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辛亥著名人物傳記叢書:張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604056
- 條形碼:9787512604056 ; 978-7-5126-0405-6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辛亥著名人物傳記叢書:張謇 本書特色
胡適:張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國史上是一個很偉大的失敗的英雄……他獨力開辟了無數新路,做了30年的開路先鋒,養活了幾百萬人,造福于一方,而影響及于全國。終于因為他開辟的路子太多,擔負的事業過于偉大,他不能不抱著許多未完的志愿而死。 毛澤東:(中國)*早有民族輕工業,不要忘記南通的張謇。
辛亥著名人物傳記叢書:張謇 內容簡介
張謇不是革命家,然而卻與辛亥革命發生密切聯系。甲午中日戰爭之后,張謇選擇了實業與教育,欲以實業與教育救國。在南通創辦大生紗廠等多家企業,并創辦通州師范學校、南通博物苑、女紅傳習所等,他所有與政治有關的活動,都從實業和教育救國的前提出發。辛亥革命前,他參與發起立憲運動;辛亥革命后,他任南京臨時政府總長;1913年出任袁世凱政府農商總長;袁世凱稱帝后辭職南歸。1926年病逝,給世人留下一個號稱全國模范縣的南通。本書詳盡描寫了這位狀元實業家、教育家艱難而不平凡的一生。
辛亥著名人物傳記叢書:張謇 目錄
簡要目錄
**章 年少凌風霜
**節 游幕生涯
第二節 經營鄉里
第三節 奪魁幕后
第二章 言商仍向儒
**節 狀元辦廠
第二節 兩個世紀之間
第三節 實業與教育
第三章 更張瑟改弦
**節 倡導立憲
第二節 咨議局與請愿
第三節 地方自治
第四章 人海戰風雷
**節 辛亥前后
第二節 農商總長
第五章 既死愁不休
**節 大生集團的興衰
第二節 艱難的晚年
辛亥著名人物傳記叢書:張謇 節選
第二章 言商仍向儒 **節?? 狀元辦廠 一、轉變的契機 張謇從天津乘海輪南下,于光緒二十年九月二十七日經由上海抵家, “入門伏地慟絕,寢苫喪次”。此后即忙于喪禮雜務,并且欠下六千多元債務。 由于“意緒荒忽”,三個多月時間連日記也不想寫了。 但是,通海地區處于江海交接要沖,狼山鎮即在其間,所以歷來都是 江防重地。由于面臨日本海軍隨時可能侵入長江的威脅,張謇很快又振作 起來,參加了興辦團練保衛鄉里的一些活動。 光緒二十一年(1895)正月卅日,閑居在家的張謇突然收到通州知州 的來函,說是張之洞(時已移署兩江總督兼署江寧將軍)已經奏請任命他 總辦通海團練。而在此五天以前,他已經為海門廳同知起草了防務章程, 準備妥善安排即將前來駐防的仲字六營。從正月到閏五月,在五個多月時 間里,他為江防工作付出了大量精力。 張謇辦理任何事情都表現出嚴謹細密的風格,他還是認真負責地親自 起草了《海防團防營制》《民團續議》,提出一系列具體的主張和辦法。 可以看得出來,這些方案大體上都是以湘軍營制和他本人在“壬午之役” 中的經驗作為依據。他還寫了一首《通海勸防歌》,大意是揭露日本侵略 者的殘暴罪行,激發人們保衛鄉里的熱情,鼓舞練勇的信心。由于是對民 眾宣傳,所以文字比較通俗易懂。以其中一段為例:“沿江沿海有沙灘, 灘多洪曲礙輪船。日便分兵犯我境,大炮小船不能運。若論內地盡是溝,天然地營不要謀。撤橋斷壩設阱陷,各就各圩容易辦。道路原是本地熟, 層層深入他不敢。”這種以主待客、以逸待勞的積極防御主張,是比較現 實可行的。同時,他鑒于過去辦團練借籌款苛擾鄉民的積弊,自己率先以 二十四箱書籍,“付典肆抵質銀千元”,補助通海團練費用,而不采用募 捐的辦法。 但是,通海團防已經沒有機會受到實戰的檢驗了,因為不久就簽訂了 《馬關條約》,中日戰爭宣告結束。閏五月十四日,張謇正式收到張之洞 的撤防公牘,隨即陸續遣散各營練丁,半個月以后全部結束了團防事務。 張謇“實業救國”的思想正是在此時形成的。他在這年夏天為張之洞 起草的《條陳立國自強疏》,比較系統地闡明了自己的救亡主張。 這件疏稿首先分析了《馬關條約》的嚴重危害性,接著提出加強國防、 廣開新學、提倡商務、講求工藝等等建議,而其中*值得注意的則是他非 常強調發展近代實業和近代教育。 張謇借鑒日本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經驗,強調應該采取“商辦官助” 的保護民族工商業政策。他批評清政府“但有征商之政,而無護商之法”。 建議各省設商務局,“令就各項商務悉舉董事,隨時會議,專取便商利民 之舉,酌其輕重,而官為疏通之。勿使傾軋壞業,勿使詐偽敗名。凡能集 巨資多股設一大公司者,奏請官吏獎之”。 其次,在工業與商業的關系方面,他沒有籠統地主張發展實業,而是 把工業提高到首要地位。“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務立國,此皮毛之論也。不 知外洋富民強國之本實在于工。講格致,通化學,用機器,精制造,化粗 為精,化少為多,化賤為貴,而后商賈有懋遷之資,有倍徙之利。”這本 來是有識之士在中法戰爭以前就已經講過的道理,但張謇畢竟經過親身體 驗才奉之為圭臬,真誠地要努力使之成為現實,而且其抵制外來經濟侵略 的主觀愿望也是極為強烈的。 為了發展民族工商業,張謇認識到學習西方近代科學知識的緊迫性。 他主張:“應請各省廣設學堂,自各國語言文字,以及種植、制造、商務、 水師、陸軍、開礦、修路、律例各項專門名家之學,博延外洋各師教習。 三年小成,乃擇其才識較優者,遣令出洋肄業。”并且強調,不僅要“培 之于先”,更要注意“用之于后”,充分發揮這些新式人才的作用。從沉 溺古代典籍、八股制藝,到迫切要求學習西方農業、工礦等等科技知識, 這是甲午戰后張謇思想的一個巨大進步。 張謇非常重視教育的作用,認為“夫立國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學, 此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實業需要人才,人才出于學校。但興辦學校需要 經費,這又不得不仰仗于實業,所以張謇認為自己的救國宏謨還得從實業 入手。張謇就是這樣走上狀元辦廠的道路。
辛亥著名人物傳記叢書:張謇 作者簡介
章開沅,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華中師范大學榮譽資深教授,美國奧古斯坦那學院榮譽法學博士、日本創價大學與關西大學名譽博士。中國辛亥革命史研究會、華中師范大學歷史研究所(現改名為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國教會大學史研究中心的創辦人和領導人。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