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荒漠化防治綜合效益評估以毛烏素沙地為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459123
- 條形碼:9787519459123 ; 978-7-5194-5912-3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荒漠化防治綜合效益評估以毛烏素沙地為例 內容簡介
毛烏素沙地是中國四大沙地之一,是我國荒漠化危害比較嚴重的地區之一,該地區屬于生態脆弱區,也屬于草原生命地帶區域。從1959年開始毛烏素沙地荒漠化治理以來,荒漠化危害已明顯減小,防沙治沙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制約當地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問題也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但如何科學評估毛烏素沙地防沙治沙取得的成就?并科學評估防沙治沙工程取得的效益?為荒漠化的治理、防防沙治沙工程的管理和當地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等提供參考和依據,這是迫切需要研究的課題,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研究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題“半干旱荒漠區防沙治沙工程效益綜合評估” (2016YFC0500905-4)的研究內容。研究主要采用Meta分析效益轉移法、虛擬變量回歸和空間外溢性分析等方法,發現我國毛烏素沙地荒漠化防沙治沙工程效益發生明顯變化,荒漠化程度也呈現出明顯的逆轉趨勢。
荒漠化防治綜合效益評估以毛烏素沙地為例 目錄
**節概念界定及研究范圍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范圍
第二節研究內容及方法
一、研究內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文獻綜述
**節毛烏素沙地荒漠化變化過程的研究
一、有關沙地植被的研究
二、沙地荒漠化過程研究
第二節防沙治沙綜合效益評價的研究
一、綜合效益評價的理論
二、綜合效益評價的主要方法
三、綜合效益評價存在的問題
第三章毛烏素沙地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發展概況
**節毛烏素沙地自然條件
一、地質地貌
二、氣候條件
三、土壤和水文條件
四、植被條件
第二節毛烏素沙地社會經濟條件
第三節毛烏素沙地沙漠化成因及生態環境
一、沙地沙漠化成因
二、沙地生態環境
第四章鹽池縣防沙治沙綜合效益評估
**節鹽池縣基本概況
一、自然概況
二、社會經濟概況
三、防沙治沙生態工程
第二節綜合效益評估
一、指標權重確定方法
二、指標權重的確定
三、綜合效益指數的計算
四、鹽池縣荒漠化治理綜合效益評估
第三節基于生態足跡的荒漠化治理工程可持續發展狀態研究
一、數據來源及處理方法
二、各類土地均衡因子的計算
三、生態足跡法計算結果與分析
第四節相關結論
一、荒漠化治理工程綜合效益不斷提高
二、人均生態足跡處于生態盈余狀態
三、生態經濟處于協調、平衡狀態
第五章基于生態位適宜度的榆林市防沙治沙綜合效益評估
**節榆林市基本概況
一、地理特征
二、資源特征
三、社會經濟概況
第二節榆林市防沙治沙工程概述
一、防沙治沙狀況
二、防沙治沙工程建設分區及重點項目
第三節防沙治沙綜合效益評估
一、指標設計和數據來源
二、綜合效益評估
第六章基于能值分析的榆林市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評估
**節社會經濟概況與數據來源
一、社會經濟概況
二、數據來源
第二節能值分析步驟和評價指標的選取與說明
一、分析步驟
二、能值評價指標的選取與說明
第三節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生態經濟系統能值流量分析
二、生態經濟系統主要能值指標分析
第四節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二、建議
第七章 鄂爾多斯市防沙治沙綜合效益評估
**節研究區域概述
一、研究區域
二、生態環境
三、經濟發展
四、社會發展
五、沙漠化情況與成因
六、防沙治沙工程建設情況
第二節指標設計與數據收集
一、指標設計
二、數據來源
第三節防沙治沙工程綜合效益評估
一、評估指標的無量綱化
二、指標權重的確定
三、綜合效益評估
第四節防沙治沙工程綜合效益空間外溢性分析
一、相關空間計量理論
二、綜合效益空間外溢性計量
三、防沙治沙工程綜合效益影響因素分析
第五節主要結論
第八章毛烏素沙地防沙治沙綜合效益評估
**節數據來源
第二節評價方法——效益轉移方法簡介
一、效益轉移法的定義與分類
二、Meta分析函數轉移法
第三節毛烏素沙地價值轉移模型構建
一、模型數據處理
二、模型變量選取
三、單位面積資源環境價值轉移模型
第四節毛烏素沙地資源環境效益評估
一、模型自變量取值確定
二、單位面積資源環境效益估算
三、資源環境轉移效益動態分析
第五節毛烏素沙地資源環境效益預測
一、GM(1,1)模型概述
二、毛烏素沙地資源環境效益的灰色預測
第六節毛烏素沙地防沙治沙效益的空間外溢性分析
第七節防沙治沙工程綜合效益影響因素分析
一、變量選取
二、平穩性檢驗
三、SEM與SLM模型的選擇
四、空間杜賓模型的Wald與Huasman檢驗
五、SDM模型的估計結果
第八節防沙治沙工程的區域綜合效益評估
一、評估指標和數據的處理
二、區域綜合效益評估
第九章人工、自然因素對毛烏素防沙治沙綜合效益的影響
**節數據與變量
一、數據來源
二、變量描述
第二節數據分析
一、降維處理
二、回歸分析
第三節結論
第十章結論及建議
**節結論
第二節建議
荒漠化防治綜合效益評估以毛烏素沙地為例 作者簡介
張穎,男,陜西眉縣人,博士,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合聘教授,希臘雅典教育研究院教授。兼任中國系統工程學會林業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生態經濟學會理事,中國環境經濟學會環境經濟專業委員會委員,牛津大學《Green Economics》期刊編委,新加坡Viser出版集團學術委員,山西省政協智庫專家,新華社《瞭望》智庫專家等。 1989年畢業于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后留校任教;1994年考取北京林業大學林業經濟專業碩士研究生,1999年獲農學博士學位(碩博連讀),并在韓國Korea University進行博士后研究,2000年回國。2002年11月—2003年1月在臺灣大學作訪問教授。2007年8月—2008年8月在美國耶魯大學作訪問教授。2014年8月—2015年1月在德國吉森大學作訪問教授。主要從事自然資源和環境資源的價值評價及核算和區域經濟學的教學和研究。出版專著17部,教材6部,擔任副主編、參編著作24部,發表論文200多篇,其中被SCI、EI收錄21篇。出版的論著主要有《綠色核算》《綠色GDP核算理論與方法》《綠色財富——森林社會效益評價與核算》《森林綠色核算理論與實踐》《中國城市森林環境效益評價》《Forest Accounts: a Primary Case Study in China》《A Study on the Measurement Model of China's Forest Carbon Sinks Accounting》《Plantation Development: Economic Analysis of Forest Management in Fujian Province, China》等。先后主持和參加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國際熱帶木材組織(ITTO)項目等26項。獲省部級優秀科技成果獎6項,國際獎4項,優秀論文獎5項。相關研究成果被《瞭望》《科學時報》《中國綠色時報》《北京日報》《紅旗文稿》、加拿大《Financial Post》、牛津大學綠色經濟研究網站(Green Economics)等進行過大量報道,并產生一定的社會影響。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