷入低增長和高負債的困境,生產力和工資增長放緩;不平等加劇,收入不平等與財富不平等之間形成了惡性循環,使得社會流動性越來越低,底層民眾的健康直接受到威脅;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已經造成了嚴重的污染、環境惡化和資源枯竭。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及其合作者彼得·萬哈姆,首先通過梳理二戰以來世界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進程,指出了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在于當前的優選經濟制度存在系統性缺陷:政府唯GDP論,對優選化的弊端管理不善;技術掌握在少數人或少數大企業手中,抑制了創新和生產力的提升,加劇了不平等;“股東利益至上”式思維模式,導致環境問題不斷惡化。立足當前優選經濟的困境,作者提出了一種新的、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利益相關者模式。在該模式下,地球與人類的福祉被置于中心地位,其他4個關鍵的利益相關者群體——政府、公民社會、企業和靠前社會,要在優化地球和人類福祉的同時,致力于實現各自的主要目標:企業的主要目標是追求利潤,追求長期價值創造;公民社會的主要目標是每個組織的宗旨或使命;政府主要追求的是公平的繁榮;靠前社會則致力于實現和平。此外,作者還通過探訪中國、丹麥、埃塞俄比亞、德國、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等地的很好發展實踐,針對政府、企業、公民社會和靠前社會層面如何踐行利益相關者模式提供了實用性指導。
利益相關者 目錄
前言
01 我所成長的世界
**章 全球經濟增長與發展的75年
戰后全球經濟秩序的基石
西方世界的輝煌三十年
跌宕起伏的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
轉折時刻
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10年
體制的崩潰
第二章 庫茲涅茨的詛咒:當今世界經濟的問題
**個庫茲涅茨詛咒:“唯GDP論”
第二個庫茲涅茨詛咒:不平等
第三個庫茲涅茨詛咒:環境
第三章 亞洲的崛起
中國的經濟特區
前進的代價
緊隨中國而起的新興市場
印度的增長
放眼全局
第四章 分裂的社會
德國的分裂與統一
中間派政治勢力的削弱
社會動蕩
從分裂的社會中吸取教訓
02 進步和問題的驅動因素
第五章 全球化
早期萌芽與“香料之路”
**波全球化浪潮(19世紀至1914年)
第二波和第三波全球化浪潮
全球化4.0
今天的全球化
第六章 技術
不斷變化的勞動力市場
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
工業革命以前
**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三次工業革命
第四次工業革命
第七章 人與地球
03 利益相關者模式
第八章 利益相關者概念
利益相關者概念的發展歷史
當代的利益相關者模式
利益相關者模式的原則和信念
利益相關者模式的實踐
第九章 利益相關者模式在企業層面
第十章 利益相關者模式在國家、公民社會和國際社會層面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新西蘭
國家政府的關鍵任務
新加坡作為利益相關者政府的典范
新西蘭與“唯GDP論”的破除
公民社會和國際社會
結語 通往利益相關者模式之路
致謝
注釋
利益相關者 節選
2020 年 2 月初的一天,我在日內瓦,正與一位同事相對而坐,討論這本書。這時,我辦公室的電話響了。事實證明,正是這一時刻堪稱開啟了人類歷史的一個新紀元——新冠紀元前(AC)與新冠紀元后(BC),人類的關注點就此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前的時代轉向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的現實。 在接到那通電話之前,我和同事一直在致力于研究世界經濟發展所面臨的長期挑戰,比如氣候變化、不平等問題。自二戰結束至今已有75 年時間,自世界經濟論壇成立至今已有50 年時間, 我對于在此期間所建立的全球經濟體系進行了深入思考,探究當前我們這個全球化世界的優勢、弊端以及需要進行的權衡等,思索在未來 50 年或 75 年里我們需要對該體系做出何種改變才能確保它對后代而言更公平、更可持續、更具韌性。 但就因這通電話,這一長期議程被徹底顛覆了。我開始將研究焦點轉移,轉向我們所有人——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每個國家的每個人所即將面臨的直接危機。 位于電話那端的是世界經濟論壇北京代表處的負責人。通常情況下,這類通話所探討的都是一些常規事務,讓我有機會了解那些既定倡議和計劃的進展情況。但這次不同往常。這位負責人打電話給我,是為了向我匯報那個冬季對中國造成猛烈沖擊的一場大流行病——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這種會引發嚴重呼吸道疾病的新型冠狀病毒,*初僅出現在武漢市內,但后來迅速蔓延, 發展成為一場全國性的公共衛生事件。據我們在北京的同事解釋,因為當時正值中國的春節期間,北京大部分人口都回到位于全國各地的家鄉慶祝春節。春節過后,各地人員返京加劇了病毒的蔓延,北京*終采取了封禁措施。 我的同事冷靜地向我說明了一些客觀情況,解釋了封禁措施對于我們的員工以及機構的運營來說究竟意味著什么。盡管如此,從他的聲音中,我還是能感覺到他非常擔心。他的家人,甚至是出現在他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受到了影響——他們都面臨著被感染的危險,受到封禁措施的限制。當局采取了強力的防控措施。員工被迫無限期在家辦公,想要走出家門都有嚴格的條件限制。一旦有人出現疑似感染癥狀,就要立即接受病毒檢測,同時會被隔離起來。然而,即便是采取了如此強力的防控措施,也無法保證這一威脅人類健康的病毒能夠得到控制。疫情蔓延得如此之快,人們即使待在家里,也不免擔心會感染病毒。與此同時,從醫院傳出的消息是,這種疾病來勢洶洶,難以治愈,給醫療衛生系統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在瑞士,早在 2020 年 1 月下旬世界經濟論壇年會舉辦時, 我們就已經對導致這場新冠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有所耳聞。在年會上,當來自亞洲的參會者以及那些主要業務活動在亞洲的參會者探討公共衛生領域的問題時,該疫情便成為一個話題點。但我一直寄希望于這場疫情持續的時間不會太久,擴散的范圍不會太廣,就像當年的 SARS(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也被稱為“非典”)疫情和 MERS(中東呼吸綜合征)疫情一樣得到控制,寄希望于它不會對我的同事、朋友和家人的生活造成影響,直到我接到那通電話。 這通電話改變了我對全球公共衛生威脅的理解。在隨后的幾天和幾周里,我停止了這本書的創作工作,整個世界經濟論壇都進入了危機模式。我們成立了一個特別工作組,要求所有員工在家辦公,并且集中全部力量協助應對此次國際緊急事件。所幸我們的行動還不算太晚。一周后,疫情就蔓延至歐洲,迫使歐洲大部分地區實施封禁;幾周后,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上大部分地區都陷入類似的境地。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數百萬人失去了生命或重病住院,上億人失去了工作或收入,還有無數企業和政府或已經破產,或名存實亡。 我于 2020 年秋寫下這篇序言。此時,**波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全球緊急狀態已經基本消退,但新一波感染浪潮使世界再次進入高度警戒狀態。世界各國正謹慎地恢復社會生活和經濟活動,但經濟復蘇非常不均衡。中國是首批結束封禁、恢復商業運營的主要國家之一,甚至有望在 2020 年全年實現經濟增長。與之相比,在世界經濟論壇其他的辦公室所在地——日內瓦、紐約、舊金山和東京,公共生活雖已部分恢復,但形勢還非常不穩定。在世界各地,許多人失去了生命和生計;數十億美元被消耗,以維持人們的生活以及企業和政府的運轉;原有的社會分歧有所加劇,同時又有新的分歧顯現。 截至目前,隨著*初的危機逐漸退去,包括我自己在內的許多人都開始意識到,這場大流行病及其帶來的影響與我們已經識別出的現有全球經濟體制存在的問題有著深刻的聯系。這一想法將我帶回 2020 年 2 月接到那通從北京打來的電話之前,我正在與人探討的問題。我們之前所做的許多分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符合現實。在這本書中,你將看到這些分析。我將在本書中呈現自己對于以下問題的觀察:不平等的加劇、經濟增長的放緩、生產力增長的乏力、債務水平的不可持續、氣候變化的加速、社會問題的深化,以及在應對世界上*具緊迫性的挑戰時全球合作的缺乏。我希望你們同樣能夠認識到,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后,這些觀察的有效性絲毫未減。 不過,在“新冠紀元前”與“新冠紀元后”之間的過渡時期,有一件事情發生了改變。我注意到,民眾、商業領袖和政府都更好地認識到,要打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是需要共同努力的。有一個觀點得到了廣泛認可,那就是我們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構建后疫情時代。相比氣候變化或日益加劇的不平等所帶來的漸進式影響,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種突如其來且橫掃一切之勢,讓我們清楚地意識到,由自利目標和短期利益驅動的經濟體制是不可持續的。這種經濟體制是不平衡的、脆弱的,會增加社會、環境和公共衛生危機爆發的可能性。正如新冠肺炎疫情所表明的,一旦危機來襲,公共體系就將被置于難以承受的重壓之下。 在這本書中,我將論證,我們當前這個由追求短期利益*大化、逃避稅收和監管、環境危害的外部化等自利動機驅動的經濟體制已經無法持續。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旨在關切全人類和整個地球的社會、經濟體和國際社會。具體而言,我們應該從過去 50 年西方世界盛行的“股東資本主義”體制和在亞洲占據主導地位、強調國家利益至上的經濟發展體制,轉向“利益相關者”體制。這正是本書的核心內容。緊接著,我展示了如何構建這樣一種經濟發展體制,以及為什么我們現在就需要這樣做。 本書**部分(**章至第四章)概括性地梳理了 1945 年以來西方世界和亞洲的經濟發展史,探討了我們當前的經濟體制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存在的主要缺陷,比如實現了經濟的較快發展,但也造成了不平等加劇,環境惡化,給后代留下了巨額債務。該部分還探究了政治極化日益嚴重等社會趨勢與我們當前的經濟體制和治理體系之間存在著何種關聯。第二部分(第五章至第七章)深入挖掘了我們當前經濟體制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成就背后可能的驅動因素,審視了技術創新、全球化和貿易扮演的角色,以及對自然資源的使用問題。第三部分(第八章至第十章) 探討了我們的全球經濟體制可能發生的轉變,給出了“利益相關者模式”的定義,并展示了在具體實踐層面該模式對于企業、政府、國際組織和公民社會而言可能意味著什么。 在整本書中,無論是呈現我們正面臨的全球性問題并且探討這些問題可能的原因及結果時,還是提出我認為有助于打造未來更美好世界的解決方案時,我都盡力做到公正、客觀。但我必須要補充的一點是,我在這本書中所展示的都僅僅是個人觀點,這些觀點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我的個人生活經歷影響。我在本書**章中談到自己在兒童時期、學生時期以及初入職場時的一些成長經歷。我希望這些描述能夠幫助讀者了解我的世界觀。我堅信, 無論是對于一個社會還是對于一個經濟體來說,*優的成果都來源于合作——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的合作,或是各個國家之間以及各國人民之間的合作。 無論你是誰,我都希望這本書能夠對你有所啟發,促使你積極投身這一體制的構建。通過合力打造一個以包容性、可持續性和平等為基礎的經濟體制,我們可以轉變新冠肺炎疫情的后續影響。盡管這場疫情已經不可避免地導致了人口死亡,對人們的生命與生計都造成了沉重的打擊,但也許它能夠幫助我們通往一個更具韌性的世界。我希望,后疫情時代之于我們的后輩,正如同二戰后的那段時期之于我父母那一代人——那是一個團結的時代,人人都以剛經歷的那段歷史為戒,牢牢抓住當下和未來的時機,構建一個所有人都能共享繁榮的世界。 在戰后的幾十年里,為實現這一目標,在國內層面,我們致力于重建社會契約——比如,歐洲致力于建立社會市場經濟,美國致力于打造“偉大社會”。在國際層面,我們創建了一個多邊體制,旨在維護和平,促進合作,還構建一個包括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聯合國等機構在內的國際金融體系。 現在,我希望我們能夠借后疫情時代的復蘇之勢,在國家層面實施利益相關者模式,同時在國際層面建立一個更加可持續的全球經濟體制。 感謝你抽出時間閱讀本書!
利益相關者 作者簡介
克勞斯·施瓦布(Klaus Schwab):1938年出生于德國拉文斯堡,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1971年出版《機械工程行業的現代企業管理》一書,提出“利益相關者”理念,并于同年成立了世界經濟論壇。施瓦布教授擁有弗里堡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工程學博士學位和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公共管理碩士學位。除擔任論壇領導職務外,他于1972年出任日內瓦大學教授。施瓦布先生曾榮獲17項榮譽博士。他所著的《第四次工業革命》(2016年)被譯為30種語言,引起了廣泛關注。;.;彼得·萬哈姆 (Peter Vanham):比利時著名商業作家,世界經濟論壇主席辦公室媒體負責人;經濟專家、企業家、自由記者。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自卑與超越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虎
- >
唐代進士錄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