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讀者:當你從我的窗下走過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6056677
- 條形碼:9787226056677 ; 978-7-226-05667-7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讀者:當你從我的窗下走過 本書特色
《讀者》擁有眾多名家作者,實力雄厚,走在文壇前沿。 《讀者》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作者隊伍,諸如陳忠實、王安憶、張煒、麥家、曹文軒、韓少功、蘇童、肖復興、童慶炳、阿城、余光中、霧滿攔江、李敬澤、畢飛宇、六神磊磊等**流的作家提供*好的閱讀體驗。各種思想在這里碰撞、融合,豐富而多元的內容集結,使《讀者》在各類人文雜志中歷久彌新,獨具吸引力。 《讀者》雜志典藏精選,匯集眾多名篇佳作,只愿為你獻上一場文學盛宴。 《讀者》創刊十余年,被億萬讀者奉為*佳心靈讀本,每一篇都是經過時間淬煉,得到讀者認可與喜愛的暖心佳作,十年精華文章匯于一冊,只為向熱愛文字的你,獻上一場文化盛宴。 用文字雕刻藏在時光深處的溫暖,精選情感暖文打動億萬讀者 《當你從我的窗下走過》,匯集五十余篇散文,匯集池莉、韓寒、陳忠實、三毛、賈平凹、畢淑敏、王小波等知名作家暖心美文,帶領讀者感受溫暖的力量。
讀者:當你從我的窗下走過 內容簡介
《當你從我的窗下走過》是“讀者叢書·百年輝煌讀本”之一。 本書秉承《讀者》雜志的人文精神和價值標準,從圖書、報紙、期刊、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媒介上精選大量優質美文匯集成冊。所選的文章的作者多為名家,比如陳忠實、王安憶、張煒、麥家、曹文軒、韓少功、蘇童、肖復興、童慶炳、阿城、余光中、霧滿攔江、李敬澤、畢飛宇、六神磊磊等。 《當你從我的窗下走過》匯集池莉、韓寒、陳忠實、三毛、賈平凹、畢淑敏、王小波等知名作家的六十余篇文章,關注民生,聚焦信息時代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創業、理財等,用細膩的筆觸、獨特的視角,帶領我們從衣食住行等各方面轉變和開闊思維,通過努力,通過與時俱進,提高生活質量,享受生命中更美好的事情。
讀者:當你從我的窗下走過 目錄
目 錄
001 幫助別人才是文明的起點/ 衛夕
007 一生只做一件事/ 池莉
010“剁手黨”一定要了解的經濟學原理/ 岑嶸
014 我們都愛上了朋友圈里的虛偽/ 孫驍驥
019 我也曾對這種力量一無所知/ 韓寒
023 重修祠堂/ 陳忠實
027 75歲理工男的創業路/ 郭佳
033 吃吃喝喝中的經濟學/ 王小花
037 被互聯網公司鎖定的獵物/ 韋星
043 讀書人為何丟了書卷氣/ 韓浩月
046 同胞家書/ 柯云路
049 打工/ 安寧
055 夜深花睡/ 三毛
058 一扇關不上的窗/ 修瑞
062 高跟鞋與社會競爭/ 李少威
065 山地馬/ 阿來
070 泉/ 賈平凹
074 購物時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張小落
078 好一個“茍富貴,無相忘”/ 吳曉波
082 華為團隊管理法/ 陳昱
086 翡翠菩提/ 畢淑敏
090 我看國學/ 王小波
093 借來的粉蒸肉/ 七焱
099 能做到65歲的工作越來越少了/ 馬立明
105 你的收入夠得上你的精致嗎/ 國館
110 致高考后的你/ 張立憲
114 貧窮的思維/ 蓑依
118 錢的教育/ 梁實秋
121 窮孩子的學費/李若
126 窮人變富/ 李松蔚
132 缺錢的年輕人/ 林一凡
136 小蘭高考/ 黃希妤
140 不靠譜的“裙擺指數”/ 岑嶸
143 商業,讓我們越來越善良/ 周沖
147 市場的真相/葉檀
150 《項鏈》里的悲憫心/ 時寒冰
153 隨份子:人情變成人情債/ 王蓓
158 信息時代的睹物懷人/ 陳軼男
162 漲工資與幸福感/ 徐賁
165 知識能解決“中產焦慮”嗎/ 唐昊
171 往事的酒杯/ 蘇童
175 中國人的節日負擔為什么這么重/ 鮑君恩
180 在這里,懂得人生疾苦/ 左燈
185 *懂散財的人/ 王翔
188 后疫情時代的消費/ 李神喵
191 別再被文理分科畫地為牢/ 薛涌
194 被嫌棄的我的前半生/ 慕榮
198 做“小而美”的企業/ 黃濤
202 讀書有用嗎/ 萬方中
209 去享受生命中更美好的事情/ 吳曉波
214 分享經濟究竟改變了什么/ 談婧
218 晴窗一扇/ 林清玄
223 貓話/ 王蒙
226 沒來得及的告別/ 拾遺
229 王二的經濟學故事/郭凱
233 君子的尊嚴/ 王小波
236 香煙的政治經濟學/黃章晉
241 致謝
讀者:當你從我的窗下走過 節選
幫助別人才是文明的起點 衛夕 一 *近國際疫情加速蔓延,美國、意大利確診病例先后迅速超越中國,各種壞消息頻傳, 在社交媒體的評論區,也出現了很多讓人不安的言論,其中有嘲笑、諷刺甚至是幸災樂禍。對此,我想說,這些人并不清楚現代世界的運行規則,他們并不知道國外疫情的水深火熱對中國到底意味著什么,也并不知道我們將要面對的是什么。 首先我要說的是,我們看到的壞消息并非真相的全部。我們需要明確一個基礎的邏輯——就傳播而言,壞消息的傳播永遠比好消息的快且廣泛。 舉個例子,在韓國、日本疫情暴發的時候,許多公眾號文章都在極力渲染他們不當的應對策略、慌亂的民眾以及混亂的秩序;但僅僅兩周之后,我們發現,韓國和日本的疫情其實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可是現在又有多少媒體在報道韓國、日本如何井然有序地穩住疫情呢? 沒錯, 在社交媒體上傳播的意大利、美國、英國的疫情慘狀都是真實的,但請注意, 這并非真相的全部,真相永遠比你看到的要復雜。 二 當我們幸災樂禍的時候,或許應該回想一下過去兩個月我們經歷了什么——沒錯,在疫情初期我們非常被動,個別國家的媒體刻意嘲笑、侮辱中國的同時,一轉眼才發現中國對于這個世界的正常運轉是如此重要——“蘋果”全球限購,是因為我們的富士康不能正常開足馬力生產;澳洲的龍蝦賣不出去,是因為中國的餐館在疫情期間紛紛關門;泰國的旅游業按下暫停鍵,是因為中國的旅客待在家不敢出門;韓國的現代汽車工廠停產,是因為中國山東的供應鏈工廠生產停滯;巴塞羅那國際電信展取消,是因為中國的電子消費品牌無法參展。 中國是全球*大的貿易國, 中國的貿易量占全世界的12%;中國是全球33 個國家的*大出口國,是65 個國家的*大進口商品來源國;同時中國也是全球120 個國家的*大貿易伙伴。 2004 年的圣誕節,美國記者薩拉忽然發現,自己收到的39 件圣誕禮物中有25 件“中國制造”。她突發奇想,決定從2005 年1 月1 日起,帶領全家開始嘗試一年不買中國產品。于是薩拉開啟了一段真實而艱難的“歷險”,在經歷了無數啼笑皆非的困難之后,她重新回到中國制造的懷抱, 她把這段經歷寫成了一本暢銷書——《離開中國制造的一年》。 離開中國制造,世界不能正常運轉,世界需要我們,我們也需要世界。 三 當你在為各國疫情嚴重、美股暴跌幸災樂禍的時候,或許你并不知道接下來的情況對于我們到底意味著什么。隔岸觀火的時候,火馬上就要燒過來了。 或許,你沒有親戚、同學在美國, 你沒有購買美股,美國的疫情似乎和你毫無關系, 然而這個世界的運作規則不是如此簡單——美股大跌,在美股上市的中國公司毫無疑問也損失慘重。 過去一個月,中國平安下跌13%、微博下跌19%、阿里巴巴下跌10%,百度下跌21%。股價下跌,公司就需要通過改善其財報來繼續維持股價;在疫情抑制需求的情況下,裁員就是縮減成本的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計算一下你的公司股價在疫情期間的跌幅,或許失業離我們并沒有那么遙遠。一個簡單的邏輯——國際疫情水深火熱,國際消費者就會減少消費,直接后果就是東莞的工廠訂單被取消,工人失業回家;與上年同期相比,中國前兩個月的出口量下降了17%,訂單退回、工廠倒閉正在真實地發生。 全球產業鏈條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美、英和歐盟是以服務業為主要輸出的經濟體——更多地輸出技術、品牌,中、日、德、意是以中高端制造業為主要輸出的經濟體——更多地輸出產品、實物,其他國家則主要輸出上游產品——更多地輸出石油、原材料。每一個國家都是全球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全球供應鏈如同一副多米諾骨牌,任何一塊倒下都會牽一發而動全身。 世界是一個整體——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還記得2008 年的美國金融危機嗎?當一位湖南的農民工失業后坐上火車回到老家的時候,他可能不曾想到,他的失業是底特律無錢買房但依然可以從銀行申請到貸款的汽車工人所導致的。 四 聯合國秘書長指出,從目前來看,全球經濟衰退不可避免,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會導致2500 萬人失業。國際勞工組織表示,這次疫情全球大流行不僅是全球公共衛生危機,還是嚴峻的就業危機和經濟危機。 當“非典” 在2003 年暴發時,中國的經濟總量僅占世界經濟總量的4%,而今天這個數字是16%,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要減速。 或許你現在還感受不到,那是因為國外的疫情還遠沒有到高峰。想一想,中國如此嚴防死守的策略也用了兩個多月才將疫情穩定下來,以國外目前的情形來看,所花時間毫無疑問會比我們更長,影響范圍也會更廣。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中國的國家利益并非完全在國內,我們在國外有著眾多國人關切的直接利益。2019 年,中國對外投資超過了1100 億美元;我們在全世界建高鐵、運河、港口——總長度超過巴拿馬運河的尼加拉瓜大運河是中國人承建的;我們租下了澳大利亞的達爾文港;投資逾10 億美元開發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我們承建了俄羅斯的莫斯科—喀山高鐵…… 現在, 全世界都有著中國的利益,國際疫情暴發,這些超級工程也會受到直接影響; 我們有著全世界*多的海外留學生,他們在北美、歐洲、大洋洲……疫情暴發,他們在海外的生存和安危也直接受到沖擊。 我們還有眾多公司不僅出口,而且直接在海外經營業務,有市場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活躍的身影。2018 年,中國出境游規模增長到1.49 億人次,這一數字超過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 我們的國家早已融入了這個復雜的世界體系,中國人、中國公司、中國商品早已成為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和這個世界一榮皆榮,一損皆損。 五 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作者提出一個頗具說服力的理論——戴爾理論,即當兩個國家通過廣泛的供應鏈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時候,這兩個國家就不會發生戰爭。 戴爾電腦生產的供應鏈橫跨多個國家——處理器來自英特爾設在菲律賓、馬來西亞或中國的工廠,內存來自韓國、日本、中國臺灣的車間;主板由中國臺灣和韓國設在上海的工廠生產;電池來自日本設在墨西哥或馬來西亞的工廠;電腦包則由東莞的某個工廠進行加工;客服團隊有一部分在印度……今天, 或許這個理論可以修改成“iPhone 理論”, 《一部iPhone 的全球之旅》更加詳細地描述了這部暢銷全世界的手機是如何將多個國家的供應鏈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 “戴爾理論” 認為,處在供應鏈上的國家會在任何可能的戰爭潛在因素前三思而行——阿富汗、 黎巴嫩、 敘利亞、 朝鮮……這些國家并不是全球任何供應鏈的一部分,如果世界的供應鏈網絡因為疫情遭到破壞,那么這個世界的危險程度就會增加。 六 我們在過去40 年飛速發展,部分原因是有一個和平、穩定、溫和的外部環境。 如今,這個外部環境正在發生變化,這種微妙的變化并非這次疫情暴發才啟動,只是疫情的暴發加劇了世界的割裂程度。 美國奉行“美國優先” 的孤立主義政策,歐洲出現了英國脫歐的“黑天鵝”事件,甚至這次意大利疫情告急向歐盟求助,其他26 個成員國竟完全不理會,德國則扣押了瑞士的口罩,歐洲的團結變成一個童話。 如今,疫情的暴發讓各國左派政治勢力都在呼吁“供應鏈回流”,似乎決意要和整個世界脫鉤。著名英國智庫查塔姆研究所的首席執行官尼布利特憂心忡忡地說:“我們所知道的全球化正在走向終結。” 一名學生曾經問著名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一個問題:“到底什么是人類文明的*初標志?”很多學生猜想的答案是魚鉤、石器、火等等。然而,米德的回答超出所有人的猜想。她說,人類文明*初的標志是我們發現了“一塊折斷之后又愈合的股骨”。米德進一步解釋說 大腿骨骨折在動物界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如果動物摔斷大腿,就意味著死亡,因為它無法逃避危險,不能去河邊喝水或狩獵, 它很快會被四處游蕩的野獸吃掉; 而愈合的股骨則表明有人花了很長時間來照顧受傷的人——處理傷口、提供食物、保護他不受攻擊。*后米德意味深長地總結說,在困難中幫助別人才是文明的起點。 (摘自《讀者》2020 年第11 期)
讀者:當你從我的窗下走過 作者簡介
《讀者》雜志善于發掘人性中的真、善、美,體現人文關懷,以其形式和內容的豐富性及多樣性,贏得了各個年齡段和不同階層讀者的喜愛與擁護,發行量穩居中國期刊排名領先,亞洲期刊排名領先,世界綜合性期刊排名第四。被譽為“中國人的心靈讀本”“中國期刊領先品牌”。
- >
月亮虎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