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dú)(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國學(xué)茶座:28:28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209103121
- 條形碼:9787209103121 ; 978-7-209-10312-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學(xué)茶座:28:28 內(nèi)容簡介
《國學(xué)茶座》的創(chuàng)刊目標(biāo)是“普及國學(xué)知識,發(fā)表國學(xué)新見,培育國學(xué)新人”。基于這樣的目標(biāo),該雜志的讀者以高中生、大學(xué)生、研究生、青年教師為主,同時,從事國學(xué)相關(guān)工作如編輯、圖書館、企業(yè)文化教育、對外漢語教育(孔子學(xué)院)等方面的專業(yè)人員以及一般國學(xué)愛好者也是我們服務(wù)的對象。該雜志既注重知識的介紹,又注重探幽抉微,闡發(fā)新見。典籍之流傳,學(xué)問之演變,人物傳記,史事本末,詩文品藻,文字訓(xùn)釋,均所提倡。總以深入淺出,娓娓道來,是所宗尚。
國學(xué)茶座:28:28 目錄
卷首語?? 胡玉冰?? 國學(xué)要“正名”003
[經(jīng)]
王新春?? 易學(xué)淺說(二十八 )007
向??輝?? 恒之讀詩記(十)014
王??鍔?? 周禮與現(xiàn)代社會028
苗建榮?? 大哉仁智言,沃我求知心043
???????? ——馬來平教授主持舉辦《孟子》認(rèn)識論讀書會
安希孟?? 山西翼城方言尋根051
???????? ——方言俗語里的雅言古韻(上)
[史]
李??萌?? 中國民族學(xué)的奠基者:凌純聲 065
???????? ——史語所才俊譜(二十三)
吳世林?? 吳雪菡?? 葉泳妍等整理?? 李致億訪談錄(上)073
白麗萍?? 盡是目見佳冊?? 無非心得明言090
???????? ——整理《古籍清話》有感
[子]
陳??來?? 關(guān)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與中華傳統(tǒng)美德體系的思考 093
劉佳怡?? 四飯與三餐制102
徐傳武?? 黃海蓮?? 天降異物及其深層次意義(一)106
陳??堅??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117
???????? ——禪語的活力(十八)
姚處筠?? 略論唐代豪俠小說中的“俠”形象及其反映的士人心理(下)126
[集]
韓??超?? 山林和朝市,何處是吾身 136
???????? ——江湖詩派的“身份”取向與書寫(下)
魏??笑?? 白娘子形象的人性化研究(下) 146
孫欣婷?? 清代閨秀詞人緒說—徐燦158
辭?? 章
施議對?? 貂裘換酒(三首)166
名家介紹
李鳳立?? 滋蘭樹蕙?? 求索修遠(yuǎn)??168
???????? ——黃靈庚先生
國學(xué)茶座:28:28 節(jié)選
四飯與三餐制 劉佳怡 《漢語大詞典》解釋“四飯”有古代天子每天的四餐、天子進(jìn)食時奏樂的樂官名、復(fù)姓三個義項。 《說文解字·食部》:“飯,食也。”段玉裁《注》:“食也者,謂食之也。此飯之本義也。引申之所食為飯。”《禮記·文王世子》:“文王一飯,亦一飯;文王再飯,亦再飯。”“飯”本義是動詞,吃飯,后來才引申出名詞義的米飯以及飯含等用法。至于“食”,其字從亼從皀,是一個會意字,意為張口就簋而食。《詩·魏風(fēng)·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論語·述而》:“發(fā)憤忘食。”“食”字本義亦是吃飯,又引申為名詞義飯食、糧食及對食物的通稱。 “食”與“飯”的本義和引申義多有重疊,但是在意義與用法上有區(qū)別。 《儀禮·士昏禮》:“三飯,卒食。”士人成婚,夫婦同牢,以示親厚,三飯而禮成。《禮記·玉藻》:“君未覆手,不敢飧。君既食,又飯飧。飯飧者,三飯也。”鄭玄《注》:“飧,勸食也。”孔穎達(dá)《正義》曰:“飧,謂用飲澆飯于器中也。禮,食竟,更作三飧以勸,助令飽實,使不虛也。君食畢竟而又飧,則臣乃敢飧,明不先君而飽也。三飯,并謂飧也,謂三度飧也。”三飯即三次勸食。臣子侍奉國君吃飯,國君沒有吃完,臣不敢先君而飽。《儀禮·少牢饋食禮》鄭玄《注》云:“食,大名。小數(shù)曰飯。”鄭玄之意,“食”與“飯”義可通用,但析言之,“食”在數(shù)量上大于“飯”。飯有三飯、五飯、九飯之等,先秦吃飯用手,抓一手,謂之一飯。三飯,即三手。《禮記·禮器》:“天子一食,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無數(shù)。”禮有時以少為貴,不同階級飲食的用度也不同。天子、諸侯、大夫、士所食依次遞減,庶民則食無定數(shù)。此處所言,天子一食、諸侯再之類,是告食禮畢。 “食”有食禮之義,相較于“飯”,詞義色彩較為正式;“飯”多與數(shù)詞相連使用,詞義內(nèi)涵更為具體。在時間上,“飯”字產(chǎn)生較晚,始見于春秋晚期的公子土折壺,“食”字早在殷商甲骨中就已屢見不鮮。《墨子·非攻中》:“與其居處之不安,食飯之不時。”此處對文,“居”與“處”同義連用,“食”與“飯”亦可視為同義。 《論語·微子》提到了亞飯、三飯、四飯:“大師摯適齊,亞飯干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何晏《注》引孔安國云:“亞,次也。次飯,樂師也。摯、干皆名。”又引包賢曰:“三飯、四飯,樂章名,各異師。繚、缺皆名也。”次飯是樂師,三飯、四飯是樂章名,前后捍格不通,邢昺《疏》亦未對此做更多解釋。朱熹《四書集注》贊同孔安國所言,曰:“亞飯以下,以樂侑食之官。干、繚、缺,皆名也。” 大師與亞飯、三飯、四飯關(guān)系匪淺。朱熹將大師摯同亞飯以下諸官分開,亞飯以下,有鼓方叔、播鼗武、少師陽、擊磬襄,皆為樂官。據(jù)《周禮·春官》,太師是古代樂官之一。班固《東都賦》云:“爾乃食舉《雍》徹,太師奏樂。”太師有以樂侑食之職,在此處專指魯太師。《論語》只提及了亞飯、三飯、四飯,未見初飯,李惇《群經(jīng)識小》與長庚《溫故錄》等猜測是當(dāng)時魯國官員有缺,或者初飯時未離魯。 宋翔鳳《樸學(xué)齋札記》認(rèn)為,諸侯有初飯,但不侑食,因而沒有“初飯”這一官職。又引《周禮·春官·大司樂》“王大食三侑,皆令奏鐘鼓”,認(rèn)為天子每日四食,其中只有三餐以樂侑食。《禮記·玉藻》:“皮弁以日視朝,遂以食,日中而馂,奏而食。日少牢,朔月大牢。”大食與常食不同,大食是朔望日吃飯,大牢是每月初一所用,天子平常吃飯,只用少牢,且一日只享用一舉。所謂“舉”,即每日上朝后殺牲盛饌。等到正午的時候,因為每天只在早上殺牲一次,所以吃的是早上未享用殆盡的食物。《周禮·春官·大司樂》:“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鐘鼓。”鄭玄《注》:“大食,朔月月半以樂宥食時也。宥猶勸也。”賈公彥《疏》:“若凡常日食,則大司樂不令奏鐘鼓,亦有樂侑食矣。”又曰“ 一日食有三時,同食一舉”,“《論語·微子》云亞飯、三飯、四飯,鄭云皆舉食之樂”。天子每日一舉,日食者三。無論大食抑或常食,天子禮及諸侯禮,食必有樂。《淮南子·主術(shù)》曰:“鼛鼓而食,奏《雍》而徹。”高誘《注》:“鼛鼓,王者之食樂也。”依據(jù)現(xiàn)有文獻(xiàn),我們無法得知侑食之樂為何,亦從未見初飯不宥食之記載。因此,無論猜測無宥食而無其官,或時偶缺員,皆不足為信。且諸侯與天子的飲食又有不同,可能的解釋只有太師身兼初飯之職,或初飯的樂官并未指定專人擔(dān)任。 ……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史學(xué)評論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虎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