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中國共產黨貴州歷史:1921—1949:第一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857359
- 條形碼:9787509857359 ; 978-7-5098-573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共產黨貴州歷史:1921—1949:第一卷 內容簡介
貴州具有亞熱帶氣候特征,同時又是世界上巖溶地貌發育非常典型的地區之一,因此擁有極為豐富的生態資源、礦產資源和能源資源。無數原始森林、河流、瀑布、峽谷、溶洞、石林、峰巒等構成了貴州奇特、旖旎的自然風光,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彝族、土家族等世居少數民族多彩的民族風情令人神往。貴州山川秀美,資源豐富,各民族歷史悠久、團結合作、勤勞勇敢。 公元1413年,貴州正式成為全國的一個行省。明朝到清朝,朝廷通過實行改土歸流,在政治上廢除了土司的世襲制,在經濟上廢除了土司的占有制,是生產力的一次解放,貴州由半封建半農奴制社會發展到封建社會。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漢族和各少數民族融合在一起,為貴州的開發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創造了貴州的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各民族相依相存,在與自然界作斗爭的同時,也與農奴主和封建王朝的殘酷統治作斗爭。1840年鴉片戰爭之后,貴州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爭成為貴州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革命斗爭史中輝煌的篇章。
中國共產黨貴州歷史:1921—1949:第一卷 目錄
一、貴州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歷史過程
二、各族人民的反抗斗爭
三、辛亥革命在貴州
**編 五四運動到大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在貴州的傳播
**章 五四運動馬克思主義在貴州的傳播
**節 五四運動的影響與新思潮的傳人
一、五四運動在貴州的影響
二、新思想、進步思潮的傳入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在貴州的傳播
一、革命先驅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二、進步知識分子在傳播馬克思主義中的重要作用
三、學校圖書館和進步書店成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場所
第二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和紅軍在貴州的革命活動
第二章 中國共產黨在貴州的早期組織與活動
**節 中共赤合特支的建立及斗爭
一、中共赤水組織的建立
二、赤合特支領導下的革命活動
第二節 中共黔桂邊委的成立及活動
一、紅七軍余部在黔桂邊的活動及中共黔桂邊委的建立
二、中共蠻瓦支部的建立
三、中共卡法支部的建立及活動
四、中共豐業支部的建立及活動
五、中共荔波、翁昂支部的建立及活動
第三節 中共畢節支部的建立與“草原藝術研究社”
一、中共畢節支部的建立
二、草原藝術研究社的活動
……
第三編 抗日戰爭時期黨組織在貴州的活動
第四編 解放戰爭時期黨組織在貴州的活動
后記
修訂再版說明
修訂三版說明
叢書后記
中國共產黨貴州歷史:1921—1949:第一卷 節選
《中國共產黨貴州歷史(第1卷1921-1949)/中國共產黨歷史地方卷集成》: 會議首先由博古作關于反對第五次“圍剿”的總結報告。他過分強調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原因是由于一些客觀困難造成的,而不承認主要是由于他和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犯了嚴重錯誤。接著,周恩來就軍事問題作副報告,他指出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軍事領導的戰略戰術的錯誤,并主動承擔責任,作了誠懇的自我批評,同時也批評了博古和李德。張聞天按照會前與毛澤東、王稼祥共同商定的意見,作反對“左”傾軍事錯誤的報告,比較系統地批評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實行單純防御、在戰略轉移中實行退卻逃跑的錯誤。毛澤東接著作了長篇發言,對博古、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進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評,并闡述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戰術問題和此后在軍事上應該采取的方針。王稼祥在發言中也批評了博古、李德的錯誤,支持毛澤東的正確意見。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多數與會同志相繼發言,不同意博古的總結報告,同意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提出的提綱和意見,只有個別人在發言中為博古、李德的錯誤辯解。李德堅決不接受批評。會議*后指定張聞天起草決議,委托常委審查,然后發到支部討論。 張聞天在會后根據與會多數人特別是毛澤東發言的內容,起草了《中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這個決議,在中共中央離開遵義到云南省扎西(今威信)縣境后召開的會議上正式通過。決議充分肯定毛澤東等指揮紅軍多次取得反“圍剿”勝利所采取的戰略戰術的基本原則,明確指出博古、李德在軍事上的單純防御路線,是我們不能粉碎敵人五次“圍剿”的主要原因。 遵義會議根據變化了的情況作出了改變黎平會議先以黔北為中心,再去川南創建根據地的決議,決定紅軍渡過長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地區建立根據地。會后,又根據敵情的變化,決定中央紅軍在川滇黔三省廣大地區創造新的根據地。 遵義會議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決定常委中再進行適當的分工;取消在長征前成立的“三人團”,也就是取消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指揮權,仍由*高軍事首長朱德、周恩來為軍事指揮者,而周恩來是黨內委托的對于軍事指揮下*后決心的負責人。 中央紅軍離開遵義轉戰途中,2月5日,在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個叫雞鳴三省的村子里,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根據毛澤東的提議,決定由張聞天代替博古負中央總的責任;決定以毛澤東為周恩來在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博古任總政治部代理主任。雞鳴三省會議作為遵義會議的繼續和補充,從組織上糾正了王明“左”傾路線的錯誤,為進一步確立毛澤東在黨內、軍內的領導地位奠定了基礎。 2月底,中央紅軍由川南轉戰到遵義縣境,主力紅一、紅三、紅五軍團集結在鴨溪、楓香壩誘敵迫近,尋求新的機動,紅九軍團在高坪、四面山、松林、毛石坎擔任后衛。其間,蔣介石調集40萬軍隊從遵義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步步逼近紅軍,妄圖將中共中央機關和中央紅軍“圍殲”在遵義、鴨溪、楓香狹窄地帶。黨中央為粉碎蔣介石這一新的“圍剿”陰謀,負總責的張聞天提議由政治局常委、協助周恩來指揮軍事的毛澤東出任前敵總指揮,指揮紅軍行動。3月5日,中革軍委在第二次進駐遵義后決定設置前敵司令部,以朱德為司令員,毛澤東為政治委員的前敵司令部從遵義城進駐鴨溪,中共中央機關和軍委縱隊9日進駐遵義縣(今播州區)茍壩。 3月10日至12日,中央政治局在茍壩召開了先是討論紅軍軍事行動,后發展為討論紅軍下一步戰略方針和改組中央軍事領導的會議。10日,會議就紅一軍團林、聶首長給軍委發來的電報建議,對整個野戰軍是否向打鼓新場、三重堰前進,消滅黔敵王家烈駐守西安寨、新場、三重堰的一個師兵力展開了激烈的爭論。與會多數同志一致要求進攻打鼓新場,只有毛澤東一人持反對意見并被會議否決。當日晚9時,朱德電令紅軍主力回旋于遵(義)仁(懷)大道,隱蔽在長干山中,相機殲敵。緩沖了進攻打鼓新場計劃的實施。會后毛澤東再次向周恩來陳述他不贊同進攻打鼓新場的理由。周恩來接受了毛澤東的意見,決定次日(11日)一早再開會討論。 ……
中國共產黨貴州歷史:1921—1949:第一卷 作者簡介
中共貴州省委黨史研究室是中共貴州省委直屬事業機構,是省委主管黨史工作的職能部門,是中共貴州地方黨史征集、研究、編纂、宣傳、教育的工作部門
- >
隨園食單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