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白云鄂博尾礦催化半焦脫硝的作用機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486884
- 條形碼:9787502486884 ; 978-7-5024-8688-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白云鄂博尾礦催化半焦脫硝的作用機理 內容簡介
本書以白云鄂博尾礦為對象, 分析其對半焦脫硝的催化性能和作用機理。根據白云鄂博尾礦的礦物組成和工藝礦物學分析, 將白云鄂博尾礦的礦相分為單體解離礦相和連生體礦相兩類 ; 分別研究單體解離礦相中的赤鐵礦和氟碳鈰礦的催化脫硝作用, 以及赤鐵礦-氟碳鈰礦連生體礦相的催化脫硝作用 ; 通過建立的物理模型分別研究氟碳鈰礦模型的Ce-Fe協同催化作用, 以及連生體模型的CeO2-Fe2O3聯合催化作用。
白云鄂博尾礦催化半焦脫硝的作用機理 目錄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現有脫硝技術概述
1.3 半焦還原脫硝技術的研究進展
1.4 礦物質催化半焦還原脫硝的研究進展
1.5 白云鄂博稀土尾礦催化脫硝的可行性分析
1.6 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案
本章小結
2 實驗系統及方法
2.1 實驗材料
2.2 稀土尾礦的處理
2.3 脫硝性能檢測設備
2.4 催化劑表征
2.4.1 礦物特征自動定量分析系統(AMICS)
2.4.2 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SEM)
2.4.3 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XRF)
2.4.4 x射線衍射分析(XRD)
2.4.5 程序升溫還原(H2-TPR)
2.4.6 程序升溫脫附(NO一TPD)
2.4.7 x射線光電子能譜分析(XPS)
2.4.8 熱重分析(TG)
2.4.9 質譜分析(MS)
本章小結
3 稀土尾礦礦物工藝學分析
3.1 礦物成分分析
3.2 礦物OM分析
3.3 礦物SEM分析
3.4 礦物單體解離度及連生關系分析
3.4.1 赤鐵礦單體解離度及連生關系
3.4.2 氟碳鈰礦單體解離度及連生關系
3.4.3 獨居石單體解離度及連生關系
3.4.4 螢石單體解離度及連生關系
3.4.5 石英單體解離度及連生關系
3.5 礦物粒度分析
3.5.1 尾礦粒度分布
3.5.2 尾礦中主要礦物粒度分布
3.6 礦物中鐵元素與稀土元素分布
本章小結
4 半焦直接脫硝實驗
4.1 實驗工況
4.2 溫度、氧含量對半焦脫硝的影響
4.3 氧含量、反應時間對半焦脫硝的影響
4.4 CO2、SO2對半焦脫硝的影響
本章小結
5 稀土尾礦催化半焦脫硝實驗
5.1 實驗工況
5.2 溫度、氧含量對稀土尾礦催化半焦脫硝的影響
5.3 氧含量、反應時間對稀土尾礦催化半焦脫硝的影響
5.4 CO2、SO2對稀土尾礦催化半焦脫硝的影響
本章小結
6 稀土尾礦催化還原No的性能
6.1 研究方法
6.1.1 實驗裝置與樣品
6.1.2 實驗方法及數據處理
6.2 半焦直接還原NO的性能
6.2.1 溫度對半焦還原N0性能的影響
6.2.2 O2含量對半焦還原N0性能的影響
6.3 稀土尾礦催化半焦還原N0的性能
6.3.1 溫度對稀土尾礦催化脫硝性能的影響
6.3.2 O2含量對稀土尾礦催化脫硝性能的影響
6.3.3 稀土尾礦催化脫硝的N,選擇性分析
6.4 稀土尾礦催化C0還原N0的性能
6.4.1 溫度對稀土尾礦催化C0脫硝性能的影響
6.4.2 C0:N0對稀土尾礦催化CO脫硝性能的影響
6.4.3 O2含量對稀土尾礦催化CO脫硝性能的影響
6.4.4 C02/SO2對稀土尾礦催化C0脫硝性能的影響
本章小結
7 稀土尾礦中單體礦相的協同催化作用
7.1 研究方法
7.1.1 實驗裝置與樣品
7.1.2 實驗方法及數據處理
7.2 稀土尾礦中單體礦相的物理模型
7.3 單體礦相模型催化C0還原NO的性能
7.3.1 鐵基氧化物催化C0還原NO的性能
7.3.2 鈰基氧化物催化C0還原NO的性能
7.3.3 鐵鈰氧化物催化C0還原N0的性能
7.3.4 單體礦相模型的實驗驗證
7.4 單體礦相模型催化半焦還原N0的性能
7.4.1 鐵基氧化物催化半焦還原N0的性能
7.4.2 鈰基氧化物催化半焦還原N0的性能
7.4.3 鐵鈰氧化物催化半焦還原N0的性能
7.5 鈰鐵氧化物的結構表征與表面特征分析
7.5.1 催化劑的結構表征方法
7.5.2 鈰鐵氧化物的N0-TPD分析
7.5.3 鈰鐵氧化物的比表面積分析
7.5.4 鈰鐵氧化物的SEM分析
7.5.5 鈰鐵氧化物的XRD分析
7.5.6 鈰鐵氧化物的Raman分析
7.5.7 鈰鐵氧化物的XPS分析
本章小結
8 稀土尾礦中連生體礦相的聯合催化作用
8.1 稀土共生礦中各礦相的連生特性分析
8.2 白云鄂博稀土共生礦的催化性能
8.2.1 白云鄂博共生礦中單體礦相的催化性能
8.2.2 白云鄂博共生礦中連生體礦相的催化性能
8.3 赤鐵礦一氟碳鈰礦連生體的催化脫硝性能
8.3.1 稀土尾礦中各礦物的磁選分離
8.3.2 各種磁選礦物的脫硝性能分析
8.3.3 各種磁選礦物的化學組分分析
8.4 赤鐵礦-氟碳鈰礦連生體模型的聯合催化作用
8.4.1 稀土共生礦中赤鐵礦.氟碳鈰礦連生體的物理模型
8.4.2 負載氧化鈰的鐵基氧化物催化脫硝性能
8.4.3 赤鐵礦-氟碳鈰礦連生體物理模型的實驗驗證
8.4.4 負載氧化鈰的鐵基氧化物SEM分析
8.4.5 負載氧化鈰的鐵基氧化物XRD分析
8.4.6 負載氧化鈰的鐵基氧化物XPS分析
本章小結
9 稀土尾礦結構表征與分析
9.1 XRD分析
9.2 XPS分析
9.3 礦物定量分析
9.4 礦物解離度及嵌布關系分析
9.4.1 礦物解離度分析
9.4.2 礦物嵌布關系分析
9.5 H2-TPR分析
9.6 尾礦催化還原機理分析
9.6.1 鈰鐵復合氧化物催化C還原N0的機理分析
9.6.2 鈰鐵復合氧化物催化C0還原脫硝的機理分析
9.6.3 鈰鐵復合氧化物催化C/CO還原N0的聯合作用分析
本章小結
參考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現有脫硝技術概述
1.3 半焦還原脫硝技術的研究進展
1.4 礦物質催化半焦還原脫硝的研究進展
1.5 白云鄂博稀土尾礦催化脫硝的可行性分析
1.6 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案
本章小結
2 實驗系統及方法
2.1 實驗材料
2.2 稀土尾礦的處理
2.3 脫硝性能檢測設備
2.4 催化劑表征
2.4.1 礦物特征自動定量分析系統(AMICS)
2.4.2 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SEM)
2.4.3 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XRF)
2.4.4 x射線衍射分析(XRD)
2.4.5 程序升溫還原(H2-TPR)
2.4.6 程序升溫脫附(NO一TPD)
2.4.7 x射線光電子能譜分析(XPS)
2.4.8 熱重分析(TG)
2.4.9 質譜分析(MS)
本章小結
3 稀土尾礦礦物工藝學分析
3.1 礦物成分分析
3.2 礦物OM分析
3.3 礦物SEM分析
3.4 礦物單體解離度及連生關系分析
3.4.1 赤鐵礦單體解離度及連生關系
3.4.2 氟碳鈰礦單體解離度及連生關系
3.4.3 獨居石單體解離度及連生關系
3.4.4 螢石單體解離度及連生關系
3.4.5 石英單體解離度及連生關系
3.5 礦物粒度分析
3.5.1 尾礦粒度分布
3.5.2 尾礦中主要礦物粒度分布
3.6 礦物中鐵元素與稀土元素分布
本章小結
4 半焦直接脫硝實驗
4.1 實驗工況
4.2 溫度、氧含量對半焦脫硝的影響
4.3 氧含量、反應時間對半焦脫硝的影響
4.4 CO2、SO2對半焦脫硝的影響
本章小結
5 稀土尾礦催化半焦脫硝實驗
5.1 實驗工況
5.2 溫度、氧含量對稀土尾礦催化半焦脫硝的影響
5.3 氧含量、反應時間對稀土尾礦催化半焦脫硝的影響
5.4 CO2、SO2對稀土尾礦催化半焦脫硝的影響
本章小結
6 稀土尾礦催化還原No的性能
6.1 研究方法
6.1.1 實驗裝置與樣品
6.1.2 實驗方法及數據處理
6.2 半焦直接還原NO的性能
6.2.1 溫度對半焦還原N0性能的影響
6.2.2 O2含量對半焦還原N0性能的影響
6.3 稀土尾礦催化半焦還原N0的性能
6.3.1 溫度對稀土尾礦催化脫硝性能的影響
6.3.2 O2含量對稀土尾礦催化脫硝性能的影響
6.3.3 稀土尾礦催化脫硝的N,選擇性分析
6.4 稀土尾礦催化C0還原N0的性能
6.4.1 溫度對稀土尾礦催化C0脫硝性能的影響
6.4.2 C0:N0對稀土尾礦催化CO脫硝性能的影響
6.4.3 O2含量對稀土尾礦催化CO脫硝性能的影響
6.4.4 C02/SO2對稀土尾礦催化C0脫硝性能的影響
本章小結
7 稀土尾礦中單體礦相的協同催化作用
7.1 研究方法
7.1.1 實驗裝置與樣品
7.1.2 實驗方法及數據處理
7.2 稀土尾礦中單體礦相的物理模型
7.3 單體礦相模型催化C0還原NO的性能
7.3.1 鐵基氧化物催化C0還原NO的性能
7.3.2 鈰基氧化物催化C0還原NO的性能
7.3.3 鐵鈰氧化物催化C0還原N0的性能
7.3.4 單體礦相模型的實驗驗證
7.4 單體礦相模型催化半焦還原N0的性能
7.4.1 鐵基氧化物催化半焦還原N0的性能
7.4.2 鈰基氧化物催化半焦還原N0的性能
7.4.3 鐵鈰氧化物催化半焦還原N0的性能
7.5 鈰鐵氧化物的結構表征與表面特征分析
7.5.1 催化劑的結構表征方法
7.5.2 鈰鐵氧化物的N0-TPD分析
7.5.3 鈰鐵氧化物的比表面積分析
7.5.4 鈰鐵氧化物的SEM分析
7.5.5 鈰鐵氧化物的XRD分析
7.5.6 鈰鐵氧化物的Raman分析
7.5.7 鈰鐵氧化物的XPS分析
本章小結
8 稀土尾礦中連生體礦相的聯合催化作用
8.1 稀土共生礦中各礦相的連生特性分析
8.2 白云鄂博稀土共生礦的催化性能
8.2.1 白云鄂博共生礦中單體礦相的催化性能
8.2.2 白云鄂博共生礦中連生體礦相的催化性能
8.3 赤鐵礦一氟碳鈰礦連生體的催化脫硝性能
8.3.1 稀土尾礦中各礦物的磁選分離
8.3.2 各種磁選礦物的脫硝性能分析
8.3.3 各種磁選礦物的化學組分分析
8.4 赤鐵礦-氟碳鈰礦連生體模型的聯合催化作用
8.4.1 稀土共生礦中赤鐵礦.氟碳鈰礦連生體的物理模型
8.4.2 負載氧化鈰的鐵基氧化物催化脫硝性能
8.4.3 赤鐵礦-氟碳鈰礦連生體物理模型的實驗驗證
8.4.4 負載氧化鈰的鐵基氧化物SEM分析
8.4.5 負載氧化鈰的鐵基氧化物XRD分析
8.4.6 負載氧化鈰的鐵基氧化物XPS分析
本章小結
9 稀土尾礦結構表征與分析
9.1 XRD分析
9.2 XPS分析
9.3 礦物定量分析
9.4 礦物解離度及嵌布關系分析
9.4.1 礦物解離度分析
9.4.2 礦物嵌布關系分析
9.5 H2-TPR分析
9.6 尾礦催化還原機理分析
9.6.1 鈰鐵復合氧化物催化C還原N0的機理分析
9.6.2 鈰鐵復合氧化物催化C0還原脫硝的機理分析
9.6.3 鈰鐵復合氧化物催化C/CO還原N0的聯合作用分析
本章小結
參考
展開全部
白云鄂博尾礦催化半焦脫硝的作用機理 作者簡介
龔志軍,男,內蒙古科技大學副教授。1997年于天津南開大學物理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2014-2019年于內蒙古科技大學攻讀材料與冶金學院冶金工程博士研究生。近幾年參加與主持科研項目13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7項,發表多篇高水平學術期刊,其中SCIEI檢索1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7篇。
書友推薦
- >
煙與鏡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山海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
- >
二體千字文
- >
巴金-再思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