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變革時代的司法前沿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933025
- 條形碼:9787513933025 ; 978-7-5139-3302-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變革時代的司法前沿 本書特色
本書是作者多年思考和研究的成果結晶。書中內容既涵蓋了訴訟風險防范、陪審制改革中區分“事實審”與“法律審”的邏輯、心理學在家事審判中的運用、智慧法院的數據治理等司法前沿,也包括消費者基于知情權提起行政訴訟審理思路、電商平臺的責任性質與邊界、新型業態下不正當競爭糾紛的法律適用等審判實務問題,以及認知科學助力裁判文書充分說理、法律解釋、法律信仰與法律人的責任擔當等法律哲學與方法思考。
變革時代的司法前沿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變革時代的司法前沿,以改革前沿、實務探討和司法方法為重點內容,收錄了作者近十年來聚焦司法工作所寫的有關文章,既包括案件激增訴訟風險的化解、人民陪審員事實審與法律審區分、認知科學助力裁判文書說理等內容,也對智慧法院建設中的數據治理、平臺經濟的法律規制、消費者權益保護、環境公益訴訟和新型業態不正當競爭的法律適用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變革時代的司法前沿 目錄
前言 1
**部分 改革前沿
論化解案件激增訴訟風險的進路與方法 5
數據治理:審判體系與審判能力現代轉型躍遷之道 23
當前人民法庭推進陪審制改革的進路分析 52
心理學在家事審判中的運用 80
發揮數據治理在智慧法院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97
第二部分 實務探討
消費者基于知情權提起行政訴訟的審理思路探究 103
電商平臺的責任性質與責任邊界 119
新型業態不正當競爭糾紛的法律適用 147
環境公益訴訟的公共經濟學分析 157
英國一起外祖母代孕案件的風波 164
第三部分 司法方法
認知科學助力裁判文書充分說理研究 169
從《裁判的方法》中領悟法學方法論 217
承繼鄒碧華精神;與法律信仰同行 220
堅定理想信念;做司法為民法官 223
窗口踐行“四心工作法”之心得 226
在審判監督程序中度量正義 229
后記 232
變革時代的司法前沿 節選
論化解案件激增訴訟風險的進路與方法 人案矛盾本質上是司法職業性和訴訟大眾性之間的矛盾,回歸司法規律的風險治理體系是化解案件激增訴訟風險的治本之策。立足于司法功能和司法方法之上的全方位立體化風險治理體系能有效預防和控制案件激增風險,有助于理順司法權運行中的癥結和問題,推動訴訟制度的結構性改革。構建符合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裁判規律的訴源治理、質效集控、重點調控和規則引領四位一體風險治理體系,輔之以繁簡分流、技術事實查明、證據規則等配套機制的完善,為建立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政法制度體系拋磚引玉。 引言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進入各種風險挑戰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的時期。隨著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推進、人民法院受理的專業技術性較強的專利等知識產權案件數持續高位運行,特別是在立案登記制實施以來不斷增長,給司法工作和社會安定帶來重大隱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要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關系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系高質量發展,關系人民生活幸福,關系國家對外開放大局,關系國家安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從國家戰略高度和進入新發展階段要求出發,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探索回歸司法規律的案件激增訴訟風險治理之道,不僅是改革實踐面臨的重大課題和歷史責任,也是訴訟法理論對實務有效供給的重要命題和學術關切。司法權本質上是判斷權,“司法改革的**要務是司法事業的科學發展”。無論謙抑或能動,都不能背離司法權的運行規律而將司法功能無限擴張。我們應當“以改革的思維推進改革,以創新的方式保護創新,以問題的導向解決問題”,e全面掌握風險點及其表現形式、產生原因,進而聚焦重點,減少風險增量,化解風險存量,力避風險聯動和性質轉化。構建全方位立體化風險治理體系,有效化解和防控案件激增風險。 一、問題提出:案件數量激增引發的重大風險分析 立案登記制改革自2015年起推行,此前法院對起訴進行嚴格審查、對社會矛盾和糾紛的介入保持相對謙抑的司法角色發生了改變。然而在改革“雙刃劍”作用下,案件激增給審判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在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審判領域,由于專利、壟斷等案件具有專業性強和復雜性強、政策性強和敏感度高的特點,案件增量與審理難度互相耦合、復合關聯,潛藏著“并發性”風險。 (一)技術類知識產權案件激增實證觀察 近年來,知識產權案件數量增長快、新型疑難案件多、矛盾化解難度大。根據*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數據,近十年來,全國知識產權案件受理數逐年上漲,如圖1所示。 1.地方法院新收案件劇增 由圖2可以看出,地方法院新收民事一審案件逐年增加,特別是2015年立案登記制施行以來漲勢迅猛。其中,2019年新收案件總量為2015年的3.6倍,2019年新收專利案件22272件,與2015年新收專利案件11607件相比增長91.88%。由圖3可以看出,由于立案登記制的施行,地方法院新收專利行政案件在2015年急劇增加,同比增長219%。 2.*高法院新收案件上漲 2019年,*高人民法院新收知識產權民事案件2504件,審結1976件,比2018年分別增長174.26%和260.07%。新收和審結知識產權行政案件1066件和884件,比2018年分別增長70.83%和52.15%。由圖4可以看出,*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量在2015年后也出現大幅增長,特別是2019年的案件數與以往相比呈現激增態勢。 3.知識產權法院壓力激增 自2014年11月起,北京、上海、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相繼成立。三家知識產權法院收案數逐年增加。2015年至2019年,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共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10111件,收案數逐年上升,年均增長率為11.05%,2019年收案數同比增長20.75%;共審結各類案件9177件,年均增長達到19.78%。上海知識產權法院2019年共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2496件,同比增長20.75%;在受理的一審案件中,技術類案件共1617件,占98.78%,同比增長60.90%;共審結各類案件2155件,同比增長4.26%。廣州知識產權法院2019年共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12896件,同比增長27.86%,審結13488件,同比增長43.37%。 (二)重大訴訟風險凸顯行業難題與隱憂 “知識產權審判事關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順利實施,事關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事關服務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案件激增成為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灰犀牛”事件。由于技術類案件疑難復雜,更新迭代頻繁,案件持續增長可能帶來的風險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1.可能導致司法職業危機 盡管司法體制改革“圍繞立案登記制改革,推進在線立案調解、案件繁簡分流、破解案多人少矛盾”出臺了許多有力舉措,但由于案件增量大、存量多,法官工作強度大,身心都承受較大的考驗。面對案件量逐年遞增的形勢,法院如何有效承載,法官如何積極應對,不僅關系到法官隊伍穩定和司法工作可持續發展,也關系到政治安全和社會安定。 2.可能消解司法改革紅利 *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的成立有力地推動了知識產權案件審理專門化、管轄集中化、程序集約化和人員專業化,意味著具有中國特色的知識產權專門化審判機構體系初步成型。但是案件激增訴訟風險給專門化審判組織體系的進一步發展完善帶來了挑戰,由于“我國超大型社會超大案件量的治理現實仍然存在”,案件基數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個案特點和類案規律的深度把握。 3.可能削弱國際競爭優勢 “知識產權制度的規則制訂與解釋等話語權,逐漸發展成為國際競爭的工具。”當前各國都致力于變革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增強對科技創新和時代發展的適應性,以期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知識產權法治一體化是世界立法趨勢,也是司法改革潮流。知識產權法治一體化的目標之一是實現知識產權司法現代化,其標準建立在縱向考察我國歷史發展走向和橫向考量世界法治格局的基礎之上。案件激增帶來的挑戰可能對我國在國際知識產權治理體系和制度競爭中的地位產生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知識產權司法一體化和現代化的實現。知識產權法治一體化價值向度,如圖5所示。 二、成因剖析:數量激增折射司法模式與行業結構問題 案件激增背后有多種原因,從社會學角度,社會控制是指人們通過建立規則和制度,借助組織和程序,在一系列規范體系中約束社會主體行為,進而推動社會秩序的形成。由于所有社會控制機制中,法律是*為重要、有效的,人們越來越傾向于將矛盾訴諸司法。 (一)外部經濟社會因素 當前,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社會主要矛盾從總量性向結構性轉化。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引發大量新類型、疑難復雜的知識產權保護需求。 1.行業發展推動 近年來社會各界針對知識產權運用從制度完善、搭建交易平臺再到創新運用模式等方面做出了積極探索,專利申請和授權量直線上升。專利申請和授權的行政程序均要接受司法審查,國家知識產權局工作量和效率均大幅提升,如圖6、7所示。受理該類行政案件的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就面臨案件爆發式增長,傳導至二審和再審的案件數也呈上漲趨勢。 2.制度進步驅動 貝克與吉登斯認為風險與現代制度和現代科技密切相關,由人們決策與行為產生的“人造風險”是自然風險之上構成風險社會的重要因素。由于“知識產權是發展中國家邁向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制度選擇”,“專利權代表著政府賦予發明人的一項具有時間限制的、關于其發明創造的財產權”,專利保護有利于實現競爭所期待的功能,因此“可授予專利主題的范圍將不可避免地變得寬泛”。全社會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越發強烈,全球專利申請量逐年增長。
變革時代的司法前沿 作者簡介
周蓉蓉,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法官助理,浙江大學法學學士、美國密歇根大學法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碩士。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法制報社特邀記者。在《人民司法》《法律適用》《中國應用法學》《法治日報》《人民法院報》《山東法官培訓學院學報》等刊物發表文章近百篇,參與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中國法學會等課題多項,學術論文和文學作品多次在全國大賽中獲獎。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朝聞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