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紙上 本書特色
《紙上》是一部江南散文名家蘇滄桑的散文集,收入了《春蠶記》《紙上》《跟著戲班去流浪》《與茶》《牧蜂圖》《冬釀》《船娘》七篇紀實散文。作者走進鄉村劇團、手工紙坊、茶農之家……觀察、體驗、感受、描述他們的生活,作者力求表現這些藝人的真實日常,因此她實地到訪、仔細觀察,觀察他們的服裝、膚色、神情、常年勞作的雙手……也觀察他們的日常飲食、朋友交往,以此豐富了藝人自身講述的外延。古法造紙、鄉村劇團、手工炒茶、養蠶、養蜂、船娘,作為一種生活日常,正在逐漸或已經退出社會舞臺,因此作者的跟隨和講述是一種有價值的文化記錄。蘇滄桑散文描繪的傳統文化是南方的,也是中國的;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她是歷史的,也是沒有成為過去的。文章時空交錯,勾連古今,思維開闊,思考深邃,力求思想性、藝術性和可讀性的高度結合。
紙上 內容簡介
《紙上》是一本獨特的書。全書由7篇散文構成,以記錄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以中國南方珍貴的非遺文化、手藝行當、風物人情(桑蠶絲綢、傳統造紙、草臺戲班、茶農生活、養蜂人家、古法陳釀、西湖船娘)等為基本元素,“我”深入“他們”的生活現場,親身體驗撈紙、唱戲、采茶、養蜂、育蠶、搖船,截取鮮活的人生橫斷面,深度挖掘其間所蘊含的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文化意識、文化自信,抒寫新時代新精神,謳歌中*華民族山水之美、風物之美、傳統之美、勞動之美、人民之美。其中《紙上》曾在《人民文學》以頭條+卷首語重點推出、《新華文摘》轉載,《跟著戲班去流浪》《與茶》《春蠶記》《牧蜂圖》《冬釀》《船娘》等先后在《人民文學》《十月》《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刊出,讀者反響熱烈,對于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紙上 目錄
自序:春天的秒針——1
壹春蠶記——1
貳紙上——31
叁跟著戲班去流浪——69
肆與茶——143
伍牧蜂圖——191
陸冬釀——241
柒船娘——319
后記:鳥鳴——364
紙上 節選
像一場夢。 像一席夢話。 二〇二〇年小滿,我在西溪的鳥鳴聲中醒來。東邊初陽已升,西邊圓月已淡,日月如蒼天兩只溫柔的眼睛俯瞰著人間。西溪千百個湖塘,如千百只清亮的眼睛齊齊睜開,與蒼天兩只眼睛溫柔對視。想起《三體》大結局前篇,劉慈欣送給兩位主人公一個小宇宙,水珠般飄浮在正在坍縮的宇宙中。在那個透明的結界里,他們過著古人般詩意的田園生活,延續著人類*后的文明。 西溪如一個透明的結界。船娘微微彎曲著背,輕輕搖著櫓,穿過晨霧和晨霧般濃稠的時光,駛向湖的更闊遠處。她的生命形態,古老,柔韌,恣意,隱忍,美如雨中匍匐的蕨類。
紙上 作者簡介
蘇滄桑,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浙江省作家協會散文委員會主任、浙江省散文學會常務副會長。在《新華文摘》《人民文學》《十月》《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發表文學作品四百余萬字,出版散文集《等一碗鄉愁》等多部。獲“冰心散文獎”“豐子愷散文獎”“琦君散文獎”“中國故事獎”等。多篇散文入選全國各類散文選集、散文年選、排行榜、教材讀本,并被應用于中考、高考試題。
- >
朝聞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史學評論
- >
自卑與超越
- >
我與地壇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