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牛津創新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317976
- 條形碼:9787547317976 ; 978-7-5473-1797-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牛津創新手冊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一般讀者融原創性、系統性、可讀性于一體 20世紀以來西方創新研究*重要的出版物之一 創新研究的百科全書和權威指南 創新政策制訂者、創新理論研究者、企業創新管理者的案頭**讀物
牛津創新手冊 內容簡介
本書共4部分, 包含21章內容, 每章聚焦于創新的某個特定方面, 既有宏觀的創新與經濟增長、國家創新體系, 又有中觀的產業創新體系、區域創新體系, 再到微觀的創新網絡、企業創新等, 展示了創新領域多年來*優秀的學術成果。
牛津創新手冊 目錄
出版者的話Ⅲ
原書導讀Ⅴ
譯者序Ⅶ
主編序Ⅺ
前言ⅩⅢ
本書作者名錄ⅩⅤ
**部分
導論001
第1章創造力的概念: 觀點和范式
羅伯特·J. 斯滕博格托德·I. 盧伯特002
第2章創造力研究的一個歷史羅伯茨·艾伯特馬克·A. 倫克019
第二部分
創造力研究的方法041
第3章人類創造力研究的心理測量法
喬納森·A. 普拉克爾約瑟夫·S. 倫祖里042
第4章創造力的實驗研究
馬克·A. 倫克蕭恩·奧庫達·薩卡莫托070
第5章用個案研究法和進化系統觀理解工作中具有獨特創造性的人
霍華德·E. 格魯伯多里斯·B. 華萊士115
第6章用歷史測量的觀點看創造力蒂恩·K. 西蒙頓150
第三部分
創造力的起源169
第7章創造力的生物學基礎柯林·馬丁戴爾170
第8章進化中的創造性心智: 故事和機制查爾斯·J. 拉姆斯登191
第9章創造力的發展大衛·亨利·費爾德曼215
第四部分
創造力,自我與環境243
第10章創造性認知
托馬斯·B. 沃德斯蒂文·M. 史密斯羅納德·A. 芬克244
第11章從個案研究到直接概括: 創造力研究的一種方法
艾瑪·普里卡斯特羅霍華德·加德納273
第12章創造力與知識: 對理論的挑戰羅伯特·W. 威斯伯格292
第13章創造力與智力羅伯特·J. 斯滕博格琳達·A. 奧哈拉330
第14章人格對藝術和科學創造力的影響喬治·J. 費斯特364
第15章動機和創造力
馬麗·安·柯林斯特蕾莎·M. 阿馬拜爾393
第16章 系統觀對創造力研究的含義米哈里·奇可森特米海依413
第五部分
創造力的專題研究447
第17章不同文化中的創造力托德·I. 盧伯特448
第18章創造力的計算機模型瑪格麗特·A. 博登464
第19章組織中的創造力溫迪·M. 威廉姆斯拉娜·T. 揚497
第20章促進創造力雷蒙德·S. 尼克爾森525
第21章天才和創造力米歇爾·J. A. 豪574
第六部分
結論597
第22章創造力研究50年里查德·B. 邁耶598
參考文獻615
牛津創新手冊 節選
譯者序 附著自主創新一詞在中華大地的迅速普及,創新,一個學術上的用語,已經成為媒體,官員和學者中的常用語。這一詞語的普及本身說明,需要一本書能夠對創新這一學科作非常好的普及兼學術性的解讀。因為詞語越普及,越缺乏規范性,歧義就越大,就越容易產生誤解和偏見。 《牛津創新手冊》一書是牛津大學出版社《牛津手冊》系列叢書的一種。作為一個著名品牌中的一本書,本書繼承和發揚了這一叢書的特點。正如主編在前言中的所說的那樣,首先,全書的一個特點是對創新總體性的解讀。它從宏觀的創新與經濟增長,國家創新體系,到中觀的產業創新體系,區域創新體系,再到微觀的創新網絡,企業創新,都進行了專門的導讀。其次全書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全書的選題是經過精心選擇,每一章的作者都是當今創新學界的權威。這種集全球著名教授的努力完成這樣一本書的行動,保障了這一書的高質量,既有很強的可讀性,又有很大的啟發性。第三,本書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導讀性著作。它對于創新的入門學者,對碩士生,對博士生,對于國家創新政策的制訂者和企業創新管理的實施者,都是人手**的好書。本書每一章都對概念的起源與含義,研究的演化,存在的問題,未來的重要問題,都給出了很好的說明和闡述,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中國的創新學研究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介紹外國的學說,到提出自主創新的概念,學者們經過兩代人的努力,尤其是老一代學者,如傅家驥教授、許慶瑞院士的開拓性工作,創新管理和政策研究已經在中國的生根開花。今天,進入21世紀,創新驅動發展已經成為國家的發展戰略。創新已經成為國家發展的**動力。因此,各行各業,都需要系統地掌握創新相關的知識。創新管理和政策研究者們經常產生困惑,不知什么書是經典的書,是權威的書,可以作為一個標桿。我想,《牛津創新手冊》的出版,幫助我們解決了這樣一個問題。 本書**部分由柳卸林主持翻譯;第二部分由浙江大學鄭剛教授主持翻譯;第三部分由藺雷主持翻譯;第四部分由清華大學教授李紀珍教授主持翻譯。 參與各章初稿翻譯的人員有: 第1章,陳卉;第2章,許清波;第3章,龔俊、許清波;第4章,徐晨;第5章,李艷華;第6章, 徐晨;第7—8章,鄭剛;第9章,金鑫;第10—11章,余芳珍;第12章,鄭剛;第13-17章,藺雷;第18章,蒲欣;第19章;王程韡;第20章,汪樟發;第21—22章,李紀珍。 值得指出的是,為了保障這一本書成為學術界的經典,譯者和校者們作出了艱辛的努力,本書的出版時間不斷推遲,為的是保證書的高質量。當然,是否是真正做到了高質量,有待讀者的檢驗。 非常感謝東方出版中心再次出版此書。 柳卸林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21年2月于北京 前言 在《盲人與大象》這首著名的詩歌中,約翰·戈弗雷·薩克斯(John Godfrey Saxe,1816~1887)描述了不同觀察者從各自角度對同一事物進行觀察所得到的完全不同的答案。在這個故事中,薩克斯讓幾個盲人挨個觸摸大象的不同部分,其中的一個盲人在摸了大象的側面后認為大象“非常像一堵墻”;另一個摸了大象腿的盲人認為大象“更像一棵樹”……*終,盲人們針對大象究竟像什么展開了長時間激烈的爭論。由此,薩克斯得出了如下寓理: 在經院式的爭論中爭辯者經常在完全無知的情境下批評他人的觀點如同瞎扯沒有人看見過的大象這首詩的寓意是: 雖然每一個爭辯者都有自己的灼見,但必須結合其他人的觀點,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解。如果我們用“創新”代替大象,并用“不同學科領域的社會科學家”代替盲人,我們就更容易理解編撰本書的目的。創新是一個多層面的現象,不能僅限于一個特定的社會科學或人文學科的研究。其結果是,迅速增加的創新文獻具有眾多的視角,這些視角基于或者說跨越了現有的學科和專業。然而,這有可能造成一種危險——不同學者研究創新的起點大不相同,以致不能或沒有興趣展開交流探討,這會阻礙對創新現象更為全面的理解。 本書的目的是向讀者提供理解創新的綜合性視角。本書包含4個部分共21章經過精選和設計的內容,每章聚焦于創新的某個特定方面,每章的開篇有一篇引言,對本章進行概述。本書各章的作者都是其所在研究領域中的學術帶頭人,包括了經濟學家、地理學家、歷史學家、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有些作者既有社會科學的背景,又有工程學的背景。讀者可以獨立閱讀本書中的任何一章,但*好先閱讀每章前面的引言。對某一主題有更濃厚興趣的讀者可以查閱每章參考文獻列表中帶有*號的著作,這些著作將有助于您進一步的研究。 和所有書一樣,本書的背后也有一段歷史——實際上有好幾段歷史。其中很長的一段歷史是有關近幾十年來創新研究如何演進的。本書的許多章節,尤其是第1章,講述了這一段歷史的構成要素。其中更近的一段歷史起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歐盟“框架”計劃對歐洲創新研究的重要推動。幾位積極參加這一研究的學者,也是本書的作者,決定建立一個旨在支持相關研究討論和評價其效果的網絡組織。為達到這一目的,詹·法格博格(Jan Fagerberg)在挪威研究委員會的支持下,于1999年組織成立了一個創新研究的國際性網絡,該網絡不定期聚會,對創新研究中的特定主題展開討論。該網絡的聚會產生的一項提議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即出版一本反映現階段創新知識的書籍。該網絡隨即聯系了牛津大學出版社并得到了該出版社的認同。來自歐洲委員會和挪威研究委員會的經費支持使得該網絡中的作者可以每年聚會兩次,相互交流對稿件的看法并提出建議,這極大地提升了本書的質量并保證了其內容的一致性。 推動本書出版的網絡中的一個中心人物是基斯·帕維特(Keith Pavitt)——薩塞克斯大學(Sussex, SPRU)的教授、《研究政策》(Research Policy)的主編,《研究政策》是該領域*權威的期刊。憑借深厚的工程學和經濟學背景,基斯成為跨學科創新研究中的先行者。他強調一種基于“事實發現”的方法,敢于推翻不被事實支持的“權威理論”,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年輕學者并積極推動將創新研究引入“問題驅動”的一種經驗分析驅動的軌道。基斯滿腔熱情地支持本書的出版,并率先迅速發出了自己所撰寫的一章完整的書稿,同時積極參與了2002年11月在里斯本召開的**次討論會。但不久后他因意外離我們而去。本書主編和作者們謹以此書緬懷基斯本人及其卓越的工作。
牛津創新手冊 作者簡介
詹·法格博格(Jan Fagerberg),挪威奧斯陸大學技術、創新與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戴維·C.莫利(David C. Morle),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教授。 理查德· R. 納爾遜(Richard R. Nelson),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譯者簡介 柳卸林,中國科學院大學大學生創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研究領域為:技術創新的管理,科技政策、產業政策。 鄭剛,浙江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研究與教學領域為:技術與創新管理、新產品開發與項目管理等。 藺雷,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研究領域為:服務創新與服務管理、技術創新管理、項目投融資評價。 李紀珍,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研究與教學領域為:技術創新、科技政策和研發項目管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山海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姑媽的寶刀