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百部紅色經典:少年中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50894
- 條形碼:9787559650894 ; 978-7-5596-5089-4
- 裝幀:7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百部紅色經典:少年中國 本書特色
在大革命前后的青年學生們,凡是稍微有些進步思想的,不知道惲代英,沒有受過他的影響的人,可以說沒有。 ——郭沫若(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 曾經有人說過一句笑話:灰布大衫就是Y君(惲代英)的商標。五四時代在武昌聽過Y君**次演講的青年們,后來在上海某大學的講壇上又看到Y君時,首先感到親切的,便是這件灰布大衫。這一件樸素的衣服已經成為他整個人格的一部分,這從不變換的服裝又象征了他對革命事業始終如一的堅貞和苦干。 ——茅盾(作家、文學評論家)
百部紅色經典:少年中國 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 ★惲代英,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他是暗夜中秉燭的先行者,是迷霧中吶喊的民族脊梁。在革命早期他心懷家國,一心投入救國各項事業,積極引導知識青年思想覺醒。在被捕后,他仍舊不屈不撓地堅守著革命信仰。他的革命精神在如今仍有著廣泛影響。 ★《少年中國》是惲代英的經典文集,他為中國青年從哲學角度鞭辟入里地分析了中國走革命道路的本質,同時,也強調了教育對少年中國發展和中國青年成長的影響。本書對提高當代青年思想道德修養,具有重要意義。 ★“百部紅色經典”系列叢書為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專門設計,收入作品皆為名家名作,旨在重溫紅色經典,緬懷先烈,傳承革命精神,弘揚愛國主義。 內容簡介 《少年中國》是惲代英的一部作品集。他是中國近現代史上卓越的政治活動家,也是著名的理論家、宣傳家和教育家。在其短暫的一生中,留下了300多萬字的思想論著,其中z具特色的部分主要表現在早期對哲學問題和教育問題的探討,以及后來對改造中國之革命道路的探索等多個方面,如《論信仰》《怎樣創造少年中國》《學術與救國》《教育改造與社會改造》《社會性之修養》堪稱中國近代寶貴的思想財富。本選集從中精選出10余萬字,力求能較為全面地反映惲代英在哲學、政治、經濟和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主要思想及其思想演化、發展的過程。
百部紅色經典:少年中國 目錄
義務論
懷疑論
文明與道德
自訟語
社會性之修養
思考力之修養法
我之人生觀
我之人生觀(續)
論信仰
學問與職業一貫論
一國善勢力之養成
懷疑論
致少年中國學會同人
怎樣創造少年中國?
少年中國學會的問題
為少年中國學會同人進一解
青年與偶像
知識經驗與感情
做人的**步
《中國青年》發刊詞
怎樣才是好人
青年工人運動的注意事項
答問七則
青年*急要了解的是什么?
百部紅色經典:少年中國 節選
怎樣創造少年中國? (一九二〇年七月、九月) 若中國還有存在的價值,我想怎樣創造少年中國,總應該是有志的人值得討論的問題。自然這個問題是太大太寬泛,一則非淺薄如我的所能解決,再則談起來非三言兩語可以包括干凈;但我究不能不做這一篇文,是什么原故呢?我的意思:**,想喚起同志的少年,對于這問題的注意;第二,想引起比我這更正確更有效力的研究;第三,我盼望從這里發現創造少年中國合當的途徑,我們找著我們的路走,庶幾可以不為外界潮流所眩惑所紛擾,這樣便可以于短些的時間,用簡捷有效些的力量,早些求少年中國的實現。 我們要鄭重聲明的,若創造少年中國是一件急切需要的事,那便凡為中國人的,人人應懇切的覺得他肩背上有這一個負擔。我們少年中國學會誠然是以創造少年中國為宗旨而結合的組織,然而這不過是把我們普遍應有的任務,加一番認識;我想亦不至有人承認創造少年中國是少年中國學會單獨負擔的任務。其實我還可以進一步說,亦許我們少年中國學會是沒有負擔這任務決心的,亦許我們是沒有負擔這任務實力的;然只須這任務是應當負擔,比我們有決心有實力的人,越是要大些的努力,來負擔這任務。所以我這篇文,或者我做這篇文的意思,終不能不禱祝他能惹起一般同志的注意,越是學會以外的同志,越盼望多惹起些注意。假如有不贊成我們學會的人,越盼望多惹起些注意。因為創造少年中國,原是大家的事。 至于學會以內的同志,我自然盼望大家更要多分些精神,討論我們事業的根本問題。我的意見固然未必值得幾多討論,但是我提出這個問題,或總可以值得大家的審慮。我想我們學會的宗旨,固然規定的是“本科學的精神,為社會的活動,以創造少年中國”;但是這些話還是太寬泛了。我們今天在這樣一個創造事業面前,占怎樣的一個地位?我們要怎樣預備?從那里著手?這處處是我們的問題。即令我這不是完全正確的話,說應該惹起大家討論這問題的注意。 我每做一篇文,常癡想這一篇文在社會上要生一個什么樣的影響;然而亦許是我的口才短了,亦許是我的意見尋常了,亦許是我人微而言輕了,雖亦抱一腔熱血,下全副力量,說幾句我能夠說的話,然而那個結果,正如石落大海,幾乎亦不配特別看出一點波浪。我因而預想這一篇文的結果,大概亦只是這樣罷了。但是假令我真不配說這些話,盼望配說這些話的人,亦來開幾句口。假令我們的讀者,看人家文字,從不肯切己的審慮,便令審慮了亦從不肯便下力反躬實踐;那嗎,我不能不望他這一次換一種態度,讀這一篇文。我不是要拿他糟蹋我們《少年中國》月刊的篇幅,更不是拿他來糟蹋我們讀者的光陰。我是盼望總能至少有些地方引起大家審慮,引起大家力行。中國不是沒有改造的希望,但是要用聰明些的法子,堅決些的力量,去改造了。不然,亦許會來不及改造,或者改造要用大幾倍的力量,多幾倍的困苦。我真有無量的熱心,請可愛的《少年中國》月刊讀者,無論會員非會員,為中國乃至為自身,在這個時機中,多注意這個問題。 我這一篇文,分為下列諸方面的討論:(一)為什么要創造少年中國;(二)創造少年中國的分工與互助;(三)創造少年中國與群眾生活的修養;(四)創造少年中國與學術的研究;(五)創造少年中國與個人生活問題。以下便逐一討論了。 (一)為什么要創造少年中國? 亦許有些人是無政府主義者,他心目中久已沒有什么國界,所以亦沒有什么中國;所以他對于創造少年中國很冷淡,以為無關重要。其實呢,只要明白世界大勢的人,今天或者亦不至仍拘守著狹隘的國家主義,說什么愛國是人類*終的義務;豈獨無政府主義者是如此想。然而我以為創造少年中國,究竟是真有志的少年人人有的任務。是何故呢? 中國誠然永遠不應發什么做世界主人翁的癡想,亦不應想做無論那別一國或別一民族的主人翁,然而用這同樣的理由,我們亦不很可以知道,中國是一樣不應做那一國或那一民族的奴隸嗎?我們不應該讓中國亡國,亦猶如我們不應該讓中國人受資本家的掠奪一樣。何況今天的事,亡國與受資本家掠奪,是一件平行的現象。我們講人道,是企求人類平等的幸福。所以我們不愿人家受掠奪,亦不愿自己受掠奪。若我們一天天走受掠奪的路,卻談什么無政府主義,這只是割肉飼虎的左道,從井救人的誣說。 我不必表明我不是國家主義者,而且我亦深恨一般國家主義者以防御為侵略的代名詞,使世界人種發生許多嫌怨爭哄。我又不致如一般主張報仇雪恥的熱心人,想追溯幾百年的往事,發生一個“愿比死者而灑之”的嗔心。但是我的意思,確見沒有讓中國亡國的道理。就人類權利說,無論那一國那一民族沒理由做我們的主人翁,做我們的掠奪者;我們誠然不應該奉行自己國內那些政治家的建功立業的野心計劃,但我們亦不應容許別國那些政治家把我們做他成就功業的犧牲品。所以我們要求人類與我們平等,亦要求我們與人類平等。 就人類義務說,今天全世界正開始了他的大改造事業,進步些的各民族,都在這旗幟的下面做功;我們亦不應該不努力擔任我們應擔任的一部分。所以無論奴隸或其相等階級,不但是我們不甘忍受的,亦是不應忍受的,而且亦是不容忍受的。因為我們要站在人類水平線上,同時與各民族的覺悟者攜手,努力前進。這不但是一個不應受剝奪的權利,亦是一個不容逃避的義務。 或者有些人熱心而走到厭世途徑上的人,他亦會承認中國人是劣種,是要受淘汰的,是不應不受淘汰的;所以他說世界的前途,或者誠然是莊嚴燦爛,但是這里面沒有中國人的一分,因為有許多證據,中國人是太庸懦昏愚了的,中國人只配做奴隸,只配受人家的蹂躪魚肉。這樣的話,實在不是沒有幾多理由,而且亦有幾多機會逼得我亦作這樣想;但是這里有兩個應注意的地方:一,試問歐西文明國民,是如何的優種呢?二,試問中國國民性,是不是絕對不能改造?所謂歐西文明國民,我雖接觸得不多,然而以目所見,耳所聞,書籍所記載,看起來,下層階級,一樣同中國人是卑污猥瑣;即談到縉紳先生,眼光短淺,操守尋常的,亦不能說是一個很少的數目;然而他們先覺的人,把改造之責自任,努力奮斗,亦便一天天有些成功。看這樣便知道,我們用不著妄自菲薄,我們一樣可以擔負我們分內的任務。至于國民性的改造,這是現在各國先覺努力的對象。Le Bon說:“德意志的國民性,不過是半世紀人為的創造。”固然德意志的國民性,不是我們想達到的創造目的,不過總可以證明人力在國民性上的功效。只怕我們不努力呢!天下事豈有不可為之理? 我國自命為先覺的人,誠然有幾多次改造國民性的企謀,但是都失敗了。或者有人要以這為中國事不可為的鐵證。但是人都是一樣的,中國人不至于獨是劣種;而且就中國歷史說起來,黎民于變,化行俗美,亦顯然見中國國民性是有改造可能性的。我們企謀的失敗,不應該歸咎國民性的不可救藥;寧要歸咎于我們品性上的弱點,方法上的錯誤。我們應該研究這弱點與錯誤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法子補正,這便是這篇文討論的范圍。我想這真是我們當面的一個問題,這問題得了正當解決以后,改造的企謀便不會失敗了。 假如我前面說的話確乎不錯,那便見得創造少年中國是應當的,是不得不然的,亦見得是可能的。然則真有志的青年,可以看清了,拿穩了,向這一條路上勇猛前進了。 什么是少年中國,我想這里恐怕不能大家是一樣的意見。有的人說,我們要教我們這老大的中國返老還童;所以創造少年中國是Rejuvenation的作用。有人說我們要教我們這時代落伍者的中國適應于方來的少年世界,所以創造少年中國,是Adaptation的作用。然而這兩種意見,是可以并行的。我們可以說創造少年中國,原同時包含這兩種作用。因為非返老還童,無以適應于少年世界;亦非適應少年世界,不能返老還童。因為少年世界,便是充滿了活力的世界,是人人機會平等,本能的發展具足而圓滿的世界;中國只有能適應于這個世界,才真算是返老還童。所以我們的目的,應該是以適應于少年世界為目標,求少年中國的實現。換一句話說,便是以求中國的返老還童為手段,而達到創造適應于少年世界的少年中國的目的。 (二)創造少年中國的分工與互助 一個真心要創造少年中國的人,他自然要覺得有聯合同志的必要;因為實際上的創造事業,不是一個人從一方面做得成功的,亦不是幾個人從幾方面做得成功的。若不是各方面同時并舉,不但不能成就全部創造的事業,便那一方面或幾方面亦決達不到理想的目的。 我們打開眼睛一望,便知道中國要做的事,實在太多了。現在一般熱心的人,他看了一件要做的事,便去做一件;這件事沒有完成,又看見別一件要做的事,便又去做別一件;所以弄到疲精竭力,仍然眼巴巴望著許多要做的事,實在再無力量做了;亦眼巴巴望著手里已經攬著的事,實在再無力量比現在做好些了。每每甲便竭全力做了許多事,然而沒有一點功效;又勞乙用同樣的力再做;又勞丙用同樣的力再做;這樣的人,我們自然只好佩服,但是不能不可惜他于社會毫無效益,否則亦是只發生了不應那樣小的一點效益。何以只能發生這一點效益呢?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把各種紛歧的事業分開了,便力量越小了。這是我們應引為鑒戒的事。 但亦不容易便說是這一個人的錯,每每這一個若不做某事,那件事便沒有人做了;所以有許多人雖然明知他所做的事業太紛歧了,然而想丟亦不忍丟。但是我們細想,這是什么原故發生這樣現象呢?**,是我們沒有同力合作的修養,所以不慣與人家在一件事上攜手進行。我們常太信靠了自己,太不信靠了人家;我們總盼望人人都要與我一樣,有一點不如我,甚至不過僅僅是與我不一樣,我便不滿意了,便不信靠他了。這樣,所以我們總覺得每事都得自己去做。固然照眼前的事看起來,不可信靠的人,亦實在太多了,難怪他要這樣想;不過便有可以信靠的人,他亦仍然會像這樣待他,使人家不能不生些反感,乃至不肯幫助他,這可要怪他自己呢。第二,是我們平日沒有協力分功的預備,所以縱然在求學時代,亦曾有些知己知彼的朋友,然而一到做起事業來了,非感覺得朋友不能為我之助;便感覺得所有的朋友都只出于一途,在這一方面嫌人多了,在別一方面卻又沒有人去做應做的事。人類的心,每易傾向于黨同伐異。主義不同的人,固然好彼此攻訐,便是所學學科不同,亦每每沒有同學一種學科的親密。由此,所以我們的朋友,每是出于一途。及有一種事業到手里來的時候,才知道一個事業不能不靠多方面的力量,然而別方面的朋友以前多半是疏遠冷淡的,而且以后亦還會是疏遠冷淡的,自然他們彼此是不能熱誠的互助了。即就同學一種學科的朋友而說,亦還有些品性才能上的弱點,平日沒有切磋琢磨的機會,到了共事的時候,因而這弱點越發暴露,不但無助于一個事業,甚至于還有害于他。這時我們固然親切覺得能共事的人太少了,其實還怪我們平時完全沒有一種協力分功的預備。我們平時既沒有預備一般將來披肝瀝膽以共圖天下事的朋友,事到頭來,胡亂的拉攏來一般烏合之眾,又怎怪他不合手呢?
百部紅色經典:少年中國 作者簡介
惲代英,字子毅,中國共產黨早期著名的理論家和杰出的領導人,原籍江蘇武進,生于湖北武昌。1919年,組織領導武漢學生參加五四運動,同年加入少年中國學會,傳播新文化。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在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兼宣傳部長,并主編團中央機關報《中國青年》。1927年參與領導了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1928年秋以后相繼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秘書長、中共中央宣傳部秘書長,主編黨中央機關刊物《紅旗》。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虎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