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古典小說互文性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82007
- 條形碼:9787520382007 ; 978-7-5203-820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古典小說互文性研究 本書特色
在當今文學研究特別重視“跨界”與“本體”的學術背景下,除了“跨文化”“跨學科”“跨文體”等路數,“互文性”以及“跨文本”通變路數亦有利于開辟中國小說研究新局面。中外融通的“互文性”理論對小說乃至整個文學研究具有深遠的意義嗎,也會拓展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研究以及“小說史重寫”乃至“文學史重寫”的思路。
中國古典小說互文性研究 內容簡介
在“互文性”“經典性”“譜系性”等理論方法備受關注的學術背景下,本書除了關注《三國志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等各大經典小說名著個體文本本身的意義發掘和審美探索的同時,還致力于從“歷時性”與“共時性”雙時態維度,對小說文本之間關系進行深入探討與梳理。不僅注重探尋小說文本互滲、互涉生態和規律,而且注重發掘各小說之間的原初風貌;不僅注重重新闡釋小說文本意義之源,而且重視重新發掘小說通變規律,力求從文本互涉視角建構中國小說發生發展的通變譜系。本書所謂“互文性”之“互”并非單向的傳遞,而是多重“互動”,既包括縱向傳承的“歷時互文”與橫向互滲的“共時互文”,還包括“傳承互文”與“反哺互文”以及“正向強化互文”與“逆向反諷互文”等復雜情況。同時,注重從小說與小說之間的“互文性”增值,并結合“影響的焦慮”“累積”“集撰”“戲擬”等創作方式,“似曾相識”“熟能生巧”等傳播方式,探討其對小說“經典性”“集大成”的作用,進而多方面探討中國古今小說的通變規律和圖景。
中國古典小說互文性研究 目錄
**節 古今中外文論對話與方法融通
第二節 中國小說“互文性”研究態勢
**章 中國小說原初探索及文本追溯
**節 古人關于小說原初之事理喻說
第二節 今人關于小說原初之學理追溯
第三節 互文性視角下的“雜家”面貌
第二章 傳奇小說與話本小說對行互滲
**節 傳奇小說與話本小說對行鏡照
第二節 傳奇小說與話本小說文本互動
第三章 從“互文性”看《水滸傳》之“經典性”
**節 《水滸傳》方法都從《史記》出來
第二節 《水滸傳》共時“互文性”生發
第三節 對其他幾大經典小說之派生
第四章 《三國志演義》文本創構之“重復”
**節 《三國志演義》中的“重復”及其敘事效果
第二節 毛評對文本“重復”的“比類而觀”
第五章 《金瓶梅》之“互文性”及懸疑釋解
**節 《金瓶梅》研究的“互文性”位移
第二節 《金瓶梅》與“三言”文本互通
第六章 “四大奇書”文本縱橫貫通
**節 “四大奇書”之“互文性”生態
第二節 “四大奇書”之雙向“互文性”
第七章 《聊齋志異》“脫化”創意探尋
**節 詩稗互滲與《聊齋志異》創意
第二節 《聊齋》“脫化”創意面面觀
第八章 《儒林外史》“仿擬”造境尋蹤
**節 《儒林外史》對前文本之“仿擬”
第二節 《儒林外史》仿擬《水滸傳》辨析
第九章 從“互文性”看《紅樓夢》之“集大成”
**節 “集腋成裘”式的文本“集大成”
第二節 《紅樓夢》“集大成”之層級與境界
第十章 古今小說“互文性”通變鳥瞰
**節 古典小說“互文性”通觀
第二節 古今小說跨時空通變概觀
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古典小說互文性研究 作者簡介
李桂奎(1967-)沂南縣人。文學博士。現為山東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水滸學會”副會長,“中國聊齋學會(籌)副會長、秘書長等。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國古代小說與理論(尤其是敘事與寫人理論)。現正擔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帶領團隊從事中國古代小說理論術語考釋與譜系建構。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