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夏日踟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893001
- 條形碼:9787510893001 ; 978-7-5108-9300-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夏日踟躇 本書特色
☆ 王德威曾與臺灣麥田出版社合作編選華語書系“當代小說家”,推出駱以軍、黃錦樹等作者。同樣源自此書系的《夏日踟躇》,收錄數篇被許多論者認為和白先勇《臺北人》并立的“溫州街的故事”,也有“時報文學獎”作品《江行初雪》,是一部李渝的短篇精選集。
☆ 李渝師從美國學者高居翰,研究藝術史,將中國傳統繪畫融入文學創作,讓“古典與現代”這兩種要素在她筆下獲得渡引,進而新生;李渝也因此成功地從現代主義創作者之林脫穎而出,被譽為“中國現代主義文學的重鎮”。
☆ 深受魯迅、沈從文影響的李渝,將藝術與歷史結合,黃昏光影、江河暗流,對照著知識分子的落難遷徙、尋常百姓的痛楚創傷。視覺意象綿密的文字同時蘊含深層的歷史文本,呈現學者鄭穎所述的,“在近乎山水畫的靜謐遠景下,看見暗藏其中的‘歷史輪回卻無聲的暴力與卑微’”。
夏日踟躇 內容簡介
本書是李渝的短篇小說集, 收入了李渝創作的十余則短篇小說。包括: 《號手》《踟躇之谷》《無岸之河》《尋找新娘》《江行初雪》《當海洋接觸城市》《八杰公司》等。
夏日踟躇 目錄
1 序 論 無岸之河的渡引者——李渝的小說美學
31 號 手
43 無岸之河
89 踟躇之谷
113 尋找新娘
129 尋找新娘(二寫)
145 江行初雪
175 當海洋接觸城市
191 八杰公司
221 夜煦——一個愛情故事
259 夜 琴
291 菩提樹
321 朵 云
341 夏日 一街的木棉花
351 李渝創作·評論·翻譯年表
夏日踟躇 節選
穿行過跑道上飄流著的霧水,緩緩地停下了速度,飛機六點五十分抵達郊區機場。學習美術史的我,**次來到以古寺聞名的中國潯縣。
我從小窗望出去,在逐漸停轉的螺旋槳外,初冬的蘆花已經落去白絮,一大片光禿而筆直的枝干,矗立在不遠處的江邊。
各位旅客請稍等,機場人員正在準備扶梯。
梳著兩條及肩的辮子,穿著白襯衫藍裙子的空中服務員,站在走道的盡頭,用北京腔的普通話說。
我把安全帶解開,深深地噓了一口氣,本應該輕松下來的心情,因為接近了目的地,倒反而緊張起來。
我把裝滿照相器材的袋子背在肩后,和其他乘客耐心地站在狹窄的走道上,一步步向艙門走去。
從未見過面的表姨,不知道會不會來機場接我。
一陣冷風迎面襲來;我拉緊圍巾,扯高大衣的領口,跨上伸展在我眼前的鐵梯。
負責接待我的是中國旅行社的老朱,一位年紀不過五十歲的瘦高男子,穿了件袖口起白的藍色夾里人民裝,領口的扣子敞著,露出里邊白色的襯衫,說話的時候,前面一排黃牙說出了抽煙過多的習慣。但是他的人很爽快,頗令我想起書上看到過的,忠心耿耿的黨書記或是基層干部之類的人物。
我們到達立群飯店時,營業時間還沒開始。老朱按了幾下側門的電鈴。片刻工夫,一個剪著平頭的青年開了門。看見了我們,他三兩快步迎上來,從老朱手中接過為我提著的旅行箱。
“縣委辦公室昨天已經關照過了。”他露著和氣而禮貌的笑容。
我們隨他從側門進入。一小片庭園,種植著忍冬、杜鵑,和水松,除了白堊墻下的萱草已經枯黃以外,冬日仍舊保持了不落葉的滋潤。穿過梅瓣形的拱門,一長排松樹的后面,排列著廊似的客廂,雕花木窗規則地連接著,楠木的色質沉積成郁悶的醬紅色。
叫小陳的旅舍服務員用鑰匙打開廂底一間房門的時候,我幾乎以為紫云紗、檀香幾這一類古典小說里的家具會出現在眼前呢。
里面放著的是比意料還要簡單的木桌和木床,然而看來以前卻必定是某紳宦人家的房邸。
“早晚會有人來灌熱水瓶。三餐由食堂供應。有什么意見,請盡管提給我。”老朱爽快地露著黃牙說。
“時間緊湊,我們下午就開始參觀,你這會先休息休息。”
站在房門口,他轉身重新握住我的手:“歡迎你回來,多看看,各方面都在進步。”
他在本已有力的手勁中又加上了幾分力,好像要我肯定后面一句話的分量。
日程排得果真緊湊。不過三四個小時,竟能一連參觀了托兒所、托兒所旁的老人院,還有一個紡織印染廠。大概是希望在三天半的逗留中,盡量使我對潯縣有個全面的印象吧。總是先到一個地方,聽取了負責干部的簡報,再走馬似的繞一圈。至于究竟看到了些什么,我也不大清楚了。倒是一切安排都顯得秩序井然,老朱似乎處處都流露著胸有成竹的信心。
然而此行我來并非為了老人院或托兒所;在紡織廠飛轉的線軸之間,我一直惦記著的,是玄江寺里的那尊菩薩。
放在博物院檔案室的抽屜里,放大圖片的右上角,這樣用精細的小字打著: 觀世音菩薩·六世紀?頭高三十二公分·水成巖·玄江寺·中國潯縣。 標簽說明沒什么奇特的地方,檔案室幾百張圖片大概都這么記錄著,可是當我翻到這一張時,珂羅版的黑白光面紙隱約閃現了一片金光;或許是午后的陽光正好從天窗斜過,照到了它上面吧,然而這一片光卻使我禁不住停下了手指。
追隨六世紀風格的軀體在肩的部分已經略微渾圓起來。菩薩左手做著施愿印,右手做著施無畏印。素凈的佛袍折成均勻而修長的線條,從雙肩滑落到膝的周圍,變化成上下波動的皺褶,像泉水一樣地起伏著,呈托在蓮花座的上面。
這行云流水似的身體上,菩薩合著眼,狹長的睫縫里隱現了低垂的目光。鼻線順眉窩直雕而下,在鼻底掀起珠形的雙翼。嘴的造型整潔而柔韌,似笑非笑之間,游走得如同蠶絲一樣的輪廓,靈秀地在嘴角扯動了起來。
早期南北朝的肅穆已經軟化,盛唐的豐腴還沒有進襲,莊嚴里糅合著人情。十三個世紀的時光像一只溫柔的手,把如曾有過的銳角都搓撫了去,讓眉目在水成巖的粗樸的質理中,透露著時間的悠長。
揉含著悲傷的微笑,與其說是笑容,不如說是在天上守望著人世間的動靜生滅,來去是非,心里發起悲憐,于是不得不脫離本尊諸佛們的寂然世界,降生到凡世,共分眾生的困難,超度世間的苦厄,在笑容后面牽動的,其實是悲哀和憐憫的意思。
這樣的笑,當天窗那一格陽光斜閃過我手中的圖片時,竟也扯動了我心里的什么絲絲絡絡。
不知怎么的,這慈悲而凄苦的笑容以后就再也拂去不了。
在博物館收藏著的每尊佛像的臉上,我開始看到玄江菩薩的笑容;從郁暗的展覽室回到研究室,每拿起一張圖片,迎來的是玄江菩薩;掠起一手水,端起一杯茶,在折波中看見的是玄江菩薩;迎面走來的路人中,車窗玻璃上飛逝的景物中,午夜的黑暗里,都現出了菩薩。
夏日踟躇 作者簡介
李渝(1944—2014),生于重慶。臺灣大學外文系學士,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中國藝術史碩士、博士。曾任教于美國紐約大學東亞系,擔任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駐校作家、臺灣大學“白先勇文學講座”客座教授。
1983 年獲“時報文學獎”甄選小說首獎,2014 年獲“金鼎獎”圖書類出版獎文學圖書獎并入圍“臺北書展大獎”小說類。
著有小說集《溫州街的故事》《應答的鄉岸》《夏日踟躇》《賢明時代》《九重葛與美少年》、長篇小說《金絲猿的故事》、小說與藝術評論《族群意識與卓越風格》《行動中的藝術家》《拾花入夢記》、畫家評傳《任伯年》,并有譯作《現代畫是什么?》《中國繪畫史》。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推拿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