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天南地北廈大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580974
- 條形碼:9787561580974 ; 978-7-5615-8097-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天南地北廈大人 本書特色
在廈大一個世紀的發展歷程中,先后培養了40多萬名優秀校友,涌現出一大批學術精英、興業英才、社會棟梁。廈大校友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用自己的勤奮與智慧,將“自強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訓深深鐫刻在國家繁榮和民族復興的史冊上。如今他們雖已遍布世界各地,但無論何時何地,廈大都是他們一生難以割舍的情結。本書為廈門大學校友總會“天南地北廈大人”專欄文章的結集出版,集中介紹了廈門大學的部分代表性校友以及他們精彩的廈大故事。
天南地北廈大人 內容簡介
本書為廈門大學校友總會“天南地北廈大人”68篇專欄文章的結集出版, 集中介紹了廈門大學的代表性校友。內容包括: 一位投身教育事業的廈大才女 ; 海峽心, 兩岸情等。
天南地北廈大人 目錄
紀華盛:弱冠師恩自難忘,耄耋傾囊愛無疆
張克輝:海峽心,兩岸情
譚一文:扎根新疆六十載 不忘初心莫言悔
吳新濤:業精至通有專攻,立德樹人青勝藍
何燦濂:秉赤子心,念家國情
林衛國:南鳥北巢 赤子熱忱
陳宜瑜:獻身科學的淡泊人生
梁俊祥:拳拳赤子心悠悠歸僑情
郭南昌:承中醫絕學,以丹心濟世
孫立川:徜徉文學海洋,傳遞閱讀快樂
張繩華:為黨分憂,為民解愁
——一名共產黨員的生動實踐
李大清:鄉音難改,游子情深
吳兩同:為政以德,正己修身
陳抗:鷺島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陳少華、趙清華:矢志篤行,在世界舞臺上揮斥方遒
吳國培:感恩母校,報效祖國
葉文振:為女性發展貢獻男性力量
孫勇奎:跨界不設限的“多面手”科學家
陳純:頂天立地,學為民用
萬建華:傳奇轉身看今朝,底色未改話浮沉
謝維和:學以為己,傾心教育數十載
劉宏:游走東西的學術旅人
傅志東:志存高遠,無問西東
葉思宇:燃料電池產業化的踐行者
何平:勇逐科學夢的廈大人
高龍:云嶺之南辦學人
洪明輝:用激光燃燒的激情點亮光電工程變革
王春生:從廈大走出的“深海探秘勇士”
藍偉光:水質凈化的“膜法師”
潘克厚:海洋與廈大,都是我的人生印記
宋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用民族文化精準扶貧
李強勝:確守初衷譜華章 學道育心著深意
徐長青:讀無字天書,行有為之事
曾通:講信修睦逐創業之夢,傾力為公揚嘉庚精神
鄭曉君:把握人生的黃金切割點
董大勝:做一位有原則的審計人
陳王:自強不息,心系桑梓
左敏:傳承廈大血脈的“擔當者”
林冰:多重身份疊加下的知性才女
單祥雙:漫漫創業路,濃濃反哺情
林中: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戰略家”
商家軒:“自強不息”正當年
周振:南粵工匠,中國質譜行業的開拓者
林涌:感恩廈大給我無限可能
崔維星:愛拼敢闖,厚積薄發的快遞人
林海川:不忘初心不輟耕耘,締造民營化工商業王國
李式耀:譜寫時代樂章,把福建唱給世界聽
于樹軍:誠意正心,知行合一
——人生是一場自我的“修煉”
陳東有:不斷跨界的挑戰人生
張德祥:做一個“堅持、嚴謹、有追求、有境界”的教育家
陳瑋:自強信念、至善目光的人生投資
盧大晶:緣聚廈大,逐夢沙泉
郭俊秀:法學研究者到法律實踐者的嬗變
張浩:改變傳統教育的夢想家和踐行者
侯斌:人生不設限,做自己的冠軍
賽迪艾合麥·提亞爾麥麥提:一位扎根南疆大地的“辣椒書記”
林風杰:心懷有“嘉”返璞歸真
阿莉雅·巨艾提:我在新疆支教
Mohit:廈大成就我的“白衣夢”
謝廣漢:用興趣與熱愛,賦值人生的廣度和深度
王光文:止于至善的“鋼鐵人”
曾志龍:奔跑在“一帶一路”上的企業家
孫濤:兩年扶貧路拳拳駐村情
許偉、張曼:帶著漢語走進非洲
陳瑞祥:“鐘”情一生,做時光的修復者
柯希平:造商海傳奇,揚慈善之道
余施淑好:育慈善之種,修福慧雙馨
天南地北廈大人 節選
陳碧玉:一位投身教育事業的廈大才女人物名片:陳碧玉,福建泉州人,1920年生,父陳仲瑾系泉州著名士紳。陳碧玉1942年畢業于廈門大學數理系,曾任薩本棟校長助教,承父志長期從事中等教育,曾任泉州西隅中學、廈門女子中學、廈門二中等校校長達二十年,桃李滿天下。1976年自廈門市教育局副局長任上退休后,在廈門二中發起外語教育改革,是廈門外國語學校的創始人。她提倡外語人才培養要文理并重,為改革開放培養了一大批文理兼備的人才。她早年就讀于泉州培英女子中學,受長兄(陳泗傳,廈門大學化學系1937屆)熏陶,她崇拜居里夫人,向往成為像居里夫人那樣的科學家。然而,命運之舟卻令她成為一位擁有“居里夫人夢”的教育家,常以居里夫人為榜樣教育學生和下一代。她笑道:“我到處去講這位居里夫人,可是我自己卻做不成科學家!”她開辟了外語人才培養的新天地,成為廈門教育界的“一姐”。她叫陳碧玉,一位值得敬佩的女校長,一位令人引以為豪的廈大人。父兄的熏陶令她走上教育之路熱愛科學的陳碧玉卻走入教育學界并非偶然。陳碧玉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祖父是前清秀才,父親二十四歲鄉試中舉,在當時泉州的讀書人中并不多見。父親思想進步,是泉州響應并發動辛亥革命的主要骨干。“憤民智之庸愚,萌民主之思想”,他重視教育,與同仁合作開辦西隅學堂,并以此為據點開展革命活動。父親為打理西隅學堂、擴辦西隅師范四處奔走,竭盡全力,為各地輸送了無數人才,并推動著海外的華文教學。耳濡目染,父親的建樹激發了陳碧玉心中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在那個時勢動蕩的年代,西隅師范不幸停辦,但陳老先生矢志不改,多方募集資金創辦西隅中學。1949年,在泉州培英母校任教的陳碧玉受命出任西隅中學的**任校長。她學著母親,拿出自己的積蓄墊付學校的辦學經費,努力經營西隅中學。陳碧玉的父母和她文理兼備、博聞廣識的哥哥,引導著她逐步走上了“興學明志”的教育之路。莘莘學子杏壇耕耘1938年,陳碧玉考入廈大,自此與廈大結緣,而這緣分也是千回百轉而至的。此前,學業出類拔萃的她曾被南京金陵女子大學和福建醫科大學分別錄取,卻因家中拮據或學校草創條件簡陋而放棄就讀,留任培英女中附屬小學的教師。那么,她后來又是如何進入廈門大學就讀的呢?當時正值抗戰時期,廈門危急,廈大內遷至長汀。說來也巧,陳碧玉的哥哥有個叫蔡啟瑞的同學,畢業后在廈大當助教,回鄉結婚后返校時借住泉州陳家。陳碧玉聽從了哥哥的建議,隨蔡啟瑞一家到長汀參加全國高考,如愿考上了廈大數理系,有幸師從薩本棟校長攻讀微積分教程。1942年,她自廈大畢業,回泉州培英女子中學教數理,其教育人生從此啟程。一年后,薩本棟先生邀請她回廈大任數理系助教,與廈大再續前緣。1945年,陳碧玉與廈大化學系助教李法西成婚。婚后因校方規定夫妻不能同校,陳碧玉離開了廈大。她先后在永安中學、長汀中學、南京東方中學、國立海疆專科學校和泉州培英女子中學任教,直到1949年出任父親所辦泉州西隅中學的首任校長。而在此期間,李法西經盧嘉錫先生推薦赴美深造。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后李法西放棄博士學位回到了廈大,在化學系任副教授。陳碧玉隨夫君來到廈門,在盧嘉錫先生創辦的廈大校友中學任教,從此與廈門的教育事業和美麗的鼓浪嶼結下了一生的情緣,在廈門近半個世紀的教育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跡。1951年秋季,她奉調任廈門女子中學教導主任,翌年,身為中共地下黨員的她受省政府主席任命出任該校校長。1959年,廈門女子中學并入廈門二中,陳碧玉出任二中校長。自1950年至1970年,陳碧玉辛勤耕耘鼓浪嶼中等教育凡二十年,可謂桃李滿天下,為鼓浪嶼乃至全國各地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獨辟蹊徑 創外語人才培養新篇章“文革”中,陳碧玉下放永定,1972年奉調回廈門任市教育局副局長直至1976年卸任。雖然離開領導崗位,但年近六旬的她退而不休。面對“文革”后與世界各國交往的人才需求,陳碧玉深入廈門二中開辦英語試點班,著手外語教學改革試驗,探討外語人才培養的新途徑。P1-3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莉莉和章魚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唐代進士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