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吳晗講歷史(中國人的生存法則)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59456380
- 條形碼:9787559456380 ; 978-7-5594-5638-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吳晗講歷史(中國人的生存法則) 本書特色
他在鑒別史料方面,態(tài)度很嚴謹。對許多文獻和傳說,都不輕易置信,要加以考訂。 ——考古學家 夏鼐 吳晗是位勤奮、正直、誠實的歷史學家,他一貫愛好自己的工作,以研究明史有名于世。 ——歷史學家 黎澍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是明史研究的高峰,現(xiàn)在要找能夠與那個時代的明史學者如吳晗、鄭天挺、孟森并駕齊驅(qū)的人很難。 ——復旦大學教授 樊樹志 吳晗的歷史隨筆是他*閃光的亮點,每篇文章舉重若輕,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命題。 ——北京大學教 王天有
吳晗講歷史(中國人的生存法則) 內(nèi)容簡介
吳晗是中國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現(xiàn)代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本書秉著對歷史嚴謹公正的態(tài)度,精選吳晗先生關(guān)于中國古代政治、人物、社會、文化、軍事等方面的敘述與評論篇章,告訴讀者為人處世的生存法則。本書史料豐富、分析透徹,語言生動幽默,對中國歷史有獨特的理解,學術(shù)價值很高,有益于讀者增長歷史知識。歷史不會重復,卻有可能重演。牢記歷史經(jīng)驗和教訓,才會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吳晗講歷史(中國人的生存法則) 目錄
**章 治國的智慧——找準權(quán)力的平衡點
談曹操/003
談武則天/013
歷史上的君權(quán)的限制/020
治人與法治/025
歷史上的政治的向心力和離心力/030
論皇權(quán)/036
皇權(quán)的輪子——新官僚機構(gòu)/043
皇權(quán)的輪子——軍隊/049
國子監(jiān)/054
說士/057
第二章 為臣的謀略——在其位謀其政
論赤壁之戰(zhàn)里的魯肅/063
論赤壁之戰(zhàn)里的周瑜、諸葛亮、張昭/067
冼夫人/071
文天祥的骨氣/076
論海瑞/079
關(guān)于魏忠賢/101
論奴才——石敬瑭父子/108
碰頭和御前會議/113
第三章 百姓的日常——人間煙火味兒
古人的坐、跪、拜/117
古人讀書不易/120
古代的服裝及其他/123
度牒/126
宋元以來老百姓的稱呼/129
庶民服飾/132
當鋪/135
人生五計/137
刺配/139
從幞頭說起/141
南人與北人/145
第四章 錦衣衛(wèi)和東西廠——間諜組織的野蠻生長
明代的錦衣衛(wèi)和東西廠/153
詔獄/163
朱元璋嚴禁宦官干政/165
朱棣打破祖制重用宦官,創(chuàng)立東廠/167
閹黨爪牙阮大鋮/169
第五章 世間百態(tài)——看盡人生滄桑
明初的學校/173
明代的科舉情況和紳士特權(quán)/197
明代的殉葬制度/201
鄭和下西洋/203
記大明通行寶鈔/212
古代的斗將/225
戚繼光練兵/227
東林黨之爭/229
論社會風氣/242
論貪污/247
《金瓶梅》的故事/252
吳晗講歷史(中國人的生存法則) 節(jié)選
一、談的意義 這些天來,一碰見人就談曹操,大家興致很高,甚至在會場上,會前、會后、中間休息的時候,談的都是曹操。有的說他是好人,有的說是壞人,也有人說一半一半,一半好人,一半壞人。議論很多,文章也不少,人人各抒己見。正是春暖花開的時候,有了談曹操這樣一個好題目,學術(shù)界也在百花齊放了,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好得很。 好人壞人的爭論,不僅是曹操,歷史上許多人物都有。不僅是大人,小孩子也有。小孩子看戲,紅臉白臉上場,故事沒看懂,先問這是好人壞人,弄清楚了再決定喜歡哪一個。有些劇中人,憑臉譜可以信口回答,但是一問到曹操,就不是那么簡單了。 歷史上著名人物很多,數(shù)不清,也記不清。有些人物盡管大,但是人們還是不熟悉。曹操可不一樣,名氣*大,從北宋一直到今天,數(shù)他的熟人多,從小孩兒到大人,從城市到鄉(xiāng)村,只要聽過故事、看過戲的,誰都認得他那副大白花臉。風頭*足,挨罵也*久。“說曹操,曹操就到”這句話,在哪兒都可以聽到。 記載曹操事跡的書,主要是《三國志》,但是看的人不是很多。自從北宋的講史說三國故事以及元明以來的《三國演義》、清朝后期的三國戲流行以后,曹操便成為婦孺皆知的人物了。印刷術(shù)和戲劇事業(yè)發(fā)展了,識字的人看小說,不識字的人看戲,通過這些,廣大人民吸取了有關(guān)祖國發(fā)展的歷史知識。文學家和藝術(shù)家們逐步地塑造成功現(xiàn)代舞臺上的曹操臉譜,使得“曹操”這一名字在群眾語言中有了特定的含義。 描寫曹操的小說、戲劇,成功地影響了人民群眾;人民群眾的愛憎又反回來影響了小說、戲劇,這種不斷的反復影響,曹操在人民群眾中成為定型的人物——壞人的典型。說也奇怪,盡管壞,卻并不討人厭,人們喜歡看曹操的戲。我們的祖先罵了曹操一千年,如今,我們卻來翻案。 這個案不大好翻,因為曹操有悠久的、深遠的、廣大的群眾基礎(chǔ),小說和戲文已經(jīng)替他定了型,換一個臉孔,人家會不認得,戲也不好演。譬如《捉放曹》這出戲,曹操如改成須生出場,便只好和呂伯奢痛飲三杯,對唱一場,拱手而下,沒有矛盾了,動不得武,殺不得人,還成什么《捉放曹》? 不好翻則不翻之,亂翻把好戲都翻亂了,要不得。我看,舊戲以不翻為好。況且,何必性急,曹操已經(jīng)挨了一千年的罵,再多挨些年,看來也沒有什么不可以。而且,還有一個辦法,唱對臺戲,與其改舊戲,何如寫新戲,另起爐灶,新編說曹操好話的戲,新編我們這個時代的曹操戲有何不可。 另一面,說不好翻,也好翻。我們需要一本好歷史書,歷史上有許多問題都需要翻案。應用新的觀點,從歷史事實本身,重新估價曹操在歷史上的地位,肯定他在歷史上的作用,研究曹操,研究三國時代的歷史,發(fā)表些文章,寫些書,逐漸改變?nèi)嗣袢罕妼Σ懿俚目捶ǎ灰簿头^來了? 再過些時候,舞臺上的曹操也會跟著起變化,我相信會是這樣的。 從曹操這個人物的重新評價開始,將會引起歷史上其他人物的重新評價。從討論曹操這個人物開始,將會激發(fā)人們對祖國歷史的學習興趣,那么,為什么不談呢? 二、奸雄、能臣 *早對曹操評論的兩個人,一個是橋玄,一個是許劭。橋玄稱他為命世之才,能安天下。許劭說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兩人的說法不同,意思是一樣的,總之,都很佩服他。 奸雄這一鑒定是許劭的創(chuàng)造,后來許多關(guān)于曹操的評論,大體和這一創(chuàng)造有關(guān)。 這兩句話的意義,**,治和亂是相對的,能臣和奸雄卻指的是同一個人。第二,無論亂世、治世指的都是曹操所處的時代。第三,曹操的人格有兩面性,有能臣的一面,有奸雄的一面,也就是有好的一面,有壞的一面,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 我基本上贊成他們的話,認為公道。問題只是一個“奸”字。 奸是對忠而說的。對誰奸,對誰忠呢?從當時當?shù)氐娜藖碚f,對象是漢朝皇帝,是劉家。從當時當?shù)貪h朝的臣民說,對漢朝、對劉家不忠的是奸臣。但從整個歷史,從此時此地的人來說,一非漢朝臣民,二非漢帝近屬,硬派曹操奸臣帽子,為漢獻帝呼冤,豈非沒有道理之至。 但是,問題也不簡單,盡管過了多少朝代,甚至到了今天,還是有人對曹操奪取劉家政權(quán)有意見,豈不可怪。 說怪,其實不怪,其中有個道理。 原來國家這一觀念是近代才形成的,古代的人對國家的觀念并不那樣具體。比較具體的象征是皇帝,有了皇帝,也就有了政府和法制了,也就會有統(tǒng)一的安定的局面。沒有皇帝,沒有政府,沒有法制,天下就大亂了。因此,“忠君愛國”四個字總是連用的。要愛國就得忠君,不忠君也就是不愛國,皇帝沒有了,也就失去了忠、愛的對象,也就失去了和平、統(tǒng)一、安定的秩序。至于皇帝是什么人,什么樣子,那倒關(guān)系不大。重要的是要有一個統(tǒng)一的政府和法制。 從秦始皇統(tǒng)一以來,二世殘暴,統(tǒng)治時間短,秦亡,沒有聽說有人要復秦的。但從漢朝起,情況不同了,劉家統(tǒng)治了幾百年,維持了幾百年和平、統(tǒng)一、安定的生活秩序。在這幾百年中,在人民中建立了這樣的一個信念——要生活安定,就得統(tǒng)一,要統(tǒng)一就得要有皇帝,而且只有劉家的才算。王莽也做過皇帝,但是不行,搞得天下大亂。后來劉秀起來了,是劉家子孫,又維持了許多年代。東漢末年,政治腐敗得實在不像話,人民忍受不住,起來鬧革命,黃巾大起義,被政府軍隊和地主武裝殘酷鎮(zhèn)壓,失敗了,造成地主武裝割據(jù)地方,連年混戰(zhàn)的局面。到處是屯、塢、堡、壁,這一州,那一郡,這一個軍事集團,那一個軍事集團,打來打去,百姓流離,餓死道路,妻離子散,田疇荒蕪,人民吃夠了苦頭,普遍的要求是統(tǒng)一、安定、和平的生活。在這種情況下,漢朝皇帝這一象征成為人民向心的力量,忠于皇帝也就是愛國。 曹操掌握了漢獻帝這一工具,組織了強而有力的政府,頒布限制豪強的法令,也就適應了廣大人民要求統(tǒng)一、和平的愿望,符合了時代要求。當時的中原豪族、衣冠子弟、中小地主都被吸引在曹操周圍,挾天子以令諸侯,造成了瓦解敵人的軍事優(yōu)勢,壯大了力量,鞏固了統(tǒng)治。同時,通過利用這一工具,也繼承了漢朝的政治遺產(chǎn),利用了漢朝的政治機構(gòu)和人才,逐步建立安定的秩序,頒布法律,發(fā)展生產(chǎn),得到人民的擁護。 同樣,江東孫權(quán)這一家,雖然割據(jù)江東,卻還用漢朝官號,用這塊招牌辦事。四川的劉備更是自稱漢朝子孫,用這牌號來罵曹操是國賊。直到曹丕稱帝以后,這兩家才先后稱帝。 以后歷史上,唐朝亡了,少數(shù)民族的李存勖還稱唐;宋亡后幾十年,韓林兒起義還冒稱是宋徽宗子孫;明亡了,魯王、桂王還在沿海和西南地區(qū)繼續(xù)抵抗,并且都取得人民支持,道理就是這樣。 要說曹操挾漢帝就是奸臣,那么,反過來,曹操不挾,漢朝早完了。曹操用上這塊招牌,從196至220年,漢朝多延續(xù)了二十五年。要是曹操不挾,如他自己所說的,正不知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中原地區(qū)的分裂割據(jù)局面延長了,對人民有什么好處? 正因為人心思漢,漢家這塊牌號還可以繼續(xù)利用,曹操一生不稱帝,周文王是他的榜樣。到曹丕繼位,經(jīng)過曹操二十多年的經(jīng)營,內(nèi)部鞏固了;另一面,吳、蜀一時也打不下來,才摘了舊招牌,另起牌號。 總之,曹操這頂奸雄帽子,是扣死在和漢獻帝的關(guān)系上面的。過去九百多年都罵他為奸臣,是由于過去的封建體制、封建道德所起的作用。今天,評價曹操,應該從他對當時人民所起的作用來算賬,是推動時代進步呢,還是相反? 我以為奸雄的“奸”字,這個帽子是可以摘掉的,這個案是可以翻的。 至于曹操鎮(zhèn)壓黃巾起義的問題,也有不同的意見。鎮(zhèn)壓、屠殺黃巾是壞事,是罪惡。但是,也應該分別來看,**,不能以曹操曾經(jīng)鎮(zhèn)壓黃巾就否定他在這一時代所起的作用;第二,曹操的對手劉備和孫家父子都是鎮(zhèn)壓黃巾起家的,人們罵曹操,卻同情劉備,稱孫家父子是英雄,同樣的兇手,袒劉、孫而單罵曹操,這是不公道的。 除此以外,曹操還犯了不少罪,一是攻伐徐州,坑殺男女數(shù)萬口于泗水、屠慮、睢陵、夏丘諸縣;二是官渡之戰(zhàn),坑殺袁紹降卒八萬人;三是以私怨殺崔琰、華佗等人。 至于《捉放曹》殺呂伯奢全家這一件惡名昭著的壞事,倒應該有所分析。據(jù)《三國志》注有三說,一是《世語》,說呂伯奢不在,五個兒子在家招待,曹操疑心他們謀害,夜殺一家八人逃走。一是孫盛《雜記》,說是曹操聽見呂家吃飯家具響聲,以為要暗害他,就殺人逃走,還自言自語說:“寧我負人,無人負我。”《捉放曹》是綜合這兩說編成戲的。其實孫盛的話就有漏洞,人都殺光了,自言自語的兩句話是誰聽見的?第三說是《魏書》,說呂伯奢的兒子和賓客搶劫曹操的馬匹、衣物,被曹操殺了幾個人。這一說對曹操*有利,但偏偏不用。從歷史事實說,裴松之是很小心的,把《魏書》的說法引在**,三說平列,不加論斷。從時代先后說,孫盛是晉朝人,他記的史事一定就比《魏書》正確,也是值得懷疑的。 …………
吳晗講歷史(中國人的生存法則) 作者簡介
吳晗(1909—1969),原名吳春晗,字辰伯,浙江義烏人。中國著名明史專家。畢業(yè)于清華大學。代表作品有《朱元璋傳》《明史簡述》《讀史札記》《歷史的鏡子》等。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