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李綱——宋代抗金名將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1081813
- 條形碼:9787211081813 ; 978-7-211-0818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李綱——宋代抗金名將 內容簡介
李綱(1083-1140),字伯紀,號梁溪先生,常州無錫人,祖籍福建邵武。兩宋之際重要的閩籍抗金名臣。本書稿通過六個章節,詳細敘述了李綱的家世、宦海沉浮,再現了他在金兵圍困東京時的沉著應對、誓與東京共存亡的睿智與報國決心;展示了他在臨危受命,出任相位,為危難中的國家殫精竭慮,建言獻策;也記述了他被貶謫后,擔任地方官員時仍兢兢業業,無怨無悔,為治理地方而勞心勞力。統觀全書,無一不流露出李綱忠君愛國、勤政愛民、清廉正直的形象。
李綱——宋代抗金名將 目錄
**章 世家子弟
第二章 宦海沉浮
第三章 保衛東京
第四章 中興之相
第五章 治理地方
第六章 閩中漫游
后記
李綱——宋代抗金名將 節選
《李綱:宋代抗金名將》: 反對“海上聯盟” 在我國東北的白山黑水之間,居住著一支女真族,長期以來,女真族深受契丹貴族的奴役與壓迫。遼國統治者的壓迫,激起了女真族的憤恨,完顏部首領阿骨打于政和四年(1114年)誓師起兵,接連打敗遼兵,勢力迅速強大。政和五年,阿骨打建立了金國,正式稱帝。 金國建立后,阿骨打又攻下遼國的重要軍事據點黃龍府,遼國天祚帝親率十萬大軍討伐,卻遭到阿骨打的襲擊,潰敗逃散。金國乘勝追擊,很快占領遼國遼陽以東的全部州縣,政和六年,金國一舉攻下遼國的東京遼陽府。遼國在內憂外患下,氣息奄奄,朝不保夕。 遼國在金兵進攻下岌岌可危的消息傳到宋廷,宋徽宗以為同金國聯合攻遼,不用花什么力氣就可以奪取燕云十六州,完成宋太祖、宋太宗未竟之大業。在這種火中取栗的僥幸心理驅使下,重和元年(1118年)起,宋以買馬為名,一再派人從登州渡海到遼東,探聽虛實。從此,宋、金使者往返聯絡,并于宣和二年(1120年)簽訂“海上聯盟”,聯盟約定:宋、金采取夾擊的辦法,同時向遼進攻,金兵攻取遼長城以北的州縣,宋兵攻取遼國的燕云地區;滅遼后,長城以南州縣歸宋管轄,宋廷要把原給遼的歲幣每年如數交給金。 “海上聯盟”一開始就遭到朝中有識之士的激烈反對,連高麗國王也看得清楚,特地捎了話來:“遼為兄弟之國,存之可以安邊。”這些諫言,都說得極為透徹,但徽宗置若罔聞。其時,李綱正居憂,但他時刻關注朝廷的局勢。他撰《制虜論》,精辟分析了宋、遼、金三國的關系和形勢,闡明聯金滅遼是失策,顯示出了他卓越的政治遠見。 李綱在《制虜論》中反復強調:金國強大,對宋威脅*大,是中國的“堅敵”,聯金滅遼僅為了“一時厲害”,不是長遠之計。聯金滅遼,“能保女真之不為患乎?”就地理位置而言,一旦遼國滅亡,具有戰略防御地位的燕山山脈將變成金國的腹地,宋失去有利的防御地形,一旦金兵南犯,如何進行自衛戰爭?因此,李綱呼吁徽宗絕不能“見小利而敗大事”。 李綱的大聲疾呼無法阻止徽宗實現百年夢想的腳步,“海上盟約”訂立后,金國即對遼展開新的攻勢,接連攻陷遼的中京大定府和西京大同府,遼天祚帝被迫逃人夾山。宋廷也調集精銳的陜西兵準備向燕京進軍,不想,國內爆發方臘起義,這支剛剛調集的軍隊火速南下鎮壓起義,沒有如約出兵。這時的遼國在金國連番打擊下,在長城以北已無立足之地,燕京地區由皇族耶律淳自立為帝。宋廷君臣認為,此時攻打燕京猶如探囊取物,隨即于宣和四年(1122年)派童貫及蔡京之子蔡攸率10萬大軍向燕京地區進發。 童貫、蔡攸之流以為燕京只是遼的殘余力量,唾手可得,他們做著建功立業的美夢,對燕京一帶的遼國軍民發布詔諭勸降,對遼新帝耶律淳也開出了投降的優惠條件,企圖不戰而屈人之兵。五月,童貫率大軍到了雄州,下令部下入遼境后“如敢殺一人一騎,并從軍法”的荒唐命令,卻不料遼國無人響應,沒人獻出一城,也沒有吏民倒戈。結果,在燕京遼兵的阻擊下,宋軍慘遭大敗,四面潰逃,死傷遍野。 耶律淳在宋軍退敗不久就病死,遼的燕京小朝廷內人心混亂,宋廷認為這是天賜良機,又派二十萬大軍進攻燕京地區,但是主將劉延慶根本沒有打勝仗的信心,在良鄉碰到遼兵,不曾開戰就燒軍營、焚輜重逃跑。奔逃之中自相踩踏、落水跌崖的不計其數。經此一役,宋廷五十年來所積累的戰備糧草和軍械損失殆盡! 接連兩次向燕京出擊均遭敗績,童貫為了逃避兵敗的罪責,秘密派人到金營見阿骨打,約請金兵進攻燕京。阿骨打遂率軍于宣和四年(1122年)十二月由古北口、南暗口、居庸關三路越過長城,攻占了燕京,不久,天祚帝也被金兵俘虜,遼國滅亡。 金國占領燕京后,看透了宋廷的腐敗與無能,就不肯按原約把燕京交給宋廷。雙方使者往返多次,經過討價還價,*后金國只答應把燕京及其所屬的六州二十四縣交給宋廷,而宋廷卻要把每年給遼的四十萬歲幣交給金國,還要把這六州二十四縣的賦稅如數繳給金國,除此之外還要每年另交一百萬緡作為燕京六州的“代稅錢”,金國才答應撤軍。 金兵撤出燕京時,把城中財富、官吏、富戶、工匠等劫掠一空,等童貫、蔡攸帶兵進城后,燕京已是滿目瘡痍。拿錢買回一座空城,宋廷不以為恥,徽宗還命人撰寫《復燕云碑》來歌功頌德。 宋君臣大肆慶賀“不世之功”,卻不知危在旦夕。居憂無錫的李綱隱隱感到不安,金國能就此罷手嗎?看到徽宗君臣所為,他“為之寒心”。 ……
李綱——宋代抗金名將 作者簡介
黃益群,女,閩籍作家,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福建省楹聯學會會員、福建省詩詞學會會員、福建省傳記文學協會會員。從文10年來,完成近百萬字的文稿,包括名家訪談、藝術評論和讀史札記等,先后發表于《炎黃縱橫》《政協天地》《海峽通訊》《閩都文化》《福建文史》《臺灣地區傳記文學》等。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隨園食單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