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非均衡視角下中國省域旅游空間結構演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266911
- 條形碼:9787503266911 ; 978-7-5032-6691-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非均衡視角下中國省域旅游空間結構演化研究 內容簡介
區域旅游差異是旅游發展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也是旅游地理學關注的重點問題。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旅游業成為穩增長、減貧困和惠民生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我國區域旅游差異整體呈現縮小趨勢,但區域差異卻出現了新的特征。一是旅游發展不均衡省份主要集中分布在首位度高的區域;二是城市間差異比地帶間差異和省間差異對全國旅游經濟總體差異的影響更為顯著。省域空間單元里的大城市往往是旅游發展遙遙靠前的區域,如成都、西安和武漢在四川、陜西和湖北省城市旅游發展中“一市獨大”。新常態下,旅游業發展不僅關系到經濟發展,更關系民生幸福,省域旅游的非均衡發展不利于當前全域旅游的推進實施。由此,本研究以典型省域內城市間旅游發展差異為研究對象,比較分析旅游規模的空間結構演化過程,探索我國旅游均衡發展路徑。
本研究利用比較分析法、空間分析法、統計分析法和計量經濟分析等方法,考察了中國省域旅游經濟發展差異及非均衡特征,并對我國省域旅游經濟格局類型進行劃分,在此基礎上比較“一枝獨秀”型旅游經濟格局中川陜鄂三省和“群英薈萃”型旅游經濟格局中云南省的旅游空間結構演化過程,由此提出我國旅游均衡發展建議,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1)利用基尼系數測度我國省域旅游經濟差異,并利用ABC分類管理法對我國旅游經濟格局類型進行劃分,考察旅游發展不均衡省域的旅游經濟格局類型。利用空間計量方法,從“全域”和“局域”空間揭示影響因素對我國31省(區、市)國內旅游經濟的影響差異。在此基礎上,提出本研究中的典型研究案例。
(2)采用首位度、位序一規模法則、旅游經濟聯系度等方法,比較分析陜西省入境旅游和國內旅游的位序規模分布及空間演化過程,考察四川省入境旅游和國內旅游空間分布演化過程,揭示湖北省旅游非均衡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
(3)利用赫芬達爾指數、首位度、旅游規模等級結構等方法,比較“一枝獨秀”型省域中川陜鄂三省旅游空間演化過程差異,比較“群英薈萃”型省域中云南省與川陜鄂三省的旅游空間演化差異。
(4)構建我國旅游發展不均衡省域旅游經濟格局演化路徑模型,從首位城市擴散、旅游大規模城市培育和旅游經濟格局轉換三個方面提出國內旅游均衡發展對策,并從航空交通網絡完善和省會城市靠前營銷兩個方面提出入境旅游在***景區所在城市均衡分布對策。
本研究理論上構建了我國四類經濟格局省域之間的轉換路徑模型,為旅游發展不均衡省域向均衡發展提供了有效路徑。實踐上,基于典型省域旅游空間演化差異的比較,從首位城市擴散、大規模城市培育等方面提出我國國內旅游均衡發展對策。研究成果能夠為提升不同類型省域的旅游發展效率,緩解中國旅游發展差異提供理論支持。
非均衡視角下中國省域旅游空間結構演化研究 目錄
非均衡視角下中國省域旅游空間結構演化研究 作者簡介
朱海艷(1981-),女,河南信陽人,副教授,博士,陜西師范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動站科研人員,主要從事旅游經濟運行研究。作者近3年來主持了陜西省社科項目,陜西省社科聯重大理論與現實項目,陜西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陜西省教育廳重點項目等縱向項目;同時完成了《榆陽區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孟達天池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清水灣總體發展規劃》等橫向項目;在《干旱區資源與環境》、《社會科學家》、《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世界地理》等期刊發表核心論文8篇;出版專著《旅游產業融合模式研究》。
- >
月亮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與地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